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外信

性情中人,分享真性情。看似古舊書,說的是千秋話。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113 三河之城:帕紹Passau(下)

(2023-10-10 11:55:08) 下一個

在歐洲遊覽時,多少有些“教堂厭倦症”,因為教堂實在太多,太富麗堂皇,而古代百姓的住房狹窄簡陋。……帕紹老城她還保留著較純的“古風”,老城小街,多瑙河邊的步行道…

多瑙河Donau是多瑙的德文讀法,拉丁文是Danubius。她發源於德國的黑森林地區,最後流入黑海;全長2857公裏,是歐洲的第二大河,僅次於伏爾加河。她也流經德國奧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羅地亞塞爾維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摩爾多瓦烏克蘭;其流域範圍還包括波蘭瑞士義大利捷克斯洛文尼亞……等九個國家;是世界上流經最多國家的河流。其河輪遊覽主要是在多瑙河的上遊和中遊,這大概和中國的長江遊輪主在三峽是同樣的。

多瑙河上遊(966公裏)景觀較多。在斯諾伐克西部與奧地利邊界進入中遊。

今日帕紹

上次講了帕紹的曆史。今天的帕紹,依河靠山,景貌典雅柔美,沒有北邊黑森林那深厚莫測的陰森感,也沒有德國現代化大都市的鋼鐵建築;她還保留著較純的“古風”,古香古色的老城小街,浪漫優雅的河邊步行道。

那天我們下了船,沿著河岸往老城方向走,先見到一座鍾樓和相連的哥特式建築,就是老市政廳。 

市政廳的古老鍾樓,依然每天都會報時。因帕紹多次遭到洪水的襲擊,市政廳的外牆上也標出了曆代洪水的水位高度:標誌線左邊標的是洪水的年份,右邊是被洪水淹沒的高度。

市政廳裏麵的牆上有許多精美的曆史題材壁畫,其中的一幅巨畫是《尼伯龍根之歌》中的克琳希德王後的入城圖。《尼伯龍根之歌》是古德意誌的英雄史詩,描寫了王子西格弗裏殺毒龍,擒敵酋,最後中計被害以及他的妻子克琳希德複仇的故事。據說在12世紀末,帕紹的主教,讓一位奧地利騎士把這部史詩記錄下來,用的是用中古高地德語。

另一幅巨畫描繪了1676年皇帝利奧波德一世與拜恩公主大婚盛典的場麵。當年的皇帝在帕紹舉行了盛大的慶祝活動,也是帕紹曆史上最隆重的喜慶。天花板上的壁畫還描繪了三條河流的傳說。 

市政廳旁邊有一棟牆壁黃白相間的酒店“Hotel Wilder Mann”,據說這是茜茜公主離開巴伐利亞,嫁到奧地利之前最後一晚留宿的酒店。 

        

老城區

從河邊再往上走,就是老城區狹窄的街巷,老城還保留許多在17世紀重建時的巴洛克風格房屋,那些房子的色彩豐富鮮明,而且很少雷同,讓古老的街巷顯生動活潑;窄小的街巷、狹長的石板路則很有滄桑感。石頭鋪墊的平整均勻,路中間還有鮮豔的彩繪,將古巷裝飾的靈動漂亮。不由得想起中國南方的小巷子,往往也是青石板鋪就,如果能點綴一些色彩,會更有古今對比的趣致典雅。

城中的大教堂以及其它體量較大的建築,則更具備貴氣。

隻有一處景觀顯得有點突兀,是一幅壁畫上有一個凶猛的大巨人,手拿一把大斧頭。聽說這是當年死刑執行官(儈子手)的住宅。在一片美麗祥和中,迎麵撞上這麽一堵牆,心裏有些發涼。

帕紹雖然不算大城市,卻是個大學城,五萬多人口中有三分之一是學生和教職員,讓這古老的城市充滿了青春活力。

聖史蒂芬大教堂(Dom St. Stephan)

我們在自由行往高處走的時候,意外發現了帕紹老城最著名的聖史蒂芬大教堂(Dom St. Stephan)。

據說這是阿爾卑斯山以北最大的巴洛克風格大教堂。這座八世紀開始修建的大教堂坐落在老城的高點,古城中心廣場東側,廣場中央豎有巴伐利亞國王馬克西米利安一世(Maximilian I)青銅雕像。大教堂在南北塔樓鍾房內有八個大鍾。

大教堂的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450年,原始建築破敗之後,在1221年修建起新的教堂,又遭遇了1662年的大火。在1668年到1693年重新修建,這次主體建築都是巴洛克風格,隻有東側還保留了原有的哥特風格。大教堂的整體規劃設計,出自意大利建築師Carlo Larago (1615-1684)的手筆,他在23歲時移居布拉格,布拉格的許多教堂和城市建築都出自他的設計。教堂內部裝飾由Giovanni Battista Carlone(1592-1677)設計,室內則壁畫則出自藝術家Carpoforo Tencalla的創作。他們也都是意大利人。

現在的大教堂總長達一百米,潔白的外牆配以綠色圓蔥形塔樓穹頂,高雅肅穆,有一種震撼心靈的氣勢。  

大教堂的內部裝飾以白色大理石為主體,超挑高的屋頂,讓整個空間顯得十分開闊莊嚴。華麗的巴洛克裝飾穹頂、精美的雕塑和天花板濕壁畫,是意大利設計師Giovanni Battista Carlone的傑作,天堂景象被描繪的活靈活現,讓人眼花繚亂。還有雕飾繁複的樓梯,和精美的室內裝飾。

大教堂有個著名的看點,是其世界上最大的巴洛克式教堂管風琴,這巨大的管風琴(Pipe Organ),共由17,974根琴管、233個Organ Register/寄存器。大風琴是由五個獨立的管風琴組成,但是可以在同一個鍵盤上演奏;此外還有一個合唱管風琴在中殿上方,聲音是從天堂裝飾穹頂上的傳音口發出來的。管風琴有六個獨立的機械或電動控製台,可以透過通用控製台進行演奏。

大教堂除了有日常的彌撒和音樂會外,每年從5月到9月,在中午12點都有半小時的管風琴演奏;每周四還有晚上的演出。很可惜我們停留的時間太短,無法欣賞這莊嚴肅穆的管風琴演奏。

一座五萬人的小城能有這樣規模的教堂,實在令人感歎。中國的寺廟多建在離市中心比較遠的地方,顯出其遠離紅塵、是“出世”的信仰。到歐洲遊覽,幾乎每座城的城中心都有教堂,可見當年宗教的影響力;也顯出基督教是“入世”的信仰,不脫離人的日常生活。

隻是歐洲教堂實在太多,多走了幾個城市之後,多少有些“教堂厭倦症”。想起當年百姓生活在狹窄的空間中,省吃儉用捐小錢建起堂皇的大教會。馬丁路德改教時,批評了教會的過度花費。當時德意誌貴族的生活非常樸素,把大量金錢交到教廷,教廷用信徒辛苦省下的奉獻,造了金碧輝煌的教堂,享受著奢侈的生活。

 

隻是,經過了幾百上千年,看到這些大教堂還在持續發揮著聚集信徒、傳播福音的功用。中國旅遊景點也有好些古代宮殿廟宇,如今已完全變成觀光賺錢的擺設;相比之下,修建大教堂的長期效應還是正麵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