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親密

人未識,情己在。這是一種追求,追求一個人的親密與寧靜。
個人資料
正文

換個角度看甘地與非暴力

(2006-11-24 15:33:05) 下一個
換個角度看甘地與非暴力

談談我自己的一點看法,僅供參考。也不準備就這話題與其他網友討論與答複了。

我的討論,更多的是某種提問,我也沒有很有說服力的答案。換個什麽樣的角度呢?提起甘地,人們最主要的聯想是什麽呢?是非暴力。這是西方說教與炒作的重中之重。可是看來西方既然這麽鍾愛這個非暴力,又為什麽到處買軍火,又到處搞政變,暗殺活動與諸如入侵伊拉克式的戰爭。希望細想之。

甘地如今已經成了一個符號,抽象了他那個時代的全球地緣政治,人們往往就陷入空泛概念。對甘地為什麽有今天的地位,不了了之,想當然就是偉大了。其實這中間還是有講究的。打個比喻,達賴其實就是一個被西方樹立的新甘地式的人們。好像各國政府首腦,知識分子真的把他當作那麽回事。世上宗教流派之多,博大精深的宗教領袖也很多,為何達賴有這樣特殊的地位呢?不了解的人可能還以為達賴的東西舉世無雙的獨特與深奧。其實達賴這人與宗教的關係並不大,與地緣政治的關係更大,所以被炒作一種符號。以前,就會變成一種曆史的抽象的。

其實甘地也一樣,大約1910年代晚期,尼赫魯就找到了當時在英國最有名的不同政見者,支持蘇共的英國知識分子Noel Brailsford, 帶來了他與甘地文章,謀求在英國發表甘地有關印度獨立運動的文章,Brailsford確是廿年代最早在英國支持印度獨立運動的人。但是好幾年的時間,這一運動在英國並沒有多少人影響力。但十年後,20年代晚期,由法國的羅曼羅蘭出書介紹甘地,由法國一陣炒作,將甘地給炒作起來。原因很簡單,英法的地緣政治的糾紛的需要。英法之間這樣的明爭暗鬥太多了,美國的獨立戰爭,還有兩支法國人的部隊再幫著美國作戰。當年英國投降書的簽署上,勝利方除了華盛頓外,就是兩名法國的將軍。

看一看今天,美日鼓動台灣獨立,熱讚台灣民主,以及西方炒作達賴。其實不是西方真個相信達賴的宗教,或是真的熱愛台灣人民。

有點曆史參考意義的是什麽呢?我覺得Brailsford的觀點可供參考,因為他跟甘地與尼赫魯都很熟。Brailsford在20-30年代,在英美與歐洲是個非常有影響力的知識分子。為幫印度獨立,得罪了不少他在英美的戰友與同盟。他對印度的獨立運動的貢獻很大。他對印度獨立運動的支持,並非認同甘地等,而是認為這與英國的良知有關。這樣一個本著良知的知識分子,對甘地與尼赫魯的評價,我覺得還是有參考意義的。Brailsford跟友人說,他很不喜歡甘地與尼赫尼,他說尼赫魯太過狡猾,而甘地的說辭太像克倫威爾。在印度獨立前,他就說,雖然他對印度獨立運動作了很多的事,但一定不會被邀請參加印度獨立的典禮,事實果真如此。

Brailsford這樣說,其實英國才要慶祝與印度脫離開了,因為主人依賴奴隸的程度要比奴隸依賴主人的來得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一個人的親密 回複 悄悄話 這就印證了我說的甘地在西方被抬高,是有潛在利用價值的。謝謝你的討論
唵啊吽 回複 悄悄話 很有意思。我對此也很困惑。甘地是被印度人刺殺的,因為甘地當政時有過一次宗教鎮壓,其暴力死亡人數之多不在64之下。由於西方媒體偏好,印度的事件隻限製在印度傳媒之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