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在酒店,沒吃麵,吃了一些菜,小吃有迷你肉夾饃,沒吃,吃了甑糕、米皮 or麵皮?
拍了特別多照片,還是整理流水賬,因為如果不發,明天再照,等回美國一是忘了細節和感受,二是圖片海量,上圖要一次次往前翻照片,那可就太累了。
早餐後打車去的考古博物館。因為我看公交要坐地鐵,出來打一段車。我想節省體力,早上走到鐵站,地鐵估計也沒坐。另外也可以看看街景。
考古博物館也是在微信其公眾號約,提前幾天,好約。免費。
我還是約了講解老師。9點開門我正好到。
先在裏麵自己快速走了一遍,共3層,6個展廳。
入場的橋,注意看地麵,有考古大事紀年。
這張是出館時拍的,那時下午4時多,沒有什麽人了。
我在裏麵走完一圈,大致明白了布展邏輯。這時候講解也來了。隻有我和一個二十多歲的小姑娘。
我在自己走的時候,聽到一個剛進去的導遊帶著幾個人,匆匆地在一些展品前介紹幾句就急急地說,那麽我們移步下麵一個國寶......
序言廳
陝西考古博物館的logo就是考古探方形式和陝西地圖。
有講解的必要性,比如考古的曆程展廳入場布景,我自己第一次走時,壓根沒留意。
但講解老師從這裏開始,說這個布景講了中國考古的基礎,即:史書、考古發掘,印證。
這些細節如果自己轉,根本不會知道,但知道了,就會對這個博物館的構建有一種基本的理解,會肅然起敬。
這位老師大概55歲左右,講解過程裏了解到是學曆史的,在文物局工作多年。講解是3小時,但實際上給我們倆人講了4個多小時!因為人少,所以我沒有拍照,專注跟講了。(比如昨天是人多的團體,我就聽著、也隨手拍旁邊看到的,反正戴著耳機,不耽誤聽。但人少,再這樣就不禮貌了。)
我無法形容這次的收獲,隻能是蒼白地說這位老師講的非常非常非常好,如果你們相信我,可以去參觀時找他講解,就理解了。(西安文博記,侯老師。昨天陝博那位也是,郭潔老師)。
10點開始,不知不覺,等我想起來一看手機,都2點了。2點多幾分才結束,老師講了5個固定展廳。
因為博物館裏人不多,隻是上午人多一點,下午人很少。
我第三次自己轉的時候,已經可以一個人獨享展廳。
所以考古博物館體驗非常棒,2點時還不累,不像昨天在陝博看完是1點多,都必須坐一坐了。
考古博物館沒餐飲,每層有衛生間、開水、自動售貨機。
我買了一個肉鬆三明治(隻有這個,其它都是零食)和一瓶烏龍茶。
吃完第三遍逛!這次從從容容拍照,想怎麽拍就怎麽拍,而且因為剛聽完講解,再去拍照片時,好像感覺不一樣,認識了這些展品一樣。
如果你平時喜歡看看考古節目,來這兒就好比狗熊掉進蜜缸了。
這個博物館不是以編年和展品為線索。
而是按考古發掘項目為框架,展品都是某個發掘項目出土的一組文物。
第一個展廳是介紹中國和陝西考古的曆程,考古專家。
第二是梳理曆史年譜。第三展廳在二層,全是獲陝西曆年入選全國考古十大發現的項目。
第四、五層是三樓,包括考古挖掘和修複科技等。
我照了展品,展板,圖太多了,挑耀眼漂亮的貼一些,另外也想說這個博物館比較新,所以科技感和人文感很強,好多讓觀眾互動的,比如摸古瓷片,觸屏信息、沉浸式體驗數碼電影...
螺鈿銅鏡,中國最美銅鏡
透影白瓷杯
這個是講如何完整地移動保護一組穹頂壁畫。
從下麵看。
然後就可以上去看,
上麵看壁畫
然後這個球幕放映一段動畫,壁畫活了起來。
還有一個展廳完整地講述發掘移動車馬坑。
就是諸如此類,能深入了解考古過程。
最後一個展廳,也是介紹陝西唐代壁畫,特別漂亮,比陝博昨天那個收費的壁畫展好太多了。
這裏出口處有個數碼沉浸式體驗,就是站在前麵,眼前是五麵都有屏幕,感覺跟做遊樂園ride一樣,非常好看,尤其是一個人獨享的時候。兩段紀錄片循環,一個是石鴻寺石窟,一個是姓韓的一個人的墓裏的壁畫。
考古博物館出來,橋下下沉式廣場還有陶瓷碎片。
此時是下午4點半,步行十幾分鍾這樣的路,是香積寺。
左邊的垂絲海棠林。
我覺得中國寺廟晨光和傍晚最好看,此時正好,人也很少,清靜古樸。
不知道為啥有兩塊隕石。
有隻貓
我伸拳頭跟它碰頭,它就走過來了。
完全不像其它路遇的貓,它們通常不會主動過來。
這隻完全不一樣,過來碰頭,然後繞著我腿又蹭又繞,我坐在一個台階上,它竟然馬上跳到我腿上,舒舒服服地趴下了。
賴著不走了。陪它坐了好久。
像這個黑貓就繞著我走。
真是神奇。
摸完貓,我有擦手的。一包六片濕紙巾,就鳳梨酥大小。
然後滴滴,回大唐不夜城。
到了走了一會,吃了一個雜糧煎餅。
看到兩個表演,貞觀之治和密盒,天太冷了,沒等看其它表演。
晚9點的噴泉也趕上了。裏三層外三層。
其實沒啥,就是陣仗大!
音樂還是主旋律歌曲,不知道其它場音樂會不會換好聽些的音樂。
這個角度大雁塔夜景。
一天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