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局微觀

微觀世局, 遊走政經
個人資料
正文

全世界都在等老川TACO

(2025-10-12 07:53:24) 下一個

AI音頻精華版

2025年10月,中國商務部與海關總署聯合發布稀土出口管製公告,明確對鈥、鉺等多種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製,新規自2025年11月8日起正式生效。概括有三點:

第一,中國此次稀土管製中,對含中國稀土成分超過0.1%的產品實施審批管理。美國人擅長並頻繁使用“長臂管轄”,將其國內法的效力延伸至國境之外,對全球企業產生巨大威懾。而中國的稀土出口管製規則,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讓美國也受中國管轄。

中國控製了70%稀土礦,90%的稀土加工,93%的永磁體生產;還提煉了全球占比100%的釤(一種稀有金屬元素,符號Sm)。當下美國建造F-35就需要釤。每架戰鬥機需要417公斤稀土。電動汽車和人工智能數據中心都依賴稀土。17種元素(鑭係元素 + 釔/鈧)對高科技應用至關重要,尤其是鈥(Ho)、鉺(Er)、銩(Tm)、銪(Eu)和鐿(Yb),這些元素對激光、光纖和國防係統至關重要。

另外,稀土元素對於芯片製造也至關重要。光刻機中的磁鐵,晶圓加工設備,禁令針對≤14nm芯片(Nvidia A100/H100地區)。包括台積電、三星、SK海力士,如果使用中國稀土元素,都需要許可證。在3nm芯片生產中,台積電和三星依賴於幾種稀土元素:鈰:用於晶圓的化學機械拋光。鑭和釔:在晶體管的高介電電介質中。釹和鏑:用於晶圓廠設備的磁鐵。銪:用於摻雜GaN等先進材料。 早就該對台積電實行稀有元素的管控。美網上有人甚至說,沒有稀土美老大就不可能在2030年前建成人工智能數據中心。

第二,此次管製不僅覆蓋稀土本身,更延伸至用中國稀土、技術及設備生產的下遊產品,要求此類產品出口同樣需經審批。從稀土原礦到加工品,再到終端應用產品的全流程審批,理論上台積電生產美國芯片必須中國審批才行。

第三、船舶股東按穿透式監管,交通部針對美國持股超過25%的航運公司收取特別港務費的措施,通過設定25%的持股門檻,旗下船舶在中國港口就要按淨噸支付從每噸400元人民幣起步、未來逐年加碼的費用。這不是一次簡單的“以彼之道,還施彼身”,而是一場將航運業從“船旗國”邏輯拉向“股東國”邏輯的製度重構。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海運貨載需求源,無論是幹散貨、集裝箱還是油運。這一規則的適用範圍天然比美國版更寬、更深。對眾多在資本市場融資的上市船東來說,最大的風險不在船哪造、旗掛哪國,而在股東到底來自哪裏——尤其是美國。

這套規則的“殺傷半徑”遠超美國。根據TradeWinds對上市船東股東結構的梳理,絕大多數公開上市的船東公司,美國投資者占比超過25%。換句話說,這不是在抓少數“美國船東”,而是在用投票權與董事席位光譜來定義“美國聯係”,而這恰恰是華爾街長期深度參與全球航運股權融資的現實。

從細分板塊來看,越大、越遠洋、越靠中國貨流的公司,越難躲開這一次的“股權識別”。VLCC板塊:International Seaways、DHT Holdings、Tsakos Energy Navigation、Navios Maritime Partners等公司的美股東占比超25%。超大型油輪的淨噸規模龐大,按淨噸征收意味著單航次費用可能高到足以改寫航次盈虧。

幹散貨(卡波)板塊:SFL Corp、Norden、Star Bulk、Navios、Safe Bulkers、Diana Shipping均高於25%。這些公司的主力航線與中國鐵礦石、煤炭、穀物進口需求綁定,避不開中國港口。

LPG板塊:Dorian LPG位列其中。

第四,對高通未申報收購行為開展反壟斷調查

這次出手直接打中了美國的要害!時機也非常好,正好是美股迭創新高AI泡沫十分巨大的時候,美國科技股正在進入左腳踩右腳螺旋升天的階段。美國人可能現在才知道,美國坐在炸藥包上,而點火器在中國手上。

美國七大科技公司的總市值占標普500總市值超過三分之一,其中英偉達、微軟、蘋果均超過了7%,這是曆史上從未有過的集中度,遠超當年互聯網泡沫高峰的27%。除此之外,這些AI巨頭遷動的債券市場超過3萬億美元,這還不包括它們搞的類似於恒大的供應鏈融資。

而眾所周知,美國居民財富的41%都係於股票市場。美國上半年的經濟增長90%以上依賴於這方麵的投資。也就是說整個美國的國運根本係於這幾家企業。而這些企業的壟斷幾乎完全依賴於以英偉達為主的芯片———光刻機門檻。

為什麽說點火器在中國手上?

1、中國一旦突破芯片——光刻機鏈條,這些美國企業的壟斷門檻將不複存在。

2、英偉達的高端AI芯片幾乎100%依賴於台積電。而中國的稀土管製可以直接掐斷英偉達的生命線。甚至,稀土長臂管轄還間接打擊了美國的智能機器人產業。不管是特斯拉也好、Figure AI也罷,都受管製影響。因為,智能機器人上的幾乎所有核心部件都需要用到稀土相關材料,如激光雷達、伺服電機、感應傳感器等,且這些幾乎全部由中國壟斷。不知美股再怎麽吹AI?

3、台灣問題的解決,相當於以上兩個命門同時都被中國掐住。而台灣問題何時解決,怎麽解決,完全取決於中國政府。

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對美出口占出口總額的14.7%,2025三季度起更是跌到9%左右,但是即便在全球貿易波動中,中國出口仍保持增長態勢。這一變化意味著中國已成功構建多元化出口格局,美國市場不再是不可替代的"生命線",所謂"脫鉤"威脅早已失去殺傷力。經過美國人多年惡意限製,市場這個美國最有殺傷力武器已經自廢武功了。

因此,按照最基礎的邏輯上來說,沒有一個理由應該對源頭材料產地和最大的經濟合作夥伴實施製裁,搞砸自己的供應鏈和國內經濟。川普選擇掀桌子,意義不大。因為不會因為某個國家掀桌子全球化就不搞了,人類社會自分散到互相聯係,全球化總是越來與深入的,一個人發脾氣改變不了什麽,無非是被邊緣化。

貿易是這樣的:美國加關稅後,各國互相貿易會逐步開始排斥對美貿易。在加征關稅的頭一年,可以撈一筆關稅,但是隨之帶來的就是美國的貿易總額的下降,這是不可避免的。貿易總額持續下降,就意味著該國在國際貿易中的比例會越來越低,從而越來越喪失話語權,這又和貨幣問題強關聯。

當美國在國際貿易份額降得足夠的低,那麽交易的時候可能就歸於“其他”,至於“其他”有多高關稅,如果它的貿易額足夠的低,他加到500%都不會多看一眼。

美國的技術霸權會陷入一個悖論→越是想通過封鎖維持差距,越會催生一個不需要你的平行體係。你禁我的光刻機,我禁你的化學元素周期表。中國手裏還握著許多牌。

至於川普為啥這樣傻,一定要自殺。在下估計,因為多年以來,國內高科技出口企業,一方麵獲得地方政府無論是稅收還是土地補貼,另一方麵,賣出商品後流動性不回籠,賴在海外套利,說白了最終都是去美國股市,美國股市怎麽可能不永遠漲。現在,中國開始在財政循環、產能循環、對外貿易框架改變,逐漸把優勢產能的紅利留在國內,而不是國外,美國的資本市場開始逐漸得不到中國的產能紅利了,老美的資本市場開始出現底盤空虛的問題,不得不想辦法強行收取紅利。於是老川才加關稅或者港口費用,並且還不得不繼續進口我國商品,從關稅的稅率和港口費用看,把賬麵至少做平去比較,可以窺見以前漏出去的紅利是多麽的驚人,這也是為什麽大量的搞外貿的過去都發財,因為賤賣優勢產能跑到國外去套利,不可能不賺錢。現在這個模式要扭轉,必要的場景還開始出口管製,以前的循環被打斷了,新的循環要建立,紅利留存國內的周期開始,這才是美國股市越來越不穩的關鍵原因。

美國現在陷入一個死循環,資本投資項目,項目估值上升,資本獲得賬麵收益,再投資下一個故事。資金更多在資產之間轉移,而不是進入商品或服務的實際流通。大量資金流向股票、房地產、虛擬幣、AI股權等領域。這些投資的收益往往是賬麵或預期收益,不必經過“生產—銷售—消費”的實體路徑。

一方麵資產價格通脹,股市、房市暴漲。一方麵消費萎縮,美帝目前汽車消費甚至還不如2017年。資本越來越脫離人類的日常生活,而經濟數據越來越脫離社會感受。這個才是老川不斷冒險刺激中國的原因。希望通過談判的藝術,多占便宜,為股市續命。

而且可笑的是,也是川普的貿易戰,刺激人民幣加速國際化的步伐。好像澳洲的礦石用人民幣結算,本來早可以這樣做。為何不做?主要是中國是美元最大的支持者。與美國貿易,掙了這麽多順差,總得花出去,買礦買油就是最好的用途。雖然和沙特的人民幣石油結算早開通了,但從各種渠道得知,好像比例並不大,也是基於這個原因。手上這麽多美元,總要花出去。

其實沙特早就從美國掙不到美元了,美國自己都成了石油出口國,沙特最多的美元,從老中這掙的。要不要繼續掙美元,主要看老中給不給。老中不斷掙美元,也不斷花美元,同時也是維護美元的霸權。

現在川普2018年開始的貿易戰,不許中國賺美元了。貿易戰關稅戰幾輪下來,從之前的被動應對,到最近的主動出手,老中越來越發現,自己走路真的很爽啊。倉位決定立場,你手上有那麽多美元,你把美元變成紙,不傻嗎?隨著美元持續變成黃金,隨著手上美元越來越少,現在大概可以放開手幹了。手上有美元資產的人,這個時候,真的要好好想想了。

從2018年開始,中國首先加強糧食儲備,大建糧倉,把全世界的餘糧都買過來儲備。同時進行了基本農田改造,把農田改造成高產田。保證了主糧的安全,實現了多年的糧食豐收。然後是加強軍事現代化,不僅僅是航母,超高音速導彈、最先進的雷達係統、體係化的作戰係統、無人機和反無人機係統、6代機。其實今天中國已經實現了軍事技術的全麵領先,無論是理念,還是技術,還是對抗能力。中國已經實現了對美國的全麵超越。從軍事角度,保衛國家安全,也是貿易戰,科技戰的底氣。再然後是產業鏈的全麵完善,數據庫、ERP、工具軟件、操作係統、光刻機、全係列芯片設備,整個產業鏈全係列進行了全麵替代,已經基本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係。

在糧食安全、軍事實力、產業鏈的能力都已經做好準備之後,加上基礎型材料的管控,中國開始進入鄧公前翻譯高誌凱所說的,要跟美國強調“中美之間不可避免的和平”。在《熱浪之夜》現場,高誌凱認為,中美之間有幾個關鍵節點,第一個節點是,用購買力均價計算,中國已經是美國的130%~135%。

第二個節點是,中國經濟規模超越美國。按照官方匯率來算,現在中國的經濟規模約是美國的70%,未來5-10年,我認為中美就會持平,然後就是超越。馬斯克說到2050年,中國經濟規模應該是美國的兩倍,我覺得這並不奇怪。以中國和日本為例,中國經濟規模2010年超過日本,到現在15年,中國的經濟規模已經三倍大於日本了。

第三個,應該跟美國強調“中美之間不可避免的和平”,北朝鮮、伊朗、敘利亞都找美國要過和平,但美國都沒給。所以中國要提出“不可避免的和平”,戰爭會互相摧毀,因此和而不同、和平相處才是必須的。到那個點,我覺得就到了中美之間的最佳狀態。

朝鮮戰爭以後,美國就決定不再和中國發生地麵戰爭。但美國依然會想打海戰、空戰、太空站等等。但今年93閱兵後,我覺得美國人應該內部得出了一個結論,就是不要跟中國打任何戰爭。

但美國很有可能會打信息戰、間諜戰,而且戰爭的重點會調整,美國可能會物色代理人,目前來看很可能是菲律賓,另一個是台獨分子,美國現在想方設法把他們培養起來,推到台前,跟我們鬥了以後兩敗俱傷,然後他漁翁得利,這個是我們要嚴防的。而且國內要不斷強調新質生產力,一定要在最高端的科學技術方麵和美國人平起平坐,甚至領先於它。

希望中國通過稀土與供應鏈的壟斷優勢,限製美國的軍備,從而讓美國知難而退,離開亞洲。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