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新地新人

末世 彌賽亞 以色列 曆史 民族 閃含亞弗 諾亞 聖殿 歌革 安息 耶路撒冷 聖經 文革
正文

重新轉發:八十年前的畢業證書 續一/兩燕一馬 - 燕莊

(2023-12-18 14:44:14) 下一個

 

大舅舅微信版之番外篇

 

“兩燕一馬”燕莊

我:“兩燕一馬”的燕莊阿姨可以聊聊嗎?

燕莊的原名叫冀興方,不是滿族,她和你媽媽年齡相仿。咱們家從旗城很早就遷到青島、濟南,又搬回到青州南城冠街時,和她家是一牆之隔的鄰居,所以小時候她們並不認識。

   經文1945年初回到青州,因為冠街路口有個場院(是一個公共打場的地方),平時不打場時晚上就是孩子們玩的地方。經文回來後也經常到這個場院玩,由於她的開朗性格很有親和力,又做過記者編輯見過世麵,很快十幾個青少年便被她聚在一起,聽她說外麵的世界,聽她背誦詩歌,聽她唱歌,並一起跟她學歌。這群孩子中便有燕莊,因為她倆都是在城裏上的初中,年令相仿,共同的話題多,很快便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從家庭來說燕莊的父親是教員,青州被日偽占領後,堅決不當漢奸,辭職幹小生意,所以燕莊的家庭教育也與經文類似。後來 她倆一起去的青州守善小學做教員,這是所教會辦的學校。

我:我在網上查到,青州守善小學出自創辦於1917年的青州守善中學,是青州最早期的完全中學,英國基督教浸禮會所創辦的教會學校。1929年守善中學停辦後,教會在其舊址創辦了一所半工半讀的“工讀神學院”。抗戰初期,教會在原守善中學舊址創辦守善小學,有六個教學班,學生200餘名。1945年抗戰勝利,基督徒高立誌出麵恢複守善中學。1948年華東局和山東省府在守善中學校址創辦“山東教育學院”。1950年改為山東省益都師範學校,1951年定為省重點師範,直屬省教育廳。1978年,改建為山東濰坊教育學院。2010年改建為濰坊工程職業學院至今。(摘自網文  青州曆史上的守善中學)

   她倆因“抬校長”、大鬧縣教育局,很快就失業雙雙回家了。當時小舅舅汪延慶高中畢業後在家閑著,也不願做偽政府工作,經商又無本錢,無所事事十分苦惱。因為他家住的也很近,小姥姥(汪延慶的母親)和延慶常來咱家玩,因為燕莊也常來玩,他倆就認識了。後來汪來的更勤,很快他倆就談戀愛了。

   經文通過地下工作者關伯屏的介紹,認識了王林亭並向他提出參加八路的要求,獲準後回來第一個就告訴了燕莊,燕莊又告訴了汪延慶,他很高興立即就同意了。

我:王林亭的部隊就是當年魯中軍區魯迅藝術宣傳大隊,簡稱“宣大”或“山東魯藝”,亓堯任大隊長(原福州軍區文化部長),王林亭任副大隊長兼指導員(原濟南軍區文化部副部長)。“魯藝”後來改編為華東八縱文工團、三野26軍文工團。我在福建當兵時和26軍文工團的楊興華之子楊小軍、郭藝文之子段飛宇,還有亓堯的兒子亓小兵成為非常要好的戰友。

   沒過多久,王林亭部隊奉命撤出青州,因汪延慶去濟南未回,經文和冀興方隻好帶著景斌走了。青州被敵占領後,王林亭曾二次密秘派人到咱家打聽汪是否回來。汪延慶回來以後住了一夜就又走了,王第三次密秘派人到汪延慶家打聽,汪母對王的人說:孩子失跡了。這次之後王林亭部隊轉向魯南戰場。

   燕莊得知王延慶“失跡”痛苦萬分,常常是哭著行軍,宿營後王林亭經常來安慰燕莊,做她的思想工作。宿營時燕莊和經文總是同睡一個鋪,有時她們倆睡下,王忙完公務才來看燕莊,勸她不要哭。開始是說個三、五分鍾就走了,有一次經文睡了一覺醒來,他倆人還在談。那時候整天行軍、排練、演出非常緊張,經文發現燕莊的精神好了很多,工作熱情十分高漲,就問燕莊,她承認了與王談戀愛。燕莊與王林亭是在行軍打仗中談情說愛的,這些是經文告訴我的。過去解放區最有名的文藝團體一個是延安的魯藝,一個是山東的魯藝。1950年拍攝電影《白毛女》,最初白毛女定的演員是有燕莊的,那時燕莊不僅瘦麗,而且是魯藝最出名的女高音,能演能唱。後來因26軍文工團入朝參戰,她遺憾的失去了機會。

   汪延慶到台灣後,在黃埔四年畢業直到進入國防部工作,很多人給他介紹對象,勸他結婚,但他總忘不了冀興方,希望有一天“反攻大陸”成功,再見到冀興方。一等就是十年,他感到蔣的“反攻大陸”是沒有半點希望了才結了婚,對方是個護士,比汪小十多歲。

多年以後,經文和燕莊的準確入伍時間成了說不清的懸案。人事部門籠統認為她倆算作解放戰爭時期參加革命,理由是她們填寫的是青州解放時入伍,史料記載青州全境解放是1948年3月21日,以前敵我拉鋸時進入青州不算解放,因此不承認她倆是抗戰參加革命的。王林亭曾出麵證明他倆是1945年7月參加革命,但按規定王是燕莊的丈夫,親人的證明不能有效。她倆不得己又去找了時任省文聯的領

導馮毅之證明。馮是抗日時期的青州市長,也是青州解放後的第一任市長,一見麵他開口就說:記得,記得!你倆就是青州共匪“兩燕一馬”嘛。你們倆具體的入伍日期我真不知道,反正是抗戰勝利前。我寫個證明信,就寫王道部隊入城那天吧,這天我記得是7月20日。你們倆是青州第一批知識分子參軍的,我這個市長怎能不知道呢。從此才解決了她倆這個長期懸而未決的曆史問題。其實她倆應是5月份參加革命,從黃耘寫的詩《贈別》當時在青島發表的時間就可證明,可惜當時無法取得這個證明,也不知黃耘還否在人世,還好當時的市長還記得這兩個在江湖上出了名不要命的女孩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