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書齋

居鄉野陋室,喝自製粗釀,侃廟堂之事,寫俗氣文章,談笑無鴻儒,往來盡白丁
正文

創業 - - 起步

(2022-08-14 11:57:27) 下一個

應大家的要求,在征得兒子的同意,並與兒子有過幾次長談後,我試著記述和分享兒子創業的經曆和心得。兒子的創業經曆未必有代表性,結局也不能說是多麽成功,但我希望能對咱們有誌創業的華人孩子有所啟迪、有些幫助。

 

 

起步

 

 

我們時不時在網絡上看到這樣的消息:某個幾人或幾十人的小公司被一家大公司以幾億甚至幾十億令人咋舌的高價收購;或者,三五個年輕人初創了一家小公司,幾年後將公司發展成為了大公司甚至上市公司,幾個創始人都成為億萬富豪。

 

有野心的年輕人聽到這樣的故事是否會熱血沸騰?是否會恨不得馬上投身於滾滾創業大潮中?別的年輕人不清楚,至少兒子當時是這樣想的,他在想,既然不能拚爹,創業就是實現自己人生小目標唯一的途徑了。

 

其實,現實很骨感。根據Startup Genome的統計,2019年,每12家初創公司有11家失敗,這是針對所有行業的統計,如果僅針對高科技初創公司做統計,失敗的比例或許更高。失敗的原因多種多樣,但主要是這三種:沒資金了,產品與市場契合度不好,管理團隊內部出現了裂痕。

 

我們曾向兒子表達過作為父母的擔心:三五年的創業,辛苦付出很多,最後很可能一無所獲。兒子也明白選擇創業的風險,但還是決意要去闖一闖。用他的話說,不要說take a try(試一下),如果你說試一下,就意味著你意誌不堅定,事情還沒開始做,就開始想退路,是幹不成事的。我問,如果三年後,公司沒眉目,甚至都沒了,怎麽辦?,他說,那我再幹三年!,我說,再幹三年,還是沒成功,怎麽辦?,他說,那我就一直做下去,總會有成功的時候!。兒子有這樣的決心,做父親的還能說什麽呢?

 

這時候,創業對於兒子似乎是頭頂上一朵美麗的雲,承載著夢想,但也並非遙不可及。

 

但摘雲,需要雲梯;登山,需要體力儲備。對一個十九歲的大三孩子,前麵的每一步都像摘一朵雲,跨越一座山,都需要全力以赴地去準備,去爭取。

 

兒子想做的第一件事,是希望能夠近距離接觸一些成功的創業者,通過與他們的交流,了解他們的產品、思想和創業的曆程,更主要的,是看看他們是不是真的比常人更睿智更深刻。如果有機會,最好能去一家優秀的小公司實習兩三個星期,親身感受公司是如何管理、如何建立團隊精神的。

 

到哪裏去找這樣的小公司和這樣的創業者呢?

 

經過幾天苦想後,兒子想到了一個辦法。VC(投資公司),尤其專門針對微小公司投資的VC, 都會與它有投資關係的微小公司保持定期的通信往來。兒子找到一家以前有過聯係的VC, 問能不能在它的一期通信上附上他的簡曆和尋找寒假實習的短信。這家VC居然答應了兒子的請求。

 

很快,兒子收到了八、九家小公司的麵試邀請。兒子按照自己的標準,比如雇員不能超過200,從中挑選了五、六家公司前去麵試。由於這些公司規模很小,麵試他的一般是公司的CEO CTO。通過與他們的交談,兒子最大的感受是他們並非什麽超人,而是和他一樣的普通人。這也從另一個側麵增強了兒子創業的信心。最後,兒子選擇了一家隻有20多人的小公司,作為即將到來的寒假實習的公司。這家公司除了產品比較有意思外,還有一個非常能幹的年輕的CTO

 

一個好漢三個幫 一個籬笆三個樁。對創業者,尤其是對沒有多少社會經驗的在校學生,如果有誌同道合的創業夥伴,遇到需要作出重大的決定的時候,夥伴們在一起商量,往往能避免一些完全可以避免的錯誤,或者有了一個想法,大家在一起討論、實施,往往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剛好,大三第二學期開始不久,麻省理工的一位朋友組織了一次以創業為主題的活動。這位麻省理工的朋友在校外租了一個房間,十幾個麻省理工、哈佛的學生,集中在這裏,用一個星期,個人或自由組隊,題目不限,形式不限,做一個小項目,一周結束時匯報各自的項目。在這次活動中,兒子遇到了兩個同班同學,他們三人很自然地組成了一個團隊,愉快地合作了一個星期。

 

活動一結束,兒子就鼓動兩位同學和他一起組成一個創業團隊,走創業之路,並向他們介紹了Y Combinator 夏季創業營。YC創業營在圈內有些名氣,孵化資助過AirBnB, DoorDash, Dropbox 等知名企業。 兩位同學原沒有三年畢業的計劃,都已經找到了理想的暑假實習崗位。在兒子的勸說鼓動下,兩人都同意放棄實習機會,於是三人一起開始準備申請YC夏季創業營的項目、材料和麵試。

 

YC 是一家創業孵化(accelerator)公司,除了提供初創公司亟需的起動資金外,還指派創業顧問(advisor), 最主要的是,它有強大的籌資網絡。創業者們在近三個月的創業營裏,先用11個星期琢磨、建模或發展自認為有商業前景的想法或產品,最後參加項目展示會。在展示日,許多過去從YC創業營走出去並已發展成規模的公司會派代表到展場尋找投資對象,許多風險投資公司或投資個人也會到展場尋找投資獵物

 

兒子團隊通過與已有過YC創業營經曆的校友的交流,了解到進創業營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YC對申請者要嚴格甄別,每年隻有差不多2%的申請者被錄取。因為兩個同學已經辭退了夏季實習的機會,團隊拿出背水一戰的精神,精心準備,最後順利通過麵試,獲得了當年夏天參加YC創業營的資格。(其實,兒子後來發現,進YC創業營並沒有那麽難,隻是在他們取得資格之前,患得患失,才花了許多時間和精力去準備)。

 

在創業營裏,兒子團隊在前麵幾個星期一直沿著以前的思路在做工作,但總感覺不是很滿意,總覺得他們的項目理念沒在風口上(follow trend) 終於到了第八個星期,也就是離展示曰隻有3個星期的時候,團隊決定調整方向,做新項目。這要冒很大的風險,如果不能及時拿出東西參加展示會,或展示會上的反饋很不理想,就會拿不到預想的投資,前幾個月的努力就要付之東流,而且創業營之後的籌資和發展也會變得異常艱難。

 

在離展示日大概兩個星期的時候,YC的創始人之一保羅.格雷厄姆作為校友,邀請了幾支由哈佛學生或畢業生組成的團隊到他家中小聚。在與兒子的交談中,他得知兒子團隊剛剛改變了創業項目,就建議兒子不要參加兩星期後的展示活動,言下之意,與其拿不成熟的產品去展示,還不如不參加,等到有了比較成型的產品時,再與投資人聯係。

 

兒子不想錯過難得的展示和籌資機會,還是決定參加展示會。接下來的兩個星期,三人廢寢忘食、加班加點,終於在展示日的前一天做出了他們比較滿意的模型產品,趕上了展示會。

 

據兒子介紹,展示會上,駐足詢問他們產品的人特別多,一天下來,三人都嗓子冒煙、聲音嘶啞了。那天,他們的產品在展示會app上獲得的點讚,如果不是第一,至少進了前三。保羅也到了他們的展台,拍著兒子的肩膀,說“You have guts!” (你真有種!)。

 

展示會之後的兩三個星期,兒子團隊順利拿到了預期的種子投資,和好幾位朋友的個人投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一步一景 回複 悄悄話 繼續啊,跟讀中…
3227 回複 悄悄話 創業可以,但得用別人的錢。原則就這麽簡單, 哈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