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秋節的斷想

(2023-09-30 01:05:53) 下一個

農曆八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中秋節,它和春節有些類似,也是家庭團聚的節日。

選中這一天作為慶祝日,大概與中國數千年農耕社會有關:農曆八月十五前後正是農閑期,在忙完夏季的收獲和耕種之後,農戶們有較長一段時間休整,這段時間是修理農具、組織集市貿易、舉辦民間活動的最佳時機。

中國民間的節日大多都有傳統的禮儀程序,以春節為例,年三十晚上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飯,到了午夜時分,家家戶戶點燃爆竹,表示除舊迎新。第二天一早,小輩們輪番給長輩拜年,長輩則用“壓歲錢”回報小輩。

中秋節的慶祝活動離不開賞月和品嚐月餅。八月十五前後正是秋高氣爽的季節,可以不受天氣的影響觀察月亮,給人的感覺是:十五的月亮特別圓。“圓”是指完整,沒有缺失,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它的意義不言而喻。

月餅的來曆有不同的說法。小時候接受的學校教育中,月餅曾經是推翻元朝行動中傳遞聯絡暗號的工具,但人們寧可傾向於相信早在唐朝就有了月餅,也不願把月餅和“八月十五吃月餅殺韃子”的傳說聯係起來,腦海裏一旦出現血腥屠殺場麵,誰還有胃口品嚐月餅呢?

文化人自然有他們的品味和格調,在享受美食之時不忘記錄瞬間的感受,於是就有了無數圍繞中秋以及由此衍生的關於家庭團聚等一係列主題的優秀作品。眾多文學作品中流傳最廣的、幾乎中學文化程度以上的人都能背誦的大概當屬蘇東坡的詞《水調歌頭·中秋》: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鮮為人知的是,蘇東坡還寫過一首題為《中秋月》的七言絕句: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詩人在這裏首先表達了對大自然的讚歎:晚間雲霧散盡,空中溢出一絲涼意,遠空悄無聲息,隻有潔白的月亮,接著即景生情,發出了感歎:此夜難得這樣美好,明年此時將在哪裏賞月呢?

行文至此,深感人生苦短:雖是家庭團聚之日,但也隻能默默地“舉頭望明月”,以此寄托對已故親人的思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