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荷蘭往事(一)

(2024-04-12 02:43:57) 下一個

1990年代中期的某一天,上班的時候接到了老板的電話通知,他要求學生們做好第二天接待一位客人的準備工作。“老板”是研究生們背地裏對導師的稱呼,他最早從事的是實驗物理學,大約在1970年代中期,將研究方向轉向了研究海洋氣候變化,從那時候起,一直活躍在計算流體力學領域。即將來訪的客人來自歐洲共同體的一家研究機構,是一位在香港出生,以後在英國受過高等教育的華人科學家。為敘述方便,姑且叫他亨利吧。

當時研究所正在組織一個大型的研發項目,空氣動力學及熱力學部門承擔了項目的部分計算工作。老板在來大學工作前曾經擔任這個部門的主任,雖然已經離職多年,但他一直與該部門有業務上的往來。在他的爭取下,我們很快承擔了部分項目工作,因此就有了實際工作的機會。

現任部門主任曾經是老板的副手,因老板離任時的舉薦,接任了任主職務。這位主任是空氣動力學風洞實驗科學家,畢業於位於比利時距離滑鐵盧不遠的馮•卡門研究院。1815年間,拿破侖率領的法國軍隊在滑鐵盧敗給英國、法國和比利時聯軍,有一句英語成語“I meet my Waterloo”(“我遭遇滑鐵盧”),意指“徹底失敗”,來自這場滑鐵盧之戰。

馮•卡門研究院創建於1950年代中期,是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航天研究與發展顧問團的提議下,由北約成員國出資建立的一所研究生院,時任顧問團主席的國際著名流體力學家馮•卡門(Theodore von Karman,1881-1963)是研究生院的第一任院長。熟悉流體力學專業的人都知道,卡門是中國學者錢學森(1911-2009)的博士導師。研究生院招收來自北約成員國的大學畢業生、年輕的工程師和研究人員。入學以後,研究生們一邊學習,一邊從事空氣動力學方麵的研究工作。在完成研修課程和畢業論文後,將按照研修課程被授予碩士或者博士學位。因卡門研究院的良好聲譽,畢業生們都能在大學或者政府的研究機構找到滿意的工作。

由於老板與部門主任之間的同事關係,凡是老板介紹去的學生,部門主任都會要求部下熱情接待。在去部門報到之後,主任找來一位負責計算設備的年輕人,讓他安排辦公室和計算機設備,並由他負責項目的對接。這位年輕人是荷蘭人,大約二十出頭的年紀,約莫1米80的個頭,長者一頭烏黑的卷發,為了方便敘述,姑且叫他卷毛吧。卷毛在計算機房隔壁的辦公室裏勻出一個小間,配備了當時運算速度較快的工作站,很快就安排妥了所有的準備工作。一切安排就緒後,馬上就開始了緊張的工作。為能夠順利完成項目,出差期間每天早上9點鍾就去研究所上班,除了午休的45分鍾和晚上5點至6點的休息時間外,每天都工作到晚上10點,在巡夜的保衛人員催促下,離開辦公大樓。

辦公大樓中設有自動購物機,工作期間如果感到疲勞,可以去自動購物機買咖啡、巧克力補充體力。有一次在買咖啡的時偏巧身上沒有足夠的硬幣,正想離開的時候,迎麵走來了一位身材高大、體型微胖、衣著考究的中年人。雖然此前與他未曾謀麵,但他卻出乎意料地用英語發問:“你是中國人嗎”,在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後,他便開始侃侃而談 — 這位中年人是馬田先生。

馬田操著一口美國口音的英語,他的談吐和舉止很容易讓人感覺出:此人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他的某個英語單詞的發音略似乎略帶德國口音,於是忍不住用德語問他:“您是德國人?”在得到肯定回答以後,我們開始用德語交談。馬田提議:“Wir koennen uns duzen”(“我們可以相互稱‘你’”)。德語的第二人稱有“您”和“你”兩種形式,前者用於稱呼長者或者陌生人,而後者則用於稱呼晚輩或者熟人。馬田這句話的潛台詞是:我們可以像熟人那樣相互稱“你”。這時突然冒出一個惡作劇的念頭,隨口便用英語反問道:“Are you sure that I can call‘you’to you?”。這是一句德語式的英語問話,意思是“我可以用‘你’稱乎你嗎?” ― 這當然是一句玩笑話:英語的第二人稱沒有“您”和“你”的區別,如果不用“you”來稱呼你的話,難道還能有其他的稱乎?聽到這句問話,馬田不禁啞然失笑。工作期間不宜長談,我們約定午休時間在餐廳見麵。

 

這家研究所有一個巨大的餐廳,與大多數企業或者政府機關的餐廳不同,這家餐廳對外使用的名稱是“Restaurant”(“飯店”)。餐廳隻在午餐時間營業,為將近千名職工提供服務。餐廳外有一個咖啡廳,從早上七點至下午六點對職工開放。工間休息時,大家可以去那裏喝咖啡小憩。聽資深的工作人員介紹,研究所最早的總裁是位法國人,此人非常重視餐廳的質量,在他的幹預下,餐廳有了現在的規模和優質服務。

餐廳內有專門為總裁和貴賓設置的包間,總裁和貴客們不必像其他人一樣排隊買飯,他們的午餐由餐廳工作人員根據訂單按時送往包間。法國人普遍講究飲食,也就是人們說的好吃,那位前總裁也是一位好吃者。法語中有兩個形容好吃者的詞:“gourmet”和“gourmand”,前者指追求質量的好吃者,也就是美食家:而後者指追求數量的好吃者,也就是俗話說的吃貨。有一次,法國總裁招待客人用餐,在場的一位外國客人用英語誇獎總裁:“You are a gourmand”。也許他想表達的意思是“You are a gourmet”(“您是一位美食家”),因為用錯了詞,這句話成了“您是一個吃貨”,惹得總裁一臉不高興。

到了午餐時間,馬田如約出現在餐廳門口。跟隨他來到飯菜出售桌前,一位外表碩壯、紅光滿麵的中年大叔用荷蘭語和馬田熱情地打招呼 — 這位身著白色餐廳工作服、頭頂白色直筒帽的大叔是餐廳的大廚。出於禮貌,立即用剛學會的荷蘭語“Goedemiddag”(“中午好”)和他打招呼,大廚高興地給每人端出滿滿一大盤炸土豆條和碩大的一塊烤牛肉。

在飯桌上,馬田不停地提各種問題,完全不考慮這些問題是否會使人感到尷尬或者不快。飯後隨他去了咖啡廳,大家一邊喝著現磨咖啡豆加工成的卡普奇諾,一邊嚼著略帶苦的味酒心巧克力,繼續前麵的談話。在談話中,馬田介紹了他本人的大致情況:畢業於德國南方某著名大學,曾經在美國的一家研究所工作多年,現在從事某個項目方麵的研究工作。從他的介紹中得知,老板在這裏工作的時候,雖然和馬田不在同一個部門,因為都是德國人,而且也都屬於自由派知識分子,他們也算比較談得來的老熟人。從那天起,每到午餐時間,都會與馬田相約共進午餐。

馬田興趣廣泛,喜歡閱讀不同專業的書刊和雜誌,而且特別注意新技術的發展動態。他有一個比較特殊習慣:在談到經濟以及科學技術話題的時候,常常會從衣兜裏掏出拍紙本和筆,隨手寫下幾個關鍵詞和一串相關數據。他表達能力極強,隻需用幾句話和幾個關鍵詞,再加上幾個數據,就能把複雜的問題解釋清楚。

工作了大約一個星期,在得到滿意的計算結果後,項目暫時告一段落。動身回德國之前,去和馬田告別時,他正在主持一個項目研討會。為了表示謝意,匆匆留下了一張字條:“希望我們以後還能見麵”,隨後便離開了研究所。

過了幾年,在完成博士論文答辯後,也去了這家研究所工作,和馬田成了朝夕相處的同事,這似乎印證了一句德國成語:“Berge begegnen sich nicht, wohl aber Menschen”(“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總相逢”)。隨著時間推移,漸漸地和他有了私人來往,對他的人生經曆也有了一些了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