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養性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正文

以《仙佛合宗語錄(靜虛子校訂本)》 試解“吉王太和” 身份之謎

(2022-12-23 18:41:36) 下一個

發表日期:2010 1 1
原創文章,如引用請注明出處。


引言
吉王太和始見於伍衝虛真人所撰之《天仙正理直論增注 》。因伍真人在書中未說明吉王太和的身份,從這個特別的稱呼隻能推知,此人是一位親王,又是龍門仙派字輩的一位重要弟子。由於目前對吉王太和的身份尚有爭議,本文僅提供一些門外人之淺見。作者並非曆史研究專業人士,文中疏漏及錯誤之處請網友指正。

為討論方便,將較長之書名作以下簡稱:
《直論 指伍衝虛真人所撰之《天仙正理直論增注 》。
《合宗》 –  指伍衝虛真人所撰之《仙佛合宗語錄》。
《輯要合宗》 –  指《重刊道藏輯要畢集》裏所收之《仙佛合宗語錄》。
《輯要九篇》 –  指《重刊道藏輯要畢集》裏所收之《伍真人丹道九篇》。http://www.byscrj.cn/jmm/#08
《法脈》–  指靜虛子譚立三先生校訂之《伍柳天仙法脈》(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10月版。該書有在線版:http://www.regimen.com.tw/regimen11B.htm 

本文中多使用明朝年號。相關明朝年號與公元紀年的對照請見本文後之附錄。


一.為什麽要借助靜虛子校訂的《仙佛合宗語錄》

在以下五種目前大陸比較常見的書中,均收有伍衝虛真人的《仙佛合宗語錄》:
《伍柳仙宗》(廣陵古籍刻印社93年版),
《古本伍柳仙宗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90年版),
《東方修道文庫伍柳法脈》 (人民大學出版社,87年版),
《影印伍柳仙宗》(河南人民出版社,87年版)
《伍柳仙宗》(漏盡閣 在線版http://www.xiulian.com/ 
從大的方麵看,這五種書裏的《合宗》,與靜虛子譚立三先生校訂的《法脈合宗》相比,都缺少〈緣起〉,〈後跋〉和〈伍真人修仙歌〉這三篇文章,一共約5000多字。查《重刊道藏輯要畢集》裏所收的四部伍真人著作,已經包括了以上這三篇文章,不過〈緣起〉及〈後跋〉這兩篇是收在《輯要九篇》之中,〈伍真人修仙歌〉是收在《輯要合宗》裏。

下麵就是這篇〈後跋〉的全文:http://www.regimen.com.tw/11B20.htm
《仙佛合宗語錄》始成,有姑蘇弟子吳澄川問:斯錄亦當付之欹劂否?沖虛子曰:不可。斯錄也,備龍門秘法天機,續邱祖龍門仙派之錄也。若是有力慕道者,則將此以度同誌之人;若是無力養道者,則藉此以遇護道之侶;不比《直論》人人可見也。須百日功成者,方可付之。否則,或三代有德向善,兼能助師養道,或力不足,能代募助師亦可付之。古雲法財兩濟,此之謂也。

讀了這篇〈後跋〉,我們大概可以知道兩件事:
(一)這個〈後跋〉是伍真人為《仙佛合宗語錄》所寫的。
(二)隻有《直論》是人人可見的普傳本。《合宗》是僅供門內弟子等極少數人傳抄的秘傳本,因為其中有秘法及關於龍門仙派的記錄等不宜公開的內容。

可是,在《重刊道藏輯要畢集》裏,這篇〈後跋〉並不是收在《仙佛合宗語錄》中,而是收在《伍真人丹道九篇》之中。這就給讀者造成了困難,不容易理解伍真人著作之意。
另外,後人未遵伍真人之命,將《合宗》的內容刻板公開流傳。而且,在《直論》及《合宗》二書被編入《伍柳仙宗》時,這篇〈後跋〉又被遺漏了。缺少了這篇〈後跋〉,就使得一般讀者難以發現這二部丹經的重大區別,往往將這兩部書均作為人人可見的普傳本。
譚立三先生之校訂本,並不是簡單的將《重刊道藏輯要畢集》裏的《仙佛合宗語錄》和《伍真人丹道九篇》這兩本書合併為一本,而是將《輯要九篇》置於《輯要合宗》之前,並將《輯要九篇》之〈後跋〉作為《法脈合宗》全書之後跋。這就使《法脈合宗》更加接近伍真人著作之原貌,也使讀者能夠比較容易的理解伍真人著作之原意。即使發現了某些內容與史書上的記載不一致,也不會輕易產生疑問或造成誤會。(譚立三先生等還在勘誤及其他方麵作了很多,恕本文不在此贅述。)


二.《天仙正理直論增注》中提到的吉王太和,其身份是一個難解之謎

伍真人在《直論》裏先後提到二位吉王:
(一)提到吉王太和殿下四次,吉王殿下太和一次,吉王太和 次,太和 次。 總共十五次。
(二)提到吉王殿下 次,吉王 次,一次。
在這裏我們先假設《合宗》至今尚未刻板公開流傳,那麽世上大多數人,隻能依據人人可見的《直論》及《明史》等資料進行分析和推斷,來確定吉王太和的身份。

據《明史》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mingshi/lianshu.htm
等史料,從萬曆元年(伍真人出生於萬曆二年)至《直論》付梓之崇禎十二年,先後有三位吉王可能與伍真人有比較長期的交往。
1.朱祤鑾  初封龍陽王,隆慶六年進封。萬曆四十六年薨。在位46年。
2.朱常淳(朱祤鑾之子)萬曆九年封世子。四十六年未襲薨。任世子37年。
3.朱由棟(朱常淳之子)天啟元年襲封。崇禎九年薨。在位15年。

從《直論》卷首第一行大明萬曆中,睿帝閣下吉王國師得知,伍真人隻是在萬曆年中任吉王國師,未曾任萬曆後吉王之國師。另據《伍衝虛柳華陽年譜》http://www.dandaowh.com/article.php/40明神宗萬曆四十一年(公元一六一三年)伍沖虛真人館於長沙府吉王國中。由於此時的吉王是朱祤鑾,故聘請伍真人擔任國師的應該是他。所以《直論》裏提到的吉王和吉王殿下,是指朱祤鑾。

那麽吉王太和可能是指朱由棟,或是朱常淳。根據明朝對藩王的規定,親郡王及將軍,中尉俱不許擅離城郭,諸凡出城省墓,田獵遊曆,宴享,奏事,均在禁止之列親王非迎駕及掃墓,不許出城一步。故朱由棟從被封為世孫起,至襲吉王之位,直到去世,都不可以隨意離開長沙城,因此,他就無法時常求教於伍真人。長沙離南京約900公裏,離南昌約400公裏,由於路途遙遠,伍真人也不可能經常去長沙指導朱由棟。特別是在天啟元年襲吉王位之後,朱由棟即不具備跟隨伍真人修行的條件。假設朱由棟是在襲王位之前求教於伍真人,鑒於他當時的身份是世孫,所以稱他為吉王太和不合情理。

吉王太和是否有可能是朱常淳呢?根據《明史》,他是在萬曆四十六年去世。若稱他為吉王,應該在他去世並獲得諡號之後。但作為一個已死之人,他又如何能夠求教於伍真人呢?據明製,藩王的長子,年滿十歲封世子。朱常淳於萬曆九年被封為世子,由此可以推斷出,在萬曆四十六年他大約是50歲左右。再查網上的《中國瘟疫史》http://zh.wikipedia.org/wiki/%E4 ... F%E7%96%AB%E5%8F%B2  當時江南並沒有較大的瘟疫發生,而且當時江南也沒有戰亂。作為世子,朱常淳養尊處優,怎麽會突然去世呢?朱常淳與他父親都是在萬曆四十六年去世,也讓人覺得不太像是個巧合。可能是朱常淳當年沒有去世?或者是他死而複生?
綜上所述,吉王太和到底是誰,一般讀者借用《明史》等資料無法確定。


三.在《仙佛合宗語錄》之中,伍真人揭開了謎底

在譚立三先生校訂的《法脈合宗》裏,有兩處提到了吉王太和的身份(這兩處與《重刊道藏輯要畢集》所載相同)。
(一)在〈答吉王太和十問〉篇首,伍真人寫明了吉王太和的身份:吉王朱太和  法名太和,號雲水,在宗人府玉牒名派常淳,睿皇帝重孫。
(二)在〈長沙王朱星垣二問〉篇首,有這樣一句:長沙郡王,吉王太和之堂弟,號星垣,未登仙派。。據《明史》,朱星垣的名字是朱常淠。(長沙王  常淠,翊鋌嫡一子,萬曆四年封長子。天啓元年襲封。http://www.shnuywhw.com/Elib/ElibBook.aspx?id=2846
明朝皇族裏的堂兄弟,名字裏的字派一定相符。http://book.cct5000.com/Html/Book/706/1281/171705.html  
在朱祤鑾,朱常淳,朱由棟這三個人裏,隻有朱常淳的字派常淳常淠相符。據以上兩點,可知吉王太和是朱常淳。
(三)另外,在《法脈九篇》之〈緣起〉中,伍真人記錄了傳道於吉王太和的大概過程及具體年份(此處亦與《重刊道藏輯要畢集》所載相同)。從萬曆己卯(四十三)年傳百日煉精起,至崇禎壬申(五)年傳正傳符節,前後共曆經17年。在這17年之中,有13 年是在萬曆四十六年之後。所以,朱常淳確實是在萬曆四十六年之後還在跟隨伍真人修煉,並在13年之後接受了龍門仙派的正傳符節。《合宗》書成於崇禎十三年,當時朱常淳應該在世,而他的兒子朱由棟這時已經去世四年了。

在本文第一部分裏提到,目前較常見的《合宗》之版本,都缺少《輯要九篇》之〈緣起〉及〈後跋〉,所以有些讀者很可能不知道有這兩篇文章存在。在《重刊道藏輯要》裏,前麵的(一)(二)兩個證據是在《輯要合宗》裏,而(三)是在《輯要九篇》之中。如果不將這二書相互對照細讀,就很難找到答案。在譚立三先生校訂本之《法脈合宗》裏,(一)(二)(三)都是在同一本書裏,這就使讀者能夠比較容易的理解伍真人著作之意。由此可見,譚立三先生等傾力校訂《直論 》及《合宗 》,其功不可沒。


四.世子朱常淳未襲王位的原因

《明史》上記載為(萬曆)四十六年未襲薨的朱常淳,由萬曆年經天啟至崇禎年間,一直在跟隨伍真人修行。所以,他很可能是當年沒有去世,或是曾死而複生。是什麽原因促使他這樣做呢?

我們來看看吉王朱祤鑾去世之後,世子朱常淳必須要麵對什麽大事。據明製,皇族封爵均世襲罔替:親王嫡長子年十歲立王世子,長孫立為世孫。朱常淳從萬曆九年至萬曆四十六年,作了三十幾年世子,現在他父親去世了,按常理他應該繼承這個吉王的位子。從年齡上看,當時他大約是五十歲,年富力強。從身體上看,他修習道家功夫,又養尊處優,應該是身體健康。從人品上看,伍真人能收他做弟子,品德肯定不會有問題。由此看來,朱常淳當時很有可能找不到合適的理由來推辭,將不得不繼承這個吉王之位。假如他這樣做了,就會失去人身自由,從此不可能隨意離開長沙城。那麽他也就無法時常求教於伍真人了。

我們在這裏作一個大膽的推測:朱常淳在萬曆四十六年可能沒有去世,也可能是死而複生,他這麽做是為了放棄王位,然後使自己能夠隱遁下來,繼續跟隨伍真人修行。所以世人看到的是,吉世子朱常淳死於萬曆四十六年。明宗人府《玉碟》上也應該是這樣記載的。由於以死放棄王位這件事可能被認為是欺騙朝廷,所以隻是在龍門仙派內部才有人知道,朱太和後來還在跟隨伍真人修行。在《直論》裏,有十二次提到吉王太和。這說明伍真人在把朱常淳看作弟子的同時,也把他看作是吉王。因為朱常淳本來就是法定繼承人,他是為了修真才把王位放棄的。但在當時,這可以說是一個人命關天的秘密,根本無法在公開流傳的《直論》裏寫明,所以伍真人就隻能用吉王太和這個特別的稱呼把朱常淳在萬曆四十六年之後還在跟隨他修行這件事記載下來。


結語:
(一)《仙佛合宗語錄》是秘傳本。如果作為人人可見的普傳本來讀,會發現它的某些內容與史書上的記載有矛盾。
(二)吉王太和是朱常淳。他並未於萬曆四十六年去世。
(三)朱常淳放棄王位,是為了能夠隱遁修真。


尚存之疑問:
1.在明萬曆年間是否還在實行世子入待?如果有,那麽《直論》裏提到的如真陽度一裏許之徒太和是也,說明朱常淳曾在南都(南京)或京師(北京)居住多年,從而有機會與伍守虛交往。
2.在清代學者陳運榕之著作《湘城訪古錄卷十六塚墓》中,是否錄有朱常淳之墓?如果有記錄且墳墓尚完好,那麽將來考古發掘之時,便可知墓中可曾有屍骨,從而確認朱常淳是否在萬曆四十六年去世。

致謝:
1. 本文寫作過程中參考了白雲深處人家 http://www.byscrj.cn  提供的多種丹道文獻。筆者在此特向該網站蔣門馬諸君表示深切的敬意及衷心的感謝。
2. 譚立三先生諸君傾力校訂伍真人著作,並將《伍柳天仙法脈》放在網上供公眾閱讀  http://www.regimen.com.tw/regimen11.htm  對本文的寫作有很大的幫助。筆者在此表示謝意。
3. 白雲生諸君所提供的《漏盡閣》論壇,使此文得以在網絡與眾多網友見麵。筆者在此向《漏盡閣》管理團隊表示感謝。


附錄:明朝年號與公元紀年對照

明穆宗  隆慶元年丁卯(1567- 隆慶六年壬申(1572
明神宗  萬曆元年癸酉(1573- 萬曆四十八年庚申(1620) 
明熹宗  天啟元年辛酉(1621- 天啟七年丁卯(1627
明思宗  崇禎元年戊辰(1628- 崇禎十七年甲申(1644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