我們大隊的學校位於我們大隊的第四生產小隊,離我家有三四裏遠,上學之前我就經常跑到學校操場去玩耍,在破敗的教室外牆縫裏我時常可以摳出斷鉛筆頭、廢棄的自來水筆、甚至有時還非常奇怪地摳出一些小磁鐵石。夏天教室上課時窗戶還開著,我在窗外可以聽到老師教學生朗讀課文的聲音:“多少年來多少代”。 學生們跟著念,一些已經退學務農的年輕人從操場路過時也跟著陰陽怪氣地重複一遍,我則隻是靜靜地聽,靜靜地看,不吭聲。老師是一位高個卷發的漂亮女生,左手拿著翻開的書,腦袋歪斜著看著書念,隨著她那富有彈性的聲音節奏,她擎著的右手腕也一抖一抖地讓一整隻手上下翻動了四次,似乎是在打節拍。廣播體操時間,全校所有學生以班級為單位在操場集合,廣播響起,“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伸展運動,一、二、三、四”。體操結束,各班排隊整齊地走回教室,開始上課前全班大合唱, 有的班級唱“我是公社小社員來,手拿小鐮刀來,身背小土籃來,放學以後去勞動。還有的班級唱一首後來我女兒也喜歡至今我還唱的歌:“五七指示閃金光,閃呀閃金光,學校辦起小工廠辦起小工廠,拿起鐵錘幹得歡,學校一片新氣象。叮當叮當叮叮當,叮當叮叮當,叮當叮當叮叮當,叮叮當”。上學太有趣了,我渴望上學。我們老家當時是8歲和9歲的孩子可以上學,每年學校老師和學生挨家挨戶地登記適齡孩子,我們叫“號學”。我9歲上學,我8歲那年本可以去上學,但我見其他的小夥伴都沒打算去上學,我從眾心理作怪就沒去。
一年級開學前我媽給我縫了一個書包,沒有拉鏈,也沒有扣子,回想起來特像我們現在買菜的布兜。文具盒是我三哥用過的,盒蓋的外麵是漂亮的綠色孔雀圖案,隻是有些散在的鏽斑痕跡,盒蓋的內側麵是乘法口訣,排列成三角形,大家都稱其為“小九九”。一年級時全班按座位還被分成六個組,提問時按組提問。我們班的明星小組是第六組,當老師喊到“第六組”時,小組成員整體劃一地起立,異口同聲響亮清脆地回答“到”,至今仍記憶猶新。我們的坐姿要求是挺胸,抬頭,挺直腰杆,雙手背後。我們寫字的姿勢是要求我們牢記“三個一”:手指離鉛筆尖一寸,前胸離課桌一寸,眼睛離寫字本一尺。我們學習生字時,要把生字拆解成左右或上下或裏外結構。例如“抱”字,我們要這樣背誦:抱字是個左右結構,左邊是個提手旁,右邊是個包字,合在一起念抱,抱小孩的抱。類似地:“國”字是個裏外結構,裏麵是個“玉”字,外麵是個“口”字,合在一起念國,國家的國。“宇”字是個上下結構,上麵是個寶字蓋,下麵是個“於”,合在一起念宇,宇宙的宇。麵臨的“臨”字,老師講解這個字的偏旁結構,左麵是個樹心但沒有那一點,右下角像個皿但少一豎,這時一個男生激動地喊了一句:“哎呀買呀,這個字最容易寫錯!”
在一年級第二學期,我們的班主任蘭蘭老師返城後由孫老師,就是曾選我做衛生委員的孫老師教我們班。孫老師曾教我們全班唱歌,感覺她也是現學現賣,她是左手拿著簡譜歌本,一邊哆來咪地拚,一邊右手打著節拍:“美麗的鮮花在開放,在開放,朋友們啊來自遠方來自遠方”,待我們學會這一句後,她又教我們邊唱邊拍手。二年級的時候一個姓郝的男老師教我們唱歌,他不是專職音樂老師,隻是客串教我們唱歌:“紅小兵,心最紅,忠於人民忠於黨,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認真讀書為革命,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要當工農兵”。第二天孫老師和另外一名女老師又一起來教我們唱這一首歌,有一個地方稍有出入:郝老師教我們“ 認真讀書,為革命”,“書”和“為”是分開的, 孫老師他們倆教我們“認真讀書為革命”, “書”和“為”是連著的,後來郝老師來了,他們三人開始爭論到底該怎樣唱,後來兩位女老師占了上風。其實我們更喜歡郝老師的唱法,但我們得聽我們班的孫老師的。
我五年級時才有了專職的音樂老師。老師姓張,中年女性,眼睛很黑很小但炯炯有神,四方但瘦削的臉,臉上長有密密麻麻但淺淺的麻子坑,薄薄的嘴唇,講話時嘴唇一張一合的幅度很小,嗓音略帶沙啞,講話一板一眼,雙手瘦小,手背可見明顯的青筋,但可彈我們聽來極其悅耳的琴。她介紹說是風琴,腳踩手彈。他教我們的第一首歌名我忘了,但一些詞還記得:“毛主席旗幟映紅天,社會主義春滿園,闊步跨入新世紀”,張老師那破鑼似的沙啞嗓音唱起歌來沒想到那麽好聽。她還教我們《送別》:“送君送到大路旁”。教我們這首歌之前她先介紹這首歌的背景,說是電影《紅珊瑚》插曲,她介紹了很多電影橋段,可惜我都不記得了。在寫這一段文字時,我上網搜了一下,網上說這首歌是電影《怒潮》插曲,也許張老師弄錯電影名了。電影《洪湖赤衛隊》裏的幾段唱,最流行的“洪湖水浪打浪”,是描述當地美麗的自然風光和富饒的物產,帶有歌頌色彩的,使歌者熱愛自己的家鄉。而我最喜歡的是韓英獄中的一段唱,“娘的眼淚似水淌,點點灑在兒的心上”,則描述悲慘,使聽者同仇敵愾,起來鬧革命。隻是從電影裏聽過,但不會唱。恰好張老師就教我們唱這一段。對我們來說,這個詞可是太長了,我們都記不住,張老師可是教了我們很多節課,一直到那個學期結束這首歌也沒有教完。但我們學會的這一部分直到現在我還會唱。當心情苦悶惆悵的時候我往往就開唱“娘的眼淚似水淌”,有時唱得我自己也淚流滿麵。
除了課堂上學來的歌曲,我們還傳唱一些“校園歌曲”,歌詞不是很文雅,但朗朗上口,我至今仍記憶猶新。下麵是第一首:
兒啊兒啊快長大,
長大掙錢給爹花,
爹給你買雙鞋,再給你買雙襪,
還有那一條國際大褲衩
小時候我們那一代人特別喜歡在輩份上占便宜,喜歡罵別人是兒子或者孫子,發誓都說“騙你是你兒”,或者“騙你是孫子”。這歌詞很可能就是年輕一代編詞來罵人或占人便宜的,所以我並沒有跟著唱這首歌,但是它太順口了,我不唱都能記得住。有一次看一個文革題材的電視劇裏播放的一首歌的曲調跟這首歌一樣:“公社適合長景長”,我上網一搜,發現我聽錯了,歌詞是“公社是棵長青藤”,是歌曲《社員都是向陽花》裏的歌詞:
公社是棵長青藤
社員都是藤上的瓜
瓜兒連著藤,藤兒牽著瓜
藤兒越肥瓜兒越甜
我這才明白我們這首“校園歌曲”是借用了這首歌的曲調重新填詞的。下麵的第二首歌,我是知道原來的出處的,但是給它改詞了。80年代香港電視連續劇非常風行的時候,對粵語歌的歌詞我們都聽不大明白,就有人把歌詞給篡改了。電視劇《陳真》的主題歌《大號是中華》的歌詞是這樣的:
孩子這是你的家,
紅磚碧瓦.
祖先鮮血幹磚瓦上,
汗滴用作栽花.
枯了樹幹再生花,
肩過重擔再上吧.
我們改的歌詞是這樣的:
孩子我是你的爸,
不信問你媽,
不管你媽怎麽對你講,
反正我是你的爸,
天涯海角是你爸,
海枯石爛是你爸
這個歌詞可以看出這是多麽渴望在輩分上占別人便宜的。下麵的第三首我最喜歡,因為它最順口:
這個曲調也是我在一台文藝晚會上聽到張振富耿蓮鳳演唱的《祖國一片新麵貌》才知道又是借用的:
山也笑水也笑,
你看祖國大地滿園春,
形勢無限好哇!
新建的廠房一座座,
新鋪的大路一條條,
新豎的井架一排排,
新架的銀線一道道。
後來看《劉三姐》和《五朵金花》,都有很美的插曲,叫民歌也好,山歌也罷,或者是漁歌、小調,我也不明白這些都有什麽不同,反正是反映家鄉生活和風貌的歌曲,非常好聽。我就好奇我老家怎麽就沒有自己的地方性歌曲。按理說東北乃苦寒之地,在漫長的冬季人們總該找點樂子,要不然會抑鬱的。確實,東北出了很多有名的喜劇明星,他們以說為主,說的都是順口的俏皮話,一套一套的。我們村裏曾經和我一起放過牛的一個大爺看天色像是要下雨時也會念叨“天黃有雨,地黃有風,人黃有病”。也有很好聽的東北民歌,比如“烏蘇裏船歌”,但我感覺主要是在黑龍江傳唱的,黑龍江還有地方戲曲叫龍江劇,而吉林則以“二人轉”見長,遼寧北部和吉林挨著的大城市鐵嶺也唱“二人轉”,而遼寧我感覺就沒有吉林和黑龍江那麽特點突出,隻說唱評劇較多,但評劇感覺河北比遼寧更有名,新鳳霞和趙麗蓉都是河北的。屬於遼南地區的大連這邊和東北其它地方又不太一樣,連說話的口音都不是經典的東北口音,而是帶有人們所說的“海蠣子味兒”的山東口音,可能是因為大連的主要人群是山東移民的後代,叫“海南丟”。我上網查了一下瓦房店的曆史,可以上溯到秦漢時代,這麽長的曆史能沒有當地的民歌?而山東人闖關東後和當地人結合就沒有撞擊出藝術火花?美國的鄉村音樂據說就是南方的黑人音樂和白人音樂相結合的產物。
有可能我老家是有過當地的歌謠,但失傳了。我小時候就聽說我們當地一個外號叫“三眼淚兒” 的老頭就喜歡唱歌。 “三眼淚兒” 他已經牙掉了,說話漏風,吐字不是很清楚,我聽過他唱歌,但隻有一次,也隻記住這一句,“正月裏開了花,月月想( 月月香?)哎”,也不知是不是這幾個字。別人聽過他唱“雄雞,雄雞,高呀麽高聲叫”,可我上網查了一下,這句歌詞是《雄雞高叫》裏,收錄於《中國陝北民歌》專輯中,所以它不是我們當地的歌,至於“三眼淚兒”怎麽會唱這首歌,不得而知。我家鄰居小夥,比我大五六歲,他很愛唱歌,也不知他從哪兒學會了一首《十二月歌》,我聽他哼唱過,但我隻記得其中的兩個月的,歌詞是這樣的:
三月裏來三月三呀,娘娘廟上把香插,老太太插香為兒女呀,小姑娘插香為丈夫。
七月裏來七月七呀,天上的織女會牛郎,一個東來一個西呀,不知何時把家還。
我又上網查了一下有類似《頌月歌》,是一首民間歌曲,讚頌一年的十二個月份。還有一個流傳於河南省滎陽一帶的民間藝術叫“笑傘”,一般在元宵節進行表演,屬於街頭集體表演,表演時載歌載舞,並結合快板等形式,風趣幽默,屬鄭州市和滎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演員唱詞也是唱十二個月的。《頌月歌》和 “笑傘”唱詞和我們這首《十二月歌》都提到牛郎會織女和娘娘廟裏把香插,有部分類似但不相同。“笑傘”唱詞是“七月有個七月七,天上牛郎會織女。織女會把牛郎見,雙雙相見淚連連。”“ 四月四來四月八,奶奶廟裏把香插。嬸子大娘都跪下,留下四輩好看家。”《頌月歌》是“七月裏,七月七,牛郎星,會織女。隔天河,兩岸泣。花喜鵲,搭橋係,過銀河,喜相遇。” “四月裏,到初八,娘娘廟,把香插。磕個頭,盼個仨,大廟會,遍地花。” 《頌月歌》和 “笑傘”唱詞主要是敘述,而《十二月歌》的後兩句加了麵又抒情的成分,我聽《十二月歌》的味道還是有些古風,隻是不知道這是不是我們當地的民間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