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禮拜,科羅拉多州最高法院根據美國憲法第十四修正案第三款,禁止川普參加科羅拉多州共和黨初選。
這個第十四修正案第三款是什麽來頭?
容我給大家科普一下。這個“科普”,既是“科學普及”,也算是討論“科”羅拉多州不許川“普”參選這一事件吧。
美國南北戰爭期間,南方各州退出美國,宣布獨立,另成一國。
北方不放,打敗南軍,重新統一美國。
戰爭結束後,南方各州被拉回美國懷抱,自然也要送國會議員到華盛頓去參與治國。可是,這麽一來,出現了一個麻煩:這些南方各州送往華盛頓的國會議員裏,有一些曾經參與過叛亂。
以北方戰勝者占主導的國會一看,不幹了。為了阻撓這些曾經參與過叛亂的人在國會就職,國會專門起草並通過了憲法第十四修正案第三款,禁止曾經參與叛亂的人在聯邦政府任公職。
“無論何人,凡先前曾以國會議員、或合眾國官員、或任何州議會議員、或任何州行政或司法官員的身份宣誓維護合眾國憲法,以後又對合眾國作亂或反叛,或給予合眾國敵人幫助或鼓勵,都不得擔任國會參議員或眾議員、或總統和副總統選舉人,或擔任合眾國或任何州屬下的任何文武官員。但國會得以兩院各三分之二的票數取消此種限製。”
這修正案裏提到的“叛亂”,是指真正和北軍作戰的“叛亂”。
既然這條修正案是專門為對付南方各州送往華盛頓的曾經參與過叛亂的國會議員而寫的,等這些人死了以後,該修正案就基本上沒怎麽用過。唯一隻用過一次,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有一位眾議員反對美國參加世界大戰,被低級法院認為其性質屬於造反,禁止他到眾議院就職。後來最高法院推翻低級法院裁決,他又到眾議院就職。
由此可見,該修正案本意具有較窄的針對性,主要是不想讓那些和北軍打過仗的人到華盛頓從政。自從那以後這一百五十多年裏,唯一的一次不針對南北戰爭中的參與叛亂者,而是針對反戰人士,顯然是濫用。
這次科羅拉多州法院用該修正案不許川普參選,最高法院如何處理上訴,將受萬眾矚目。
最高法院大法官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解釋憲法。大法官們在如何解釋憲法這個學術問題上分成兩派:Originalism 和 Living Constitutionalism。Originalism 主張尊重憲法裏的原始文字(textualism,original meaning)。如果原始文字表達不清楚,要揣測憲法撰寫者當時的實際用意(original intent)。而 Living Constitutionalism 則既不注重憲法裏的原始文字,也不屑揣測憲法撰寫者當時的實際用意,而是主張用現代的新的道德標準重新解釋憲法。
看最高法院怎麽裁決吧。
****
川普大鬧2020年大選,提出了60多個挑戰選舉結果的案子,幾乎全部輸掉,包括美國最高法那個7:2 的判決。但這並不能阻止川普不認輸/堅稱選舉作弊的行為,也不能改變有人執意相信他的謊言的事實。
你介紹的這位作者"最高法院 9:0 就能讓川普改邪歸正“是做夢。事實是,當遇到川普這樣不知廉恥的人/不講道理的川普支持者時,最佳的對應方式是"保持自己",不跟著川普玩他的遊戲,而是堅持玩自己的遊戲。這是戰勝川普這類人最佳/唯一的方法。
科州最高法院的做法,就是美國遊戲的常規玩法--判決很可能被最高法院推翻,不完美,但是美國的玩法。堅持這種玩法,最終川普一定輸。
*****
1
科州最高法院判決後,共和黨其他候選人一片聲討,民主黨則噤若寒蟬,因為這個判決很可能會讓川普的支持率再次上升。
從你的論述看,他這篇文章認為"9:0的判決就可以壓製川普支持者的熱情,讓他們突然發現川普對美國的危險,從而認輸而不會"發動內戰"。
事實是,對於川普和他的支持者來說,隻要判決對川普不利,5:4 和 9:0 沒有區別,都可能引發這個"內戰" -- 如果真有內戰的話。
2
科州最高法院沒有滿世界找不利於川普的案子判,而是被迫麵對這個案子。他們當然知道這個案子的政治分量,然而,頂著巨大的政治壓力,他們給出他們認為最好的司法判斷, truthfully and honorably. This is one of the major reasons for America to be what America is.
For anything undesirable coming along with this decision, the game will take care of them and itself, and at the end of the day, Trump will lose, miserably.
*****
1
科州最高法院判決後,共和黨其他候選人一片聲討,民主黨則噤若寒蟬,因為這個判決很可能會讓川普的支持率再次上升。
從你的論述看,他這篇文章認為"9:0的判決就可以壓製川普支持者的熱情,讓他們突然發現川普對美國的危險,從而認輸而不會"發動內戰"。
事實是,對於川普和他的支持者來說,隻要判決對川普不利,5:4 和 9:0 沒有區別,都可能引發這個"內戰" -- 如果真有內戰的話。
2
科州最高法院沒有滿世界找不利於川普的案子判,而是被迫麵對這個案子。他們當然知道這個案子的政治分量,然而,頂著巨大的政治壓力,他們給出他們認為最好的司法判斷, truthfully and honorably. This is one of the major reason for America to be what America is.
For anything undesirable, the game will take care of itself, and at the end of the day, Trump will lose, miserably.
Slate 雜誌那篇文章的作者,法律學者 Lawrence Lessig, 是民主黨人,他希望川普在下次大選中輸。但他希望看到川普輸在選票箱,輸得令人信服,而不是靠法官禁他參選,而進一步播下更多分裂的種子。畢竟,他也是生活在美國,他不希望美國社會的分裂進一步加深。為此原因,他在那篇文章的標題裏呼籲最高法院以 9:0 駁回科羅拉多州法院的裁決:《The Supreme Court Must Unanimously Strike Down Trump’s Ballot Removal》。
*****摘自本文
1
這不是事實。
2
2022年9月22日,針對參與 2021年1月6日國會上叛亂的 Gouy Griffin, 新墨西哥州的一位地區法官(Francis Mathew), 依據這一憲法修正案,終止 Gouy Griffin 縣級政府官員的職務(Otero County Commissioner)。
3
這一判決絕不是靠"律師耍小聰明利用憲法裏一句含糊的話"得出的。
既然這條修正案是專門為對付南方各州送往華盛頓的曾經參與過叛亂的國會議員而寫的,等這些人死了以後,該修正案就基本上沒怎麽用過。唯一隻用過一次,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有一位眾議員反對美國參加世界大戰,被低級法院認為其性質屬於造反,禁止他到眾議院就職。後來最高法院推翻低級法院裁決,他又到眾議院就職。
*****摘自本文
1
這不是事實。
2
2022年9月22日,針對參與 2021年1月6日國會上叛亂的 Gouy Griffin, 新墨西哥州的一位地區法官(Francis Mathew), 依據這一憲法修正案,終止 Gouy Griffin 縣級政府官員的職務(Otero County Commissioner)。
3
這一判決絕不是靠"律師耍小聰明利用憲法裏一句含糊的話"得出的。
.
美國校園內持槍殺人的案件絡繹不絕,與憲法最高法院屢屢以微弱多數否決地方政府管理槍支的努力不是沒有關係。然而,支持控槍的人群並未因為這樣的判決而叫囂發動內戰;如果這次最高法院依照憲法認可了科州最高法院的決定,有些人就叫囂要發動內戰?而且,這批人還是支持的人群,叫囂自己"捍衛憲法"?
2
這些支持持槍權的人們,聲稱擁有槍支可以抵禦聯邦政府對自己的獨裁/暴君壓迫,因此誓言捍衛憲法,反對暴君。
且不說以他們"十幾個人/七八條槍"的樣子,與聯邦政府對抗不言自明的結果,僅僅從他們最近幾年的表現看,【他們擁槍不是為了反對暴君,而是為了保護暴君。】
內戰很難,誰跟誰打?內戰意味著兩軍對壘/針線分明,如上次"南/北"互掐。這次如何"內"?A civil war is a pipe dream that will never come true.
2
個別武裝民兵組織的局部武力騷亂有可能。一旦爆發,一定會被聯邦政府/地方政府全力鎮壓,並追究參與者的法律責任,就如對待2021年1月6日攻擊國會山莊的那批人。
3
政府對待2021年1月6日暴亂的法律處理,川普膽小如鼠的不敢伸出援助之手/甚至不赦免那些暴亂者的事實,will give pause to 那些為了川普叫囂發動內戰人。值麽?and eventually give it up.
4
川普在為自己不住監獄作全力的爭鬥,甚至不惜摧毀這個國家的政治體製。
他不會成功。
憲法是所有公民,和曆代公民之間的合約。
三權,和三權分立都是憲法的產物。
三權都無法改變憲法,唯有通過憲法修正案。
該文章說:“如果最高法院以微小多數判決禁止川普參選,有可能觸發下一場內戰。要贏,就靠選票贏,而不是靠律師耍小聰明利用憲法裏一句含糊的話。”
“But excluding him, wrongfully, by a close vote of the Supreme Court could well trigger the next Civil War. We must defeat him politically—not through clever lawyer interpretations of ambiguous constitutional tex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