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侃散文
人不可貌相
問梅居士
古語有雲:人不可貌相,海不可鬥量。一般是指不能以貌取人,或小看他人之意。
沒想到今天這話貌似也能用到在下身上了。
話說咱雖非貌比潘安,但也堂堂正正昂藏七尺,如假包換的炎黃子孫是也。不但酷愛中華文化(不隻是武功中餐餃子古老肉之類的哦),曾在小時候下苦功學過書法篆刻;即使來到海外以後,仍然把老祖宗的傳統醫學(針灸)結合進自己的醫學專業,成了一名貨真價實的中西醫結合醫生。而在這方麵咱的中華文化背景可謂受益匪淺。本來麽,你要針灸什麽的找華人醫生不是天經地義的嗎?
可不知為什麽,一些‘有眼不識泰山’的人老把咱錯認為東瀛人士。
幾十年前剛來澳洲的時候還情有可原。來澳之前曾經旅居日本數年。每天鞠躬如也‘禮賢下士’地,加上那時英語水平尚且‘平平’,暫時充當/屈居當時世界經濟第二大國的國民倒也沒什麽。每當有人問我是否日出之國來使,便回上一句‘哈依一碼司,哇大喜摸索……’之類的。大家一笑了之。
後來又有不少袋鼠國的‘洋大人’問我是不是香港人(這下離事實倒是更近了:香港本來就是咱們偉大祖國的一部份麽)。但這時候我開始有點不耐煩啦:哪尼(哦不對,這是日語;應該用正宗的北方話:啥,您開玩笑的吧)?咱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大中華子民一枚,龍的傳人是也!
然後又有人好心向我解釋:問你是不是香港人並沒有惡意;是誇你英語好呢!言下之意別不識抬舉,好心當作驢肝肺!啊啊,我再蠢也被這悶棍子給打醒啦:想想也是,咱香港同胞曾經被日不落國殖民統治了那麽多年;洋話說得溜一點亦屬正常。也罷、也罷,這至少也說明咱這英聯邦國家沒白來。
又要套用一句成語了:既往不咎。過去的事咱不談。可今天,今天這是怎麽會事兒?‘領導’回國省親看望我老丈母娘。我和已經成年但仍住在家裏的小兒子上了一天班,晚飯沒著落(也沒精力在家下廚)。得,上館子搓一頓吧。已經工作的兒子說要請我。好,這乖孩子沒白生!
來到一家越南餐館。咦,這裏的裝潢怎麽忒像中國餐館呢?那些個傘呀啥的可不就和華夏文化如出一轍嗎?想想也是,咱中華文化對周邊國家的影響可真是太大啦。
點菜,開吃。大快朵頤。酒足飯飽(沒酒,以水當酒)之餘,一位服務員小姑娘過來了:‘請問您是華人嗎?’態度非常好,挺客氣。哦,這次總算沒把我當異族人。
可我高興得太早了!她下麵的一句話令我差點把最後一點還未咽下去的飯噴出來:‘您剛進來時我還以為您是日本人……’
妹子妳這眼光也太獨到了吧?按說我現在的一口澳式‘英格利需’爐火純青沒毛病,而今隨著祖國日漸強大,咱的腰板子挺得直直地也不再點頭哈腰啦。您憑什麽就斷定我是‘霓虹翁今’(日本人) 呀?我哪得罪妳啦我?
當然這些話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我雖說沒吃辣(吃不了辣),但用一雙辣辣的眼光射向對方;還不忘麵帶微笑地回答:小姑娘妳眼睛怎麽啦?需要我這位醫生給妳介紹去看看眼科嗎?告訴妳吧:在下是從你們(曾經也是中國藩屬國)安南上麵的天朝出來滴。不過現在長年賴在南疆島國裏麵小小的一畝三分自留地裏自生自滅。滿意了吧?您饒了我吧!
可那小姑娘依舊‘不依不饒’;竟然向我請教起了中文:下麵那幾句話不是段子,是貨真價實的小姑娘和我對話 (我要說謊你罰我喝酒):
‘你吃好了嗎?’
‘什麽?哦,妳是問我吃完了嗎?’
小姑娘愣了愣:‘那,你好吃了嗎?’
我忍俊不禁:‘妳是問我飯菜好不好吃?’差點想說‘我不是唐僧,肉不好吃。別吃我!’
這一來二去的,小姑娘終於招架不住了,直接開回越式英語(口音有點重;但能聽懂)。原來她正在跟一位老師學中文。說我像日本人估計是‘欲擒故縱’試探咱的‘真實身份’來了。而那老師大概齊是教數學的;貌似還真不咋的。咦,我正打算退休呢。這下有事兒幹了。
詳細地給咱越南鄰居解釋了‘吃完、吃好(喝好)、好吃’等等意思的不同。小姑娘倒也聰明,恍然大悟;隨即把那幾句話準確地重複了一下。
啊啊,後生可畏。不過我還是喜歡古語那後麵一句:(人不可貌相) 海不可鬥量!年齡可以當妳爺爺的我,本事大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