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或許我沒太看懂,但是有兩個地方有疑問。 第一,關於道德經。如何從中得出一種親密之路?老子的主要觀點不就是無欲?自然自在狀態為最高。這種觀點層次在自由和親密之上。 第二,你說,人的意義在於尋找到一種親密之路。願聞其祥。我以為自由親密是人的一種生存狀態,而非目的。 |
粗略地談一下 , 道與親密的關係 .
老子說, 道生一, 一生二 , 二生三, 三生萬物. 萬物負陰抱陽, 衝氣以為和 .
在這裏, 道是推動複雜性進化的動力. 也就是說是本體論方麵的第一因的概念 .
換句語說, 我們走出來的道, 是人在大地上交互作用留下來痕跡. 世界上的自然現象也是自然的力量發生相互作用, 我們是通過相互作用的結果(某種痕跡)來尋找因果關係, 來追求規律性的. 老子的三生萬物就是世界哲學中一種較早的進化與自然演進的唯物觀 .
道為什麽可以進化創造萬物呢?是事物本質上存在相互作用的力的, 陰與陽, 雄與雌. 老子接著說萬物是負陰抱陽 , 陰陽是矛盾統一成就了和的. 這裏和是關鍵, 是萬物可以進化之所在. 這個和, 就是我說的親密之意. 人與人正是通過社會性的和, 成就了文明社會與各種製度 .
這是對你的第一問題的簡要答複. 老子的無欲, 更多的不是說不要親密. 而是不要將個人的意誌強加到別人身上, 強加到自然之上. 因為我們對道的認識往往是主觀之道,就是道可道,非常道了.我們是現實社會的現象,上升到主觀的規律性的認識.這種認識是一個過程,要意識到主觀的有限性.
再說你的第二個問題. 老子在道德經的最後一章的最後兩句話說:天之道, 利而不害; 人之道(聖人之道, 為而不爭. 我個人以為, 這個為而不爭, 就是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一種很高的境界. 這是人與人達到人和, 天人合德的途徑. 老子前麵說過, 上善若水, 水利萬物而不爭. 因為生命最早的誕生就是在水中, 一些分子親密和諧地複合產生生物大分子, 有更多的功能與德. 人與人也是如此, 彼此親密友好, 為而不爭, 就產生創造力與和諧豐富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