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親密

人未識,情己在。這是一種追求,追求一個人的親密與寧靜。
個人資料
正文

毛主席發動文革的動機是什麽?

(2006-11-18 09:49:33) 下一個
毛主席發動文革的動機是什麽?


轉一篇文章,原文的標題並不是毛主席發動文革的動機是什麽?我覺得取這個標題更能反映這篇文章的史學價值。這是一個江西的高級幹部,在2000年回憶1965年毛主席重上井崗上時,與他們的幾次談話。從中可以看出毛主席在發動文革前的一些思想,以及他關注的重點。

而這些思想,對照改革開放後的今天的中國現實,更能體現毛主席當年考慮中國的未來時的一些遠見。

鄧小平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作為思想開放之一種進步。但是早在1965年,毛主席就明白這個道理,而且了解這種實踐與檢驗的複雜性。主席說:和平時期要檢驗黨與國家的政策之好壞是很難的。特別的是,在當時,麵對殖民主義時代一直掠奪與積累的西方資本主義,以及一統東歐之社會主義國家的前蘇聯的封鎖下,中國用什麽樣的政策來與兩大陣營去競爭。

後世人評論這個時代,必然有一些東西會顯得難以理解。美蘇兩個國家,在軍備競爭,投入那麽多的人力物力,建立了各自數千上萬的核武庫(現在連看管這批東西都是件頗耗錢財的事)。據說美國有個統計,就美國在核武庫上的錢,可以給每個美國的家庭蓋兩套住房還有餘。現在想來好笑的事,當時兩個大國卻是拚命在做。現在有精英評老毛的深挖洞之可笑。其實一點也不可笑,核大戰真的好幾次差點發生。中國在之方麵的投入遠遠沒有美蘇那樣荒唐與可怕。

我們今天這個多極世界的出現,這幾十年難得的和平,如果這個世界的人要感謝某個人的話,那就是毛主席。他領導中國與美蘇對抗,在朝鮮,在越南,緩和了美國的力量,組建第三世界,又聯美抗蘇,瓦解了冷戰之兩在超強,導到了和平的多極時代的出現。

這篇文章中,就可看到主席當年在戰略上的考慮,我們如何找到經濟上,以弱勝強的正確路線的思考。以及如何建立中國特有的民主政治的思考?毛主席專門強調當年井崗山時期的士兵委員會與工會與農會的區別,那就是對領導與權力的監督一種民主嚐試。這就是文革出現老中青三結合的革委會的來源。當時參加談話的高級領導並不太理解這些,也沒有看到這種必要性。隻是看到鄧小平倡導的走社會主義市場的路,走到了中國這種腐敗與黃,毒,賭充斥之現狀才慢慢領會。特別是六四事件的發生,這就是老毛在1965年就指出的,在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會導致的國內矛盾激化,被資本主義加以利用的活證例。鄧小平的改革,一直強調社會主義的特色,一直強調著精神文明的建設,一直強調著反腐敗,但是現實怎樣呢?

麵對今天中國的現實,我們不得不從製度與文化上來重新考慮。讀這篇回憶文章才發現,老毛多年前,就在考慮這些問題了。中國要選擇一種製度,與數百年積累的資本主義製度在競爭中取勝的話,必須要建立一種依靠人民與大眾的民主監督製度。隻能是文化,提高老百姓的思想覺悟,彼此在工作與生活中互樣的監督與約束。

這種思路不能不說是有道理。但是文革的實踐,卻象鄧小平改革的實踐一樣(反腐敗,抓精神文明),這種提高老百姓思想覺悟,互相監督與約束,變成了大大小小利益與權力的惡鬥。所以反思文革,與反思改革一樣,決不能將改革與文革中出現的各種弊端來否定這種實踐的合理部分。而是從這種實踐中總結出有用的東西出來。正像毛主席在談話中說的,以前在井崗山剛打戰時,也總是失敗,直到找出當時的三大法寶,才找到一條至勝之道來。


我覺得,我們應該不帶任何個人恩怨地評價當今的改革,現樣也以理性的態度評價文革的實踐,從中為後人找出一條改造世界,開萬世之太平的路來。



ZT 讀毛澤東重上井岡山談話後的感想


讀完王卓超回憶毛澤東重上井岡山(1965年)的一次談話,有許多觸動與感想。我
覺得這篇文獻的意義非常的重大,說說自己的體會。

[毛主席說:和平時期檢驗路線正確不正確就要難得多。]

這話說明了一個重點。毛主席作為偉大的戰略家,思想家對路線,對未來的思考
比較長遠。對國家的發展,與長遠的政策與路線,深思熟慮比較多。可困難的是
,如何正確有效地評估和平時期的國家路線呢?主席很坦白的說,這件工作比起
戰爭時期困難的多。

主席在65年發表的這段談話,其實可以看到主席發動文革的動機是什麽?目標是
什麽?不妨由此分析一下。見識一下一個偉大的戰略的思維之力量在哪裏。

主席時刻在想的是:我們中國憑什麽去取勝的問題。這是一個跟走什麽道路非常
相關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主席那時講的,今天的我們才能理解到是有相當精
辟而富於遠見的。

[王超然回憶說:記得主席一邊抽煙一邊說,事情不是那麽簡單,人家資本主義製
度發展了幾百年,比社會主義製度成熟得多,但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中
國的人口多,民族多,封建社會曆史長,地區發展不平衡,近代又被帝國主義弱
肉強食,搞得民不聊生,實際上四分五裂。我們這樣的條件搞資本主義,隻能是
別人的附庸。帝國主義在能源、資金等許多方麵都有優勢。美國對西歐資本主義
國家既合作又排擠,怎麽可能讓落後的中國獨立發展,後來居上?過去中國走資
本主義道路走不通,今天走資本主義道路,我看還是走不通。要走,我們就要犧
牲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這就違背了共產黨的宗旨。國內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
都會激化,搞不好,還會被敵人利用。]

我覺得這段話特別的有遠見,特別從近廿年,世界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發展曆史
看,文明衝突體現在以市場壟斷,資源壟斷,技術壟斷為特征,大多數國家隻能
落得個勞力輸出,資源輸出,陷入長期債務償還的下場,而隻有西式民主,自由
好像才是西方大國免費,甚至出錢大力資助的。人家資本主義製度發展了幾百年
,製度要成熟的多。哪麽我們憑什麽取勝啊?主席點明了走什麽道路的利弊後,
又回到了我們憑什麽取勝的分析。

[主席說,我們要摸索出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要繼承和發揚井岡山的一些好製度
,好作風。]

在這裏表明了主席思考的重點。新中國成立16年,經曆的風風雨雨,也遇到了不
少困難。正有如當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後,幾經挫折才堅定走井岡山革命的道路。
所以才有主席重回記 井岡山。提到了井岡山精神,可最重要的還是井岡山時期的
一些好製度與好作風。這是我們憑什麽取勝,憑什麽摸索出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
的基礎。有必要回顧一下文章中的這一段:

[記者:到 1965年 5月,建國已經 16年了,毛主席認為要怎樣才能發揚井岡山精
神?

王卓超:主席認為,要發揚井岡山精神,首先要分清路線問題。毛主席很強調路
線,這點給我印象很深。主席結合當年井岡山的鬥爭,說了這樣一些話。他說,
路線對頭,也會出現打敗仗的時候,有時候是敵人太強大,有時候是我們的判斷
出現錯誤。不能簡單地以一兩次失敗、挫折來判斷路線問題。錯誤和挫折教訓了
我們,我們就會變得比較聰明起來。當年在井岡山,開始不會打仗,後來是“十
六字口訣” 越用越活。]

也正是在曆史的回顧與反省中,我們總結出好的製度,好的作風,摸索出新的道
路。值得注意的是主席在這裏提到了政治民主以及提領導與權力的監督與製約。
從這裏可以看到文革的動機(另一種製度建立,政治民主與權力監督)。

[記 者:毛主席提到井岡山的好製度、好作風,具體是指什麽?

王卓超:記得那天下午主席像老師考學生一樣問我們井岡山精神是什麽。我們回
答說艱苦奮鬥。他笑了,叫我們再想想,說艱苦奮鬥隻是一個方向,隻是一點,
還差兩點,要從製度方向想。汪東興加了一條支部建在連上。主席點點頭,繼續
說:在井岡山時,我們摸索了一套好製度、好作風,現在比較提倡的是艱苦奮鬥
,得到重視的是支部建在連上,忽視的是士兵委員會。支部建在連上,隨著我們
掌握政權,現在全國各行各業都建有黨的組織,成為領導機構。黨的力量加強了
。但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實行政治民主,保證我們黨不脫離群眾,比井岡山時士
兵委員會就要差多了。全國性的政治民主更沒有形成為一種製度、一種有效的方
式,井岡山時期士兵委員會是有很大作用的。主席將井岡山士兵委員會的作用提
到一個很重要的地位,他重新提起《井岡山的鬥爭》一文中他寫過的話:“中國
不但人民需要民主主義,軍隊也需要民主主義。軍隊內的民主主義製度,將是破
壞封建雇傭軍隊的一個重要的武器”,說全國都需要推行政治民主。]

在這裏主席特別強調與重視士兵委員會,強調全國性的政治民主上升到一種製度
,一種有效的權力監督方式。這對理解文革後,中國工廠與企業出現革委會,出
現老中青三結合的製度有所啟示。看得出毛主度發動文革的動機之一,就是想如
井岡山建立了那個時期的好作風好製度一樣。通過文革,建立起和平時期,摸索
出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的新製度與新作見。在這裏,毛主席指明了是摸索,會有一
個摸索與提高的過程。正如主席所說“當年在井岡山,開始不會打仗,後來是“
十六字口訣” 越用越活。”一樣。

[我記得,當時劉俊秀請教主席說:現在工廠都有工會,農村有貧下中農協會,這
和士兵委員會是不是差不多的組織?主席說:兩者不一樣。土兵委員會可以監督
連長、營長、團長,它有很大的權利。現在工廠的工會可以監督廠長書記嗎?誰
又來監督我們的市委書記、省委書記?誰來監督中央的領導?主席還說:我們這
支軍隊為什麽能成為新型的軍隊,就是在改造舊中國的同時,也改造了我們自己
。]


從這段話,聯係後麵主席有關幹部特權和幹部子女教育問題,可以看到毛主席對
權力與特權的擔心。特別是毛主席對士兵委員會與工會與農協這些機構在民主政
治與權力監督上的不同。由此看到,毛主度發動文革是想建立一種新的民主政治
製度,絕非某些人造謠所說的是為了權力獨裁,相反是為了讓人民群眾來監督權
力。文革後的革委會與老中青三結合的領導班子也說明了這一點。

可是毛主席當年那些想法,連這些省級領導當時也不能理解。文革運動在不同勢
力的插手下,演變另一種曆史,遠離了當年毛主席設想的一種新的,走中國社會
主義道路在政治,作風,製度上的模索與實踐。這反過來說明了,和平時期的社
會主義建設是一個新生的事物。社會主義在製度上的實踐與建設在超越資本主義
幾百年的製度,還有一個過程。

但是改革開放的經驗表明,毛主席65年在井岡山對中國走什麽樣的路線,實行什
麽樣的民主政治的思考是相當有遠見的。總之,在未來的文明衝突之中,中國憑
什麽生存與勝利,是我們不得不思考的主要問題。所以主席當時就說:過去中國
走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今天走資本主義道路,我看還是走不通。要走,我們就
要犧牲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這就違背了共產黨的宗旨。國內的階級矛盾、民族
矛盾都會激化,搞不好,還會被敵人利用。

對照今天的中國的現實,國內的階級矛看,民族矛盾是不是已經激化了,是不是
已經到了被其他文明可以加以利用的程度了,我想是的。

當然讀了這篇文章,我最為佩服的,不是需不需要民主,而是什麽樣的民主才是
一個好的製度,利於國家建設,利於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在這個問題上,毛主
席也給出一個高明的答案:士兵委員會的建設,結合各個行業,單位的實際的一
種民主,政治與權力的製衡與監督。這種民主更有效益,相對於西方的幾年投一
票的,依靠被操控的新聞媒體來施行權力監督,並通過這種媒體來進行選票民主
製度,確更有建設性。而且在這篇文章中,有另外一點非常重要的是,毛主席反
複強調社會主義建設的消除三大差別,消除領導與權力的特權。這其實也是一種
判斷什麽是真正民主的特殊標準。因為從曆史上看,西方曆史上的民主體製,都
是加強特權,加固帝國,加固對其他國家,民族與文明的侵略,奴役與擴張的。
是以其他文明,文化與國家的消亡為代價的,希臘如此,羅馬如此,美國也如此
(印地安文明的消亡)。

總之,這篇文章,我覺得對文革的重新認識,對毛主席晚年思想的重新認識都有
極大的幫助。特別是中國憑什麽在世界之林去競爭,中國要建立什麽樣的民主政
治,有著極深刻的啟示。


附錄

王卓超回憶毛澤東重上井岡山(1965年)的一次談話

王卓超,1929年參加革命,參加了長征。是中共七大代表。建國後,曆任江西省
公安廳廳長兼江西省檢察署檢察長、江西省副省長,中共江西省委常委、政法領
導小組組長等職。2002年1月逝世。本文是2001年7月王卓超同誌健在時記者對他
的采訪記錄。


記 者:王卓超同誌,1965年5月您和張平化、劉俊秀、汪東興等一起陪同毛主席
重上井岡山,可以談談基本經過嗎?

王卓超:可以。1965年5月,我正在贛南瑞金縣蹲點搞“社教”工作,突然接到江
西省委通知,要我馬上回南昌。到南昌後,省委主要領導告訴我,毛主席要到井
岡山來,要我與劉俊秀代表省委、省政府前去迎接,並負責接待和安全保衛工作
。毛主席1965年5月21日從長沙出發,由湖南省委第一書記張平化陪同,當天到達
湖南茶陵住了一個晚上。5月22日中午時分,主席一行到達江西永新縣。我們提前
一天在永新縣等候。第二天接到毛主席,在永新縣委招待所吃的午飯。主席還接
見了永新縣委的同誌,並和大家合影留念。午飯後,驅車經寧岡三灣、龍市、茅
坪上山,走黃洋界,傍晚到達井岡山,下榻井岡山賓館115房間。毛主席在井岡山
一直住到5月29日上午9點多鍾才離開。


記 者:毛主席在井岡山上有什麽重要活動或重要講話?

王卓越:毛主席重上井岡山,當時沒有對外公布,是秘密的。在山上沒有舉行什
麽會議,隻有小範圍座談。主席坐車到茨坪中心地區看了看井岡山的建設。在井
岡山的7天中,主席每天習慣散步,散步時曾講過當年井岡山鬥爭的一些情況。記
得張平化提前下山(因湖南省委開會)的那天(5月25日)下午,汪東興通知我和
劉俊秀到115房間,主席有一次比較長的談話,主要是講井岡山鬥爭,還有對當時
“反修防修” 的一些看法。



記 者:請您詳細談一下,好嗎?

王卓超:主席是一種漫談的形式。關於井岡山鬥爭,主席談到革命青年在建立井
岡山革命根據地時的作用,說犧牲了一大批青年人。他特別提到這麽幾個人,印
象很深。第一個是盧德銘。原話記不準確,大意說:井岡山道路的探索是中國革
命最關鍵的一步。為了創建這塊革命根據地,不少革命同誌犧牲了。他們是一批
有信仰有抱負的年輕人。秋收起義總指揮盧德銘,是一個很好的同誌,有智慧,
能吃苦,在文家市決定進軍路線的會上,就是他有力支持我退入萍鄉向羅霄山脈
轉移的提議。他在蘆溪一戰犧牲了。

三十一團黨代表何挺穎,原是上海大學學生,北伐時在國民革命軍第八軍任團指
導員。三灣改編任第一團三營黨代表,很年輕(1905年生)。還有二十八團第一
任團長王爾琢,是黃埔一期學生。紅四軍成立時,王爾琢任軍參謀長兼二十八團
團長。1928年 7月打郴州失敗,保存下來的部隊回到崇義。8月,二十八團二營營
長袁崇全和黨代表叛變,團長王爾琢前去追趕,士兵們一聽團長喊話,跟著回來
。袁崇全從躲著的寺廟出來,掏出手槍打死了王爾琢,帶著幾個人逃跑叛變了。
當時二十八團第一營營長是林彪,第三營營長是蕭勁。林彪比較會打仗,被提拔
為團長。

還有張子清同誌,參加過北伐,是秋收起義三團第三營營長。三灣改編時,黃埔
一期學生陳浩當團長。1927年12月,陳浩從茶陵率部隊沒有回井岡山,準備投降
敵人,張子清和宛希先堅決反對。陳浩被逮捕後,張子清升任第一團團長。他很
會打仗,立場堅定,1928年春下山接朱德的部隊,在都縣戰鬥中負了重傷。那時
井岡山醫療條件差,有一點藥,張子清都先讓給戰士用,戰士們流著眼淚留給他
,他堅決不肯。井岡山的官兵關係,比親兄弟還要親,還要真。人心都是肉長的
。革命的理想使官兵上下一致,整個部隊團結得像一個人。1929年1月,紅四軍主
力下山,張子清為了不給部隊增加負擔,主動提出留在山上做輔助工作,調任紅
五軍參謀長。1930年犧牲在永新。張子清是一個非常好的同誌,犧牲時也隻有28歲


主席那天很激動地說:“一回到井岡山,腦子裏重現出他們一張張年輕的麵孔,
都是活生生的。他們都是有堅定信仰有犧牲精神的好同誌。犧牲時都隻有二十幾
歲呀!井岡山鬥爭說到底是一場你死我活的階級鬥爭,是一場槍杆子青年運動。
井岡山鬥爭高舉五四反帝反封建的大旗,進一步反剝削反壓迫,是在中國共產黨
領導下五四青年運動的繼續和發展。井岡山鬥爭是偉大的,這些為革命犧牲的青
年人是偉大的。”

主席還說,一想到建立紅色政權犧牲了那麽多的好青年、好同誌,我就擔心。一
般黨員和普通老百姓沒有什麽權利,你提意見他們不聽。官僚主義作風反了多次
,還是存在,官僚主義思想也比較嚴重。打擊迫害、假公濟私、忽“左” 忽右、
形“左”實右的事有沒有?這樣的事情,你們知道的比我多。報喜不報憂,也是
官僚封建東西,做官的有特權、有政治需要、人情關係。縣官不如現管,假話滿
天飛,這些很容易造成幹部的腐化蛻化和變質。這一代不變,下一代、下幾代會
不會變?有變的社會基礎嘛。蘇聯就是教訓。我很擔心高級幹部中出現修正主義
,中央出現修正主義怎麽辦?有沒有製度管住他們?當然,像“二十三條”講的
,這裏絕大多數幹部包括黨的高級幹部還是個認識問題、教育提高的問題。怎樣
教育提高?現在高幹子女特殊化成了“正常化”。這和我們井岡山時期提倡的東
西不一樣。條件好了,共產黨掌權了,過去的優良作風還要不要繼承?怎樣繼承


接下來,主席談到的第二個問題是了解袁文才、王佐1930年被錯殺後井岡山各方
麵的反應。主席那天講的第三個問題,主要是發揚井岡山精神問題。



記 者:到 1965年 5月,建國已經 16年了,毛主席認為要怎樣才能發揚井岡山精
神?

王卓超:主席認為,要發揚井岡山精神,首先要分清路線問題。毛主席很強調路
線,這點給我印象很深。主席結合當年井岡山的鬥爭,說了這樣一些話。他說,
路線對頭,也會出現打敗仗的時候,有時候是敵人太強大,有時候是我們的判斷
出現錯誤。不能簡單地以一兩次失敗、挫折來判斷路線問題。錯誤和挫折教訓了
我們,我們就會變得比較聰明起來。當年在井岡山,開始不會打仗,後來是“十
六字口訣” 越用越活。戰爭時期,檢驗路線正確不正確比較容易,王明說自己的
路線正確,根據地是整片整片失去嘛!張國燾說自己路線正確,8萬人過了兩次草
地,大隊伍被打得七零八落。和平時期檢驗路線正確不正確就要難得多。這個勝
仗和敗仗,不光看有哪些成績和錯誤,還要看舉什麽旗幟。看走社會主義道路,
還是走資本主義道路。



記 者:毛主席講這些話時,您當時能理解嗎?

王卓超:不理解。當時我們幾個人都感到蘇聯這樣的事情離我們國家、離中國共
產黨很遠。記得主席一邊抽煙一邊說,事情不是那麽簡單,人家資本主義製度發
展了幾百年,比社會主義製度成熟得多,但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中國的
人口多,民族多,封建社會曆史長,地區發展不平衡,近代又被帝國主義弱肉強
食,搞得民不聊生,實際上四分五裂。我們這樣的條件搞資本主義,隻能是別人
的附庸。帝國主義在能源、資金等許多方麵都有優勢。美國對西歐資本主義國家
既合作又排擠,怎麽可能讓落後的中國獨立發展,後來居上?過去中國走資本主
義道路走不通,今天走資本主義道路,我看還是走不通。要走,我們就要犧牲勞
動人民的根本利益,這就違背了共產黨的宗旨。國內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都會
激化,搞不好,還會被敵人利用。

主席說,我們要摸索出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要繼承和發揚井岡山的一些好製度
,好作風。



記 者:毛主席提到井岡山的好製度、好作風,具體是指什麽?

王卓超:記得那天下午主席像老師考學生一樣問我們井岡山精神是什麽。我們回
答說艱苦奮鬥。他笑了,叫我們再想想,說艱苦奮鬥隻是一個方向,隻是一點,
還差兩點,要從製度方向想。汪東興加了一條支部建在連上。主席點點頭,繼續
說:在井岡山時,我們摸索了一套好製度、好作風,現在比較提倡的是艱苦奮鬥
,得到重視的是支部建在連上,忽視的是士兵委員會。支部建在連上,隨著我們
掌握政權,現在全國各行各業都建有黨的組織,成為領導機構。黨的力量加強了
。但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實行政治民主,保證我們黨不脫離群眾,比井岡山時士
兵委員會就要差多了。全國性的政治民主更沒有形成為一種製度、一種有效的方
式,井岡山時期士兵委員會是有很大作用的。主席將井岡山士兵委員會的作用提
到一個很重要的地位,他重新提起《井岡山的鬥爭》一文中他寫過的話:“中國
不但人民需要民主主義,軍隊也需要民主主義。軍隊內的民主主義製度,將是破
壞封建雇傭軍隊的一個重要的武器”,說全國都需要推行政治民主。

我記得,當時劉俊秀請教主席說:現在工廠都有工會,農村有貧下中農協會,這
和士兵委員會是不是差不多的組織?主席說:兩者不一樣。土兵委員會可以監督
連長、營長、團長,它有很大的權利。現在工廠的工會可以監督廠長書記嗎?誰
又來監督我們的市委書記、省委書記?誰來監督中央的領導?主席還說:我們這
支軍隊為什麽能成為新型的軍隊,就是在改造舊中國的同時,也改造了我們自己
。人的思想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改造的。井岡山上的袁文才、王佐,就是被改造
了過來,為井岡山根據地作出了貢獻嘛。紅軍中的不少幹部原來是舊軍官,一個
月拿不少大洋,後來不是心甘情願和士兵一樣嘛。關鍵還是要有一條正確的政治
路線,才能官兵一致。一、四方麵軍會合時,一方麵軍有1萬多人,四方麵軍有8萬
人,張國燾說他的人多,隊伍要聽他的。其實人多人少不是關鍵問題,要緊的是
問題的本質,就是路線正確不正確。



記 者:毛主席那天談到黨內外一些問題,落腳點仍然強調的是要發揚井岡山精神
,對嗎?

王卓超:對。主席那天最後總結說,今天的井岡山比38年前是大不一樣了。上山
有汽車,有樓房,吃飯是四菜一湯,穿的是整齊幹淨的衣服,和過去是大不一樣
了。將來,井岡山和我們整個國家一樣,前程是好的,光明的。現在日子好過了
,井岡山艱苦奮鬥精神不要丟了,井岡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丟了。這個精神不簡單
地是幾根燈芯。(1927年上山不久,毛澤東向大家宣布了一個關於用油的規定:
各連及機關辦公時,可以用三根燈芯,不辦公時,連部隻留一根燈芯,供帶班、
查哨用,大家都嚴格遵守。)

主席繼續說,我早就說過,絕不要實行對少數人的高薪製度。應該合理地逐步縮
小而不應當擴大黨、國家、企業、人民公社的工作人員同人民群眾之間的個人收
入的差距。防止一切工作人員利用職權享受任何特權。蘇聯修正主義正是由於有
了一個特權階層,把列寧的黨變成了修正主義的黨,國家也變了顏色。我們不能
像他們那樣。要在怎樣防止特權階層方麵有一整套好製度,要繼承井岡山的好製
度、好作風。井岡山精神不僅僅是艱苦奮鬥,士兵委員會和支部建在連上意義一
樣深遠。它們都是井岡山革命精神。

主席再次談到幹部特權和幹部子女教育問題,說現在的幹部特權對我們的孩子也
有影響。他們比一般工農子弟條件優越,別人沒有的東西,他們能有;別人不能
去的地方,他們能去。他們可以看內部電影。要教育他們不要靠父母,不要靠先
烈,要完全靠自己。我們的幹部子弟中,有些現象令人擔心。井岡山革命精神不
要丟了。

那天下午,毛主席情緒激動,又有幾分憂鬱。那是我一生親聆毛主席講話並相互
交談時間最長的一次,大約兩個多小時。



(《環球視野》摘自2006年第3期《黨的文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今日雨果 回複 悄悄話 謝謝
一個人的親密 回複 悄悄話 是啊,見到過西方學者分析老毛對消除三大差別的說法的讚賞,其實對消除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之差別的提法進行了著重分析,認為這是人類的一大進步觀點。
nordson 回複 悄悄話 因為毛澤東是農民的兒子,他也一直認為自己是農民的兒子,不能忘本.解放後的農民生活並沒有改善很多.城裏的人的生活比農民的要輕鬆多了.但不是人人都這樣認為的.農民是中國的大多數,不為這些大多數人謀福利,毛澤東是決不答應的.他堅定地代表了農民的利益,並與那些用自己的地位謀取利益,利用好心人的善良和軟弱玩弄權術的人做鬥爭.
中國人就是有這樣的人,就是撿牛糞也要自己的多,也認為自己是比別人高貴.根本不從實際看問題.
毛澤東最強調從群眾來,到群眾中去.
這就是真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照這條做,真理就能再次出現在你的眼前.現在還有人不知道真理是什麽,實在有點可笑和可悲.

很多領導都喜歡對他拍馬屁,領導要是也能對群眾拍馬屁,這拍馬屁就是對的.
要是能問問馬路周圍的人都什麽時間用馬路,那你的首堵也不會出現.
你關心的問題根本不是從群眾來的,能解決什麽群眾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沒和群眾商量,誰能理解你.怎麽能不出問題.
pidengzei 回複 悄悄話 good
北京饞人 回複 悄悄話 很好的文章。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