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喵叫的苗

基督徒中的寫作者,愛神愛道愛文章
正文

知道不知道 第七章 知道不知道

(2022-11-18 06:57:01) 下一個

      返美前夕,為了第二天送機方便,我在大姐家的客廳沙發上湊合一晚。到了平素通話的時間,我猶豫要不要再給白文麗打個電話。雖然手機已經還給二姐了,但家裏有網絡,微信通話還是可以的。然而說什麽呢?她如果還在情緒裏,我怎麽應對?即便冷靜下來,我有把握說服她嗎?想來想去還是覺得請林姐做工作比較好。

      十二點左右,老媽出來上廁所,然後停下腳步看著我,半晌無聲。我低聲問道,“媽,怎麽了,不舒服嗎?還是睡不著?”

      老媽說:“哎呦,是不是吵醒你了?我沒事兒,就看看你。”

      我坐起來,空出位置,老媽慢慢走過來坐在我身邊。安靜了一會兒,我說:“等完全康複了,去我那兒住一段吧。我們買了房子,你還沒來過呢。“上次老媽去探親,還是生老二那年,一晃都十二年過去了,日子真快啊。我補充道:”轉機別擔心,我回來接你。“

      老媽說:“做了心髒手術,好像不能坐飛機。再說,還不知道能活幾天呢。“

      我打趣說:“這麽悲觀,可不像你啦。人一生的年月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加上你對姥姥那麽好,孝敬父母的人長壽,這是聖經說的。綜合起來,你至少能再活二十年。“

      老媽笑了笑,輕聲道:“還二十年?我活到八十就知足了。”

      我說,“那也還十年呢!規劃一下,休養三年後過去,住個半年。要是喜歡那兒,我就給你辦移民,到美國養老了。北卡森林多,天然氧吧,對你心髒有好處。”

      老媽說:“好啊,我一直想去看看你的大房子呢。那裏中國人多嗎?”

      以前我們住的公寓裏有不少探親老人,上次去老媽還交了幾個朋友。我說,“小區中國人不多,有一兩戶吧。但你放心,不會悶的,有教會啊!周二上午姊妹會,周三禱告會,周五查經,周末主日敬拜。你在丹佛時去過教會,記得吧?有的是活動,肯定找得到伴兒。”

      老媽道:“當然記得,教會的人人性好,可以做朋友。不過呢,我去可以,你還年輕,多把心思放工作上。”

      老媽這代人,工作是人生的核心價值!我笑道:“媽,你別以為信主是不務正業,恰恰相反,信主後我工作更認真了!我們的牧師、長老都經常講,做雇員的,要忠心服事老板,像服事神一樣。無論幹什麽,都忠心去做,在任何崗位都活出基督徒榮神益人的見證。放心吧,怎麽工作,怎麽與老板同事相處,怎麽對待家人朋友,我心裏有數。一句話,去教會不是拖後腿,而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催化劑。“

      老媽淡淡地說,“那就好。”

      難得鞏固信仰的好機會!我趕緊勸道:“你也要真信,別三心二意的。爸在天堂等著咱們呢。有人說,人生最重要的抉擇,就是在你活著的時候,決定死後的歸宿。這次我給幾個老同學傳福音,真可惜,挺好的人,就是聽不進去。你困嗎?想不想聽故事?”

      老媽道:“人老了覺少,我經常半夜上趟廁所,就再也睡不著了。”

      我說,“那正好,咱們多聊聊。”

      我把老大、白文麗、小菊的故事講了一遍,感慨道:“你看,就是一轉念的事,偏就轉不過彎來。“

      老媽點評道:“馬天佑這孩子實誠,知道孝敬老人,他是對的。白文麗的事你是對的。她這個年紀和老公鬧,真離了,人家能隨便找一個;她可不好再找。小菊這事兒---唉,我常說,你們信主的人,在美國信還行,在國內就是吃虧被欺負的對象。“

      我搖搖頭,說:“老媽你這麽說,還是沒理解信仰的真諦。小菊有吃虧被欺負嗎?我們的理論,家不是講理的地方,而是講愛的地方。小菊才沒吃虧,她是得勝者。”

      老媽閉目養神,對此不置可否。我接著道:“我最近琢磨明白了,認識一件事,要分四個階段:不知道不知道,知道不知道,不知道知道,知道知道。嗬嗬,你明白啥意思嗎?

      老媽道:“你說。“

      我解釋道:“不知道是一個事實或者狀態,很多人對這個事實都沒意識到。老大自以為在盡孝,白文麗認為老公對她不起,其實全是活在偏執的理念中。最重要的關係,一個人最重要的品格,男女不同的需求,他們還不清楚。這叫不知道‘不知道’。你和大姐二姐,都聽過福音了,像因信稱義、信耶穌得永生等等,也許不太積極追求,但至少知道‘不知道’。我呢,這次回來經曆了後兩個階段。在美國,身邊很多屬靈前輩,我總覺得自己靈命很淺,做得很差,屬於不知道‘知道’。接觸這些老同學後,我可以驕傲地說,我榮登第四階段啦。以前我和曉雯吵那麽凶,現在過得好好的,這個轉變就是最好的經驗。我其實很同情白文麗,她嘴上厲害,心裏很苦的。可是這個苦,完全可以避免啊!唉,隻能說,不受這個苦,不知道自己的罪。我回去再想想怎麽幫她。媽,我有你當老師的基因,我可以把真理教給他們。這些為人處事的準則,就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打個比方吧,就像一個吃得飽飽的人,無法不把自己的食物分給那些挨餓的人一樣,我希望能多做些這樣的事。教會給了我這麽多,我應該把得到的祝福傳出去,讓親朋好友也都過上好日子。這不也是你從小教育我們的,要熱心助人、要把好東西與人分享嗎?“

       老媽打了個哈欠,站起身來,說:“我讚成,這是好事。不過呢,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這些話你別到外麵亂說,就你能似的。最後還是老話,先做好本職工作,再說別的。”

      我笑道:“一定的。“

      送老媽進屋休息後,看看表,已經一點多了,我仍無睡意。我設想將來的主日學,我要分享這個觀點。《路加福音》第六章記載了耶穌傳道早期,很多人跟隨他。耶穌舉目看著門徒說:“你們貧窮的人有福了,因為神的國是你們的。” 這句話得加個前提條件,“知道”自己貧窮的人,才是有福的。不然可以一輩子貧窮下去,仍然自以為富足,不求改變。這四個階段,每跨越一個,都需要很多人的努力。我們責無旁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