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能論篇第四十六(一)
壹
【題解】
能,同“態”,病能,即疾病的表現。本篇論述了多種疾病的臨床表現,所以篇名為“病能論”。
篇中闡述了胃脘癰的症狀、病機、診法;臥不安的機理,不能偃臥的機理、脈象;腰痛症狀、診法;怒狂的病因,病機、症狀、治則、治法;酒風的症狀、治療;最後介紹了幾種脈象的特點及幾種古醫書的基本內容。
貳
【導讀】
一、本篇舉出胃脘癰、臥不安,不得臥、腰痛、頸癰、陽厥、酒風等病症的病因、病機、症狀、診斷和治法,主要示人在臨床上分析病情的方法。
二、舉頸癰病因類型不同而治法各異為例,示人以同病異治的診治原則。
三、介紹了生鐵洛飲和澤瀉飲兩個方劑的主治病症。
叁
【原文】
黃帝問曰:人病胃脘癰者,診當何如?
岐伯對曰:診此者,當候胃脈【1】,其脈當沉細,沉細者氣逆,逆者人迎甚盛,甚盛則熱。人迎者,胃脈也,逆而盛,則熱聚於胃口而不行,故胃脘為癰也。
帝曰:善。人有臥而有所不安者,何也?
岐伯曰:髒有所傷,及精有所之寄則安【2】,故人不能懸【3】其病也。
【原文通解】
●黃帝問曰:人病胃脘癰者,診當何如?
岐伯對曰:診此者,當候胃脈【1】,其脈當沉細,沉細者氣逆,逆者人迎甚盛,甚盛則熱。
【1】胃脈:指人迎脈和趺陽脈。另講:候胃脈指診察寸口。
▲黃帝問道:有患胃脘癰病的,應當如何診斷呢?
岐伯回答說:診斷這種病,應當先診其胃脈,他的脈搏必然沉細,沉細主胃氣上逆,上逆則人迎脈過盛,過盛則有熱。▲
●人迎者,胃脈也,逆而盛,則熱聚於胃口而不行,故胃脘為癰也。
▲人迎屬於胃脈,胃氣逆則跳動過盛,說明熱氣聚集於胃口而不得散發,所以胃脘發生癰腫。▲
●帝曰:善。人有臥而有所不安者,何也?
岐伯曰:髒有所傷,及精有所之寄則安【2】,故人不能懸【3】其病也。
【2】及精有所之寄則安:此八字《甲乙經》作“及精有所倚,則臥不安”,倚,偏也。五髒為精神之所舍。五髒損傷,就睡眠不安。精有所之寄,即五髒之損傷恢複,精神有所歸宿之意。
【3】懸:1、猜測。2、杜絕。
▲黃帝說:好。有人睡臥不能安寧的,是什麽原因呢?
岐伯說:五髒有所傷及,要等到損傷恢複,精神有所寄托,睡臥才能安寧,所以一般人不能測知他是什麽病。▲
【譯文】
黃帝問道:有患胃脘癰病的,應當如何診斷呢?
岐伯回答說:診斷這種病,應當先診其胃脈,他的脈搏必然沉細,沉細主胃氣上逆,上逆則人迎脈過盛,過盛則有熱。人迎屬於胃脈,胃氣逆則跳動過盛,說明熱氣聚集於胃口而不得散發,所以胃脘發生癰腫。
黃帝說:好。有人睡臥不能安寧的,是什麽原因呢?
岐伯說:五髒有所傷及,要等到損傷恢複,精神有所寄托,睡臥才能安寧,所以一般人不能測知他是什麽病。
肆
【原文】
帝曰:人之不得偃臥【1】者,何也?
岐伯曰:肺者,髒之蓋也,肺氣盛則脈大,脈大則不得偃臥。論在《奇恒陰陽》中。
帝曰:有病厥者,診右脈沉而緊,左脈浮而遲,不然病主安在?
岐伯曰:冬診之,右脈固當沉緊,此應四時;左脈浮而遲,此逆四時。在左當主病在腎,頗關在肺【2】,當腰痛也。
【原文通解】
●帝曰:人之不得偃臥【1】者,何也?
岐伯曰:肺者,髒之蓋也,肺氣盛則脈大,脈大則不得偃臥。論在《奇恒陰陽》中。
【1】偃臥:仰臥。
▲黃帝說:人不能仰臥的是什麽原因呢?
岐伯說:肺居胸上,為五髒六腑的華蓋,如果肺髒為邪氣所犯,邪氣盛與內則肺的脈絡脹大,肺氣不利,呼吸急促,故不能仰臥。在《奇恒陰陽》中有這方麵的論述。▲
●帝曰:有病厥者,診右脈沉而緊,左脈浮而遲,不然病主安在?
▲黃帝說:有患厥病的,診得右脈沉而緊,左脈浮而遲,不知主病在何處?▲
●岐伯曰:冬診之,右脈固當沉緊,此應四時;左脈浮而遲,此逆四時。在左當主病在腎,頗關在肺【2】,當腰痛也。
【2】頗關在肺:指病變在腎,並與肺髒關聯。
▲岐伯說:因為是冬天診察其脈象,右脈本來應當沉緊,這是和四時相應的正常脈象,左脈浮遲,則是逆四時的反常脈象,所以與肺髒關聯。腰為腎之府,故當有腰痛的症狀。
【譯文】
黃帝說:人不能仰臥的是什麽原因呢?
岐伯說:肺居胸上,為五髒六腑的華蓋,如果肺髒為邪氣所犯,邪氣盛與內則肺的脈絡脹大,肺氣不利,呼吸急促,故不能仰臥。在《奇恒陰陽》中有這方麵的論述。
黃帝說:有患厥病的,診得右脈沉而緊,左脈浮而遲,不知主病在何處?
岐伯說:因為是冬天診察其脈象,右脈本來應當沉緊,這是和四時相應的正常脈象,左脈浮遲,則是逆四時的反常脈象,所以與肺髒關聯。腰為腎之府,故當有腰痛的症狀。
病能論篇第四十六(二)
伍
【原文】
帝曰:何以言之?
岐伯曰:少陰脈貫腎絡肺,今得肺脈【1】,腎為之病,故腎為腰痛之病也。
帝曰:善。有病頸癰者,或石治之,或針灸治之,而皆已,其真安在?
岐伯曰:此同名異等【2】者也。夫癰氣之息【3】者,宜以針開除去之;夫氣盛血聚者,宜石而寫之。此所謂同病異治也。
【原文通解】
●帝曰:何以言之?
岐伯曰:少陰脈貫腎絡肺,今得肺脈【1】,腎為之病,故腎為腰痛之病也。
【1】肺脈:即上文所言之“浮而遲”之脈。
▲黃帝說:為什麽這樣說呢?
岐伯說:少陰的經脈貫腎絡於肺,現於冬季腎脈部位診得了浮遲的肺脈,是腎氣不足的表現,雖與肺有關,但主要是腎病,故腎病當主為腰痛。▲
●帝曰:善。有病頸癰者,或石治之,或針灸治之,而皆已,其真安在?
▲黃帝說:好。有患頸癰病的,或用砭石治療,或用針灸治療,都能治好,其治愈的道理何在?▲
●岐伯曰:此同名異等【2】者也。夫癰氣之息【3】者,宜以針開除去之;夫氣盛血聚者,宜石而寫之。此所謂同病異治也。
【2】異等:等,即類。異等,就是“異類”。
【3】氣之息:氣停滯。
▲岐伯說:這是因為病名雖同而程度有所不同的緣故。頸癰屬於氣滯不行的,宜用針刺開導以除去其病,若是氣盛壅滯而血液結聚的,宜用砭石以瀉其淤血,這就是所謂同病異治。▲
【譯文】
黃帝說:為什麽這樣說呢?
岐伯說:少陰的經脈貫腎絡於肺,現於冬季腎脈部位診得了浮遲的肺脈,是腎氣不足的表現,雖與肺有關,但主要是腎病,故腎病當主為腰痛。
黃帝說:好。有患頸癰病的,或用砭石治療,或用針灸治療,都能治好,其治愈的道理何在?
岐伯說:這是因為病名雖同而程度有所不同的緣故。頸癰屬於氣滯不行的,宜用針刺開導以除去其病,若是氣盛壅滯而血液結聚的,宜用砭石以瀉其淤血,這就是所謂同病異治。
陸
【原文】
帝曰:有病怒狂者,此病安生?
岐伯曰:生於陽也。
帝曰:陽何以使人狂?
岐伯曰:陽氣者,因暴折【1】而難決【2】,故善怒也,病名曰陽厥。
帝曰:何以知之?
岐伯曰:陰明者常動【3】,巨陽、少陽不動【4】,不動而動大疾,此其候也。
【原文通解】
●帝曰:有病怒狂者,此病安生?
岐伯曰:生於陽也。
▲黃帝說:有患怒狂病的,這種病是怎樣發生的呢?
岐伯說:由於陽氣而生。▲
●帝曰:陽何以使人狂?
岐伯曰:陽氣者,因暴折【1】而難決【2】,故善怒也,病名曰陽厥。
【1】暴折難決:暴折:指突然受到難以忍受的刺激。精神突然受到挫折。
【2】難決:決:決斷。難以疏通。
▲黃帝說:陽氣怎麽能使人發狂呢?
岐伯說:陽氣因為受到突然強烈的刺激,鬱而不暢,氣厥而上逆,因而使人善怒發狂,由於此病為陽氣厥逆所生, 故名“陽厥”。
●帝曰:何以知之?
岐伯曰:陰明者常動【3】,巨陽、少陽不動【4】,不動而動大疾,此其候也。
【3】陽明者常動:指大迎、人迎、衝陽等處的脈搏,搏動明顯。
【4】巨陽少陽不動:指太陽經的委中、昆侖,少陽經的聽會、懸鍾等處,其脈搏搏動不顯。
【昆侖穴】
屬於足太陽膀胱經,有清熱安神、舒經活絡等作用。
昆侖穴的位置:足外踝後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1、“昆侖穴”。“昆侖”,廣漠無艮也。昆侖名意指膀胱經的水濕之氣在此吸熱上行。本穴物質為膀胱經經水的氣化之氣,性寒濕,由於足少陽、足陽明二經的外散之熱作用,寒濕水氣吸熱後亦上行並充斥於天之天部,穴內的各個層次都有氣血物存在,如廣漠無艮之狀,故名“昆侖穴”。
2、膀胱經經穴。經,經過也,動而不居也。本穴物質為天部的水濕之氣,其運行變化為吸熱上行,動而不居,故為膀胱經經穴。
3、本穴屬火。屬火,指本穴氣血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原本為天之下部的水濕之氣,在本穴的變化為吸熱後上行天之天部,表現出火的炎上特征,故其屬火。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水濕之氣。
【運行規律】吸熱後循膀胱經上行天之天部。
【功能作用】散熱化氣。
【昆侖穴位的作用功效】
1、緩解治療頭痛、高血壓、眼疾、目眩、項強、鼻衄等
2、緩解治療腰痛、怕冷症、肩背拘急、、腳跟腫痛等
3、緩解治療小兒癇證、難產、癲癇、腹氣上逆、腸結石、下痢等。
【功效作用】清熱安神、舒經活絡
【臨床運用】現代常用於治療坐骨神經痛、踝關節炎、神經性頭痛等。
腰痛是針灸臨床常見病之一。用“彈經撥絡法”獨取昆侖穴,治療足太陽膀胱經腰痛。但是,對器質性腰痛無效。
彈撥方法:令患者仰臥,術者立於患者足後,以術者左食指尖放在昆侖穴上(在外踝後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彈撥左昆侖穴用右食指,首先向下力壓,然後向外踝方向滑動,彈撥時術者感覺指下有一跟筋在滾動,患者感覺麻、痛或有觸電感向足心放射,左右昆侖穴各彈撥三次。
【穴位配伍】昆侖穴配風池穴,主要治療頭痛、驚癇;昆侖穴配陽陵泉穴,有舒筋活血通絡的作用,主要緩解治療下肢痿痹;昆侖穴配太溪穴、丘墟穴、三陰交穴治療足跟痛。
【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
【治法原則】寒濕則點刺出血或先瀉後補或補之灸之,風熱則瀉針出氣或水針。
【針刺療法】直刺昆侖穴0.5~0.8寸。孕婦禁用,經期慎用。
【艾灸療法】艾炷灸昆侖穴3-5壯;或艾條灸昆侖穴5-10分鍾。
【按摩手法】先將肌肉放鬆,一邊緩緩吐氣一邊強壓昆侖穴6秒鍾,如此重複10次。
【聽會】出《針灸甲乙經》。別名聽嗬、聽河、後關。屬足少陽膽經。在麵部,當耳屏間切跡的前方,下頜骨髁突的後緣,張口有凹陷處。布有耳大神經,麵神經和顳淺動脈。主治耳鳴,耳聾,齒痛,口眼?斜,及中耳炎,腮腺炎,下頜關節炎等。直刺0.5-1寸。艾條灸5-10分鍾。
【懸鍾】、
小腿外側部,外踝尖上三寸,腓骨前緣凹陷處。或定於腓骨後緣與腓骨長、短肌之間凹陷處。
《針灸甲乙經》:“在足外踝上三寸動者脈中,足三陽絡,按之陽明脈絕乃取之。”《針灸大成》:“尋摸尖骨者是”,《循經考穴編》:“須細揣摸絕骨尖,如前三分而高寸許是陽輔,絕骨尖間筋骨縫中是懸鍾,與三陰交對。”
功效:泄膽火、清髓熱、舒筋脈。平肝熄風,舒肝益腎
主治:古代記述:腹滿、胃中有熱、不嗜食,熱病汗不出,五淋,喉痹,髀樞痛、諸節酸折、風勞身重,中風手足不遂、頸項強、腳氣。近人報道:落枕、偏頭痛、淋巴結核、足內翻。
【配伍】配內庭治心腹脹滿;配昆侖、合穀、肩髃、曲池、足三裏治中風、半身不遂;配後溪、列缺治項強、落枕。
【方例】
足緩難行:條口、絕骨、衝陽。
腳弱無力:足三裏、絕骨、申脈、公孫。
腳氣:絕骨、三裏、陰交。
{58}足:環跳、懸鍾。
心腹脹滿:絕骨、內庭。
偏頭痛:風池、懸鍾、俠溪。
中風半身不遂:腎俞、環跳、風市、委中、懸鍾、足三裏。
落枕:天柱、後溪、懸鍾。
刺灸法
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壯,艾條溫灸10-15分鍾。
其它八會穴之一:髓會。又名絕骨。
▲ 黃帝說:怎樣知道是陽氣受病呢?
岐伯說:在正常的情況下,足陽明經脈是常動不休的,太陽、少陽有病脈是不甚搏動的,現在不甚搏動的太陽、少陽經脈也搏動的大而急疾,這就是病生於陽氣的征象。▲
【譯文】
黃帝說:有患怒狂病的,這種病是怎樣發生的呢?
岐伯說:由於陽氣而生。
黃帝說:陽氣怎麽能使人發狂呢?
岐伯說:陽氣因為受到突然強烈的刺激,鬱而不暢,氣厥而上逆,因而使人善怒發狂,由於此病為陽氣厥逆所生, 故名“陽厥”。
黃帝說:怎樣知道是陽氣受病呢?
岐伯說:在正常的情況下,足陽明經脈是常動不休的,太陽、少陽有病脈是不甚搏動的,現在不甚搏動的太陽、少陽經脈也搏動的大而急疾,這就是病生於陽氣的征象。
病能論篇第四十六(三)
柒
【原文】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奪其食即已。夫食入於陰,長氣於陽【1】,故奪其食即已。使之服以生鐵洛【2】為飲,夫生鐵洛者,下氣疾也。
帝曰:善。有病身熱解墮,汗出如浴,惡風少氣,此為何病?
岐伯曰:病名曰酒風。
【原文通解】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奪其食即已。夫食入於陰,長氣於陽【1】,故奪其食即已。
【1】食入於陰,長氣於陽:張介賓注:“五味入口而化於脾,食入於陰也;食入於胃以養五髒氣,長氣於陽也”。
▲黃帝說:如何治療呢?
岐伯說:病人禁止飲食就可以好了。因為飲食經過脾的運化,能夠助長陽氣,所以禁止病人的飲食,使過盛的陽氣得以衰少,病就可以痊愈。▲
●使之服以生鐵洛【2】為飲,夫生鐵洛者,下氣疾也。
【2】生鐵洛:是指冶煉鋼鐵時錘落下來的鐵屑,具有降氣開結,清熱,重鎮安神的功效。
▲同時,再給以生鐵洛煎水服之,因為生鐵洛有降氣開結的作用。▲
●帝曰:善。有病身熱解墮,汗出如浴,惡風少氣,此為何病?
岐伯曰:病名曰酒風。
▲黃帝說:好。有患全身發熱,腰體懈怠無力,汗出多得象洗澡一樣,怕風,呼吸短而不暢,這是什麽病呢?
岐伯說:病名叫酒風。▲
【譯文】
黃帝說:如何治療呢?
岐伯說:病人禁止飲食就可以好了。因為飲食經過脾的運化,能夠助長陽氣,所以禁止病人的飲食,使過盛的陽氣得以衰少,病就可以痊愈。同時,再給以生鐵洛煎水服之,因為生鐵洛有降氣開結的作用。
黃帝說:好。有患全身發熱,腰體懈怠無力,汗出多得象洗澡一樣,怕風,呼吸短而不暢,這是什麽病呢?
岐伯說:病名叫酒風。
捌
【原文】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以澤瀉、術各十分,麋銜【1】五分,合以三指撮【2】為後飯。
所謂深之細者【3】,其中手如針也,摩之切之【4】,聚者堅也,博者大也。《上經》者,言氣之通天也;《下經》者,言病之變化也;《金匱》者,決死生也;《揆度》者,切度之也;《奇恒》者,言奇病也。所謂奇者,使奇病不得以四時死也;恒者,得以四時死也。所謂揆者,方切求之也,言切求其脈理也;度者,得其病處,以四時度【5】之也。
【原文通解】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以澤瀉、術各十分,麋銜【1】五分,合以三指撮【2】為後飯。
【1】麋(mí)銜:一名薇銜。味苦,平,治風濕痹、曆節痛、鼠瘺癰腫。
【2】三指撮(cuō):指用三個手指頭撮藥末,以計藥量。
▲黃帝說:如何治療呢?岐伯說:用澤瀉和
白術各十分,麋銜五分,合沿為末,每次服三指撮,在飯前服下。▲
●所謂深之細者【3】,其中手如針也,摩之切之【4】,聚者堅也,博者大也。
【3】深之細者:指深按而得細脈。
【4】摩之切之:摩,按摩。切,推按。
▲所謂深按而得細脈的,其脈在指下細小如針,必須仔細地按摩切循,凡脈氣聚而不散的是堅脈;搏擊手指下的是大脈。▲
●《上經》者,言氣之通天也;《下經》者,言病之變化也;《金匱》者,決死生也;《揆度》者,切度之也;《奇恒》者,言奇病也。
▲《上經》是論述人體功能與自然界相互關係的;《下經》是論述疾病變化的;《金匱》是論述疾病診斷決定死生的;《揆度》是論述脈搏以診斷疾病的;《奇恒》是論述特殊疾病的。▲
●所謂奇者,使奇病不得以四時死也;恒者,得以四時死也。
▲所謂奇病,就是不受四時季節的影響而死亡的疾病。所謂恒病,就是隨著四時氣候的變化死亡的疾病。▲
●所謂揆者,方切求之也,言切求其脈理也;度者,得其病處,以四時度【5】之也。
【5】度:測度。
▲所謂揆,是說切按脈搏,以推求疾病的所在及其病理;所謂度,是從切脈得其病處,並結合四時氣候的變化進行判斷,以知道疾病的輕重宜忌。▲
【譯文】
黃帝說:如何治療呢?
岐伯說:用澤瀉和白術各十分,麋銜五分,合沿為末,每次服三指撮,在飯前服下。所謂深按而得細脈的,其脈在指下細小如針,必須仔細地按摩切循,凡脈氣聚而不散的是堅脈;搏擊手指下的是大脈。《上經》是論述人體功能與自然界相互關係的;《下經》是論述疾病變化的;《金匱》是論述疾病診斷決定死生的;《揆度》是論述脈搏以診斷疾病的;《奇恒》是論述特殊疾病的。所謂奇病,就是不受四時季節的影響而死亡的疾病。所謂恒病,就是隨著四時氣候的變化死亡的疾病。所謂揆,是說切按脈搏,以推求疾病的所在及其病理;所謂度,是從切脈得其病處,並結合四時氣候的變化進行判斷,以知道疾病的輕重宜忌。
奇病論篇第四十七(一)
壹
【題解】
【0】奇病:泛指少見而異於平常的一些疾病。
奇,異也。異於一般的病證,是謂“奇病”。
本篇討論了子喑、息積、伏梁、疹筋、厥逆、脾癉、膽癉、厥、胎病(癲疾)、腎風等十種病的病因、病機、症狀、治法及預後。由於這十種病都比較奇特,故名《奇病論》。正如日本·丹波元簡《素問識》雲:“此篇所載,重身聲喑、息積、疹筋等,率皆奇特之病,故以奇病名篇。”
貳
【要點】
《奇病論》,是《黃帝內經·素問》中第四十七篇文章,本篇經文論述了 “瘖”、“息積”、“伏梁”、“疹筋”、“厥逆”、“脾癉”、“膽癉”、“厥”、“胎病”、“腎風”等十種異乎一般的“奇病”的病因、病機、病症、治療及其預後。
經文提出的“無損不足、益有餘”,既是針刺治療疾病時運用補瀉手法的依據,也是藥物治療疾病的重要原則。後世醫家用益氣、補血、養陰、溫陽等方法治療虛證,用發汗、攻下、化淤、消導、利水、化痰等方法治療實證,均是對“無損不足、益有餘”原則的具體運用。
叁
【原文】
黃帝問曰:人有重身【1】,九月而喑【2】,此為何也?
岐伯曰:胞之絡脈絕【3】也。
帝曰:何以言之?
岐伯曰:胞絡者,係於腎,少陰之脈,貫賢係舌本,故不能言。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無治也,當十月複。刺法曰:無損不足、益有餘,以成其疹,然後調之。所謂無損不足者,身羸瘦,無用鑱石【4】也;無益其有餘者,腹中有形而泄之,泄之則精出而病獨擅中,故曰疹成也。
【原文通解】
●黃帝問曰:人有重身【1】,九月而喑【2】,此為何也?
岐伯曰:胞之絡脈絕【3】也。
【1】重身:指懷孕。
【2】喑:指聲啞。
【3】絕:阻隔不通的意思。
▲黃帝問道:有的婦女懷孕九個月,而不能說話的,這是什麽緣故呢?
岐伯回答說:這是因為胞中的絡脈被胎兒壓迫,阻絕不通所致。▲
●帝曰:何以言之?
岐伯曰:胞絡者,係於腎,少陰之脈,貫賢係舌本,故不能言。
▲黃帝說:為什麽這樣說呢?岐伯說:宮的絡脈係於腎髒,而足少陰腎脈貫腎上係於舌本,今胞宮的絡脈受阻,腎脈亦不能上通於舌,舌本失養,故不能言語。▲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無治也,當十月複。刺法曰:無損不足、益有餘,以成其疹,然後調之。
▲黃帝說:如何治療呢?
岐伯說:不需要治療,待至十月分娩之後,胞絡通,聲音就會自然恢複。《刺法》上說:正氣不足的不可用瀉法,邪氣有餘的不可用補法,以免因誤治而造成疾病。▲
●所謂無損不足者,身羸瘦,無用鑱石【4】也;無益其有餘者,腹中有形而泄之,泄之則精出而病獨擅中,故曰疹成也。
【4】镵石:镵,即镵針,九針之一,頭大末銳,形如箭頭。石,指砭石,古代石製針刺工具。
▲所謂“無損不足”,就是懷孕九月而身體瘦弱的,不可再用針石治療以傷其正氣。所謂“無益有餘”,就是說腹中已經懷孕而又妄用瀉法,用瀉法則精氣耗傷,使病邪獨據於中,正虛邪實,所以說疾病形成了。▲
【譯文】
黃帝問道:有的婦女懷孕九個月,而不能說話的,這是什麽緣故呢?
岐伯回答說:這是因為胞中的絡脈被胎兒壓迫,阻絕不通所致。
黃帝說:為什麽這樣說呢?
岐伯說:宮的絡脈係於腎髒,而足少陰腎脈貫腎上係於舌本,今胞宮的絡脈受阻,腎脈亦不能上通於舌,舌本失養,故不能言語。
黃帝說:如何治療呢?
岐伯說:不需要治療,待至十月分娩之後,胞絡通,聲音就會自然恢複。《刺法》上說:正氣不足的不可用瀉法,邪氣有餘的不可用補法,以免因誤治而造成疾病。所謂“無損不足”,就是懷孕九月而身體瘦弱的,不可再用針石治療以傷其正氣。所謂“無益有餘”,就是說腹中已經懷孕而又妄用瀉法,用瀉法則精氣耗傷,使病邪獨據於中,正虛邪實,所以說疾病形成了。
奇病論篇第四十七(二)
肆
【原文】
帝曰:病脅下滿,氣逆,二、三歲不已,是為何病?
岐伯曰:病名曰息積,此不防於食,不可灸刺,積為導引服藥,藥不能獨治也。
帝曰:人有身體髀股脛皆腫,環齊而痛,是為何病?
岐伯曰:病名曰伏梁【1】,此風根【2】也。其氣溢於大腸,而著於盲,盲之原在齊下,故環齊而痛也。不可動之,動之為水溺澀之病也。
【原文通解】
●帝曰:病脅下滿,氣逆,二、三歲不已,是為何病?
▲黃帝說:有病脅下脹滿,氣逆喘促,二三年不好的,是什麽疾病呢?
●岐伯曰:病名曰息積,此不防於食,不可灸刺,積為導引服藥,藥不能獨治也。
▲岐伯說:病名叫息積,這種病在脅下而不在胃,所以不妨礙飲食,治療時切不可用艾灸和針刺,必須逐漸地用導引法疏通氣血,並結合藥物慢慢調治,若單靠藥物也是不能治愈的。▲
●帝曰:人有身體髀股脛皆腫,環齊而痛,是為何病?
▲黃帝說:人有身體髀部、大腿、小腿都腫脹,並且環繞肚臍周圍疼痛,這是什麽疾病呢?▲
●岐伯曰:病名曰伏梁【1】,此風根【2】也。其氣溢於大腸,而著於盲,盲之原在齊下,故環齊而痛也。不可動之,動之為水溺澀之病也。
【1】伏梁:伏,藏。梁,疆梁堅硬。
【2】風根:指風邪久留於體內。
▲岐伯說:病名叫伏梁,這是由於風邪久留於體內所致。邪氣流溢於大腸,而流著於肓膜,因為肓膜的起源在肚臍下部,所以環繞臍部作痛。這種病不可用按摩方法治療,否則就會造成小便澀滯不利的疾病。▲
【譯文】
黃帝說:有病脅下脹滿,氣逆喘促,二三年不好的,是什麽疾病呢?
岐伯說:病名叫息積,這種病在脅下而不在胃,所以不妨礙飲食,治療時切不可用艾灸和針刺,必須逐漸地用導引法疏通氣血,並結合藥物慢慢調治,若單靠藥物也是不能治愈的。
黃帝說:人有身體髀部、大腿、小腿都腫脹,並且環繞肚臍周圍疼痛,這是什麽疾病呢?
岐伯說:病名叫伏梁,這是由於風邪久留於體內所致。邪氣流溢於大腸,而流著於肓膜,因為肓膜的起源在肚臍下部,所以環繞臍部作痛。這種病不可用按摩方法治療,否則就會造成小便澀滯不利的疾病。
伍
【原文】
帝曰:人有尺脈數甚,筋急而見,此為何病?
岐伯曰:此所謂疹筋【1】,是人腹必急,白色黑色見【2】,則病甚。
帝曰:人有病頭痛以歲不已,此安得之,名為何病?
岐伯曰:當有所犯大寒內至骨髓,髓者以腦為主,腦逆【3】,故令頭痛,齒亦痛,病名曰厥逆。
帝曰:善。
【原文通解】
●帝曰:人有尺脈數甚,筋急而見,此為何病?
▲黃帝說:人有尺部脈搏跳動數疾,筋脈拘急外現的,這是什麽病呢?▲
●岐伯曰:此所謂疹筋【1】,是人腹必急,白色黑色見【2】,則病甚。
【1】疹筋:疹,即病。病在筋,故稱“疹筋”。
【2】白色黑色見:指麵部出見白色或黑色。
▲岐伯說:這就是所謂診筋病,此人腹部必然拘急,如果麵部見到或白或黑的顏色,病情則更加嚴重。▲
●帝曰:人有病頭痛以歲不已,此安得之,名為何病?
▲黃帝說:有人患頭痛已經多年不愈這是怎麽得的?叫做什麽病呢?▲
●岐伯曰:當有所犯大寒內至骨髓,髓者以腦為主,腦逆【3】,故令頭痛,齒亦痛,病名曰厥逆。
帝曰:善。
【3】腦逆:指寒邪由骨髓向上侵犯到頭腦。
▲岐伯說:此人當受過嚴重的寒邪侵犯,寒氣向內侵入骨髓,腦為髓海,寒氣由骨髓上逆於腦,所以使人頭痛,齒為骨之餘,故牙齒也痛,病由寒邪上逆所致,所以病名叫做“厥逆”。
黃帝說:好。▲
【譯文】
黃帝說:人有尺部脈搏跳動數疾,筋脈拘急外現的,這是什麽病呢?
岐伯說:這就是所謂診筋病,此人腹部必然拘急,如果麵部見到或白或黑的顏色,病情則更加嚴重。
黃帝說:有人患頭痛已經多年不愈這是怎麽得的?叫做什麽病呢?
岐伯說:此人當受過嚴重的寒邪侵犯,寒氣向內侵入骨髓,腦為髓海,寒氣由骨髓上逆於腦,所以使人頭痛,齒為骨之餘,故牙齒也痛,病由寒邪上逆所致,所以病名叫做“厥逆”。
黃帝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