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風景

本欄將發表一些紀實文章,描寫澳洲華裔知名作者、畫家、書法家、歌唱家的人生故事以及一些澳洲中國通的故事。
正文

驚世之最:梁小萍奧運回文長聯

(2021-05-27 20:18:57) 下一個

驚世之最:梁小萍奧運回文長聯

作者何與懷   辛夷楣轉貼

 

    中國對聯的浩瀚曆史,五光十色,絢煥璀璨,是曆代文人精華萃聚,極盡風流的天地。聯語藝術對仗整齊,規範森嚴。若要寫好數字的對聯已非易事,進而論及數十上百字的長聯,其創作之難便可想而知。據有關統計,以被譽為 “天下第一長聯”的雲南昆明滇池大觀樓長聯的一百八十字數起計,那些超級長聯在曆史上有案可稽的隻不過數十例而已。至於回文長聯,史上似乎從未出現過。

    而梁小萍的回文長聯,卻在這當中,開創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奪目新天。 她那剛脫稿仍帶著濃濃墨香的奧林匹克對聯,以其回文的獨特形式、三百八十四字的長度、縱躍上下幾千年、橫跨東西兩大文明、加之嵌典吟史、詠物抒懷、對仗工整、氣魄恢宏、文辭富麗鏗鏘、立意高遠清奇,實可驚歎為聯史之最!

    正如她的書法藝術一樣,梁小萍創作詩聯,才華橫溢、激情噴湧,讓人們目不暇接,歎為觀止。去年,她創作了一副三百一十四字稱為 “春秋日月”的回文長聯,至今仍無意將其公諸於世。現在,讓我們有幸作為第一批欣賞者,從正向、反向去參讀這一奧林匹克運動會帶出來的史詩:           

 

 

 

 

 

奧林匹亞回文長聯  (正向)

 

 

(正向上聯)

人天共會三山碧,

轔轔驥躍,

緒逐方東,

血脈伸張,

彤彰焰吐,

晝暑銜雍和。

烈、烈、烈,

熙環絢色,

映爍華京。

豪、豪、豪,

春秋續史,

鑄建宏章。

偉、偉、偉,

動地酣歌,

牽縈誌魄。

應律征師護絳旌。

荷香淡淡,

轉蝶旋蜂。

曾幾念,

鍾曉敲蒼覺道遠。

疾履昂昂,

輕軀颯颯,

歡歲長城拓朗昊,

野分箕尾踞幽燕。

台巍向夕,

黃金重價,

翩翩俊傑騁平原。

慨而慷,

抖抖才雄,

風流盡數,

熱汗揮芳染熱衣。

煌煌紫殿升虛境,

鴻群橫晚照,

翠澤融融。

夏土飛虯,

壇吟健將,

壤闊空川誌夢圓。

威聲振曠穹,

燁燁轟轟,

煦煦紛紛,

年百一生人美壯。

 

(正向下聯)

日月齊觀四海澄,

邈邈魂遊,

懷追鬥北,

精輝渙漫,

彩引霓搴,

衢遙入雅典。

高、高、高,

勁步英姿,

騰蹤鷙鵠。

快、快、快,

嶽嶺颺飆,

跨奔廣漢。

強、強、強,

衝霄浩氣,

激蕩星河。

成規聖協商和願。

史話悠悠,

參源溯舊。

問當初,

浪濤餐寂愛琴悲。

濃烽嫋嫋,

滿目淒淒,

耀光神廟聳崇岩,

潮湧地中連域國。

女妙迎陽,

悅性純思,

熠熠文明昭早曙。

今並昔,

棱棱意韻,

險絕縱馳,

榮枝著綠炫榮冕。

穆穆古場繚渺煙,

島半蔽朝花,

丹晶爛爛。

西洋鼓枻,

曲譜洪波,

雲清擁際銘情潔。

厚德承深浦,

彬彬濟濟,

蔥蔥鬱鬱,

紀千通宇日寧安。

 

 

奧林匹亞回文長聯  (反向)

 

(反向上聯)

安寧日宇通千紀,

鬱鬱蔥蔥,

濟濟彬彬,

浦深承德厚。

潔情銘際擁清雲,

洪波譜曲,

枻鼓洋西,

爛爛晶丹,

花朝蔽半島。

煙渺繚場古穆穆,

冕榮炫綠著枝榮。

馳縱絕險,

韻意棱棱。

昔並今,

曙早昭明文熠熠,

思純性悅,

陽迎妙女。

國域連中地湧潮,

岩崇聳廟神光耀。

淒淒目滿,

嫋嫋烽濃,

悲琴愛寂餐濤浪。

初當問,

舊溯源參,

悠悠話史,

願和商協聖規成。

河星蕩激,

氣浩霄衝,

強、強、強!

漢廣奔跨,

飆颺嶺嶽,

快、快、快!

鵠鷙蹤騰,

姿英步勁,

高、高、高!

典雅入遙衢,

搴霓引彩。

漫渙輝精,

北鬥追懷,

遊魂邈邈,

澄海四觀齊月日。

 

(反向下聯)

壯美人生一百年,

紛紛煦煦,

轟轟燁燁,

穹曠振聲威。

圓夢誌川空闊壤,

將健吟壇,

虯飛土夏,

融融澤翠,

照晚橫群鴻。

境虛升殿紫煌煌,

衣熱染芳揮汗熱。

數盡流風,

雄才抖抖。

慷而慨,

原平騁傑俊翩翩,

價重金黃,

夕向巍台。

燕幽踞尾箕分野,

昊朗拓城長歲歡。

颯颯軀輕,

昂昂履疾,

遠道覺蒼敲曉鍾。

念幾曾,

蜂旋蝶轉,

淡淡香荷,

旌絳護師征律應。

魄誌縈牽,

歌酣地動,

偉、偉、偉!

章宏建鑄,

史續秋春,

豪、豪、豪!

京華爍映,

色絢環熙,

烈、烈、烈!

和雍銜暑晝,

吐焰彰彤。

張伸脈血,

東方逐緒,

躍驥轔轔,

碧山三會共天人。

 

 

    梁小萍以現代散文詩形式來詮釋這首長聯:

    在仙人聚集過的神州古國,一支支龐大的隊伍,車馬並馳,精神抖擻,向著東方開來。熱血沸騰,紅光滿天。

  多麽瑰烈啊!你看迎夏之陽在北京雍和宮上空,正輝映著奧運會旗中的五色彩環,絢麗雍容、熙和豐色。多麽豪邁!古奧運的曆史,由我們續寫;人類文明春秋的樂章,由我們譜奏。多麽雄偉啊!你聽,奧運的會歌動地嘹亮、激揚奮發,縈牽心誌、繚動神魂。

    在北京夏日淡淡的荷香中,在彩蝶妍蜂的飛舞中,一支簇擁著鮮紅旗幟的雄師,正踏著節律走來。曾多少次,在北京覺道寺曉鍾的蒼涼裏,懷思著責任的重大、道路的遙遠。莫歎息,莫畏懼,用訓練場上昂昂步履,颯颯輕軀,去迎接這曆史的挑戰。

    長城歡歲,蜿蜒馳遠,拓展著明澄的高天。北京,你這古屬幽州的燕國之都,星分為箕宿和尾宿。戰國之時,燕昭王就曾在你的懷抱中築高台,置千金於台上,延請天下賢俊。一時,多少豪傑縱馬翩翩,奔馳在你寬廣的胸膛。

    激昂感慨啊!你看,才傑雲集,抖抖昂昂,英華盡出,一展風流。熱汗,煥發青春的鬱芳,染透了熱衣。華光煌煌的紫禁城,像是在世間升起虛境,群鴻在晚照的天空中舒展,飛龍在華夏翠澤的土地上遨遊。廣闊的疆土和皓朗的河川,將誌慶著這一千年的圓夢。

    雄壯的呼聲威震碧曠的高穹,光焰流瑩,轟轟烈烈,煦煦熙熙、斑爛紛紛,百年的人生多麽壯美!

 

    日月一齊見證這世界的清澄。讓我們神遊於九天之上,心懷追蹤著北鬥。精神的光輝煥發散漫,搴引著霓虹的斑爛豔彩。大道遙遙,直入雅典。

多麽高啊!矯健的步履與俊美的身姿,正飛騰而起,追蹤著天空遨翔的鷙鳥和鴻鵠。多麽快啊!像嶽嶺上飛揚的飆風,迅速奔向廣闊的漢宇。多麽強啊!凜然浩氣,直衝雲霄,激蕩星河!

    這是永恒的成規,神聖的協議,人民的意願。這文明的曆史多麽悠長,讓我們一起追溯她的源頭,參究她的往昔。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麽當年的浪濤餐飲著孤寂,愛琴海發出咽咽的悲鳴。啊,戰爭吞噬著古希臘的大地,到處濃烽嫋嫋,到處滿目淒淒。

    高聳在奧林匹亞山上的宙斯神廟,煥發出神聖的光輝,照耀著雅典這個通往地中海各國的古城。自始,一群純潔少女,懷著赤子之心,熾熱之愛,在神廟中用太陽之光,點燃起照亮曆史文明曙色的火把。

    今日和往昔都一樣啊!你看威嚴方正的意韻,跌宕起伏,縱馳四方。繁茂的橄欖枝編織成長青的榮冠,贈獻給勇猛的英雄。古老的奧林匹亞運動場上,至今仍輕煙繚繞,穆穆生輝。希臘半島的朝花,遮蔽了遍野,紅英片片,晶瑩爛爛。行舟在西方的海洋中,但聞洪波融融,歡歌譜曲;放眼於高天廣宇上,隻見際雲澄碧,銘存著純潔的情誼。

    這奧林匹亞傳統所給予人類,其厚德就像承載在深浦一樣,廣博淼淼,浩浩湯湯,縱深淵遠,鬱鬱蔥蔥,祝福著今後一千個世紀的宇宙永保和平與安寧!

 

    一般長聯的特點是,一聯因觸景而詠誌抒懷,另一聯則發思古之幽情,其間綜述與其相關之天文、地理、曆史,以及典故。此回文長聯則有所不同。其一聯詠北京之奧運和中國之風貌,另一聯則詠古希臘之奧運及西方之文明。所以,在同一聯中,既要詠誌抒懷,又詠文典史理。其意圖很明顯:用充滿東方古典文學色彩的長回文對聯,來吟詠充滿西方古典文明光芒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力圖將中西古典文明精髓中一文一武、一動一靜結合起來。此回文長聯的三百八十四的字數,暗合《易經》的爻數(《易經》共有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合三百八十四爻),使其更具古典東方之神秘色彩。

    回文長聯盡管在文學史上從未出現過,但僅憑常識,便不難推想:寫長聯難,寫回文長聯更難;長聯中嵌典、嵌天文地理難,在回文長聯中嵌典、嵌天文地理更難上加難。

    梁小萍這首回文長聯,一聯嵌了 “黃金台”的中國古典:“台巍向夕,黃金重價,翩翩俊傑騁平原。”另一聯則嵌了 “少女燃炬”的奧運古典:“女妙迎陽,悅性純思,熠熠文明昭早曙。”一聯嵌了 “野分箕尾踞幽燕”的北京星分,另一聯則嵌了 “潮湧地中連域國”的奧運發祥地的地理。一聯嵌了 “雍和”宮,另一聯則嵌了 “雅典”城。奇妙的是,上述這些例子,其對仗正向反向都非常工整。此外,聯中還嵌了北京名勝 “覺道寺”、 “長城” ,以及希臘的 “愛琴海” 、 “宙斯神廟”。聯中還用 “紫殿”喻指“紫禁城”,用 “古場”喻指“奧林匹克競技場”。

    這首回文長聯概述了奧運會的起源及曆史,如“成規聖協商和願”指的是奧林匹克的“神聖協議”, “春秋續史” 指的是古希臘奧運會中斷一千多年後,再度複興而成為現代奧運。同時,聯中還包括奧運的常識,如奧運會五環旗、奧運會會歌、奧運會桂冠、奧運會格言“更高、更快、更強”。再者,聯中 “壤闊空川誌夢圓”表述了華夏兒女千年夢將圓,以及 “紀千通宇日寧安”表達了世界人民期盼宇宙永保和平與安寧的長久願望。

    這首回文長聯最精彩之處,是兩聯的起句和結句,大氣淋漓,意境高闊: “人天共會三山碧”, “年百一生人美壯”; “日月齊觀四海澄”, “紀千通宇日寧安”中。 其中, “人”在一聯的起句和結句中重疊使用,而 “日” 在另一聯的起句和結句中在相同的位置上也重疊使用。更為重要的是,這四句的反向同樣不同凡響: “安寧日宇通千紀”, “澄海四觀齊月日”; “壯美人生一百年”, “碧山三會共天人”。因而,這四句便形成了一個氣勢磅礡的方陣,使這首長聯的正向反向均氣貫始終——大概梁氏是把書法藝術中氣頭氣尾的布陣方法應用到了對聯中。

    奧林匹克運動會是曆史文明的創舉;奧林匹克運動會在中國舉行是曆史的創舉;無疑地,梁小萍此首回文長聯,在中外文學曆史上也是一個創舉了。

 

春秋作管雙揮腕

日月吟歌獨步天

 

    中國傳統藝術中,詩、書、畫並稱三絕。它們貌似獨立,但從內在的藝術屬性看,實為一個整體。一張完整的畫必須用書法題款;學養深厚的畫家則題上與畫麵相和的自撰詩文;而體現書法用筆化境的作品,看起來是一幅畫;若體現書法修養精深者,無疑也是書寫能表達自己情懷的自撰詩文。優秀的詩聯,本身應是一幅圖畫,加以書法書之,就更具價值。

    作爲一個非常罕見的個案,梁小萍身上表現出這種中國傳統藝術的高度的統一。

    梁小萍小時曾經學畫,她的一些看似不經意的習作曾讓頗有名氣的畫家哥哥甚爲驚歎。後來梁小萍主攻書法,現在為世人所熟識並讚佩的也是她的書法藝術。所以有人說,談梁小萍的人生,沒有書法便顯得蒼白。但他們有所不知,談梁小萍書法藝術,不可不談她的詩詞。書藝之於她的詩詞,是養料、色彩、天空,以滿足她詩詞方麵的超人想像力和創作力。而詩藝,則使她的書法藝術更具個性和靈性,使其洋溢著一種古典式的凝重莊嚴卻又變幻新奇的浪漫情調。可以說,是詩詞賦予梁小萍書法藝術的獨特和高雅,進而構成她藝術意義的全部。

    梁小萍第一次比較有規模地公開她的詩作是二零零六年八月二十六日在《澳華新文苑》上,發表二十首總題目為《冬去夏來》的回文七絕。二十首作品驟然出現,雪梨文化界許多人頓覺眼前一亮,甚至大感意外,又不能不佩服之至。城北文豪陳耀南教授即時在《澳洲新報》的周刊上寫了題為《奇才》的專欄文章,便是他看了梁詩後有感而發。

    如《冬去夏來》發表時的“題記”所言,梁小萍二零零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乘鐵行郵輪太陽號,自雪梨港駛往南太平洋群島,行程十三日,“聊作回文詩以為旅途日記”。事實上,二十首回文七絕隻不過是她這次別人覺得奇特而她自視平常的“旅途日記”——一共七十四首回文詩——的一部份而已。記得我第一次翻閲她這部“旅途日記”,心頭著實經曆了一次震撼。

    我後來在梁小萍家裏的電腦中,發現她所有的日記竟然都是以詩詞聯語寫成的。如果真的要找尋梁小萍生命的足跡,隻要在她的電腦中點擊文件“diary”(日記),從中開啟的一千多副對聯、回文對聯和幾百首回文詩,以及律詩和詞裏,便幾可一覽無遺。對於一個書法家來說,這真是一個稀罕離奇的現象:詩聯作品居然比書法作品還要多得多!

    例如,梁小萍讀了陳耀南教授專欄文章《奇才》之後,感激其嘉獎,有點意外,又自覺受之有愧,於是便在日記中寫了這首詩:

 

何如愧受稱奇才,

綠酒新嚐試舉杯。

柯發喜逢新雨露,

嶽攀歡見彩瓊瑰。

過帆逸鳥三星幻,

闊海晴天九夢回。

荷蝶弄妍窺步慢,

稚毫初染寫風雷。

 

而這首詩從結尾倒讀回頭則是:

 

雷風寫染初毫稚,

慢步窺妍弄蝶荷。

回夢九天晴海闊,

幻星三鳥逸帆過。

瑰瓊彩見歡攀嶽,

露雨新逢喜發柯。

杯舉試嚐新酒綠,

才奇稱受愧如何。

 

新式武俠小說開山鼻祖梁羽生先生是梁小萍在雪梨相識多年的朋友,常常見麵。“漱石小築”就是生公(悉尼文化人多以此尊稱梁先生)多年前在梁小萍家中作客時,看到園中天然石鍾乳石而特為梁齋起的名字。生公有兩聯贈梁:“小謫留塵夢,萍蹤結翰緣”;“漱石談詩歌小築,枕流洗筆寫蘭亭”,而梁在日記中有一首七律回文是寫生公的:

 

正向

星流野牧伴潛龍,

逸放毫端注趣濃。

鳴鏑逝風雲漫際,

絮煙彌漠塞傳烽。

京華鬥虎征新域,

草莽馳雄躍酷冬。

靈劍舞旗輝幻變,

驚雷挾俠逐萍蹤。

 

反向

蹤萍逐俠挾雷驚,

變幻輝旗舞劍靈。

冬酷躍雄馳莽草,

域新征虎鬥華京。

烽傳塞漠彌煙絮,

際漫雲風逝鏑鳴。

濃趣注端毫放逸,

龍潛伴牧野流星。

 

    這首回文詩(反向回文部份之詩韻選自 “當代新韻府”)題為《觀生公書大字感發其它 》。緣因梁小萍有一次在生公府上,看到他卷起衣袖,大筆揮毫的樣子,不禁感慨:一位年逾八旬的學者竟如此精進,到家便忍不住用詩記下自己的感懷。此詩原是日記,況且,梁小萍向來少以詩詞示人,此次公開,生公也應是第一次看到. 詩中八句分別嵌了生公八部武俠小說書名或部份書名。其中首句 “潛龍”指從書壇上隱退的生公,同時指其武俠小說《飛鳳潛龍》。“星流野牧”指生公退休後移居的澳洲,而在回文即反向詩中第八句為其武俠小說《牧野流星》。第三、四、五、六、七、八句分別指《鳴鏑風雲錄》、《絕塞傳烽錄》、《龍虎鬥京華》、《草莽龍蛇傳》、《幻劍靈旗》和《萍蹤俠影錄》。其中《龍虎鬥京華為生公處女作,正是該書的問世,開創了現代武俠小說的新天地。此詩概括性很大,且又能回讀,而梁小萍幾乎不經意間便作成了。

    日記日記,寫得多了,熟能生巧,越寫越順,亦算解釋。不過我總覺得,梁小萍詩藝(還有書藝)表現出的天賦靈性,大大超乎常人。有次上課,學員集體來遲。梁小萍無奈之餘,提筆入靜,靜聽自然。十分鍾後,代替責斥聲的卻是一首悠閑的七絕回文詩(可笑的是,當學員們聽完這首詩後,都高興得拍手說:以後為了老師多作詩,我們多些遲到)。詩曰:

 

正向

何曾幾度靜閑悠,

盡斂煩思百罷休。

過鳥探班空寂寂,

嗬嗬笑遠逐輕舟。

 

反向

舟輕逐遠笑嗬嗬,

寂寂空班探鳥過。

休罷百思煩斂盡,

悠閑靜度幾曾何。

 

梁小萍隻要興之所至,凡事皆可入詩。聼朋友說,有一次,路過悉尼一停車場轉角,見一掛滿枯葉的澳洲蕨了無生息,便笑問:“可以此詩否?” 梁小萍欣然以一首“吟澳洲病蕨”作答:

 

一樹苦凋零,

夜寒孤伴星。

悲愁稀歎息,

枯弱盡流形。

誌遠祈年壯,

情深托夢馨。

來年秋氣至,

綠翠拍天庭。

 

    對於梁小萍,書法是感情對外的表白,而詩文則是對自己的表白,是一種game(遊戲),是生活的調劑。奇怪的是,工作越忙,詩就越多。其實,梁的許多詩作,都是寫在火車上、堵車途中、交通紅燈前甚至是用餐之時。有一次,是星期六,她從早忙至下午四點,覺得應該慰勞自己,便坐下寫詩。除了用餐外,一直寫到淩晨兩點,終於完成了一首千字詠史詩:霸王悲歌。這是眾所周知的曆史故事,在舞台銀幕戲曲屢見屢聞不鮮,但以長詩形式出現,這樣刻劃楚霸王項羽,大概還屬創舉。梁小萍就是這樣,以創舉為樂。

 

 

詩藝一絕:試談梁小萍回文詩聯

 

    梁小萍的回文詩聯可謂一絕。

    有一次梁小萍大病,適逢母親來電。為免母憂,梁小萍隻字未提。放下電話,忍不住熱淚縱橫。為排解自己,於是寫下一首回文詩:

 

星夜半參風動帆,

幾船寒露漂蒼岩。

寧思忽接容慈厚,

靜緒侵翻味苦鹹。

萍遠泛流追偉岸,

淚橫垂染濕青衫。

齡長伴日兒癡母,

母作難為孰聖凡。

 

    奇特的是,此詩正向讀是女兒思念母親,反向讀是母親思念女兒:

 

凡聖孰為難作母,

母癡兒日伴長齡。

衫青濕染垂橫淚,

岸偉追流泛遠萍。

鹹苦味翻侵緒靜,

厚慈容接忽思寧。

岩蒼漂露寒船幾,

帆動風參半夜星。

 

    一九九六年,梁小萍應美國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邀請,到該大學舉行個展、講學和即席揮毫。事後,梁小萍被旅居在此的台灣書畫藝壇泰鬥傅狷夫老先生邀請到府上作客。在傅老身上,梁小萍感受到老一代藝術家對民族精粹的強烈使命感,感覺到比其畫藝更重要的一種長者風範。梁小萍一直對傅老懷著深深的敬意。某天,她打開相冊,看到傅老自撰七言絕句題萬徑鬆風圖的書法作品。詩曰:

鬆風萬壑起天聲,

千頃波濤撼巨鯨。

峭壁懸岩雲路渺,

渾疑此處即蓬瀛。

 

梁小萍即《步原韻奉和前輩傅狷夫先生兼作回文七絕並步其首字為韻》:

 

正向

 

鬆綠遠峰敲韻聲,

韻聲回轉碧飛鯨。

冬春複計遙天傲,

傲寄潮波作閬瀛。

 

反向

瀛閬作波潮寄傲,

傲天遙計複春冬。

鯨飛碧轉回聲韻,

聲韻敲峰遠綠鬆。

 

 

 

 

    步原韻奉和兼作回文七絕並步其首字為韻,這種和詩前所未見,這種文體的稱謂對於許多人也應是陌生的,可以說是梁小萍自創。她自創的新詩聯形式除了前麵所談的回文和詩以及回文長聯外,還有對稱篆字回文詩和塔形四向回文詩。對稱篆字回文詩的形式是梁從一個書法家的特殊角度創作而成的回文詩,詩中所用的字寫成篆書,均左右對稱(正麵反麵看皆可)。而所謂塔形四向回文詩,即是一首塔形詩,從上下左右四個不同的方向,回文而成四首塔形/倒塔形的詩。

    由於篇幅關係,梁小萍的對稱篆字回文詩和塔形四向回文詩不一一引述了。行文至此,我想許多讀者都會想到一個問題,就是:今人對古典詩詞創作都覺得不容易,形式束縛很大,音韻平仄不易掌握,梁小萍究竟是如何駕輕就熟的?回文詩又是所有律詩中難度最大的,對於一般人來說,要應付回文詩中的所有規限,已經不易,等確定其句子通順,格律之類沒有出錯時,已詩味全無,或離原來要表達之意相去甚遠,結果這種不能表達感情的詩就隻能當成遊戲了。而梁小萍的回文詩聯可謂一絕,如何練出來的?有些什麽秘訣?

    梁小萍是把對書法傳統基本功的高度重視應用在詩文方麵。首先,梁小萍把格律、平仄、詞性等搞得精熟,這就等於把約束變為自由了。所以,梁小萍隻用了很短的時間,就把回文詩聯的規律搞通了。

    其實,平時我們對話有一套對話的係統,而詩詞也有詩詞的一套語言係統,寫詩的人必須掌握和熟練運用這套係統。進行古典詩詞創作,平仄成為現代人很大的障礙。因為國語的四聲不能準確分出平仄。按現在國語籠統的分法是:第一、二聲屬平,第三、四聲屬仄。容易出錯的地方在古仄音混進第一和第二聲,而進入平聲的行列。如果不靠死記硬背,就隻能靠查書去核實了。如最簡單的“一” 字,國語屬第一聲,按其分法屬平,而“一” 卻是入聲屬仄。這方麵,粵語使用者很有優勢。隻要掌握要領,通過準確的讀音,就可分出平仄。然而,通過粵語九聲去確定平仄,這要經過很漫長專注的練習才可達到熟練的程度。梁小萍了不起之處是,她使用自己發明的方法——通過音樂去定平仄。隻要一發音,梁小萍便可以立即準確地判定其平仄。

    這些是從技術層麵而言,另一方麵則是從心理而言。

    對於梁小萍來說,寫詩是一種生活的調劑,不但不是負擔,反而是一種樂趣,於是她習慣了見到什麽就寫什麽,即使是寫回文詩,也是如此,並要求盡量做到不生硬,入情性。這就是爲什麽她所有的日記竟然是以詩詞聯語寫成。

    書法對梁小萍有著無窮的魅力,很大因素是因為“難”——其變化來自水墨、筆劃、部首、結構、字體和風格,以及情緒、氣候等,按數學的排列組合來計算,這些變化幾近無窮。同樣地,回文詩的“難”也引起梁小萍興味盎然——這是心理的因素。

    於是,這種興致便引出梁小萍的一連串回文絕句、回文律詩、回文對聯、兼步首字為韻的回文和詩、回文長聯、四向回文塔形詩、對稱篆字回文詩等等。現在梁小萍辭去了“澳大利亞書法協會主席”一職,免除了所有社會上的眾多事務和應酬,更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在詩詞藝術中,海闊天空地遨遊一番。

 

圖片說明:

1.  梁小萍與梁羽生夫婦踏春

2. 梁小萍書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