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黃帝內經》精讀66一70

(2023-11-02 11:24:14) 下一個

玉機真髒論篇第十九(二)

3

【原文】

       帝曰:善。秋脈如浮,何如而浮?

       岐伯曰:秋脈者,肺也,西方金也,萬物之所以收成也,故其氣來輕虛以浮,來急去散,故曰浮,反此者病。

       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曰:其氣來毛而中央豎,兩旁虛,此謂太過,病在外;其氣來毛而微,此謂不及,病在中。

       帝曰:秋脈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過則令人逆氣而背痛,慍慍然;其不及則令人喘,呼吸少氣而咳,上氣見血,下聞病音。

【原文通解】

●帝曰:善。秋脈如浮,何如而浮?

岐伯曰:秋脈者,肺也,西方金也,萬物之所以收成也,故其氣來輕虛以浮,來急去散,故曰浮,反此者病。

黃帝問道:說得好!秋季的脈象如浮,那什麽樣算是浮呢?

岐伯回答說:秋季的脈象通於肺髒,屬西方之金,具有萬物收成的氣象。因此脈氣來時輕浮虛弱,來時急促去時散亂,所以叫做浮脈。如果脈象與此不符,就是有病了。

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曰:其氣來毛而中央豎,兩旁虛,此謂太過,病在外;其氣來毛而微,此謂不及,病在中。

黃帝問道:什麽樣真是不行呢?

岐伯回答說:脈氣來時虛浮柔軟,中間堅實,兩旁空虛,這叫太過,是病邪在外部的反映;如果脈氣來時浮軟而微弱,這叫不及,是病邪在身體內部的反映。

帝曰:秋脈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過則令人逆氣而背痛,慍慍然;其不及則令人喘,呼吸少氣而咳,上氣見血,下聞病音。

【1】慍(yùn)慍然:就是鬱悶而不舒暢的樣子。

【2】下聞病音:就是指喘息的時候喉嚨中有聲音。

黃帝問道:秋季脈象大過和不及,會引發哪些疾病呢?

岐伯回答說,秋季脈象太過會導致氣上逆,引發背部疼痛,鬱悶不舒,秋季脈象不及會使人粗喘咳嗽,在上出現氣逆咯血的症狀,在下會聽到胸喉間有喘氣的聲音。

【譯文】

       黃帝問道:說得好!秋季的脈象如浮,那什麽樣算是浮呢?

       岐伯回答說:秋季的脈象通於肺髒,屬西方之金,具有萬物收成的氣象。因此脈氣來時輕浮虛弱,來時急促去時散亂,所以叫做浮脈。如果脈象與此不符,就是有病了。

       黃帝問道:什麽樣真是不行呢?

       岐伯回答說:脈氣來時虛浮柔軟,中間堅實,兩旁空虛,這叫太過,是病邪在外部的反映;如果脈氣來時浮軟而微弱,這叫不及,是病邪在身體內部的反映。

       黃帝問道:秋季脈象大過和不及,會引發哪些疾病呢?

       岐伯回答說,秋季脈象太過會導致氣上逆,引發背部疼痛,鬱悶不舒,秋季脈象不及會使人粗喘咳嗽,在上出現氣逆咯血的症狀,在下會聽到胸喉間有喘氣的聲音。

4

【原文】

       帝曰:善。冬脈如營,何如而營?

       岐伯曰:冬脈者,腎也,北方水也,萬物之所以合藏也,故其氣來沉以搏,故曰營,反此者病。

       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曰:其氣來如彈石者,此謂太過,病在外;其去如數者,此謂不及,病在中。

       帝曰:冬脈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過則令人解?,脊脈痛而少氣不欲言;其不及則令人心懸如病饑,眇中清,脊中痛,少腹滿,小便變。

       帝曰:善。

【原文通解】

●帝曰:善。冬脈如營,何如而營?

岐伯曰:冬脈者,腎也,北方水也,萬物之所以合藏也,故其氣來沉以搏,故曰營,反此者病。

【1】營:指脈沉。

   【2】其氣來沉以搏:搏,《甲乙經》作“濡”軟之意,可從。

黃帝問道:說得好!冬季的脈象如營,那什麽樣算是營呢?

岐伯回答說:客季的脈象通於腎髒,屬北方之水,具有萬物閉藏的氣象。因此脈氣來時沉而有力,所以叫做營脈。如果脈象與此不符,就是有病了。

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曰:其氣來如彈石者,此謂太過,病在外;其去如數者,此謂不及,病在中。

黃帝問道:什麽樣算是不行呢?

岐伯回答說:脈氣來時如同彈擊石頭一樣堅硬,這叫太過,是病邪在外部的反映;如果脈氣去時虛弱,這叫不及,是腐邪在身體內部的反映。

帝曰:冬脈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過則令人解?,脊脈痛而少氣不欲言;其不及則令人心懸如病饑,眇中清,脊中痛,少腹滿,小便變。

帝曰:善。

【1】心懸如病饑:指心虛如懸,如腹中饑餓的感覺。

【2】眇(miǎo)中清:眇,是季肋下挾脊兩旁的空軟處。眇中清,指此處有清冷的感覺。

黃帝問道:冬季脈象太過和不及,會引發哪些疾病呢?

岐伯回答說:冬季脈象太過會使人精神不振,身體病乏,脊骨疼痛,呼吸短促,不願言語;冬季脈象不及會使人的心像饑餓時一樣願到空懸,兩脅肋下空軟的部位清冷,脊骨疼痛,小腹部脹滿,小便也出現異常。

黃帝說:你說得很好。

【譯文】

黃帝問道:說得好!冬季的脈象如營,那什麽樣算是營呢?

岐伯回答說:客季的脈象通於腎髒,屬北方之水,具有萬物閉藏的氣象。因此脈氣來時沉而有力,所以叫做營脈。如果脈象與此不符,就是有病了。

黃帝問道:什麽樣算是不行呢?

岐伯回答說:脈氣來時如同彈擊石頭一樣堅硬,這叫太過,是病邪在外部的反映;如果脈氣去時虛弱,這叫不及,是腐邪在身體內部的反映。

黃帝問道:冬季脈象太過和不及,會引發哪些疾病呢?

岐伯回答說:冬季脈象太過會使人精神不振,身體病乏,脊骨疼痛,呼吸短促,不願言語;冬季脈象不及會使人的心像饑餓時一樣願到空懸,兩脅肋下空軟的部位清冷,脊骨疼痛,小腹部脹滿,小便也出現異常。

黃帝說:你說得很好。

 

 

玉機真髒論篇第十九(三)

5

【原文】

       帝曰:四時之序,逆從之變異也,然脾脈獨何主?

       岐伯曰:脾脈者土也,孤髒以灌四傍者也。

       帝曰:然則脾善惡,可得見之乎?

       岐伯曰:善者不可得見,惡者可見。

       帝曰:惡者何如可見?

       岐伯曰:其來如水之流者,此謂太過,病在外;如烏之喙者,此謂不及,病在中。

       帝曰:夫子言脾為孤髒,中央土以灌四旁,其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過則令人四支不舉,其不及,則令人九竅不通,名曰重強。

      帝矍然而起,再拜而稽首曰:善。吾得脈之大要,天下至數,五色脈變,揆度奇恒,道在於一,神轉不回,回則不轉,乃失其機,至數之要,迫近以微,著之玉版,藏之髒府,每旦讀之,名曰“玉機”。

【原文通解】

●帝曰:四時之序,逆從之變異也,然脾脈獨何主?

岐伯曰:脾脈者土也,孤髒以灌四傍者也。

黃帝問道: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是導致脈象逆順變化的根源。但這當中沒有說到脾脈,不知脾脈究竟與哪個時令相通呢?

岐伯回答說:脾脈屬土,居於中央,是孤髒,具有灌溉滋養肝、心、肺、腎四髒的功能。

帝曰:然則脾善惡,可得見之乎?

岐伯曰:善者不可得見,惡者可見。

【1】善者不可得見,惡者可見:指正常的脾脈不單獨出現,而脾脈病脈,則可單獨出現。

黃帝問道:可以從脾脈上看出正常和導常的變化嗎?

岐伯回答說:正常的脾脈看不到,隻有不正富的牌脈才能看到。

帝曰:惡者何如可見?

岐伯曰:其來如水之流者,此謂太過,病在外;如鳥之喙者,此謂不及,病在中。

黃帝問道:脾的病脈是怎樣的呢?

岐伯回答說:脾脈來時如同流水一樣散亂,是太過,表明疾病在外部;脾脈來時如同烏的嘴一樣尖銳堅硬,是不及,表明疾病在身體內部。

帝曰:夫子言脾為孤髒,中央土以灌四旁,其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過則令人四支不舉,其不及,則令人九竅不通,名曰重強。

【1】重強:王冰認為髒氣重疊為之重,氣行不順謂之強,即髒氣重迭逆亂之意。

黃帝問道:您說脾是孤髒,位於中央,屬土,灌溉肝、心、肺、腎四髒,其太過與不及都會引發些疾病呢?

岐伯回答說:脾脈太過會使人四肢不能舉動,脾脈不及則會導致九竅閉塞不通,這種病叫做重強。

帝矍然而起,再拜而稽首曰:善。吾得脈之大要,天下至數,五色脈變,揆度奇恒,道在於一,神轉不回,回則不轉,乃失其機,至數之要,迫近以微,著之玉版,藏之髒府,每旦讀之,名曰“玉機”。

【1】矍(jué)然:驚悟的樣子。

【2】五色脈變,揆度奇恒:揆度,測度;奇恒,異於平常的疾病。整句指從色脈變化來測度疾病的淺深順逆。

【3】至數之要,迫近以微:至數,至理。要,要領。迫,切。整句意為領會了至理之要領,則應用切近微妙。

黃帝聽完岐伯的講迷,驚恐萬分,霍然而起,恭敬地磕頭禮拜,說:您說得實在是太好了!現在我基本上了解了各種脈象的要領,這是天下非常重要的道理,脈和色的變化規律以及天地陰陽至數和五髒微氣互傳的道理,都闡述了一個共同的大道。神氣的運轉按照一定的順序問前,就可以保持生機;違背順序,倒退向後,就會失去生機,這個道理迫近天機,而且又十分微妙,應該把它刻在玉板上,藏在樞要內府,每天早晨誦讀,就把它稱作《玉機》吧。

【譯文】

黃帝問道: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是導致脈象逆順變化的根源。但這當中沒有說到脾脈,不知脾脈究竟與哪個時令相通呢?

岐伯回答說:脾脈屬土,居於中央,是孤髒,具有灌溉滋養肝、心、肺、腎四髒的功能。

黃帝問道:可以從脾脈上看出正常和導常的變化嗎?

岐伯回答說:正常的脾脈看不到,隻有不正富的牌脈才能看到。

黃帝問道:脾的病脈是怎樣的呢?

岐伯回答說:脾脈來時如同流水一樣散亂,是太過,表明疾病在外部;脾脈來時如同烏的嘴一樣尖銳堅硬,是不及,表明疾病在身體內部。

黃帝問道:您說脾是孤髒,位於中央,屬土,灌溉肝、心、肺、腎四髒,其太過與不及都會引發些疾病呢?

岐伯回答說:脾脈太過會使人四肢不能舉動,脾脈不及則會導致九竅閉塞不通,這種病叫做重強。

黃帝聽完岐伯的講迷,驚恐萬分,霍然而起,恭敬地磕頭禮拜,說:您說得實在是太好了!現在我基本上了解了各種脈象的要領,這是天下非常重要的道理,脈和色的變化規律以及天地陰陽至數和五髒微氣互傳的道理,都闡述了一個共同的大道。神氣的運轉按照一定的順序問前,就可以保持生機;違背順序,倒退向後,就會失去生機,這個道理迫近天機,而且又十分微妙,應該把它刻在玉板上,藏在樞要內府,每天早晨誦讀,就把它稱作《玉機》吧。

 

 

玉機真髒論篇第十九(四)

6

【原文】

       五髒受氣於其所生,傳之於其所勝,氣舍於其所生,死於其所不勝。病之且死,必先傳行至其所不勝,病乃死。此言氣之逆行也,故死。

肝受氣於心,傳之於牌,氣舍於腎,至肺而死。心受氣於脾,傳之於肺,氣舍於肝,至腎而死。脾受氣於肺,傳之於腎,氣舍於心,至肝而死。肺受氣於腎,傳之於肝,氣舍於脾,至心而死。腎受氣於肝,傳之於心,氣舍於肺,至脾而死。此皆逆死也。一日一夜五分之,此所以占死生之早暮也。

【原文通解】

●五髒受氣於其所生,傳之於其所勝,氣舍於其所生,死於其所不勝。

【1】五髒受氣於其所生:受氣,遭受病氣。所生,指我生之髒。全句指五髒從其所生的子髒接受病氣,即子病傳母。如心病傳肝。

【2】傳之於其所勝:所勝,即我克之髒。本句為插入語,言五髒疾病的一般傳變規律是相克而傳,即下文所說的順傳,如肝病傳脾等。

【3】氣含於其所生,死於其所不勝:舍,留止也。所生,此處指生我之髒,即母髒。所不勝,指克我之髒。全句言病氣的留舍按子病傳母的方式傳變,若傳至克我之髒時,就有死亡的可能。如肝病氣留舍於母髒腎,進而傳至肺,因肺金克肝木,故肝病傳至肺時就有死亡的可能。

五髒的症病,從它的所生之髒,傳給它的所克之髒,病邪留止在生己之髒,死於己所不克之髒。

病之且死,必先傳行至其所不勝,病乃死。此言氣之逆行也,故死。

【1】病之且死,必先傳行至其所不勝,病乃死:疾病發展到將要死亡之時,一般來說,病氣將傳克我之髒。如心病傳肝,再傳至腎,腎為心之所不勝,故心病傳至腎,就有死亡的可能。

【2】氣之逆行:指病氣的逆傳,即上文子病傳母的疾病傳變方式,因其與一般相克而傳的順傳方式不同,故曰“逆行”。

當疾病嚴重到將死的程度,一定先傳給克己之髒,病人才會死。這是病氣的逆行傳變,所以會致人死亡。

肝受氣於心,傳之於牌,氣舍於腎,至肺而死。心受氣於脾,傳之於肺,氣舍於肝,至腎而死。脾受氣於肺,傳之於腎,氣舍於心,至肝而死。肺受氣於腎,傳之於肝,氣舍於脾,至心而死。腎受氣於肝,傳之於心,氣舍於肺,至脾而死。此皆逆死也。

【1】逆死:逆行傳變至克我之髒,預後不良,有死亡的可能。與上文“氣之逆行”同義。

肝髒接受從心髒傳來的病氣,又傳給了脾髒,病氣留止在腎髒,傳到肺髒後致死。心髒接受從脾髒傳來的病氣,又傳給了肺髒,病氣留止在肝髒,傳到腎髒後致死。脾髒接受從肺髒傳來的病氣,又傳給了腎髒,病氣留止在心髒,傳到肝髒後致死。肺髒接受從腎髒傳來的病氣,又傳給了肝髒,病氣留止在脾髒,傳到心髒後致死。腎髒接受從肝髒傳來的病氣,又傳給了心髒,病氣留止在肺髒,傳到脾髒後致死。以上這些都是病氣的逆行傳遞變化,所以隻有死路一條。

一日一夜五分之,此所以占死生之早暮也。

【1】一日一夜五分之,此所以占死生之早暮也:占,預測。死生,偏義複詞,即死亡。朝暮,即早晚,這裏引申為時辰。全句言一晝夜十二時辰分屬五髒,據此可以預測出五髒病氣逆傳至其所不勝而死的大約時辰。

關於“一日一夜五分之,所以占死生之早暮也”

       結合《素問·生氣通天論》有關陽氣晝夜消長變化的論述來看,一日之間陰陽消長變化與人體的機能活動確有密切關係,尤其在病理過程中表現更為明顯,如“旦慧、晝安、夕加、夜甚”(《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因此,如何正確把握疾病發展的規律,是古今醫家研究的重要課題。在此基礎上,預測疾病的死生,是完全有可能的。■

如果把一個晝夜劃分成五個階段,分別與五髒相對應,就可以推則出病人死亡的時間。

【譯文】

       五髒的症病,從它的所生之髒,傳給它的所克之髒,病邪留止在生己之髒,死於己所不克之髒。當疾病嚴重到將死的程度,一定先傳給克己之髒,病人才會死。這是病氣的逆行傳變,所以會致人死亡。比如,肝髒接受從心髒傳來的病氣,又傳給了脾髒,病氣留止在腎髒,傳到肺髒後致死。心髒接受從脾髒傳來的病氣,又傳給了肺髒,病氣留止在肝髒,傳到腎髒後致死。脾髒接受從肺髒傳來的病氣,又傳給了腎髒,病氣留止在心髒,傳到肝髒後致死。肺髒接受從腎髒傳來的病氣,又傳給了肝髒,病氣留止在脾髒,傳到心髒後致死。腎髒接受從肝髒傳來的病氣,又傳給了心髒,病氣留止在肺髒,傳到脾髒後致死。以上這些都是病氣的逆行傳遞變化,所以隻有死路一條。如果把一個晝夜劃分成五個階段,分別與五髒相對應,就可以推則出病人死亡的時間。

 

 

玉機真髒論篇第十九(五)

7

【原文】

     黃帝曰:五髒相通,移皆有次。五髒有病,則各傳其所勝。不治,法三月若六月,若三日若六日,傳五髒而當死,是順傳所勝之次。故曰:別於陽者,知病從來;別於陰者,知死生之期。言知至其所困而死。

     是故風者百病之長也,今風寒客於人,使人毫毛畢直,皮膚閉而為熱,當是之時,可汗而發也;或痹不仁腫病,當是時也,可湯熨及火灸製而去之。弗治,病入舍於肺,名曰肺痹,發咳上氣;弗治,肺即傳而行之肝,病名曰肝痹,一名曰厥,脅痛出食,當是之時,可按若刺耳;弗治,肝傳之脾,病名曰脾風,發癉,腹中熱,煩心出黃,當此之時,可按可藥可浴;弗治,脾傳之腎,病名曰疝瘕,少腹冤熱而痛,出白,一名曰蠱,當此之時,可按可藥;弗治,腎傳之心,病筋脈相引而急,病名曰瘛,當此之時,可灸可藥;弗治,滿十日,法當死;腎因傳之心,心即複反傳而行之肺,發寒熱,法當三歲死,此病之次也。

     然其卒發者,不必治於傳,或其傳化有不以次,不以次入者,憂恐悲喜怒,令不得以其次,故令人有大病矣。因而喜大虛則腎氣乘矣,怒則肝氣乘矣,悲則肺氣乘矣,恐則脾氣乘矣,憂則心氣乘矣,此其道也。故病有五,五五二十五變,及其傳化。傳,乘之名也。

【原文通解】

●黃帝曰:五髒相通,移皆有次。五髒有病,則各傳其所勝。

【1】五髒相通,移皆有次。五髒有病,則各傳其所勝:此言五髒疾病相克而傳的順傳方式。五髒之氣相互貫通,五髒之氣的轉移有一定的次序,故五髒有病一般傳其所勝之髒,如肝病傳脾等。《新校正》雲:“上文既言逆傳,下文所言乃順傳之次也。”

黃帝說:人的五髒是相互聯係的,病氣的轉移,都是按照一定的次序進行的。如果五髒有病,病氣會各自傳遞給其所克之髒。

不治,法三月若六月,若三日若六日,傳五髒而當死,是順傳所勝之次。

【1】不治,法三月,若六月,若三日,若六日,傳五髒而當死:此指五髒病氣各傳其所勝,推測其死期的約略時數。張介賓注:“病不早治,必至相傳,遠則三月、六月近則三日、六日,五髒傳遍,於法當死。所謂三六者,蓋天地之氣,以六為節,如三陰三陽,是為六氣,六陰六陽,是為十二月,故五髒相傳之數,亦以三六為盡。若三月而傳遍,一氣一髒也;六月而傳遍,一月一髒也;三日者,晝夜各一髒也;六日者,一日一髒也。髒惟五而傳遍以六者,假令病始於肺,一也;肺傳肝,二也;肝傳脾,三也;脾傳腎,四也;腎傳心,五也;心複傳肺,六也。是謂六傳。六傳已盡,不可再傳,故《難經·五十三難》曰:一髒不再傷,七傳者死也。”

如果不能及時把握治病的時機,長則三個月或六月,短則一天或六天,病氣就會傳遍五髒而死亡,這是病氣依照五髒相生相克的規律來傳遞的。

故曰:別於陽者,知病從來;別於陰者,知死生之期。言知至其所困而死。

【1】別於陽者,知病從來,別於陰者,知死生之期:陽,指胃氣脈;陰,言真髒脈。吳昆雲:“陽,至和之脈,有胃氣者也。陰,至不和之脈,真髒偏勝,無胃氣者也。言能別於陽和之脈者,則一部不和便知其病之從來;別於真髒五陰脈者,則其死生之期可預知也。”

【2】知:《甲乙經》無此字,可從。

【3】至其所困而死:指至其所不勝的髒氣當旺之時令則死,如脾病至肝當旺之時,土不勝木克,故死。張介賓注:“至其所困而死,死於其所不勝也,凡年、月、日、時,其候皆然。”

所以說,能辨識三陽,就能知道疾病來自哪裏;能辨識三陰,就能知道病人死亡的時間,也就是說,各髒將病氣傳至其所不勝之髒時,病人就死亡了。

是故風者,百病之長也。今風寒客於人,使人毫毛畢直,皮膚閉而為熱,當是之時,可汗而發也;或痹不仁、腫痛,當是時也,可湯熨及火灸製而去之。

【1】風者,百病之長:長,首也。風為六淫之首,常為外邪致病的先導,又善行數變,故稱百病之長。

   【2】皮膚閉而為熱:寒邪束表,腠理閉塞,故皮膚閉而無汗;衛陽之氣內鬱,故發熱。

   【3】痹不仁、腫痛:風寒留舍經脈,閉阻脈道,氣血運行不暢,故見麻痹不仁、肢體腫脹疼痛諸症。

    【4】可湯熨及火灸刺而去之:湯,用熱水洗浴。熨,用布裹熱藥在體表來回溫熨。火灸,用火熏灼。刺,針刺。去之,即祛除病邪。

風邪是引起各仲疾病的罪魁禍首,因此被稱為是百病之長。風寒邪氣侵入人體後,會使人毫毛堅起,皮膚毛孔緊閉而腠理發熱,這時可以用發汗的方法來進行疏散治療;如果風寒邪氣侵入到了經絡,引起肌肉麻痹或腫痛等病症,這個時候可以用熱水熨、拔火罐、艾灸、或者是針刺的方法來清除風寒邪氣。

弗治,病入舍於肺,名曰肺痹,發咳上氣;弗治,肺即傳而行之肝,病名曰肝痹,一名曰厥,脅痛出食,當是之時,可按若刺耳。

【1】肺痹:病證名。指因肺氣閉阻不通,以發咳上氣為主症的病證。

    【2】病名曰肝痹,一名曰厥:肝痹,病證名。此指以脅痛出食為主症的病證。厥,逆也。

    【3】脅痛出食:脅痛,肝病也。出食,食入而出,脾病也。脅痛出食,肝病傳脾之兆。

   【4】可按若刺:按,按摩。若,或,與也。言肝痹可用按摩與針刺進行治療。

如果不及時治療,病邪就會深入肺部,引發肺病,出現咳嗽上氣的病症;如果再不及時治療,病邪從肺轉移到肝髒,引發肝痹,也叫肝厥,出現脅肋疼痛、吐食的症狀,這個時候,可以用按摩或者針刺的方法來治療。

弗治,肝傳之脾,病名曰脾風,發癉,腹中熱,煩心出黃,當此之時,可按可藥可浴。

【1】脾風:病證名。此指以發癉,腹中熱,煩心,出黃為主症的病證。王冰注:“肝氣應風,木勝脾土,土受風氣,故曰脾風。蓋為風氣通肝而為名也。”

    【2】發癉:癉,通疸。發癉,發為黃疸。王冰注:“脾之為病,善發黃疸,故發癢也。”

【3】出黃:指小便色黃。

如果再不治療,病邪從肝髒轉移到脾髒,就會引發脾風,出現黃疸、腹中熱、心煩、小便色黃等症狀,這個時候可以用按摩、吃藥、用藥湯熱浴等方法來治療;

弗治,脾傳之腎,病名曰疝瘕,少腹冤熱而痛,出白,一名曰蠱,當此之時,可按可藥。

【1】疝瘕:病證名。此指脾經濕熱下注於腎,濕熱結聚少腹,氣機被阻而以少腹冤熱而痛、出白為主症的病證。

    【2】冤熱:熱極而煩悶。吳昆注:“冤熱,煩熱也。”出白:張介賓注:“溲出白濁也。”

     【3】蠱:毒蟲,在此為病證名。因病邪深入,真陰虧蝕,形體消瘦,如被蠱蟲吸蝕一樣,故名。張介賓注:“熱結不散,虧蝕真陰,如蟲之吸血,故亦名曰蠱。”

如果還不及時治療,病邪從脾髒轉移到了腎髒,就會引發疝瘕,出現少腰鬱熱疼痛、小便色白而混濁的症狀,該病也叫蠱病,此時可采用按摩或者藥物的方法治療;

弗治,腎傳之心,病筋脈相引而急,病名曰瘛,當此之時,可灸可藥;弗治,滿十日,法當死。

【1】病筋脈相引而急,病名曰瘛:瘛,筋脈抽搐之證。心主血脈,心血不足,不濡養筋脈,筋脈失養而為瘛。

  【2】滿十日,法當死:吳昆注:“滿十天則天幹一周,五髒生意皆息,故死。”

如果還不及時冶療,病邪從腎髒轉移到了心髒,就會引發筋脈牽引拘攣的瘛病,此時可采用艾灸或是藥物冶療;如果仍然還不進行治療,十天後一定死亡。

腎因傳之心,心即複反傳而行之肺,發寒熱,法當三歲死,此病之次也。

【1】法當三歲死:滑壽《讀素問鈔》注:“三歲,當作三日。”可從。此時病氣由心再傳至肺,使肺氣更衰,甚至敗絕,故曰三日而死。

    【2】此病之次:次,次序。言五髒疾病相勝而傳的次序。高世栻注:“上文五髒相通,移皆有次者,相生之次也;此病之次,乃相勝之次也。”

因為病邪從腎轉移到了心後,心又會反過來將病邪傳給肺,引發寒熱症,這個病一旦發作三天就會死亡。以上所述就是疾病在人體內逐步傳遞的一般順序。

然其卒發者,不必治於傳,或其傳化有不以次,不以次入者,憂恐悲喜怒,令不得以其次,故令人有大病矣。

【1】然其卒發者,不必治於傳:卒發,突然發作,指暴發的急病。此類疾病發病急驟,不按一般的傳變規律,故治療當根據病因、症狀具體分析,不必拘泥於相傳之次。

    【2】不以次入者,憂恐悲喜怒:憂恐悲喜怒等情誌致病,直接損傷五髒之氣,故不依次相傳。王冰注:“憂恐悲喜怒,發無常分,觸遇則發,故令病氣亦不次而生。”

如果是突然發作的疾病,就不要依據上麵的相傳次序去治療;而有的疾病也不一定是完全按照上麵的次序來傳變的,比如說憂、恐、悲、喜、怒這五種情誌就會使得病邪不按照這個次序來傳變,而往往是突然發病。

因而喜,大虛,則腎氣乘矣,怒則肝氣乘矣,悲則肺氣乘矣,恐則脾氣乘矣,憂則心氣乘矣,此其道也。

【1】因而喜,大虛,則腎氣乘矣:乘,相勝太過,以強淩弱也。心屬火,心火不足。腎水乘而勝之。吳昆注:“喜則氣緩,故過於喜,令心火虛,虛則腎氣乘之,水勝火也。”下文諸“乘”皆同此類傳變方式。

如果是因為大喜過度而損耗了心氣,造成心氣虛弱,那麽腎氣就會乘機來侵襲心;大怒傷肝,則肺氣乘機侵襲肝;過悲傷脾,則肝氣乘機侵襲脾;過恐傷腎,則脾氣乘機侵襲腎;過優傷肺,則心氣乘機侵襲肺。這是五種情誌過激所引發的疾病,這類病邪都不按照次序來傳遞。

故病有五,五五二十五變,及其傳化。傳,乘之名也。

【1】故病有五,五五二十五變:人有五髒,一髒有病則兼傳其他四髒。每一髒病變有五,故五髒病變謂五五二十五變。

【2】傳,乘之名也:傳,傳變。乘,以強淩弱。疾病傳變往往趁虛而傳,含有以強淩弱的意思。吳昆注:“言傳者,亦是相乘之異名耳。”

所以說,雖然五髒隻會發生五種疾病,但是通過相互之間的傳變,就有了五五二十五種病症,傳化,就是乘虛侵襲的意思。

【譯文】

黃帝說:人的五髒是相互聯係的,病氣的轉移,都是按照一定的次序進行的。如果五髒有病,病氣會各自傳遞給其所克之髒。如果不能及時把握治病的時機,長則三個月或六月,短則一天或六天,病氣就會傳遍五髒而死亡,這是病氣依照五髒相生相克的規律來傳遞的。所以說,能辨識三陽,就能知道疾病來自哪裏;能辨識三陰,就能知道病人死亡的時間,也就是說,各髒將病氣傳至其所不勝之髒時,病人就死亡了。

風邪是引起各仲疾病的罪魁禍首,因此被稱為是百病之長。風寒邪氣侵入人體後,會使人毫毛堅起,皮膚毛孔緊閉而腠理發熱,這時可以用發汗的方法來進行疏散治療;如果風寒邪氣侵入到了經絡,引起肌肉麻痹或腫痛等病症,這個時候可以用熱水熨、拔火罐、艾灸、或者是針刺的方法來清除風寒邪氣。如果不及時治療,病邪就會深入肺部,引發肺病,出現咳嗽上氣的病症;如果再不及時治療,病邪從肺轉移到肝髒,引發肝痹,也叫肝厥,出現脅肋疼痛、吐食的症狀,這個時候,可以用按摩或者針刺的方法來治療;如果再不治療,病邪從肝髒轉移到脾髒,就會引發脾風,出現黃疸、腹中熱、心煩、小便色黃等症狀,這個時候可以用按摩、吃藥、用藥湯熱浴等方法來治療;如果還不及時治療,病邪從脾髒轉移到了腎髒,就會引發疝瘕,出現少腰鬱熱疼痛、小便色白而混濁的症狀,該病也叫蠱病,此時可采用按摩或者藥物的方法治療;如果還不及時冶療,病邪從腎髒轉移到了心髒,就會引發筋脈牽引拘攣的瘛病,此時可采用艾灸或是藥物冶療;如果仍然還不進行治療,十天後一定死亡。因為病邪從腎轉移到了心後,心又會反過來將病邪傳給肺,引發寒熱症,這個病一旦發作三天就會死亡。以上所述就是疾病在人體內逐步傳遞的一般順序。

如果是突然發作的疾病,就不要依據上麵的相傳次序去治療;而有的疾病也不一定是完全按照上麵的次序來傳變的,比如說憂、恐、悲、喜、怒這五種情誌就會使得病邪不按照這個次序來傳變,而往往是突然發病。

如果是因為大喜過度而損耗了心氣,造成心氣虛弱,那麽腎氣就會乘機來侵襲心;大怒傷肝,則肺氣乘機侵襲肝;過悲傷脾,則肝氣乘機侵襲脾;過恐傷腎,則脾氣乘機侵襲腎;過優傷肺,則心氣乘機侵襲肺。這是五種情誌過激所引發的疾病,這類病邪都不按照次序來傳遞。

所以說,雖然五髒隻會發生五種疾病,但是通過相互之間的傳變,就有了五五二十五種病症,傳化,就是乘虛侵襲的意思。

8

五髒疾病的傳變方式

         本段主要論述五髒疾病的兩種傳變方式及其預後。一為逆行傳變,即子病傳母的疾病傳變方式,如肝傳腎、腎傳肺、肺傳脾、脾傳心。因與相克而傳的順傳方式不同,故曰“逆行”。若進一步傳變至克己之髒,髒氣被克,正氣更虛,則預後差。如肝病傳到肺、肺病傳到心、心病傳到腎、腎病傳到脾、脾病傳到肝等。二為順傳,即相克關係而傳變的方式,如肝傳脾、脾傳腎、腎傳心、心傳肺、肺傳肝等。待五髒傳遍,髒氣已竭,就要死亡。這是以五行生克關係說明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五髒之間在生理病理上都有著密切的聯係,任何一髒發病,皆能傳變至其他髒腑,傳變的速度有快有慢,慢則三個月、六個月傳遍五髒,快則三、六日傳遍五髒,因此在診斷時,既要了解各髒腑病變“至其所困而死”的基本規律,又要“一日一夜五分之”來測候病甚及死亡的早晚,從而做到診斷明確,能根據病情,預見其傳變,及早采取治療措施,避免病情惡化。《素問·髒氣法時論》中也有“邪氣之客於身也,以勝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勝而甚,至於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的論述。可互參。■

9

【理論闡釋】

關於隨證而治

       本段闡述了外邪侵犯人體是由表入裏,病情由輕及重,並以順傳為例說明五髒疾病相互傳變的規律,提示對於疾病要做到及時診斷、及時治療。當病邪尚在淺表時,就積極采用針刺、火灸、按摩、藥物、湯浴、熨敷等各種治療方法祛邪外出,恢複正氣。一旦病邪入裏入髒,更要既病防變,在掌握五髒疾病相克而傳規律的基礎上,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張仲景所說的“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就是基於五髒疾病相克而傳規律之上提出來的。

       但是,臨床上疾病多種多樣,人的體質又有差異,證候表現不一,病情十分複雜。疾病的發展變化不是“逆行”、“順傳”兩種方式所能涵蓋的。如驟然暴發的疾病,並沒有由表入裏的過程,如傷寒直中,溫疫暴發等,所以說“然其卒發者,不必治於傳”再如,七情致病,由內而發,隨觸而動,故發病亦不以其次。提示臨床診治疾病不可拘泥於五行關係下的“逆行”、“順傳”,更要從實際出發,靈活運用。■

【臨證指要】

疾病傳變的方式

       疾病傳變的方式有順傳有逆傳,此段原文舉例了順傳(相勝而傳)的臨床表現和治療方法,臨床可結合具體情況用之。

       如風寒初客肌表,衛陽被遏,腠理閉固,則畏寒發熱,治宜發汗解表,麻黃湯主之。風寒留舍於經脈之中,氣血運行不利,麻木不仁而為腫痛,可用溫經散寒行氣活血之湯熨、火灸法治之。邪入舍於肺,肺失宣發肅降,咳逆氣上,宜降氣平喘,三拗湯、桂枝加厚樸杏子湯等。傳入於肝,兩脅脹痛,肝木橫逆克土,胃氣上逆而嘔吐,方以疏肝降逆之柴胡疏肝散加薑半夏、旋覆花、代赭石。傳入於脾,脾濕鬱而化熱,形成濕熱黃疸,腹中熱,煩心小便黃,以茵陳五苓散治之。傳之於腎,則有疝瘕之證,可見少腹引痛,煩熱,小溲白濁等症狀,此腎經濕熱為病,可用萆薢分清飲清理之。傳之於心,心火亢盛,邪熱鴟張,熱極生風,筋脈收引拘急抽瘛,可清心瀉火,養陰熄風,清宮湯之類治之。若不能及時施治,而傳遍五髒,則生命危殆。■

 

 

玉機真髒論篇第十九(六)

10

【原文】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其氣動形,期六月死,真髒脈見,乃予之期日。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內痛引肩頸,期一月死,真髒見,乃予之期日。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內痛引肩頸,身熱脫肉破?,真髒見,十月之內死。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肩髓內消,動作益衰,真髒來見,期一歲死,見其真髒,乃予之期日。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腹內痛,心中不便,肩項身熱,破?脫肉,目眶陷,真髒見,目不見人,立死;其見人者,至其所不勝之時則死。

       急虛身中卒至,五髒絕閉,脈道不通,氣不往來,譬於墮溺,不可為期。其脈絕不來,若人一息五六至,其形肉不脫,真髒雖不見,猶死也。

【原文通解】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其氣動形,期六月死,真髒脈見,乃予之期日。

【1】大骨:指肩脊腰膝的骨骼。

【2】大肉:指腿、臂、臀等處的肌肉。

全身大骨骼軟弱,臂腿部的肌內消瘦,朐中滿悶,呼吸不暢,呼吸時身體隨之擺動,這樣六個月就會死亡。若出現肺的真髒脈,即可推測出死亡的日期。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內痛引肩頸,期一月死,真髒見,乃予之期日。

【1】內痛:指心內痛。

全身大骨骼軟弱,臂腿部的肌肉消瘦,胸中滿悶,呼吸不暢,胸中作痛,牽引肩項疼痛,這樣一個月後就會死亡。若出現脾的真髒脈,即可推測出死亡的日期。

大骨祜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內痛引肩頸,身熱脫肉破?,真髒見,十月之內死。

【1】脫肉破?(jun):?,指大塊的肌肉。脫肉破?,指全身肌肉消瘦破潰。

全身大骨骼軟弱,臂腿部的肌肉消瘦,胸中滿悶,呼吸不暢,胸中作痛,牽引肩項疼痛,周身發熱,肌肉消瘦,潰爛,若出現肝的真髒脈,則十個月後就會死亡。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肩髓內消,動作益衰。真髒來見,期一歲死,見其真髒,乃予之期日。

【1】來見:《太素》《甲乙經》均作“未見”。今可從。

全身大骨骼軟弱,臂腿部的肌肉消瘦,兩肩下垂不能抬起,骨髓損耗,動作衰疲無力,如果沒有出現腎的真髒脈,則一年後死亡,如果出現了腎的真髒脈,即可推測出死亡的日期。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腹內痛,心中不便,肩項身熱,破?脫肉,目眶陷,真髒見,目不見人,立死;其見人者,至其所不勝之時則死。

全身大骨骼軟弱,臂腿部的肌肉消瘦,胸中滿悶,腹中疼痛,心中氣鬱不舒,肩項身上都發熱,肌肉消瘦,潰爛,眼眶凹陷,這時如果出現肝的真髒脈,精氣衰絕,雙目失明,就會立即死亡;如果這時眼晴還能看見人,是精氣還沒有完全枯竭,不過等到病邪轉移到了肝髒的不勝之髒時,就會馬上死亡。

急虛身中卒至,五髒絕閉,脈道不通,氣不往來,譬於墮溺,不可為期。

【1】急虛身中卒至:指身體短期內驟然虛衰,客邪陡然中於人,或卒至於髒而發生病變。

假如是突然間正氣暴虛,外邪陡然侵人人體,五髒之氣紊亂,全身脈道阻塞,氣不能正常往來,比如說是從高處墜落或者是溺水這種突發事件,完全是不可能預計的。

其脈絕不來,若人一息五六至,其形肉不脫,真髒雖不見,猶死也。

如果這個時候其脈息停止了跳動,或者是跳動異常急促,一個呼吸脈跳五六次,即使形體沒有什麽大的變化,真髒脈也沒有出現,但還是會死亡的。

【譯文】

全身大骨骼軟弱,臂腿部的肌內消瘦,朐中滿悶,呼吸不暢,呼吸時身體隨之擺動,這樣六個月就會死亡。若出現肺的真髒脈,即可推測出死亡的日期。

全身大骨骼軟弱,臂腿部的肌肉消瘦,胸中滿悶,呼吸不暢,胸中作痛,牽引肩項疼痛,這樣一個月後就會死亡。若出現脾的真髒脈,即可推測出死亡的日期。

全身大骨骼軟弱,臂腿部的肌肉消瘦,胸中滿悶,呼吸不暢,胸中作痛,牽引肩項疼痛,周身發熱,肌肉消瘦,潰爛,若出現肝的真髒脈,則十個月後就會死亡。

全身大骨骼軟弱,臂腿部的肌肉消瘦,兩肩下垂不能抬起,骨髓損耗,動作衰疲無力,如果沒有出現腎的真髒脈,則一年後死亡,如果出現了腎的真髒脈,即可推測出死亡的日期。

全身大骨骼軟弱,臂腿部的肌肉消瘦,胸中滿悶,腹中疼痛,心中氣鬱不舒,肩項身上都發熱,肌肉消瘦,潰爛,眼眶凹陷,這時如果出現肝的真髒脈,精氣衰絕,雙目失明,就會立即死亡;如果這時眼晴還能看見人,是精氣還沒有完全枯竭,不過等到病邪轉移到了肝髒的不勝之髒時,就會馬上死亡。

假如是突然間正氣暴虛,外邪陡然侵人人體,五髒之氣紊亂,全身脈道阻塞,氣不能正常往來,比如說是從高處墜落或者是溺水這種突發事件,完全是不可能預計的。如果這個時候其脈息停止了跳動,或者是跳動異常急促,一個呼吸脈跳五六次,即使形體沒有什麽大的變化,真髒脈也沒有出現,但還是會死亡的。

11

【原文】

       真肝脈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責責然,如按琴瑟弦,色青白不澤,毛折,乃死。真心脈至,堅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色赤黑不澤,毛折,乃死。真肺脈至,大而虛,如以毛羽中人膚,色白赤不澤,毛折,乃死。真腎脈至,搏而絕,如指彈石辟辟然,色黑黃不澤,毛折,乃死。真脾脈至,弱而乍數乍疏,色黃青不澤,毛折,乃死。諸真髒脈見者,皆死不治也。

黃帝曰:見真髒脈曰死,何也?

       岐伯曰:五髒者,皆稟氣於胃,胃者五髒之本也;髒氣者,不能自致於手太陰,必因於胃氣,乃至於手太陰也,故五髒各以其時,自為而至於手太陰也。故邪氣勝者,精氣衰也,故病甚者,胃氣不能與之俱至於手太陰,故真髒之氣獨見,獨見者病勝髒也,故曰死。

       帝:善。

【原文通解】

●真肝脈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責責然,如按琴瑟弦,色青白不澤,毛折,乃死。

【1】責責然:鋒利可畏的樣子。

肝髒的真髒脈出現的時候,內外急勁如循看刀刃一樣震震作響,如按壓琴弦一樣堅硬端直,麵色青白,毫無光澤,毫毛幹枯,這個時候就意味著要死亡了。

真心脈至,堅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色赤黑不澤,毛折,乃死。

 【1】如循薏苡子累累然:這裏形容脈象,好像按到薏苡子一樣短實而堅。

心髒的真髒脈出現的時候,堅實硬朗,搏擊有力,好像是觸摸到薏苡子那樣短而豐實,麵色紅黑,毫無光澤,毫毛幹枯,這個時候就意味著要死亡了。

真肺脈至,大而虛,如以毛羽中人膚,色白赤不澤,毛折,乃死。

肺髒的真髒脈出現的時候,盛大而虛空,如同用羽毛觸近人的皮膚一樣輕盈,麵色白紅,毫無光澤,毫毛幹枯,這個時候就意味著要死亡了。

真腎脈至,搏而絕,如指彈石辟辟然,色黑黃不澤,毛折,乃死。

腎髒的真髒脈出現的時候,搏手似有若無,好像是用手彈擊石頭一樣 堅硬,麵色黑黃,毫無光澤,毫毛幹枯,這個時候就意味看要死亡了。

真脾脈至,弱而乍數乍疏,色黃青不澤,毛折,乃死。諸真髒脈見者,皆死不治也。

脾髒的真髒脈出現的時候,虛弱無力,且忽快忽慢,節律不均勻,麵色黃青,毫無光澤,毫毛幹枯,這個時候就意味看要死亡了。總之,隻要五髒的真髒脈出現了,基本上都是無法救治的死症。

黃帝曰:見真髒脈曰死,何也?

岐伯曰:五髒者,皆稟氣於胃,胃者五髒之本也。

黃帝問道:為什麽出現真髒解就會死呢?

岐伯回答說:五髒之氣,都依靠胃腑水穀的精氣來營養,所以說胃是五髒之本。

髒氣者,不能自致於手太陰,必因於胃氣,乃至於手太陰也,故五髒各以其時,自為而至於手太陰也。

【1】髒氣者......乃至於手太陰也:張誌聰:“髒氣者,五髒之精氣也。五髒之氣,必因於胃氣,乃至於手太陰也。”

【2】五髒......至於手太陰也:指五髒之氣在其當旺之時,隨同胃氣自行出現於手太陰之寸口。

五髒之氣不能自行到達手太陰經的寸口處,必須要依靠胃氣的輸注才能到達。因而五髒之氣在正常的情況下,與胃氣配合在一起,以不同的脈象出現在手太陰經的寸口處。

故邪氣勝者,精氣衰也,故病甚者,胃氣不能與之俱至於手太陰,故真髒之氣獨見,獨見者病勝髒也,故曰死。

帝:善。

如果邪氣過盛,胃氣必然就會衰減。當疾病非常嚴重的時候,胃氣就已經衰竭殆盡了,不能和五髒之氣一起到達手太陰經的寸口處,這個時候就隻能單獨出現真髒脈。所以說,當在手太陰經的寸口處單獨出現真髒脈時,說明這時的人體內邪氣太盛了,所有髒氣都嚴重受損,人隻能是死亡了。

黃帝說:說得好。

【譯文】

肝髒的真髒脈出現的時候,內外急勁如循看刀刃一樣震震作響,如按壓琴弦一樣堅硬端直,麵色青白,毫無光澤,毫毛幹枯,這個時候就意味著要死亡了。心髒的真髒脈出現的時候,堅實硬朗,搏擊有力,好像是觸摸到薏苡子那樣短而豐實,麵色紅黑,毫無光澤,毫毛幹枯,這個時候就意味著要死亡了。肺髒的真髒脈出現的時候,盛大而虛空,如同用羽毛觸近人的皮膚一樣輕盈,麵色白紅,毫無光澤,毫毛幹枯,這個時候就意味著要死亡了。腎髒的真髒脈出現的時候,搏手似有若無,好像是用手彈擊石頭一樣 堅硬,麵色黑黃,毫無光澤,毫毛幹枯,這個時候就意味看要死亡了。脾髒的真髒脈出現的時候,虛弱無力,且忽快忽慢,節律不均勻,麵色黃青,毫無光澤,毫毛幹枯,這個時候就意味看要死亡了。總之,隻要五髒的真髒脈出現了,基本上都是無法救治的死症。

黃帝問道:為什麽出現真髒解就會死呢?

岐伯回答說:五髒之氣,都依靠胃腑水穀的精氣來營養,所以說胃是五髒之本。五髒之氣不能自行到達手太陰經的寸口處,必須要依靠胃氣的輸注才能到達。因而五髒之氣在正常的情況下,與胃氣配合在一起,以不同的脈象出現在手太陰經的寸口處。如果邪氣過盛,胃氣必然就會衰減。當疾病非常嚴重的時候,胃氣就已經衰竭殆盡了,不能和五髒之氣一起到達手太陰經的寸口處,這個時候就隻能單獨出現真髒脈。所以說,當在手太陰經的寸口處單獨出現真髒脈時,說明這時的人體內邪氣太盛了,所有髒氣都嚴重受損,人隻能是死亡了。

黃帝說:說得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