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七八年前經常聚會的一群人裏來了一個生麵孔。一個三十多歲近四十歲的女人,有點富態。神情總是淡定自如,大方得體,雖是生麵孔但看上去特別親切。我們這是美國“鄉下”小城,人口不多,中國人也不那麽多。聚會的一群人職業構成十分的單一,基本上不是附近大學的教授,就是旁邊研究機構的學者。另外有一位醫生。還有一個少見了帶著小孩子的單親媽媽在這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4-02-10 11:53:55)

龍年到了,可惜自己一家人遠在海外,不能享受與大家族團圓的樂趣或者”痛苦”。數算起來,自從上大學離開家鄉之後,僅在家過了三個春節,和這個傳統漸行漸遠。 大學的第一年,歸心似箭,“千萬裏,我一定要回到這個家”。(六十個小時的回家路)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80334/202302/19974.html) 大學的第二年,不再眷戀家鄉,一個人孤獨的在北京過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這一段時間來,不時有關於國內取消或者降低英語課程要求的新聞。其實好多年前就有各種英語無用的觀點。以前上中學大學的時候就有人苦於英語學習,四六級考試,不少怨聲載道,各種反向的“中文四六級”的段子層出不窮,期望有一天大國崛起後就再也不用學英語了。又有國內去除英語標識的新聞。最近回國看到的確有逆國際化的感覺:英語的標識比起以前隻少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這幾天各大媒體都在報到一件大事即將來到,讓大家做好心理準備,可是並沒有辦法去預防或者能夠減輕這件事情對大家的衝擊。原來是十七年之蟬即將在這個夏天出現。它們不同於每年出現的那個品種,而是需要在地下成長長大家17年才會出現,然後在這個炎熱的季節爆發,在驚人的蟬鳴中交配繁衍然後死去。也許是17年的積累,此蟬鳴會大到讓人不適。而上一次是在2003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再一次離開,是為了以後的相聚。離開家鄉,帶著小朋友和父母先前往上海,準備在上海帶著父母遊玩休息幾天以後就各自回家。到了虹橋機場下機的時候,小朋友又給照顧我們的空姐一個大大的擁抱,讓空姐挺意外挺開心的。熱情外向的老三這次旅行中,每次下飛機都給空乘人員以擁抱致謝,很是逗人喜愛。這次從重慶到上海的早班機空乘服務特別熱情,又是專門找冰加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23-11-09 19:50:48)

在重慶的渝北和北碚待了整整一周以後才帶著小朋友和父母一起回家。我家在涪陵。家鄉一定是一個走在街上就可以跟好幾撥認識的人打招呼,能夠碰得見熟人的地方。按照這個標準,重慶那些中心城區並不算是家鄉。涪陵是一個小地方。老城比重慶更陡峭,小得多,走的快的人,比如我可以四十分鍾從城區這一頭走到那一頭。剛剛回家的時候,又被反向震撼了。前麵兩次回[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六年沒回中國,大腦奇妙捕捉到與以前不一樣的地方,至少是與記憶裏不一樣的,相當於放大鏡看變化,而其中不少讓人印象深刻。回到重慶,吃自然是無麻辣不歡。剛到姑爺家,為了倒時差,忍著想睡覺的感覺就加入大家一起吃午飯。家常菜,對他們來說沒什麽辣味,可是我們就有感覺了。雖然很想吃,也是心有餘力不足。傍晚重慶的幾個好友約了火鍋店見麵。一上來我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現在重慶好大,好高:山高房子也高。城市也修得開闊了,但其實這些新城市區我一點都不認識,記憶中的重慶還是朝天門,解放碑,小什字,黃花園……黃花園已經早就不存在了,變成黃花園大橋的一部分了。這些地方二十多年沒去過了。斷層的大腦試圖架起一座與過去連接的橋梁,所以一定要去走走把昨天的記憶變成今天的現實。從渝北坐車過大橋,進到窄窄的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巴山夜雨晨作霧,獨上雲霄無酒酌。 拂日金桂香滿城,放牛南山與君鄰。 飛機到了,重慶就一直下著雨,後來就這樣下了十幾天,一直到我離開家鄉。自從19歲離開家鄉上大學,就沒有在家鄉度過中秋,所以都忘記什麽時候是什麽氣候了。這次下雨才讓我想起家鄉溫暖潮濕的秋天和冷潮濕的冬天,真讓人難受。臨行的時候我還帶了一副墨鏡,後來才發現這是想多了,這十[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23-10-31 20:10:58)

回國之路 上一次回國探親已經是六年以前了,而在那之前差不多十二年都沒有回過國。長期在海外飄著的感覺就像一根被折斷的蓮藕。一節是自己,另一節是朋友,親人和故土。藕斷絲連。可是時間一長,這些絲就一根一根地被拉長變細,直到斷開,最後隻剩下為數不多的幾根,就是自己的父母和最親近的親戚朋友。這些不多的牽掛,也似乎越來越遠,越來越飄逸。長時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1]
[2]
[3]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