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功與丹道》
張良士 撰
(轉者注:此文原連載於1948年《蘇州日報》,標題為《內功與丹道》(2月21日~3月8日,連載16篇)和《再談丹道》(4月18日~6月8日, 連載21篇),總計37篇約3萬餘字。作者為平江張良士(乾乾子)。因作者稱汪東亭為“太夫子(太老師)”,稱徐海印(海印子)為“吾師”,所以張良士應是徐海印的弟子或學生。其後,應讀者的要求將這二部分合並為單行本,名為《丹道概論》,於是年8月由《蘇州日報》社出版印行。)
一、寫本文的動機 (未見報紙原件照片)
二、內功與丹道的區別和源流
丹道是吾國道家中的“內聚”學術。內功是內丹法中的一種功夫。道家學術,發源於中國曆史以前。傳道故事,以黃帝問道於廣成子為最古。道家學說,“內聖”與“外王”並稱,故用以經世,可以安邦定國;用以出世,可以跨鶴騎龍。與儒之偏重經世,釋之專講渡世者不同。所以呂望、張良等道家人物,都能出則為帝王師,退則為神仙伯,達到“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之目的。
丹道之中,有內丹與外丹二種。內丹之中,有清靜與陰陽二法。清靜法門,簡便易行,而成功較遲。陰陽法門,複雜難修,而成功較速。二者互有短長,難分優劣,可視學者之環境內緣,而分別取舍之。
外丹法中,有地元與天元兩種。地元丹法,為外丹之初階。天元丹法,為外丹之極品。二者煉法甚繁,非個人所能問津。至於黃白術,則功止點化,不能服食,不得稱為丹法。
道家派別,計有隱仙與少陽兩係。少陽係中,又有南北東西四派。隱仙係開宗於尹喜,少陽係創始於王少陽。南北東西四派,俱出呂祖門下。南派始祖為張紫陽,北派始祖為王重陽;東派始宗為陸潛虛,西派始祖為李涵虛。至於正一、茅山等派,那是道教中的派係,都帶宗教色彩,與道家各派之專重學術者不同,不能列入道家宗派之中。
三、道家與道教之畛域
道家學說,不知創自何人。雖然群推黃、老為道家二祖,實則他們二人亦不過集道學之大成者罷了,並非真正的道家鼻祖。至於道教,則創自漢之張道陵。雖道教中亦奉老子為祖,然其教義,顯與老學不符。因為道家是一個專講學術的學派,道教是一個兼帶迷信的宗教,二者內容,根本不同。惟自道教中奉老子為師後,道家與道教二者,便開始混淆了。曆來道學之被人斥為迷信,便是受了道教魚目混珠的影響。因此,現在我們要闡揚道家學術,就非將道家與道教的畛域先分清不可。
四 道家與神仙家之關係
在儒家未創,道家用世之時,本無神仙家之名。迨儒家用世以後,道家入物遂棄經世而專務出世。修出世之法的結果是成仙,於是便成立了一個神仙家的學派。道家是入世與出世並講的。神仙家則專講出世,不講入世。這是二者不同之處。道家的代表作,是《陰符》《道德》二經。神仙家的代表作是《參同》《悟真》二書。從兩家的代表作中,便可看到二者宗旨之分野了。不過,神仙家之出於道家,丹法之為道家中的“內聖”學術,那是毫無疑義的。
五、道與丹之真義和不同
道是什麽?道是宇宙之本體,萬物之單位。它是一件獨立絕對的東西,無形無象,無聲無色,非但肉眼不能見,便是顯微鏡與道眼也看它不出。若用科學名詞來說,那麽,它就是電子的前階級物,被稱為微子或以太的東西。
丹是什麽?丹是日月合璧,陰陽混成的東西。它是由相對,煉成絕對的化學工業品。在科學方麵,找不出一個適當的名詞來稱呼它。因為科學裏麵,根本沒有和他同樣的東西呀。
若問“道”與“丹”究竟有什麽不同?那麽,這裏有個譬喻:道譬喻一杯生水,丹譬喻一杯熟水。它們雖同樣是水,而有生熟之別。道的一杯生水,未經煮過,裏麵未免有微生物等;丹的一杯熟水,已經煮過,裏麵是沒有微生物等了。“道”與“丹”之不同,便在於此。
六、修道與煉丹之目的和分界
修道之目的,在使學者的肉體和靈性與宇宙本體的“道”合而為一,所謂“與道合真”,便是修道之最高目標。
煉丹之目的,在使學者的肉體與靈性煉成一個永久不壞,神化莫測,和宇宙本體的“道”有同等權威的法身,而與造化分庭抗禮。
總之,修道是返本還原,效法自然的學術。煉丹是盜奪造化,征服自然的功夫。修道近乎哲學,煉丹近乎科學。仁者宜於修道,智者宜於煉丹。這是修道與煉丹不同的地方。
七、修道與煉丹的條件
修道與煉丹之目的和方法,雖有差別,而二者實習時應具之條件,大致相仿。不過修道的條件,可以寬些。而煉丹的條件,比較嚴厲罷了!
修道與煉丹的條件,就是“法、財、侶、地”四項。四者缺一,便難實行。
所謂“法”者,便是修煉的方法。其他學術的實行方法,書上都有記載。獨有修道與煉丹的實行方法,書上記載即使偶有吐露,亦不過一鱗半爪,絕不完整。故學者必先尋師求法,方可實行。可是明師既不掛傳道招牌,又不登招生廣告,更不一定在深山窮穀,故如著意去尋,那又未必能遇。須隨時隨地,加以留意。一方麵再廣種善因,多行方便,一旦善果成熟,因緣湊合,自能得遇明師,指授方法。所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所期“財”者,便是錢財。因為學者修煉之初,猶是凡軀,一切飲食起居,均如常人,而又因修煉關係,無暇治生,所以必須預籌一筆款子,作民修煉時的用途。且除學者個人生活費外,還有道侶的生活費,和丹房器皿等一切費用,都要頇先籌足,才能入室下功,否則有“法”無“財”,難以實驗。所以聞“法”以後,便要解決“財”的問題了。不過,修道和習內丹法中的清靜功夫,所需之財,較可省些。餘如修煉外丹和內丹法中的陰陽功夫,那就非有巨款不可了。
所謂“侶”者,便是修煉時的伴侶。關於伴侶一點,非但修道與煉丹有別,便是煉丹方麵,亦各有不同。大概修道與煉內丹中之清靜法門者,隻要有二三人為侶便可,但如煉地元、天元等外丹和內丹中之陰陽法門,均非寥寥數人可辦。
所謂“地”者,便是修煉的地方。修煉的地方,非但要宜於衛生,而且要合乎風水,否則不僅難望修成,且有著魔成病等危險。其中尤以煉天元外丹為最甚。
學者須具備了以上四個條件,方能正式修煉。而修煉之時,又須具備“誠、勤、恒”三個條件。假使行而不“誠”,誠而不“勤”,勤而無“恒”,都難成功。
修道與煉丹,是天下最上一乘的事業,所以決非泛泛者流可以擔當。世界上的所以“學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麟角”,就是了它的難學、難行、難成之故。不過,“有誌者,事竟成”,我們又不能為了它的難行,便畏縮不學。必須要用“隻知耕耘,不問收獲”的精神,去克服困難,達到目的。
八、先天炁是什麽?
先天炁在丹道之中,扮演主要的角色,無論內、外丹法,假使沒有了它,便不能成功。故如煉丹而不明先天炁,那真是在暗中摸索了。
先天炁既然這樣的重要,那麽它究竟是什麽呢?原來它就是老子所說的“道生一”之“一”,亦就是周子所說的“無極生太極”之“太極”。至於現在科學家所說的“以太”與“微子”,也就是它。那麽,它與“道”究有什麽分別呢?我可以幹脆地說一聲,“道就是先天炁,先天炁就是道”。如硬要把它加以分別的話,那麽隻能說:“道是真空,先天炁是妙有。道是體,先天炁是用。”不過真空就是妙有,妙有就是真空。體之與用,亦是一而二,二而一,分無可分的。
“炁”從“旡”從“灬”。“旡”,就是“無”字。“灬”,就是“火”字。於此可見“炁”就是無形的火。因此,當學者將先天炁感召到身上時,會發生溫暖的感覺。厲害時,竟如發燒。而造字者的寓意,亦可見一斑了。至於那個“氣”字,是後天氣,與“炁”字不同。
天下萬物,都是從“道”中生出來的,亦都是從先天炁中產出來的,故不問動、植、礦物之中,都含有先天炁。所謂“草木皆有佛性”,“萬物各有一太極”。不過,各物所含先天炁,有多寡純雜之分,故有動靜智愚之別。人之所以為物之靈,就是因為所含的先天,比較其他物類來得純粹與多的緣故。
人於結胎成形之後,先天一炁與後天氣血即混而為一,譬如乳之入水,合而難分。故人身中所含是先天炁,已是後天中之先天,非本來麵目了。且吾人身中所含先天炁之多寡已定於得胎之初,及成形出生之後,那所含之先天炁,便隻會減少,不會增多。因自出生之後,所呼吸和飲食的東西,俱屬後天之故。一旦身中所含先天炁耗盡,便立即死亡,所以我們如欲避免衰老病死的定律,就非保留和增加先天炁不可。可是世間萬物,都是先後天的混合物,而非純粹的先天炁。且各物所含的先天炁,大多還不如人類所含的為純粹而多,吃了他們的最高效力,亦不過療饑解渴,補益後天,決不能卻老免死,增益先天的。所以我們要想長生不老,決不能仰賴於後天物質,必須以取得吾人生命之源的純粹先天炁為原則,才有效力,否則都是“隔靴搔癢”,勞而無功的。
那麽,先天炁究竟在什麽地方呢?哈哈!它近在眼前,就在身外的虛空中,但不是空氣,請勿誤會。惟在我們呼吸空氣之時,先天炁亦大量入肺,惜至肺而止,即行吐出,不能深入身內,以致獲益甚微,不過得此一些間接的功用,其效力已大於食物了。你瞧,我們能一二天不吃東四不死,而不能片刻不呼吸。故如能使先天炁吸而不呼,深入身內,其補益之大,可以想像了。
++++++++++++++++++
九、內丹的真相 (尚未錄入)
++++++++++++++++++
十、煉外丹的真相
外丹法中,有地元與天元兩種。現在把它分述如下:
一、地元外丹法
地元外丹法,是一種包含化學與冶金的方法。在燒煉之時,須得一清靜隱僻而又合乎風水的地方,又要依式打造一個爐鼎和備齊各種應用之藥材,如鉛礦砂、白銀、汞氧化合物、水金、硫礦、砒石等。其主要材料,就黑鉛,當其鎔化至相當程度畤,鉛中即發出一種吸力,以收攝空中之先天炁。此先天炁,又能從鉛中傳到銀,再由銀傳到朱砂、水銀上麵。這樣傳接下去,直到水銀成鉛,此粉名叫“死汞”。其效力能將賤金屬,如鐵銅等在鎔化時變為真銀。再用手術,將此“死汞”提煉,到後產生另一物質,其名叫做“聖丹”,此丹能點化賤金屬變為黃金。再將聖丹提煉,製成一種金色透明之粉,名為“靈丹”。此“靈丹”現能點化瓦礫或任何金屬成為黃金,又能服之延壽。地元外丹法,煉至“靈丹”地步,功程已登極頂,不能再有進步了。在煉地元外丹時,學者須忍受極大之艱苦,如守丹爐,看火候,晝夜不停,且須立定某一地點,注視池中變化之景象,經過一年至兩年之久,方能有所成就。
古代好道帝王,往往因服丹而死者,就因為他們不懂丹法,誤服了未到“靈丹”地步的外丹之故。
二、天元外丹法
天元外丹之煉法,手術雖簡,而條件極難,譬如丹台坐落之位置須合風水,且須建一適用之房屋,將各種應用的器具陳列懸掛。其中最貴重的,就是精密製造的一個“神室”。這個“神室”,須用地元外丹點成之黃金製造。世上普通的黃金不適用,因其易於鎔化,難有結果。“神室”的形狀大小,宛如雞卵,全體分為兩半,半為陰而半為陽,用時合在一處。天元外丹,全用真水、真火二者煉成。所謂“真水”,就是用“方諸”(即凹形大蚌殼),於中秋月夜,從前半夜九點鍾起,置於月光之下,至後半夜一點鍾止(每年隻此一夜可用。此夜如陰雨者,則須用其他變通辦法)。
“方諸”之內,經此數小時月光之照射,自能感應生水。此水乃真陰所成,與凡水不同,故名“真水”。所謂“真火”,就是用“陽燧”(即凸麵透光水晶)置於“神室”之上,每在晴天,從上午十一點到下午一點,由太陽中收聚熱力,連續不斷行之,曆九年至十年之久,“神室”之中,便會產生一種光華燦爛之朱粉。此朱粉,便是天元外丹,名叫“神丹”。無論何人,甚至禽獸,隻要服此“神丹”少許,立能改變體質,肉身化氣,而達到“與道合真”的目的。從前許旌陽之拔宅飛升,就是服了“神丹”所致。
外丹中的地元與天元二法之真相,已在上麵講了一個大概。惟煉外丹,更較煉內丹為難,非有一個集團的力量,難以實驗。現因統論丹法,故把它略述一下,聊備一格。
十一、煉內丹的效驗
煉外丹的效驗,已在上章中附帶述及,而煉內丹的效驗,尚未講到。現在將其逐步效驗詳述如下:
煉丹等於科學,它是虛不虛,要講當場試驗的。這種當場試驗的效驗,果然是它的長處,而亦是它的短處。因為動講實驗,果然貨真價實,合乎科學腦筋的實驗主義者的口味。可是萬一不虛,便沒有轉圈餘地,而要受到人家的嚴厲指責了,不比宗教家們所說的效驗,是死後往生與死後升天。究竟往生與否?升天不升?橫豎隻有死人肚裏得知,活人是無從知曉的,因此,宗教家言,雖不合於現實主義者的胃口,而他們是不會受到人家的責問的。
煉內丹的效驗,雖然隨著學者實習的勤惰與所修方法之種類而有差別,然大概情形,無甚出入。現在將逐步效驗的概況詳述如下:
學者依照“心息相依”的方法下功後,最初的效驗,便是心靜息調,覺得心田之中,非常清靜,不像平常那樣的雜念紛紜了。呼吸方麵,亦漸漸細長和緩,不像平時那樣地粗短急促了。由此進步,便能念頭忽止,呼吸乍住,入於恍惚杳冥之境。修士能常得恍惚杳冥之景,效驗之門,可謂已開,此後便能得到周身酥軟,恍然陽生之驗。此時之陽生,是為後天中之先天。自後日日陽生,氣滿丹田,於是便有衝調通脈之景。任督一通,功效漸著,所有耳聞風聲,目見電光,鼻聞香氣等種種現象,不一而足。俟小周天火候功純,便接行七日過關功夫。是時丹己成形,一粒火珠從丹田,渡下鵲橋(即尾閭),穿夾脊,經督脈,上升泥丸時,呼呼有聲,背脊發熱,形勢之烈,遠勝小周天時。繼由泥丸,渡上鵲橋(舌舐上齶,名上鵲橋),經任脈,下降丹田。是時諸景頓息,神入大定,較之以前之乍定小定不同。
從此以後,境界頓殊,漸能自見髒腑,遍體生光。(此種景象,名為“玄影”,隻能自見,外人不能見到。這是一種色陰變化,不足為奇。切不可驚異執著,致入魔境為要。)
及至十月胎足,便能元神出殼,身外有身。修煉至此,須發白者,可以還黑;牙齒落者,可以重生。所出之神,可以漸離肉體,出外遊行了。待三年乳哺功成,元神便可與色身宣告離異,惟亦可與肉體再行合作,而達到“肉身化氣,形神俱妙”的煉丹最高目的。在乳哺功成之時,色身內的赤血,已成白血;圓形的瞳孔,亦會變成了方形。凡修到乳哺功滿,即棄殼而去者,是謂“神妙而形不妙”,可稱中成。必須修到肉身化氣地步,才能稱為“形神俱妙”,而為大成了。
以上所舉逐步效驗的景象,不過是個大概情形,且學者體質各異,所習方法亦各有不同。甲所得之景象如此,乙所得者,又未必這樣了。僅大概情形,沒有多大差別罷了。
煉丹如行路,效驗如路中景物,行一段路,景物變換一番,這是當然之事,不足為奇的。故修士對於效驗,不宜亟求,尤不宜執著驚奇。口口口中景物,過眼即忘為是,否則貪戀景物,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為照片中報紙原件缺損之字。)
我給您去了悄悄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