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盦

出生於中國,現居澳洲。職業醫生。曾經馳騁澳洲政壇。
正文

演員與我

(2025-09-29 06:07:48) 下一個

調侃散文

演員與我

  筱盦

         看官們千萬不要誤會:其實我與演員沒有半毛關係。之所以用這個標題,一方麵是為了搏眼球當一會‘標題黨’,另一方麵則是因為下麵的原因。有點牽強附會,且聽在下細細道來。

         話說我打小便喜歡信筆塗鴉,文筆不佳但樂此不疲。這也無可厚非。最要命的是我喜歡寫小說,而且往往喜歡寫些悲劇性的‘煽情’小說。這樣問題就來了:不知是因為我寫得太過投入,還是我生就一副多愁善感的天性,經常會被小說裏主人公的遭遇感動得一塌糊塗,乃至痛哭流涕,不能自拔。而且寫完以後還會讀一遍哭一會。有時候想想都覺得不好意思:都這麽大/老的人了;啊呀呀,真是沒羞,沒羞!

         寫到這裏就切入主體了:據說有些著名演員也經常會因為入戲太深而把自己當成了他/她所演的角色;直至拍片結束以後都仍久久不能回到現實。有些甚至因此而患上了憂鬱症!

         我是醫生,在寫作上麵也是‘半路出家’;所以應該不會像那些名角那樣得病。不然的話可就‘得不償失’啦。

         話又說回來,對於‘筆耕’咱還是非常認真滴。俗語說得好麽: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盡管很有自知之明,不敢奢望拿到諾獎什麽的,但總還是希望有朝一日被哪位文壇‘明君’賞識,封個一獎半章的也算知足了。

         其實寫作最重要的可能還是要給作品賦予‘靈魂’;不然的話的寫出來的東東充其量也隻能是一件毫無價值的‘垃圾作品’。再切換回主體:好的演員往往能夠揣摩到所演角色的內心思想,從而把戲中人‘演活了’;亦就是所謂的‘入戲’。如果演員本身就有一些生活經曆,則表演起來就更能得心應手,隨心所欲了。記得有些演員就曾說過(演某某人時)感覺就是在演自己。這樣的話,想演不好都難!

         演戲如此,在寫作方麵又何嚐不是?據知很多名著的作者都在作品中注入了自己的影子。在下的拙作雖然距名著還相差十萬八千裏,但我較為滿意的幾篇亦都多多少少有些以前的親身經曆,或至少有‘感同身受’的‘道聽途說’。

         最後想說的是:寫作必須要有靈感。靈感來了,那筆下就如行雲流水,欲罷不能。這點可能和演戲又有幾分相似之處。聽說演員在‘入戲’之前也需培養情緒。情緒來了,立馬就能‘水到渠成’。要是情感不到位,那就等著一遍遍地吃NG吧。寫作也是如此。沒靈感的時候可以望著稿紙(哦,不對;現在是望著計算機了)長時間發呆。好不容易寫了幾行,也會被刪掉重來。自己當然亦有過此類經曆。

         啊啊,演員與我,我與演員。不說了(靈感沒了)。魯迅是’怒向刀叢覓小詩’。等我再有了靈感之後去‘哭向字裏(行間)挖小文’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乘桴人_CA9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格利' 的評論 : 謝謝!
格利 回複 悄悄話 代入感和靈感是寫作的必備因素,博主當然有。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