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評說

版權說明:歡迎非商業贏利目的轉載轉貼我的文章。轉載轉貼時請注明唵啊吽筆名和博客鏈接。
個人資料
唵啊吽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布雷登·戈耶特:種族主義如何造就唐人街

(2015-02-23 17:34:44) 下一個

英文原文

【新春到來,海外華人也與我們一樣喜迎佳節,各地的唐人街大多都會舉辦慶祝熱鬧的活動,吸引了不少外國人的目光。正如觀察者網專欄作者、留美博士生冷哲所說,“
大多數在美國定居的中國人,到最後還是和中國人玩得來,這並不是偶然的”。但唐人街的形成遠比表麵的文明差異、文化隔膜辛酸得多,本文作者指出,“唐人街之所以在美國興起,很大程度上源於美國的反華種族主義,以及不利於文化融合的法律障礙”。

華人僑居海外的曆史可以追溯至秦漢,自唐始移居海外者眾,外邦人稱華人為“唐人”。美國工業革命期間,大量華人懷揣淘金夢遠渡重洋當苦力,成為英文中廉價勞工的代名詞;19世紀,由於耕地不足和農民起義,許多人為逃避饑荒戰亂向海外謀生。由於語言文化不通,加之比當地人更吃苦耐勞,華人長期以來遭到排擠,遊離在歐美社會主流以外,聚居在唐人街(或稱中國城、華埠)。時至今日,由於唐人街經受了多重扭曲,它在西方人心目中仍是一個虛構的幻想,沒人能說清它究竟是波蘭斯基鏡頭下的法外之地;還是蔡美兒們井井有條地維護著的虎媽育兒所;是為華人遮風擋雨的庇護所;還是為滿足歐美中產階級東方獵奇心理的遊樂園。觀察者網特約譯者金紅梅翻譯。】

去年10月,美國舊金山的一名導遊對當地唐人街大放種族主義厥詞,指責那裏的居民吃“烏龜和青蛙”以及沒有融入美國社會。這樣的抱怨具有反諷意味。實際上,唐人街之所以在美國興起,很大程度上源於美國的反華種族主義,以及不利於文化融合的法律障礙。

在全盛時期,美國有幾十條唐人街,洛杉磯和芝加哥等大都市有,克裏夫蘭和俄克拉荷馬等中小城市也有。你可能僅把這些社區看作吃點心和買小裝飾品的地方,可是它們最初興起的原因要複雜、政治化得多。

19世紀末期舊金山唐人街

中國移民的最初集結部分是因為激烈的反華襲擊

在“淘金熱”和建造跨美洲鐵路期間,為了尋求謀生之道,第一批中國移民於十九世紀中期來到美國。最早的唐人街出現在美國西海岸,它們很像早期歐洲移民建立的族群居住地。

由於這些中國移民的工資比白人勞工低,因此白人勞工將他們視為薪資降低和工作機會減少的罪魁。鐵路建成後,其他產業的白人勞工也開始擔心會丟掉工作,因而導致反華襲擊數量增加,包括毆打、縱火和謀殺。

1885年,在懷俄明州的石泉鎮,150名武裝白人礦工驅逐了那兒的中國移民,燒毀了他們的房屋店鋪並且殺害了28人,參與屠殺者無一受到法律追究。這遠不是一起孤立的事件。十九世紀七十和八十年代,在美國西部共爆發了153起反華騷亂,其中最駭人聽聞的暴力事件發生在丹佛、洛杉磯、西雅圖、塔科馬和華盛頓。

美國華人博物館公共項目部主任比阿特麗絲·陳告訴媒體,很多中國移民為了躲避襲擊搬到東部,“美國東部的唐人街其實是這麽來的。” 同時,留在西部的中國移民為求自保,遷入唐人街聚群而居。

1909年紐約唐人街Doyers街

1882年《排華法案》給中國移民融入社會造成重大法律障礙

在十九世紀二十世紀之交,美國政治家利用白人勞工的焦慮,指責中國移民導致了美國經濟困難,並宣稱他們不具備融入美國社會的基本能力。

1877年,美國國會聽取了如下證詞:中國人“是一個亙古不化、一成不變而且無法改變的異質因素;他們永遠不會被同化。在我們美國人看來,他們的文化是消沉的、退化的;他們鄙視勞動,否認勞動的尊嚴;他們永遠不能成為公民。”

國會於1882年通過了《排華法案》,拒絕在美華人加入美國國籍並限製來自中國的新移民人數。這項立法是美國第一次公開以種族為由限製移民。

1892年,國會延長了排華法案的時效,並要求所有美籍華人,包括在美國出生的,隨時攜帶有照片的身份證明,否則將會有被逮捕和被遣返的可能。

作為回應,唐人街中的社團組織開始為沒有公民身份保護的移民提供服務。比阿特麗絲·陳說:“我把這些組織看做最早麵向華人的社會服務機構。這就是為什麽美國的唐人街有這麽多非正式的人際網絡和各種協會。”比如,在舊金山唐人街的中國團結慈善會可以充當法人代表,組織了非官方的區域巡邏隊,並為鄰裏居民提供健康服務。

約1940年代的芝加哥唐人街,右側是培德中心大樓

住房和雇傭歧視使中國移民無法在唐人街外居住和工作

在排華期間,中國移民很難在唐人街外找到住所。艾倫·吳是印第安納大學布魯明頓校區的曆史教授,也是《成功的顏色:美籍亞裔和模範少數族群的起源》一書的作者。她解釋道,“最寬泛地說,唐人街是一個種族隔離極端形式的產物。從十九世紀晚期直到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美國存在著一個我們稱為‘排斥亞裔’的統治機製,這是一個由法律、社會實踐和理念交織而成的網絡,其目的是把亞裔族群拒斥於美國生活之外。這才是唐人街興起的真實由來。那時的唐人街跟今天大不相同,那不是一個吃飯和買廉價紀念品的地方,而是政府遏製一個頗具威脅性族群的手段。”

幾個西部的州通過立法禁止中國移民擁有財產。比阿特麗絲·陳說,在曼哈頓的唐人街,一些意大利移民把房屋賣給中國人,但是在曼哈頓島的其他區域就很難找到願意把房屋賣給中國人的白人房東。除了洗衣業和餐飲業,大多數產業禁止雇傭中國移民。彼得·孔是紐約市立大學亨特學院的城市事務及規劃專業教授。他說,“由於白人基本上拒絕和中國人一起工作,唐人街反而得以發展。中國移民必須自立門戶,做自己的生意。”

20世紀初舊金山唐人街的“賭棍之街”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唐人街通常被視為令人惡心的罪惡巢穴

《排華法案》使得來美建造鐵路的中國勞工無法與遠隔重洋的家人們重聚。因此,直到二戰前,唐人街男性居民的比例特別高。2014年上半年,艾倫·吳在《洛杉磯時報》上寫道,當時的美國白人把唐人街看作是“妓女、賭棍、鴉片煙鬼的聚居地,一個墮落而沒有任何體麵和尊嚴的地方。”

1885年,舊金山市政府組成了委員會來調查唐人街的墮落,委員會報告中充斥著由犯罪、肮髒、以及“白種女人和中國佬同居”等現象引起的道德恐慌。報告稱“委員會此前對街道和住所的極度肮髒深感震驚。隻要唐人街的這種狀況不改變,唐人街就會像一隻沉睡的害蟲對社會福祉造成持續的威脅。如果本市出現惡性傳染病,唐人街會促生並傳播疾病。現在委員會仍然認為唐人街是這種危害的源泉。而且隻要唐人街裏住著蒙古人種,它就可能永遠是這種危害的源泉。”

下麵的段落暴露出了委員會對唐人街無法無天的焦慮感。“中國佬不但狡猾無德,可以鑽我們法律的空子。而且有結論性的證據顯示,他們有組織嚴密的地下裁決機製。隻要對他們有好處,他們就會懲罰冒犯者,可是他們卻從不懲罰那些違反本市和本州法律的人。”

1955年舊金山唐人街的商店、酒吧與公寓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排華法案的反對者試圖給唐人街另樹招牌

艾倫·吳說,當美國以自由民主之名從事境外戰爭的時候,美國自由主義者擔心《排華法案》會使美國顯得偽善。同時,美國領導人也認為《排華法案》可能有礙於美中兩國共同對戰日本的同盟關係。

在一個要求廢止《排華法案》的倡議中,賽珍珠等美國作家開始把唐人街描述成模範家庭欣欣向榮的地方。盡管美國移民法嚴格控製中國女性進入美國,仍有很多商人和其他社會群體成員的妻子和女兒移民美國,由此組建了家庭。艾倫·吳寫道,“廢止排華公民委員會認識到,必須根除美國人視華工為‘黃禍’苦力的恐懼,所以委員會從策略出發,在宣傳材料中把中國人重塑為那些安靜生活在我們中間,遵守法律、熱愛和平、謙恭禮貌的人。”

自1943年《排華法案》被廢止,中國人的這種形象開始被類型化。戰時的社會變化促使美國青少年用行為來發泄被壓抑的感情和衝動,青少年違法犯紀所造成的危機引起了日益增強的恐慌。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新聞工作者們把中國家庭推崇為美德的個案,由媒體引發的對白人青年墮入犯罪的恐慌促成了對唐人街的全新想象。這種恐慌甚至引起了美國聯邦調查局的注意。局長埃德加·胡佛(1895-1972)出現在電視新聞中,敦促美國家長為孩子們提供道德指南。

洛杉磯唐人街金陵路的明信片

冷戰期間,美國聯邦政府唯恐中共黨員以美國公民親屬的身份潛入美國,對唐人街移民進行搜捕。唐人街領袖們積極推進華人作為模範公民的形象,希望以此來保護他們。艾倫·吳說:“在1956年,舊金山唐人街領袖們的確開始從策略上著想。他們請來一些搞公關的人設計如何推廣唐人街正麵友好的形象。宣傳重點之一是大力強化中國虎媽媽培養知禮守法好孩子的理念。”

像《讀者文摘》一類通俗刊物的記者們征求了唐人街公關人士的意見,把中國家庭描繪成解決青少年犯罪危機的模範。艾倫·吳解釋道:“他們讚譽這些模範家庭,說那裏有對法律和秩序的尊重,對父母和老師的尊重;在那裏孩子們去中文學校,了解儒家的世界。”唐人街也有青少年犯罪,可是媒體已經將華裔社區描畫得美輪美奐,對這些問題不聞不問。艾倫·吳說,“這一美景是虛構的,可是這種虛構對華人群體在政治上不無可用之處。”

重塑唐人街也促進旅了遊業,帶來了經濟收益。艾倫·吳解釋道:“舊金山唐人街直到1970年才修牌樓。即使在一些旅遊指南類的書上,當談到為什麽要參觀唐人街時,他們會說——來看看我們的模範家庭,來看看我們的孩子,他們從不惹麻煩,而且熱愛學習。”

約1950年紐約唐人街的Mott街

在唐人街成為旅遊熱點的同時,服裝工業的發展使這個地方重新萌發了生機

彼特·孔說,從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美國經濟增長是唐人街發展的主要原因。隨著美國製造業越來越多地從城市中心轉移到海外工廠,很多服裝工廠受低廉的租金和勞動力吸引,搬到像紐約、波士頓和費城的唐人街。關於紐約的唐人街,紐約城市大學教授肯尼斯·蓋斯特寫道:

“直到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服裝工業主要雇傭工會組織下的意大利和猶太移民。可是在六十和七十年代,隨著服裝業工人年老退休和大部分紐約服裝工業搬到海外,製造商們越來越多地雇傭唐人街內大量的年輕移民女工,這樣他們就可以保留一個本土基地。如果海外供應不暢,這些基地可以迅速廉價地做出反應。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早期,唐人街的服裝工場雇傭了2萬名工人。”

彼特·孔說,在那時唐人街出現了很多雙收入家庭,男的在飯館工作,女的在工廠工作。

唐人街服裝廠裏的製衣女工

目前,由於中產階級人口的大量湧入以及由此而來的重建和整建,中國移民正在被擠出唐人街,可是移民潮仍在繼續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服裝工業走向衰落,士紳化導致高昂的地價把中國移民擠出了唐人街,這個趨勢還在繼續著。彼特·孔說:“在美國的很多地區,唐人街正在消失。很多唐人街成為炙手可熱的房地產投資對象。由於多種原因,唐人街要麽消失,要麽變成了單純的旅遊景點。舊金山唐人街就是這樣。”

美籍亞裔法律辯護和教育基金會是一個民權組織。這個組織在2014年度報告中批評紐約、波士頓和費城政府加速士紳化,推進中產階級土地規劃項目,蠶食貧窮人口居住區。作者寫道:“政府政策改變了這些傳統工薪階級亞裔家庭聚居的社區,而把它們改造成供富裕白人享用的非家庭社區。”共同撰寫該報告的安德魯·梁這樣告訴BBC:“唐人街正在成為一個消過毒的、專供富人享樂的種族遊樂場,滿足他們對異國情調的獵奇心理,吃自助餐還附贈一個好運餅幹。”

但是,中國移民還在大量湧入唐人街。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來自中國福建省的無證移民湧入紐約的唐人街,使之向東擴展。1993年,滿載著300名無證移民的“金色冒險”號在皇後區擱淺,為了到達美國他們經受了太大的苦難。

在唐人街,有的非正式人際網絡甚至可以上溯至排華時期。這些人際網絡給非法移民在到達後提供落腳之地,但是它們有時也會成為移民們的枷鎖。2003年,蓋斯特在《城市界限》雜誌上寫道:“對大多數福州移民來說,唐人街是他們到達美國後的第一站。這裏聯結著家、住所和工作。但對很多福州人來說,唐人街既是一條通道,也是一個陷阱——一個被孤立的種族領地。唐人街中那些說普通話和廣東話的經濟政治精英製造了這個陷阱,將新移民與社會隔絕,從而輕易地剝削利用他們。”

舊金山中國城

(觀察者網特約譯者金紅梅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