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也鋼琴,恨也鋼琴。
時間像山澗的溪水,不管人們是否留意,總是在歡快的跳躍著、奔跑著。轉眼間,兒子已經五歲多了。
也許是當時華人朋友圈裏的一種風尚,似乎每一個孩子都要學習一種或兩種樂器。兒子媽也開始琢磨著是否要送兒子學一種樂器,至於選擇哪種樂器,倒是很簡單,反正都是零起點,要學就學鋼琴,鋼琴是樂器之王嘛。做了決定之後, 就要找一個好老師。孩子爸有位來自台灣的同事,聊天中,同事提到他的兩個兒子都啟蒙於一位在本州非常有名望的幼兒鋼琴老師,他兩個兒子也都非常喜歡這位老師,小兒子還在這位老師的指導下在州裏同年齡組的比賽中獲過獎。但這位鋼琴老師上了年歲,接受新的學生非常少,所以比較挑剔,而且,對我們有個現實的問題,老師家在城南,我家在城北,即使在交通不太繁忙的周末,也需要差不多一個小時的車程。
兒子媽知道後,非常興奮,慫恿兒子爸去求台灣同事幫忙引薦。大約過了一個半月,同事傳話說,可以帶兒子去麵試了。也許是太多的患得患失,孩子媽沒有去,是兒子爸帶兒子去的,爺兒倆依約準時來到老師家,老師是位七十多歲的老太太,有些消瘦,但精神矍鑠,交談時語氣平和,麵帶微笑,很有親和力。簡單的交流後,她坐到鋼琴前,讓兒子坐到旁邊另一架鋼琴前,她彈幾個鍵,讓兒子用一個指頭重複這幾個鍵,兒子都準確的重複了,她又彈了“一句話”,兒子又準確地重複了,末了還自作主張的加了“半句話”,老師甚是驚奇和讚歎。
就這樣,兒子開始了從喜歡到厭惡到放棄,有收獲,有痛苦,短暫卻緊張的鋼琴學習。
每個周末,兒子媽開車攜兒子到鋼琴老師家,風雨無阻。老師從事少兒鋼琴教學近五十年,教學經驗確實非常豐富,小到與小孩交流的措辭細節,大到挑選適合孩子個性和能力的琴曲,都讓小孩和在一旁的家長感到十分舒服。
兒子媽本來對五線譜和鋼琴彈奏一無所知,但她是個非常要強的人,總希望兒子進步再快一點,每次上課時,她靜靜的坐在一旁,細心的體會老師的每一句話,記住老師強調的每一個重點,回到家後,將琴譜複製一份,標注上自己從老師那裏聽到的學到的,加上自己的的理解,再從網上找來鋼琴名家對同一樂曲的演奏,反複聆聽,很快,兒子媽儼然成了兒子在家的第二老師。剛開始,老師布置的曲子,覺得兒子兩個星期能練好就不錯了,但發現往往一個星期兒子就練好了,有些驚訝,後來知道了兒子媽的零音樂背景和幕後的努力,就釋然了。自此,兒子有名師的悉心指導和兒子媽的傾心幫助,進步神速。
但這樣的學琴日子並沒有持續太久,兩年後,老師因為身體原因需要暫停教學,到外州女兒家休整一段時間。兒子在家休息了一個多月後,轉到了離家比較近的一位韓裔女教師門下。在周圍華人圈子裏,都相傳這位鋼琴老師特別嚴厲,對課後練習沒有達到她要求的學生,上課時當著家長的麵厲言指責,絲毫不留情麵,弄得好些家長上課時都不敢旁聽,但她的教學水平還是不錯的,門下有好幾位學生獲得州、地區大獎。她教學的宗旨很明確,她認為比賽和練習相輔相成,比賽獲獎是練習的動力,當然也是她吸引更多學生的招牌。
一個嚴厲的老師加上好勝的媽媽,兒子練琴的苦日子來了!
沒有像大多數家長將孩子送到老師家後,或去散步或去逛超市,兒子媽依舊靜靜地坐在旁邊看著聽著,第二老師的角色更是做到了極致,既為了兒子不在上課時受到老師的指責,也為了滿足自己那點點爭強好勝的虛榮心,每天晚上陪兒子的練習變得異常嚴厲,,兩個小時的練習裏,琴聲,哭聲,嗬斥聲,相互交替,一晚練習下來,大人小孩都身心疲憊。多少年後,兒子回憶起那段練琴的日子,依然心有餘悸,“我媽太瘋狂了(my mom was too crazy)”,而兒子媽說“我不是虎媽,也不想做虎媽,我是被逼出來的,交了錢學鋼琴,不能一事無成”。
師從這位韓裔女老師大約一年後,兒子參加了州裏同年齡段高級組的鋼琴比賽並獲得了第一名,贏得了夏季音樂節與一個大學生青年樂團表演的機會。
為了準備與樂隊表演,老師準備了一首有相當難度、長達15分鍾的協奏曲,其中一段是幾分鍾的獨奏,於是母兒倆配合老師又投入了緊張的準備中。這時候,兒子對鋼琴已經厭惡到了極點,兒子媽說,“等表演完了,你自己決定要不要繼續練,如果不想練了,不強迫你,但你必須把表演的曲子練好!”,兒子似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與樂隊的表演非常成功,之後,兒子堅決不再去上鋼琴課了,兒子媽也兌現了她的承諾,不到四年的練琴時光,就這樣悄悄地來,轟轟烈烈地去了,留下了一個大大的假如,假如當初沒有把弦拉得那麽緊,沒有把弓拉得那麽滿,那麽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