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風景

本欄將發表一些紀實文章,描寫澳洲華裔知名作者、畫家、書法家、歌唱家的人生故事以及一些澳洲中國通的故事。
正文

絲綢之路上的女人們 作者蕭虹 辛夷楣轉貼

(2021-06-12 23:09:37) 下一個

絲綢之路上的女人們
澳大利亞 悉尼大學 蕭虹  

說起絲綢之路首先想起的可能是張騫和漢武帝,再不就是那些跟著駝隊嚐盡艱難阻險,走過沙漠,穿越國界甚至跨越大陸的各族商人,包括漢人,維吾爾人,阿拉伯人,波斯人,希臘人等等。這些都是男人,哪裏有女人?不過細想一下,就會明白,絲綢之路跟女人有不可分開的關係,其實,絲綢之路就是因為女人才存在的。我們都知道,絲綢之路主要是為了把中國的絲綢運到西方去而逐漸開通的,那麽,絲綢的消費者是什麽人呢?不正是從中東(西亞)到歐洲的婦女:她們喜愛絲綢的柔軟和光澤,把她們的美貌和身姿襯托得更動人,因此不惜高價購得。由於這個需求,絲綢成為有利可圖的貨品,據說在羅馬一兩絲值一兩金子,這才引得唯利是圖的商人千裏迢迢通過這條絲綢之路把絲綢帶到西方,滿足那裏婦女愛美的欲望。絲綢並非這條路上唯一的奢侈貨品;玉,珍珠,瑪瑙,珊瑚,犀角,琉璃從地中海和非洲運到東方,以解那裏的女人對珠寶的饑渴。唐朝人對一切外來的事物都很迷戀,從葡萄,美酒到馬球;從音樂舞蹈到衣著。這些外來事物的消費者,大多數還是女性。即使如此,那些能夠溝通貨物的商人,在這條路上來往,忍受沙漠的艱苦又不懼被強劫的危險的當然非男人不可了。

然而,絲綢之路上也不是隻有男人的。這條路上的各個駐足點,如敦煌,撒瑪爾幹和玉門關外的諸多西域(中亞)小國還是免不了有女性的:例如跟隨戍邊的將士而來的家眷,商人的妻女,誠心求佛法的女尼和給予遠離家庭的單身男人慰藉的樂舞伎和出賣肉體的妓女,凡此種種,都是男人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她們來到 這樣一個偏遠的地方,男人往往要長期缺席,去打仗或者經商,所以她們必須要能適應環境,獨立生活,自己照顧甚至養活自己,從而養成艱苦卓絕的生存能力。因此她們的習性和社會環境與生活在其他文化氛圍下的女性,必定有所不同。


  圖示絲綢之路沿路重要的駐足點

為了進一步探索絲綢之路上的女人們的情況,我們首先要確定她們的身份。她們是誰?我們可以大致把她們分為以下幾個類型:家屬,女尼與女信眾,歌舞伎、妓女和女奴,貴族婦女,異族婦女。
家屬
她們是軍人或商人的妻女。一般軍人與商人是不帶家屬的,但有時也有例外。在不同時期,不同國度的軍隊占領絲綢之路上的地域,以漢族和藏族為主。而商人的家屬就各族都有。當她們的男人出去打仗或經商的時候,往往離家的時間會很長,她們必須獨自維持家計,有時還要照顧生意,所以要能夠擁有物業,有權買賣和借貸。有卷子顯示婦女還可以結社,發揮金錢上互通有無的效用。

女尼和女信眾
佛教在絲綢之路上的強力影響使很多婦女選擇宗教生活。由於解脫了家庭的束縛,婦女可以擔任更多的角色。女性在尼寺中可以從事教育,行政,精神領袖等工作。

貴族婦女
這裏包括絲綢之路上各國的王後,公主以及政治統領,例如中國的節度使的夫人。絲綢之路上的節度使多為獨立的統治者而隻是名義上隸屬唐朝的中央政府。從壁畫和卷子的資料都可見這些婦女享有奢侈的生活。她們所佩戴的珠寶首飾都足以令現在最富有的明星嫉妒。

樂舞伎、妓女和女奴
娛樂界需要用懂得音樂和舞蹈的婦女來招徠顧客。這些女人有時出乎意料受過較好的訓練,雖然她們可能是出身於貧窮,受壓迫或歧視的背景。女奴屬於最低下的階層,她們從事服事別人的一切工作,命運自然是最可悲的。

各族婦女
漢人,粟特人,大夏人,維吾爾人,藏人,印度人,阿拉伯人,波斯人還有其他種族的人都居住和行走在絲綢之路上。有時和他們的家屬在敦煌建立長期或短期的住家,中國從中央或南方派來的的官吏和高級將領亦然。在這種華洋雜處的環境裏,不免有種族通婚的情況,彼此的文化和生活習慣也會產生互動。曾經在絲綢之路上盛行的各種宗教:佛教,拜火教,景教,道教,摩尼教,猶太教,薩滿教都在當時的婦女身上留下印記。

搞清楚了我們的對象是誰之後,下一步就是要搜尋關於她們的記載。然而,這卻談何容易?曆史是文獻掌握在男人手中,是男人為男人而寫的。煌煌巨著的二十四史,關於女人的也隻是鳳毛麟角,何況記錄偏遠的絲綢之路上的事跡,無異於大海撈針。不過即使如此,隻要有心,不避艱難,總還能有所收獲吧!


讓我們就往絲綢之路上各地原材料的發現地進發,去開始探尋的旅程吧。這些包括:敦煌莫高窟以及附近其他的洞窟和陵墓,如甘肅的榆林,麥積山和更遠的新疆的柏孜克裏克去尋找相關的材料,包括壁畫,雕塑,卷子,帛畫,藝術品和陪葬品等等。

卷子的應用當是沒有什麽問題的,因為它們是千百年前的實物,實實在在反映當年的情況和事實。可是今天敦煌卷子以萬計,要從中找出與女性有關的依然是窮一生的精力也無法做到。隻能靠前人文章的提示。

至於壁畫和雕塑是否可以當作材料則需要作進一步考量。它們是藝術家們借視覺藝術闡述或宣揚佛教的教義的作品。藝術家們不能憑空想像佛經中的場景,當時可能依靠模仿從印度的範本,不然就用就地取材的做法,這樣做的結果是是本地人感到親切,對他們更有宣傳效應。用這些繪畫和雕塑作為研究的材料顯然有其缺點,因為它們不是真實的,而是藝術家們腦中的構想。是否能夠真正反映絲綢之路上的女性呢?當然我們不能直接把它們當作真實情況的描寫,但由於藝術家們必須在視覺上取材於絲綢之路上的真實婦女,因此這些作品中不免會反映一些她們的真實情況。本文所用的壁畫素材多采自香港商務印書館2005年出版的《敦煌石窟全集》。


圖示部分敦煌莫高窟七十年代原貌

我們要用這些材料來探索在絲綢之路上可見到的女人們的日常生活,她們的宗教活動;判別她們的社會地位與扮演的角色,而且試看婦女與文藝的關係,最後,我們要關切一下這條路上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女人們。這個係列以下各篇正是要逐一反映上麵提出的各方麵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