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西斯主義(英語:fascism;義大利語:fascismo;德語:faschismus)是一種威權的極端民族主義形式[1][2][3]。其特點是對國家領導的個人崇拜、重視國家意識形態的宣傳,公共機構擁有過度的公權力,強大的社會和經濟統一執行力,以及強製鎮壓反對意見[4]。法西斯主義在20世紀初的歐洲政治中有著顯著的地位[5]。第一次法西斯運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意大利王國出現,由貝尼托·墨索裏尼創建,也是法西斯革命黨(他日後執政的國家法西斯黨的前身)的創始人,然後傳播到其他歐洲國家[6]?。法西斯主義在摸索階段時與社會主義的發展關係十分緊密[7][8],不過法西斯主義反對馬克思共產主義[9],尤其反對無政府主義、自由主義以及民主主義,因此被放置在傳統左右翼政治光譜中的極右翼。[10][11][12][13]
法西斯主義者視第一次世界大戰為一場革命,它為戰爭、社會、國家和技術的性質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全麵戰爭的出現和社會的全麵動員,打破了平民與戰鬥人員之間的區別。“軍事公民身分”出現了,即所有公民都在戰爭期間以某種方式參與軍事[14]:140-141[15]。這場戰爭導致了一個強大的國家的崛起,這個國家能夠動員數百萬人在前線服務,提供經濟生產和後勤支持他們,並擁有前所未有的權力幹預公民的生活[14]:140-141[15]。
法西斯主義者認為,自由民主已經過時,並認為在一個極權主義的一黨製國家中完全動員社會是必要的,以使國家為武裝衝突做好準備,並可有效應對經濟困難[16]。這樣一個國家由一個強大的領導者——如獨裁者和由執政的法西斯黨成員組成的軍事政府——來領導,以建立民族團結、維護一個穩定有序的社會[16]。法西斯主義拒絕斷言暴力本質上是消極的,並將政治暴力、戰爭和擴張主義視為可以實現民族“複興”的手段[17][18][19][20]。法西斯主義者一般主張反共,但也認為要推動計畫,采取混合經濟,其主要目標是通過保護主義和幹涉主義的經濟政策實現內部經濟自給自足[14]:188-189。極端形式的法西斯主義者則通常持有“血緣純淨”或“優等民族”的信仰史觀,通常與種族主義或偏見的某種形式相呼應。這種“純淨”的文化思想會驅動強硬對外與歧視,法西斯政府可能將視為不受歡迎的群體種族滅絕,強製絕育或是驅逐出境,甚至屠殺[2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