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專業不是化學。但是懂一點。這裏根據我知道的解釋一下。希望能給大家通俗科普。
什麽是“半衰期”?
”半衰“並不是指每一個原子的放射性減少了一半,或是衰弱了一半,或是半死半活。
它是指:這種原子的總數減少了一半。
舉個例子:一盆水裏有二萬個氚原子。過了12年,這盆水裏就隻剩下一萬個氚原子。但每一個氚原子的潛在放射力還是跟12年前一樣強。
再過12年,這盆水裏就隻剩下五千個氚原子。
再過12年,這盆水裏就隻剩下二千五百個氚原子。
就這樣遞減下去。
福島釋放的核汙染水什麽時候能擴散到美國?
下麵這篇文章討論了4個預測模型。在每個模型裏,福島釋放核汙染水都會在5年以後擴散到整個北太平洋。從地圖看,這會影響到俄國,朝鮮半島,中國,東南亞,美國,加拿大。
福島釋放的核汙染水是否低於安全標準?
根據下麵這篇文章,目前的安全標準是:每公升日常飲用水裏,每秒鍾不應超過20個原子衰變。
The recommended limit is 20 Bq/L.
One Becquerel (Bq) is one radioactive decay per second.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057633/#:~:text=The%20current%20annual%20limit%20for,per%20day%20for%20365%20days.
再回到上麵那篇預測模型圖。福島釋放核汙染水在5年以後擴散到整個北太平洋以後,北太平洋一大部分地區海水裏,每立方米水裏,每秒鍾平均有0.1個原子衰變。一立方米等於一千公升。也就是說,目前的安全標準是:每立方米日常飲用水裏,每秒鍾不應超過20,000個原子衰變。0.1 顯然比 20,000 低多了。所以,如果我沒算錯的話,日本說福島釋放的核汙染水低於安全標準是沒錯的。如果我算錯了,請高人更正。
感想
地球上有成千上萬個物種。人類隻是其中一個物種。上麵那個福島釋放核汙染水在5年以後擴散到整個北太平洋的模型圖告訴我們,人類把這個地球弄得烏七八糟,是一個事實。
如何盡量減少吃入核汙染?
福島釋放水核汙染濃度低於目前安全標準是沒錯。每個人的謹慎程度都不一樣,都是個人的選擇,都值得尊重。如果您的生活方式屬於最謹慎的,想把攝入核汙染減到盡可能最低程度的話,從模型圖看,從釋放水那天開始,就避免日本沿海水產。5年以後,避免美洲西海岸水產。從模型圖看,核汙染不會擴散到大西洋,所以,不管是現在,還是5年以後,吃大西洋的水產應該沒問題。
綠色和平應該是可信賴的組織。
“Scientists and officials claiming the treated water to be scientifically safe are generally met with skepticism as they have not publicly consumed the treated water themselves.”
確實,如果經過處理的汙水從科學看是安全的話,日本應該可以在淡化(去掉鹽)以後傾泄在自己本土上。
碳14半衰期5千年。
研究報告原文:
https://www.greenpeace.org/static/planet4-japan-stateless/2020/10/5e303093-greenpeace_stemmingthetide2020_fukushima_radioactive_water_crisis_en_final.pdf
核汙水有濾不幹淨的銫,碳14等半衰期數千年的放射性同位素。
日本現在打的就是模糊仗,把成分不同的核汙水和二次冷卻水混淆。
其實海水的本底輻射就有12,000Bq每立方米,就是說就算啥都沒發生正常的海水自帶的核輻射就有12,000 次衰變每秒每立方米。這個模型中不管是0.001還是10都隻是個零頭而已。
這裏是有關太平洋中心一個比德克薩斯麵積還大的 Great Pacific garbage patch 的資料。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reat_Pacific_garbage_patch
我上個回複提到研究人員在超級市場裏所有從英國沿海捕撈的海貝樣本裏都發現塑料微粒,並且人最終都會把這些塑料顆粒連海貝一起吃下去。
下麵這篇文章說塑料微粒已經進入人類血液。
“Microplastics Detected in Human Blood in New Study”
https://www.smithsonianmag.com/smart-news/microplastics-detected-in-human-blood-180979826/
總之,人類巨大的數量和對地球的負擔,不但把地球弄得烏七八糟,也威脅到人類自身的生存。
1。您的數據的出處: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25326X2100549X?via%3Dihub
這個跟我在另一個帖子裏引用的2011年地震釋放模型中10年發展的分布是類似的。
2。安全標準是指終生每天飲用這樣的水是安全的,不是偶然,也不是短期(比如一個月一年)。
3。這個模型討論的是幾年以後的BQ分布,這個和在某個特定地點的人在整個過程中(因為放射元素指數衰減每年接受的BQ是不一樣的)還是不同的。當然如果每個時間點都在安全範圍之內,那麽積累的量也是安全的。
4。那些拿這個鬧事的人總是說啊,不好了,汙染要來了幾十年永遠在,這些人的目的是鬧事,不是真正的關心別人的健康,你給他們說事實給數據,他們從來也舉不出跟你能對抗的數據而強調模糊不可說的威脅。相反地,凡是出現任何國際事件,這些人都永遠毫無例外地跟某黨站在一起而且跟得很及時很一致。你說這像是一般老百姓麽。你既然知道他們是誰,就明白跟他們理論沒有用。因為他們的目的不是了解事實,而是永遠跟黨走。
友情提示:如果你此生不想生不如死,就要忌口;如果你不想斷子絕孫的話,也要奉勸你的子孫們忌口。
大概要用25-30年左右的時間,日本核汙染水就會汙染到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七大洲和五大洋。即亞洲(全稱亞細亞洲)、歐洲(全稱歐羅巴洲 )、北美洲(全稱北亞美利加洲)、南美洲(全稱南亞美利加洲) 、非洲(全稱阿非利加洲)、大洋洲、南極洲。 五大洋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冰洋(又稱南大洋於2000年設立)。
而日本核汙染水排海,至少需要40-50年的時間才能徹底排完並處理完畢。至少會影響幾十代人的健康。如果你此生不想生不如死,就要忌口;如果你不想斷子絕孫的話,也要奉勸你的子孫們忌口。
《研究人員在超級市場裏所有從英國沿海捕撈的海貝樣本裏都發現細微塑料顆粒》
最終人都把這些塑料顆粒連海貝吃下去。
https://www.bbc.com/news/uk-44414056
散布模型其實是太平洋海流和自然稀釋兩個因素同時作用的結果。
一個月快速排放,那個水團的中心(濃度最高部分),由於有北太平洋海流,會在5年後到達美洲西岸 Oregon 和 Washington 等地。
而10年緩慢排放,濃度最高部分永遠在日本沿海,因為他們到10年最後一天仍在岸邊排放。
所以,模型似乎指出,快速排放比較損人,而緩慢排放則讓自己的國民承受更多的後果。
左起第一縱列是針對連續釋放1個月,然後停止的釋放計劃。
從上到下:
第一幅圖是1年後的氚濃度分布。
第二幅圖是2年後的氚濃度分布。
第三幅圖是5年後的氚濃度分布。
第四幅圖是10年後的氚濃度分布。
左起第二縱列是針對連續釋放1年,然後停止的釋放計劃。
從上到下:
第一幅圖是1年後的氚濃度分布。
第二幅圖是2年後的氚濃度分布。
第三幅圖是5年後的氚濃度分布。
第四幅圖是10年後的氚濃度分布。
該文章還有第二幅圖表(我沒轉載),針對連續釋放5年、10年,然後停止的這兩種釋放計劃。
它和第一幅圖表大同小異,高於自然的氚濃度同樣會分布到整個北太平洋。
(1)連續釋放1個月,然後停止;
(2)連續釋放1年,然後停止;
(3)連續釋放5年,然後停止;
(4)連續釋放10年,然後停止。
在每種模型裏,釋放停止了以後,那個高濃度的水團就開始隨著海流移動,同時也向四周稀釋。
那個水團的中心(濃度最高部分)離岸越來越遠,同時水團半徑也越來越大。
那幾個圖都是預測釋放停止以後若幹年氚濃度的分布,而不是在釋放過程中氚濃度的分布。
如仍在釋放,那濃度最高的地方肯定是在岸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