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中帶淚的喜劇好不好?我提這個問題,是因為剛看完了《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的總決賽,其中有一個喜劇小品(Sketch),《再見老張》,把我看哭了。
我的淚點較低,看電影哭得不算少。即便如此,看十幾分鍾短劇哭的體驗好像沒有。而看一個喜劇,十幾分鍾內從哈哈大笑到熱淚盈眶到泣不成聲的體驗,更是絕無僅有。本來想要寫篇博客推薦這個作品及其主創表演團隊“某某某”(張維伊,左淩峰,劉同的三人組合),沒想到,網上看到有人罵娘,說是看個喜劇看得嚎啕大哭,純屬添堵,說這玩意兒和其他純粹搞笑作品沒法比。那就碼幾個字來探討這個問題。
雖是一個問題,其實有兩個層次:笑中帶淚好不好?笑中帶淚的喜劇好不好?我先說比較簡單的第一個問題。
我沒學過戲劇理論。在我眼裏,戲無非三種:正劇,悲劇,喜劇。正劇最多,宣傳片,懸疑片,超級英雄片,武打片,倫理片,色情片,恐怖片,在我眼裏都裝這個筐。 正劇,如果能讓人得到悲傷和快樂之外的某種生命體驗(比如恐懼,激動,思考,等等),感到滿足,就算成功。悲劇,如果能讓人悲傷,即便是廉價的悲傷,也算成功;喜劇,如果能讓人發笑,即使是低級趣味的發笑,也算成功。之所以不想區分廉價深沉低級高級,是因為對美的感受,如同價值觀一樣,在我看來是沒有統一標準的,追隨自己的心就可以了。
看笑中帶淚的戲,在我看來,就是花一張門票看兩部成功的戲,一部悲劇,一部喜劇。喜劇讓你笑了,是成功的喜劇,悲劇讓你哭了,是成功的悲劇。我比較庸俗,想不出花一張門票的錢看兩部成功的戲有啥不好。估計《你好李煥英》的票房成功,也體現了花一張票看兩種戲的功效。所以,笑中帶淚的戲是好戲,在我是毋庸置疑的。
那麽進一步的問題來了:笑中帶淚的喜劇好不好?畢竟,我花門票看喜劇是買笑,卻哭得稀裏嘩啦,這不和買笑去行雲雨之事卻聽妹子痛說家史一樣嗎?我難道不能罵娘?
罵娘當然可以,但道理還是要講一下。喜劇必須讓人發笑,但喜劇也是一個筐,能裝很多東西。周星馳的無厘頭是喜劇的一種,憨豆的肢體喜劇是一種,甚至成龍的功夫喜劇也是一種。而喜劇大師卓別林那些或笑中帶淚,或引人深思,或讓人激情澎湃的戲,更是喜劇。中國的有些年輕觀眾,似乎隻認周星馳的無厘頭,不認其他。這對周星馳來說是喜劇,對喜劇來說卻是悲劇。
我也理解,之所以造成這種現象,很大一部分是中共宣傳機構的功勞。曾幾何時,中共發明了主旋律式喜劇,並以近年央視春晚小品形式大規模推銷。其主要特色,就是以宣傳中共政策或其認同的價值觀為中心,生編故事,盲目煽情,再塞幾個或好或壞的笑點。笑點塞好了,算相對成功;笑點塞得不好,隻能純惡心人。
由此產生的副作用,就是很多年輕人對任何有價值觀甚至任何有煽情作用的喜劇都反感。逆向心理下,純逗笑就成了首選。當然為了表示有點層次,逗笑中帶點玄而又玄說不清道不明的哲理也很合口味。
所以我理解為什麽有人對笑中帶淚反感,以為那是春晚模式。但因此而局限喜劇的範疇就有些矯枉過正了。在我看來,喜劇是有包容的,在讓人發笑之外,是可以裝入其他元素的,懸疑,哲理,人生觀,悲情,都可以。關鍵就是必須要讓人發笑,而其它元素加的合理自然。所以,喜劇的好壞不在於是否裝了其他元素,而是看這種元素是怎麽裝進去的,裝得好不好。
就我個人愛好,我更喜歡喜劇在發笑之外加入其他元素。大概還是因為我庸俗,喜歡買一送一或買一送幾。《再見老張》,在我看來就是完美的加入其它元素,在開懷大笑之餘,還能落淚,還能檢討自己的人生。
因為我認為這是非常值得讀者諸君觀看的一個短劇,我就不劇透了。我隻想說,這個作品,非常巧妙的製造了許多笑點,又天衣無縫的插入了悲劇元素和人生感受,加上演員恰如其份的表演(不僅包括三位“某某某“成員的表演,還包括其他多位助陣嘉賓的表演),是我最近多年看過的最完美的中國喜劇小品。如果再考慮最近中國疫情對老年人帶來的衝擊的時代背景,我甚至願意稱它為神作。
而這神作的創作表演者,三位在《一年一度喜劇大賽》前沒有演過喜劇的學院派話劇演員,也以他們在此大賽中每個作品都不掉鏈子的神奇表現(他們演了五六個小品),讓我記住了他們的名字:張維伊,左淩峰,劉同。對我來說,他們不再隻是“某某某”,而是三位對喜劇精雕細琢的年輕藝術家。
但我對他們的未來非常不看好:中國社會大環境,中國演藝圈中環境,中國喜劇小環境,哪一個對他們的藝途都是致命的障礙。所以這次《一年一度喜劇大賽》應該就是他們的高光時刻。因為這個緣故,如果諸君還沒有看過他們的表演,我隆重推薦各位觀看“某某某”喜劇小隊在《一年一度喜劇大賽》中的每一個小品;當然如果你隻有十五分鍾時間,那就去看笑中帶淚的喜劇極品,《再見老張》。
2022年十二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