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養性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正文

《慧命經》傳本小考

(2023-12-04 13:18:09) 下一個

《慧命經》傳本小考

發表日期:2016年 1月1日   於《漏盡閣》

原創文章,如引用請注明出處。

引言
華陽禪師著《慧命經》一書,自道光初年至今有多種印本和抄本流傳。除單本外,有二書合刻本(金仙證論、慧命經),四書合刻本(天仙正理、仙佛合宗、金仙證論、慧命經),以及校正本(伍柳天仙法脈)、點校本、集注本。但對《慧命經》各本的成書先後,麵世時間及內容變動等方麵,尚未見到深入的研究。本文就所見的幾種版本做一個初步的討論。

《慧命經》簡介
清嘉慶四年華陽禪師在 [後危險說] 中提到,“故予前危險說補金仙證論及慧命書所不足之處,使苦誌者得下手調藥及小周天之工法也”。世人始知在《金仙證論》之外,華陽禪師還撰寫了一部“慧命書”。之後在 [增注說] 中又寫下 “若金仙證論與慧命經之原體本已直切“,世人方知“慧命經”即是那一部“慧命書”。至道光年間,有《慧命經》刻本麵世。清末民初曾有多種刻本、抄本、石印本及鉛印本流傳。上世紀氣功潮中,有多家出版機構、氣功團體等翻印《慧命經》,包括影印本、鉛印本、複印本和油印本。迄今流傳最廣的當屬1970-80年代影印的《伍柳仙宗 • 慧命經》,惜此本誤抄/誤刻處較多。校正勘誤下功最多的,是《伍柳天仙法脈•慧命經》。

孫廷璧序的第二個版本
為討論方便,將【《伍柳仙宗• 慧命經》養雲仙館本】中孫廷璧序,稱為孫序甲版。將【棲鶴山館本《慧命經》】中孫序,稱為孫序乙版。下麵是此二序的幾個不同之處:(不同的字以紅字標出,下同。)
(1)孫序甲版第2麵第1行有 “鹽官吳君” 4個字。孫序乙版是 “鹽官君”。
(2)孫序甲版落款是53個字。孫序乙版是16個字。
(3)孫序甲版從第3麵第4行 “今而後道成壽允” 之後至第8行 “而為之敘” 共79字。孫序乙版是56個字。

先來看一下(3)中提到的這兩段文字:
  
孫序甲版:“安知華陽之不如佛弟子迦葉,住世七百年而遇世尊;寶掌和尚住世一千七百十二年而遇達摩也。寂無禪師而後,非華陽, 其孰能以淺近喻至道,以顯露泄秘理,而傳後世於無窮哉。予故樂得而為之敘。”
孫序乙版:“知華陽之無異初祖達摩,近代寂無也。寂無禪師而後,非華陽, 其孰能以淺近喻至道,以顯露泄秘,而傳後世於無窮哉。敬誦而為之敘。”

在孫序甲版中,將華陽禪師與迦葉尊者和寶掌和尚相比。曆史上迦葉尊者在佛陀入滅後統率教團,寶掌和尚持續修行數百年,但此二人的功績與重續佛家雙修命脈相比,仍有差距。

《慧命經 • 集說慧命經第九 》中提到,“奈何此道自漢明帝至今,並無一人宣講,獨有達摩寂無二祖師密受,故肉身俱已變化,親登太空,允證金身。… 且寂無得如來達摩之全旨,慧命之嫡傳,故能隱顯莫測變化無窮。… 自達摩寂無後,無有神形俱妙之高僧矣。”

從達摩圓寂(536年)至乾隆末年(1790),有一千多年。如此說來,佛家雙修在斷滅千餘年之後,有華陽禪師著書宣講,並且傳授弟子,延續佛家雙修法脈。因此孫序乙版認為,將來華陽禪師道成之後,相當於開創禪宗的達摩或雍正年間的寂無。這個評價看上去似乎過高,但能將斷滅千餘年的佛家雙修法脈重續,確實是極大的貢獻。因此孫廷璧對《慧命經》的態度是“敬誦而為之敘”。

筆者認為,孫序乙版是孫廷璧序原文。經過華陽禪師的修改後,就是現在的孫序甲版。不難看出,這些改動的目的都是一致的,即更加謙虛低調。除了以迦葉寶掌二人替換達摩和寂無,還將肯定語氣的 “誠知” 改為設問語氣的 “安知”,將謙稱的 “餘” 改為強調自我的 “予”,以及將 “敬誦 ”改為 “樂得” 。
在傳出的時間上看,含有孫序乙版的《慧命經》比含有孫序甲版的傳出時間要早些。

再來看一下孫序落款。

孫序甲版落款:“乾隆甲寅冬初,庚辰科會元,欽賜探花及第,禦前侍衛,誥封通議大                           夫,原任浙江黃岩鎮總兵官,
                       誥封武顯將軍,署理安慶協副將孫廷璧敘”(54字)
孫序乙版落款:“乾隆甲寅冬初署理安慶協副將孫廷璧敘”(17字)

這兩者的區別是,孫序乙版落款隻含有孫廷璧寫序時的官職名,而孫序甲版落款包括了孫的功名,曾任官職以及封號,總共七個。但《慧命經》一書並非武學著述,亦非戌邊方略,落款上寫出全部功名、官職、封號,對所序之書並無助益。假使孫本人在佛學或修煉方麵頗有建樹,但57字落款仍有喧賓奪主之嫌,因為華陽禪師《慧命經》自序的落款也隻不過20個字而已。
據孫廷璧任職表,他於嘉慶十年去世,當時任烏魯木齊提督。那麽就有一個可能,即含有孫序甲版(54字落款)的《慧命經》是在孫去世之後傳出。為紀念好友,華陽禪師將孫廷璧的功名,官職和封號全部寫上以資紀念。

回過頭來研究,是 “鹽官吳君” 還是 “鹽官吾君”。
先看孫序甲版中,該處的原文:“茲華陽和尚者,向有《金仙證論》一書。鹽官吳君,既悅其言而為之序。”說的是鹽官吳君因為喜歡華陽禪師的《金仙證論》一書,而為之寫了序。

筆者在2012年發表過一篇文章,“《金仙證論》早期版本及成書時間考析” ,當時就曾反複尋找過鹽官吳君寫的這篇序,但一無所得。後來見到孫序乙版中的“鹽官吾君”四字,才恍然大悟,原來此序就在眼前。

網友wd369 於2013年3月提供了一個線索,“在德國國家圖書館數字收藏中看到一個【嘉慶16年 華陽金仙證論18卷 原裝古籍掃描本】“。下載全文後發現,其第二序落款為,“壬子六月望日浙西吾祖望序”。該序中有這樣一段:“ … 昨歲稍求金丹之說,茲讀《金仙證論》一書。喜其言與靈素相表裏。因抽其秘為活人之說,並弁之欲使人人曉諭,故卑之無甚高論也。”由此段可知,吾祖望讀了《金仙證論》之後,是因為喜歡該書而為之寫序。與孫廷璧序中的“既悅其言而為之序”相比較,寫序的原因相同。

再到網上搜索,找到一位清代文人“吾祖望”:“吾祖望,浙江海鹽人。吾定保孫。乾隆四十三年(1778)進士,官戶部郎中(正五品)。精九章算法,亦善六經古詩文。著有《春秋繁露注》、《方言考略》、《捫虱軒詩文集》。”
浙江海鹽縣是歸嘉興府管轄,隸屬兩浙西路,所以,海鹽人吾祖望自稱“浙西吾祖望”是正確的。
這位浙江海鹽吾祖望的姓名,籍貫,生活年代,與為《金仙證論》寫序的“浙西吾祖望”基本相符。“吾祖望”這個姓和名字很特別,重名的可能性極小。

筆者認為,孫序乙版中的“鹽官吾君”,說的就是這位“浙西吾祖望”。理由如下:

1)就目前所見的資料,曾為《金仙證論》寫過序的隻有兩人,一位是高雙景,另一位就是吾祖望。
2)吾祖望曾為一部《校正金仙正論》抄本 寫過序和校正弁言。
3)在《慧命經》的多數版本中,出現的都是 “鹽官吾君”,不是“鹽官吳君”。
4)“吳” 與 “吾” 字形相近,孫序甲版中的 “吳” 字極有可能是誤抄或誤刻造成的。

華陽禪師自序的第二個版本
為討論方便,將【《伍柳仙宗 • 慧命經》(養雲仙館本)】中華陽禪師自序,稱為柳序甲版。將【棲鶴山館本《慧命經》】中華陽禪師自序,稱為柳序乙版。比較後發現它們有四處不同:

(1)第一段第一句有一字不同:
              柳序甲版:華陽洪都之鄉人也
              柳序乙版:華陽都之鄉人也

(2)第二段第一句也有一字不同:
              柳序甲版:幸遇合伍衝虛師
              柳序乙版:幸遇合衝虛師

(3)第二麵第四行,有三字不同:
              柳序甲版:開悟微密,中邊奧竅,罔不周徹
              柳序乙版:開悟徹露,中邊奧竅,罔不周

(4)第三麵第八行,有一字不同:
              柳序甲版:將佛寶流傳,和盤托出
              柳序乙版:將佛寶傳,和盤托出

筆者認為,在前麵(1)(2)兩處的 “從” 字,應該是諱字。繁體的 “從” 字,偏旁,字形和筆畫與 “洪” 字區別很大,而且柳序乙版是有兩處將 “洪” 字刻為 “從”字,可以排除抄寫刻印出錯的可能。

乾隆二十年有“胡中藻文字獄”。胡的罪狀之一是從他所出試題 “乾三爻不象龍” 中發明出來的:“乾隆乃朕年號,龍與隆同音,其詆毀之意可見。”  胡中藻因試題首尾有 “乾”、“龍” 二字,且 “龍” 與 “隆” 同音而獲罪。那麽凡與乾隆皇帝名字中 “弘” 字同音之字,比如 “洪” 字,也就必須要避諱。所以柳序乙版中用 “從” 字來代替 “洪” 字。
從乾隆後期至嘉慶諱法漸疏,柳序甲版中直接將 “洪” 字寫出而不再避諱。由此可以推測傳本完成時間的先後,即有柳序乙版的《慧命經》完成時間較早。

再來看(2),柳序甲版中的 “幸遇合伍衝虛師” 這一句。
在《金仙證論》之前的高雙景序中(第一麵第七行),有這樣一句:“得合洪衝虛二真人之奧旨,著為是書” 。此句與柳序乙版中的 “幸遇合從衝虛師” 是一致的。而且高序中寫明了是 “二真人”,即合洪、衝虛兩位真人。而不是隻有 “伍衝虛師” 一人。
另外,在其他多個《慧命經》版本中,出現的都是 “幸遇合洪衝虛師”,而不是 “幸遇合伍衝虛師” 。因此可以確定,柳序甲版中的 “伍” 字,很可能是抄寫刻印過程中造成的錯誤,因為 “伍” 字與 “洪” 字的字形相近,如果原本的字跡不夠工整規範,在抄寫時很容易將 “洪” 字錯看成 “伍” 字。
令人遺憾的是,含有這一錯誤的《伍柳仙宗》一書流傳多年而且數量很大,多數校訂本和點評本都以此為底本。有人因此誤認為伍真人與華陽禪師是師弟關係,以至於杜撰出一個“伍柳派”。

接著看前麵(3)(4)兩處,共有四個字不同。因為這些字的字音、字形並不相近,應該不是抄寫刻板過程中產生的錯誤。比較修改前後的文字及意思可以看出,雖然僅僅修改了四個字,但這確實是很重要的改動。從這四個字可以看出,柳序甲版是從柳序乙版修改而來。很可能是含有柳序乙版的《慧命經》傳出之後,華陽禪師對此序做了修改之後再傳出。

關於妙悟序的二個疑問
《伍柳仙宗 • 慧命經》前有孫序和柳序,但在【棲鶴山館本】和【三元宮本】前都有一篇妙悟所作之序。經過比對,發現此序即為《伍柳仙宗•金仙證論》一書前之妙悟序。在德國國家圖書館藏掃描本《金仙證論》中,其第五序亦為此妙悟序。
那麽就隨之產生了二個疑問:

(1)  妙悟這篇序究竟是為哪一部書所作?
(2)  為什麽同一篇序出現在兩部書中?這屬於一序序二書麽?

先來看妙悟序對華陽禪師和其所序之書,是如何論述的:
“惟華陽禪師慈悲,另通消息,得師所授之真旨,…,吐露慧命之真傳,…,使見之者立今劫而成佛,… 蓋禪師三十餘年覓道之苦誌,今舍慈悲備著此書,… 將慧命、壽命、佛性、真性和盤托出,願人人成等正覺,超越佛地,…”

可見妙悟序中所說的 “備著此書”,是華陽禪師吐露慧命之真傳,傳授慧命、壽命、佛性、真性,為渡人成佛而作的一部書。將《金仙證論》和《慧命經》二書的內容做個對比,很容就能得到結論,《慧命經》才符合妙悟序中的論述。

再看看 “慧命” 二字在各序中的出現率:

孫廷璧序約 480餘字,其中提到 “慧命” 二字 2次。
華陽禪師自序約 550字,其中提到 “慧命” 二字 6次。
妙悟序全文大約 630字,其中提到 “慧命” 二字 6次。
高雙景為《金仙證論》所作序中,並未出現 “慧命” 二字。
《金仙證論》18篇本,全書約2萬多字,其中僅提到 “慧命” 二字 4次。

由此可見,妙悟這篇序是為《慧命經》而作。序成之後,華陽禪師也確實把此序放在《慧命經》中傳出,這就是我們看到的棲鶴山館本和三元宮本之前的妙悟序。由於妙悟序最初是放在《慧命經》這部書中,在《金仙證論》的早期版本(乾隆辛亥年之前)中,應該沒有此妙悟序。
既然妙悟序已經隨《慧命經》傳出,為什麽此序後來又出現在《金仙證論》之中?這似乎形成了一序序二書,而且並未看到作者對此做出解釋。

那麽是否有一種可能,妙悟序本來是放在《慧命經》中,之後因某種原因被移至《金仙證論》之中,而且世人又不會看到一序序二書?
筆者認為,這種可能是存在的,即《慧命經》是秘傳本,《金仙證論》是普傳本。如果隻能見到《金仙證論》,無法見到《慧命經》,就不會發現一序序二書的問題。

在目前所見到的《慧命經》各版本中,隻有兩種刻本和一部【明一道人抄本】中,出現過妙悟序,而且這兩種刻本極有可能是出自同一底本,所以即使是華陽禪師的弟子門人,如果未見到過含有妙悟序的《慧命經》,就無法發現一序序二書的情況。即使是妙悟本人,他所看到的是,華陽禪師將此序從秘傳的《慧命經》移到普傳的《金仙證論》中,僅此而已。

華陽禪師將妙悟序從《慧命經》移至《金仙證論》之後,就將此序固定為《金仙證論》的序文之一。在之後傳出的《慧命經》中,就不再包含妙悟序。由此推測,當時隻有《金仙證論》公開印行。如果二書都是公開印行,就沒有必要把妙悟序從《慧命經》移至《金仙證論》之中。

那麽華陽禪師為什麽要將妙悟序從《慧命經》移至《金仙證論》呢?
筆者認為有兩個原因。

1) 妙悟序對華陽禪師三十餘年苦誌覓道,另通消息得性命之真旨,超越祖位成慧命之師的經曆,有比較詳細的敘述。將妙悟序移至公開印行的《金仙證論》之中,世人就可以通過此序得以全麵的了解華陽禪師本人,以及他所撰之書。
2)高雙景序寫於乾隆庚戌春,他本人也是庚戌春才見到華陽禪師,所以其序隻論及《金仙證論》,對華陽禪師本人的經曆並沒有詳細的介紹。吾祖望序對《金仙證論》的內容著墨極少且屬於泛泛而論,對作者及書也沒有作介紹和說明。

因為妙悟序的撰寫時間是乾隆辛亥年(1791),所以《慧命經》一書的完成時間不會晚於1791年,比目前公認的乾隆甲寅年(1794)至少要早三,四年。那麽《金仙證論》高序18篇本的麵世時間,比目前公認的乾隆辛亥年(1791)至少要晚一年,即乾隆庚戌年(1790)。

《慧命經》是秘傳本麽?
前麵提到的,華陽禪師將妙悟序從《慧命經》移至《金仙證論》。此一事間接說明《慧命經》是秘傳本。如果《慧命經》在乾隆末年是普傳本,就沒有必要將妙悟序移到《金仙證論》之中。

但《慧命經》為何在當時無法普傳呢?
先來看一下在《慧命經》中實名出現的(當時在世)華陽禪師的弟子門人:
1) 太邑海會寺方丈龍江
2) 洪都藥師院方丈石藏和尚
3) 妙悟、了然、瓊玉、真元、會然、朱塗

假若《慧命經》公開流傳,那麽世人通過閱讀《慧命經》可以知道,華陽禪師的身份是在六祖之後,因得到教外別傳,經獨修而超越祖位,是重續佛家雙修命脈之人。華陽禪師和他的弟子修習雙修法門,開雙修法脈之事,必然會在禪宗以至於佛家諸派內,引起很大震動和議論。因此華陽禪師和龍江、石藏二位方丈,以及各位弟子,恐怕難以在佛門立足,而且還會牽連到這些人的師父、弟子和好友。這是《慧命經》在當時無法公開,隻能在本門內部秘密流傳的主要原因。

此外,在《慧命經 • 決疑第十四》中,華陽禪師指出:
拜佛不見成道;……
念經不見成道;……
受戒不見成道;……
打七一門,釋教今時稱為最上,不見成道;……
慧命必要師傳,空悟者不能得; ……
禪門傳法,今時失卻真傳,乃將紙上傳;……
看話頭參禪,若釋教之傍門;……
以及在《慧命經•自序》中指出:“楞嚴華嚴壇經乃實語也。禪師語錄,和尚語錄,乃妄語也”。

以上這些論述,應該是《慧命經》在當時無法公開,隻能在本門內部秘密流傳的另一個原因。

梁靖陽在 [金仙證論慧命經合刻義例] 中寫下:“『慧命』一書,舊少傳本,… 此本得於雲遊僧悟明。… 王子來和,乞而得之。自得釋子並諸同人喜其書之有裨於禪宗也,乃不避譴責以公世,其心亦良厚矣!夫世之釋教,不見如來菩提久矣!如獲讀此,何啻暗室明燈耶!得者當知珍重。”

這段話中提到 “『慧命』一書,舊少傳本 … 得者當知珍重” 。說明梁作為華陽禪師的弟子或門人,知道《慧命經》當年傳本很少之事。如果《慧命經》和《金仙證論》一樣,在乾隆末年就公開印行,自然談不上 “舊少傳本” 和 “得者當知珍重”。或許在傳出時附有嚴格規定或戒條,以確保這些傳本必須在門內秘密流傳若幹年之後,才能公諸於世。故迄今尚未見到乾隆或嘉慶年間刻印的《慧命經》。

另外,從梁的這段話中可以知道,在內部流傳了大約50年之後的道光年間,如果要公開刻印《慧命經》,仍須具有勇於麵對譴責的良厚之心。事實證明,對《慧命經》的譴責不乏其人,比如近代的釋印光, 丁福保, 南懷瑾,吳幼舟等。可以想象,如果在乾隆末年《慧命經》就公開印行,華陽禪師和他的弟子門人會有什麽樣的遭遇。

《慧命經》道經還是佛經?
如果查閱這三部大型係列叢書,都能在裏麵找到華陽禪師所撰的《慧命經》:《道藏精華 • 第二集》,《東方修道文庫 • 伍柳法脈》,《藏外道書 • 卷五》。
似乎從1970-80年代起,一些專家學者就把《慧命經》劃入道家經書的範圍了。

來看看古人是怎麽說的。
道光丙午年(1846)正青山人梁靖陽在 [金仙證論慧命經合刻序] 中寫下:“餘學劣功淺,焉能詮讚仙佛要妙,… 今二書合訂,道釋互詳,可稱全璧。… 世之釋教,不見如來菩提久矣。慧命之道,妙悟者希。”

同治元年(1862)西蜀明真子和明覺子在 [讀慧命經跋後] 中寫下,“江右華陽禪師,集著慧命經並繪圖說原,開釋氏金丹法門 … 不但裨益禪宗,功德無量,即儒道兩家,亦必讚賞不已 …”

另外,棲鶴道人潘露在同治九年(1870)曾將《金仙證論》《慧命經》二書合刻,並將合刻本命名為《仙佛真傳》。
可見這四位古人都認定《慧命經》是一部佛門經書。《仙佛真傳》這個書名的定位也是十分準確。

既然古人認為《慧命經》是佛經,那麽是否有人將《慧命經》作為佛經刻印呢?

事實上,《慧命經》的最初刻本中,就有佛家弟子及同人合力刻印的私刻本, 並且是作為佛經在佛家印經所裏刻印的。

前麵提到的正青山人梁靖陽,在 [金仙證論慧命經合刻義例] 中寫下:“『慧命』一書,舊少傳本,… 此本得於雲遊僧悟明。僧於昔年來閩,常端坐七日,夜不眠食。一日盡棄行囊而去,王子來和,乞而得之。自得釋子並諸同人喜其書之有裨於禪宗也,乃不避譴責以公世。… ”。據此可知,當年是一位佛家僧人悟明,在福建傳的出的這部《慧命經》。道光年間在福建也確實有一部《慧命經》刊印,這就是【湧泉寺本】。
從照片可見,首頁右邊第一行是 “道光丙午歲重鐫” 。說明該書在道光丙午年(1846)之前已經刊行,於道光丙午年依照之前的印本再次刻板。
左下有小字 “此板向在閩省東關外湧泉寺藏板,於同治六年重鐫。板存甯城平橋頭東首遠古堂刻字店” 。由此可知,此本是在同治六年(1867)依照道光丙午年的印本再一次刻板。在同治六年之前,此書之印板一直存放在湧泉寺內。在道光丙午年和同治六年這二次刻板之間,相隔了21年。如果依此推算,那麽道光丙午年之前的那次雕版,大概是在21年前的1825年(道光乙酉)。也就是說,湧泉寺至少曾為《慧命經》刻板二次,並在數十年間一直保存印板。

“閩省東關外湧泉寺” 裏的 “閩省”,是指清代福建省府,即現在的福州市。在福州東關外鼓山有一座湧泉寺,曾為佛教重要的印經所。目前寺中尚存有明清所刻的佛經及佛學著述板片一萬多塊。由此可以認定,現今的【湧泉寺本《慧命經》】,是源自福州東關外之湧泉寺。
與其它版本對比,湧泉寺本屬於精刻本,正文之前的柳序和孫序都是大字楷書手寫上版。插圖精美,而且人像都按佛家裝束畫有衣服,一望而知是由畫工所繪。另外,在卷首“漏盡圖”右側第一行,以 “最上一乘慧命經” 作為書名。佛教中有三乘之說,那麽這裏的 “最上一乘”,應該是佛家類似的說法。綜上所述,【湧泉寺本《慧命經》】,是由佛家印經所在數十年間至少兩次刻板,刊印的佛門經書。

再看一部【瑪瑙寺本《慧命經》】。在華陽禪師自序末頁左下角有小字:“板存杭州瑪瑙寺經房印造” 。杭州瑪瑙寺位於杭州葛嶺南麓中段的寶雲山,始建於五代時期,曆史上以高僧聞名,寺中曾刻板印刷佛經。瑪瑙寺本也是精刻本,正文之前的柳序是大字楷書手寫上版,插圖中人像都按佛家裝束畫有衣服,而且正文斷句處有句讀的圓圈。另外,在卷首“漏盡圖”右側第一行,是以“慧命經”作為書名,沒有“最上一乘”字樣。

佛家印經所印行的《慧命經》流傳一段時間之後,社會上商家開始刻印《慧命經》,民間的佛堂也有少量自印的。例如這一部【清善局本《慧命經》】,就是由“敬安鎮西菜園孫家佛堂轉刷”。因為清善局不是佛家印經所,所以書中人像插圖都沒有畫上衣服。
               
今人不輸古人。例如這一部1986年【道人楊定一的毛筆手抄本】,就是按佛經抄寫的。在正文之前寫有開經偈。

致謝
在此特別感謝網友wd369,提供了關於乾隆末年刻,嘉慶增刻本《金仙證論》《慧命經》的信息(美國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書誌  第3冊,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1)。後來據此線索發現了該書的一部抄本,說明這一刻本確實存在。但因未見到原本,目前難以確定這部《慧命經》的刻印年代。


附錄:《慧命經》大事記

一、清乾隆年間,華陽禪師著《慧命經》。畫圖立相,開古佛之秘密,泄師祖之元機,洵接引後學之梯筏也。
二、乾隆辛亥年 (1791)靈台庵僧妙悟序《慧命經》。
三、乾隆甲寅夏(1794)華陽禪師自序《慧命經》。冬,孫廷璧序《慧命經》。
四 、嘉慶四年 (1799) 華陽禪師撰 [後危險說] 。之前撰 [危險說] 補金仙證論及慧命書所不足之處 。
五、道光年間,雲遊僧悟明贈《慧命經》於王子來和。自得釋子並諸同人喜其書之有裨於禪宗也,乃不避譴責以公世。
六、 道光丙午年(1846)正青山人梁靖陽等合刻《金仙證論》、《慧命經》。梁靖陽撰合刻序、義例。丁戌山人何三五撰合刻跋。跋中有言:“辛醜秋幸遇靖陽先生…, 先生出柳師所著金仙證論慧命經二書示予”。
七、 同治壬戌年(1862)西蜀明真子、明覺子再刻《慧命經》,並撰 [ 讀慧命經跋後 ]。
八、 同治庚午年(1870)棲鶴道人潘露合刻《金仙證論》、《慧命經》二書,命名《仙佛真傳》。
九、光緒癸未年(1883)李宗鏡合刻《金仙證論》、《慧命經》二書。並撰 [ 金仙證論重鐫序 ] 。序中有言:“華陽上人撰著尚有慧命經一書,業經治舜臣重刊矣”。
十、光緒丙申年(1896年)程德燦、古雲安等合刻《天仙正理》、《仙佛合宗》、《金仙證論》、《慧命經》四書,命名《伍柳仙宗》。
十一、1929年,德文版《金花的秘密:中國生命之書》(《太乙金華宗旨》、《慧命經》部分原文)出版。由理查德·威廉姆(Richard Willhelm,中文名衛禮賢)、C. G. Jung 譯著。
十二、1956年,台灣自由出版社出版《道藏精華》,其第二集收入《養生內功秘訣》(柳華陽丹道全書,伊藤光遠改著)。
十三、1987年,中國氣功科學研究會與河南人民出版社合作,影印出版《伍柳仙宗》。
十四、1992年巴蜀書社出版《藏外道書》,其卷五收入《金仙證論》、《慧命經》二書。
十五、2005年起,白雲深處人家,漏盡閣等網站提供電子版《伍柳仙宗》。世人可免費閱讀、下載。  
十六、2007年,譚立三等校正、合刻《天仙正理》、《仙佛合宗》、《金仙證論》、《慧命經》四書,命名《伍柳天仙法脈》,並提供免費電子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