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六十個小時的回家路

(2023-02-19 16:20:45) 下一個

        過年是回家的日子,這是每一個漢族中國人恒久不變的執著。回家,不僅僅是要回到稱為家的地方,而且是要一個大家族團員的地方-- 幾代人同堂,共享天倫的那個地方才是家。
        這也是上大學第一年的我的執念:我一定要趕回家,一旦所有的期終考試完畢,立刻,馬上!那是2000年,新的千禧年的開始。從元旦到春節的中國,到處都充滿著新的期盼,新的喜悅,新的氣象,大家享受著屬於中國世紀到來的那個泡泡。而我,隻是早就受不了千裏之外這個第二故鄉的寒冬,一心想要回到更溫暖的家鄉。隻是千裏之外的家與我的距離是六十個小時。
        從安徽合肥到重慶涪陵,在2000年,那是一條何以難行的回家之路。從地圖上看本應一路向西,可是當那笨重的深綠火車車廂開始移動的時候,卻是向北而行,有一點南轅北轍的味道。那時的合肥並沒有一條向西的鐵路,所以這趟從合肥到成都的火車,隻能向北通過信陽再向西到西安,再南下到成都。浩浩蕩蕩千裏火車之行,一共38個小時,如果準點的話。然後我要坐車從高速公路到重慶-- 這樣比火車更快一些。然後才坐船順長江而下到達涪陵。那個時候的涪陵沒有火車,也沒有高速公路。
        我們一群來自川渝的同學擠上了這趟開往成都的“特慢車“,擠在幾個卡座之間,周圍都是各樣在外地務工的農民工。狹小的空間,似乎把我們凍結在這個時間的膠囊中,一切都慢得停止下來。火車以不快不慢的速度行進在不知名字的這一站和下一站之間。冷,是唯一的感受。雖然當時這樣綠色的陳舊車廂已經開始退出曆史,但當年最窮的四川和安徽兩地之間,它們作為最便宜當然也是最慢的大眾交通工具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車上應該是沒有暖氣的,有也沒用,風從各種各樣的角落裏灌進來,北方冬天的溫度透過薄薄的車皮忠實的傳達給我們。所以雖然擁擠,但大家似乎很滿意:擠在一起的相互的體溫,是大家一起度過這兩天的共同依靠。
        火車一路向北,經過冬天裏似乎寸草不生的平原,穿過更加光禿無聊的秦關,然後從巨大宏偉重新修葺的古西安城牆下麵穿過,前方就是秦嶺。翻過這座巍巍大山,南北分界線, 就是溫暖的四川了!火車一頭紮進了秦嶺的重重陰影裏,在夜降臨的時候義無反顧地向上向上!我們感覺越來越冷了:海拔的升高在溫度上直接表現了出來。但是,回家的盼望隻讓我希望火車更快點,快上山吧,再冷都不怕!隻要到了家就好了,那裏是溫暖有溫度的地方。
          突然,毫無征兆,車在半夜的一片漆黑中停了下來。鐵軌的噪音慢慢地降到零的時候,本來已經很安靜的人群一陣不滿的騷動。不久,傳來前方因為雨雪導致塌方的消息,我們的車必須要原地等待,隻能路修好之後才能繼續前行,車廂裏又安靜了下來。無能為力的我們,隻能等待。秦嶺雪山的嚴寒從車廂的各種狹縫,薄薄的綠鐵皮,和永遠無法關嚴的車窗裏麵一點一點的浸進來。暗黃的車燈似乎馬上就能被這樣的溫度凍滅。每個旅客都低著頭或坐或站,緊緊的擠在一起,像冬天裏圈裏麵相互取暖的雞一樣,靠在一起似乎進入了冬眠。不知道是真正的睡著,還是在無奈中昏昏地讓時間過去。可是時間,像被凍住了一樣,似乎也凝固在這一點,越來越慢。一切的一切都凍住了。我感覺自己也被凍在一個奶黃的果凍裏麵,動是動不了,似乎還能看到周圍的人,但是又看不清楚,隻是透過來淡淡的影子……周圍特別安靜了,茫茫的黑暗像一個真空一樣把所有的振動凝固,一丁點的聲音也傳不開。
        不知過了多久,似乎從遠方傳來轟鳴的聲響,又似乎是在我們身下的。不,好像身後也有。有節奏的震動開始環繞著我們,車廂開始移動了!我昏乎乎的睜開眼,大家仍在昏睡中,不同的是每個人似乎穿了一層薄薄的白紗。身體的濕氣透過厚厚的外衣透到外麵的時候接觸寒冷,居然成了霜!
        火車穿透過黑暗重新看到一點光亮的時候,我終於看到了久違卻又熟悉的顏色。深深的墨綠在厚厚的霧裏麵的那種無光的顏色。是的,就是家鄉冬天的顏色,我們已經穿過秦嶺到四川了!火車上的人們漸漸的從昏睡中醒過來,開始交談。大家都迫不及待的憧憬著到達目的地之後的計劃,而我最大的期盼就是趕快回到溫暖的家。
        下了火車,還有差不多六個小時的長途大巴從成都到重慶。走的是成渝高速,這條中國西部的第一條高速公路。上了車被四川話環繞的時候,真的感覺家就在麵前了!中間還有一個小插曲。車上的一群人突然在車上鬧了起來,原來是其中一個乘客把一大把的“德國馬克“拿出來便宜販賣,給大家一個發財的機會。不經事的我還要過來看了一番,也沒看出什麽頭緒了。當然我也沒有那麽多的錢做這樣的事。可是周圍的人卻異常安靜,沒有任何反應,好像有一點兒不對勁。過會兒那一幫人又戲劇性的找了一個理由一個挨著一個下車了,這時候車裏麵的氣氛才恢複正常。大家開始有所談論:原來那幫人是設了一個騙局,用不值錢的秘魯幣冒充德國馬克來欺騙貪小便宜卻又不懂行的人。哇,我居然親眼目睹了隻有在故事會裏麵看到的情節。
        當車開進重慶朝天門碼頭車站的時候天已經很暗了。冬天的夜晚來得早,特別是在多霧的江城。車剛一停穩,我便衝進了碼頭的售票大廳。還好,今天晚上還有一班從重慶下水的客船,雖然隻有散客票就是那種沒有座位,也沒有臥鋪的票,但是再經過個六個多小時就可以到家了。從碼頭開出來,站在船頭的我終於聞到了那個熟悉的味道。是的,對了,這是家鄉長江的味道。這是大江夾雜著泥沙,從上遊滾滾流過家鄉,給我童年玩沙遊泳掏螃蟹的那種記憶中的味道。船行的不快,就像那個年代所有的慢船一樣;江風拂麵,卻有二月春風的那種感覺。站在船頭,我伸展開來讓潮濕的江風穿透我的身體,使勁地呼吸要讓江風滋潤著我旅途中已經十分幹冷的每一個細胞。這種感覺一點都不冷,因為這裏是家。
        60個小時,我終於回家了。
 2022年12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tiiinywater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因為當時合肥市計劃中的交通樞紐,現在應該建成了吧。
南瓜蘇 回複 悄悄話 好文章。親苦了。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好一個回家故事,謝謝分享。 我剛才查了一下, 現在從“合肥南”到“重慶北”的動車 D2373,隻需要8小時36分鍾。 還有其它多班次動車和高鐵的選擇,長的不到10小時。 有直航的飛機2小時。 22年, 中國的變化太大了。
亮亮媽媽 回複 悄悄話 回重慶要繞這麽一大圈呀!辛苦了。
水星98 回複 悄悄話 好文章!我文革中從南京坐火車到成都,花了四天的時間。因為秦嶺山上塌方,所以在西安呆了很久,而且錢包會被偷了,沒有糧票沒有錢空餓肚子,比你可慘多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