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局微觀

微觀世局, 遊走政經
正文

巨變前夜

(2024-06-23 07:35:51) 下一個

潘行長在陸家嘴的發言信息量非常大,簡單一句就是在不斷給寬鬆預期降溫:

1、一個是考慮匯率的壓力,美聯儲降息預期不斷推後,外部均衡要考慮。

2、高質量發展不需要那麽票子,金融機構衝規模的訴求不理性,所以要遏製。

3、M1很弱,但那是因為居民活期存款沒放進去,一些寶寶類產品也沒放進去,是統計口徑的問題,潛台詞依然是不用寬鬆。

4、直接點名了非銀長債持有的風險,這次是行長出來唱空了,主要是怕和矽穀銀行一樣,不過實事求是的說,現在金融機構賺錢主要都是在靠債券自營盤了,萬一出來了熊市,確實問題很大,但央行也很難改變市場的趨勢。

5、政策利率主要看短端利率,政策利率要控製市場利率,不能反過來。

從這5點看,降溫寬鬆預期。如果按照西方經濟理論,央行的政策好像與市場作對。一般受過西方經濟學訓練的都會認為,現在房地產和城投都被按熄火了,導致經濟中活錢減少,M1增速下滑,剪刀持續擴大。那麽理論答案就是像美國那樣發錢,直接把錢發到個人和企業手裏。但是中國不僅不發錢,還發超長期特別國債,直接導致M1增速大幅轉負,從指標看是抽走了更多活錢,雪上加霜。

又比如,流動性陷阱也好,資產負債表衰退也罷。像美國一樣,大水漫灌,帶動資產價格上漲,這是理論答案。但是美國新興產業都上市了,資產價格上漲,錢就會流入這些新產業,這已經形成正向循環了。但如果中國這麽做隻會讓房地產價格上漲,反而進一步壓製新興產業的發展。所以注定了中國不會這樣做。

那中國為什麽不按套路出牌?特別國債的投放方向就是已經解釋清楚了。這些超長期特別國債就是耐心資本。你不願意投資,國家幫你投資,在你手裏是存款,在國家手裏就是長期投資的耐心資本。

至於對投資市場的壓力,估計央行認為中國股市處於核心供應鏈位置的企業盈利根本不受影響。同時因為資產慌,令到保險與社保等長期依靠利差盈利的機構必然會加大對紅利股的投資,而銀行也非常配合增加派息次數與數量。當然以前熱炒的中小盤概念股壓力就非常大了,但這是上麵喜聞樂見的。

現在世界潮流是與西方經濟學作對。前有土耳其的埃蘇丹降息對抗通脹,後有普京規定用盧布或人民幣買賣俄羅斯能源,對抗美國把俄羅斯踢出SWIFT係統。現在輪到我們不大水漫灌對付通縮。可見世界都意識到西方的自由經濟學理論就算不是偽科學,起碼也有重大缺陷。

西方經濟學一般用“無形之手”來形容市場的萬能。如果遇到經濟危機,就如美國與日本一般,天量印鈔,大水漫灌就可以了。印出來的鈔票可以給個人或者企業,但後果是通脹。看似每個人手裏拿到了錢,但是上漲的物價很快就吞噬掉這點錢的購買力。例如印鈔確實幫助美國走出了次債危機,但政府債務開始快速膨脹,現在美國國債更是接近35萬億美元。同時,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也在急速擴張,因為美國政府發行的國債,很大一部分出現在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上。日本更不用說了,日本政府的債務規模2023年就超過12萬億美元,占GDP的比例為260%。日本政府支出的一半都要靠不斷發債來解決,因為社會購買不了那麽多的政府債券,於是日本央行就成為最大的購買者。

現在美國政府債務利息達到1萬億美元,超過年軍費達到2000多億美元,占美國全部稅收的三分之一。前不久曆史學家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援引了他所謂的個人曆史法則:“任何在償債(國債利息支付)上花費比國防花費更多的大國都不會長期保持強大。哈布斯堡王朝的西班牙,舊製度的法國,奧斯曼帝國的真理,大英帝國的真理,從今年開始,這項法律即將受到美國的考驗。事實上,國會預算辦公室預計,部分由於利率上升,聯邦政府將在本財政年度花費8920億美元用於支付累積的28萬億美元國債的利息,這意味著利息支付現在超過了國防支出,幾乎與醫療保險支出相當。

“華盛頓一直在以驚人的速度增加國債。不久前,從1990年代末開始,聯邦政府的預算實際上處於盈餘狀態,至少在一段時間內是這樣。今年,它將達到約1.9萬億美元的赤字,國會預算辦公室本周預測。

如果我們溯本追源,正是自由經濟學令美國開始去工業化,從裏根開始,為了應對因越戰而帶來高負債高通脹,而同時蘇聯因為石油價格高漲,財政收入大增,令美國越來越難以應付。最後被迫通過沃爾克的20%的聯邦利息,把通脹壓下去的同時,高息也慢慢把美國企業趕去東南亞。一方麵通過打壓油價,減少蘇聯的收入,另一方麵,因為企業轉移到東南亞這些低成本但人民勤勞聰明的地區後,企業盈利大增。最後搞到蘇聯都開始懷疑人生,自己投降解體,希望加入西方。

這令到歐美陣營士氣大振,更堅信自由經濟學派。當時的形勢是,政治上,蘇聯的解體使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並且前蘇聯大量優質的國有資產以極低的價格進入到了國際市場,為西方資本帶來了一波解體紅利。科技上,互聯網技術終於在消費應用端迎來了爆發期,穀歌、微軟、蘋果等著名科技巨頭迅速崛起,引領了全球經濟的發展。國際秩序上,全球化浪潮進入高峰,雙邊和多邊自由貿易體係成為一種潮流,將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緊緊地聯係在一起。

這些變化導致美國的經濟發生了結構性的重組。在生產端,美國的優勢產業集中在了金融和高科技領域。這雖然有助於美國從全球吸納高薪資人才,但是它們能提供的就業崗位是有限的。這意味著,美國負責創造價值、生產價值的那部分人口隻占了一少部分,因為越來越多的製造業轉移到亞洲。因此越來越多的普通美國人所能提供的價值,不在於他們的生產能力,而在於消費力。

不過,猶太資本認為,傳統的性別觀念限製了人的消費。傳統的性別觀念是與工業生產活動相匹配的。例如,在挖煤、開山鑿石、煉鋼煉鐵等重工業行業中,男性占比明顯高很多,而女性在這些行業既不存在要求平權的客觀基礎,也缺少要求平權的主觀意願。因此,在製造業為主的生產型社會,工業生產活動塑造了主體社會對兩性的認知。

但是,進入90年代後,由於美國的去工業化進程,能夠反映兩性生理差異的工業活動大量外遷,服務業占比逐漸升高。而在大多數服務業中,兩性的生理差異並不會帶來明顯的區別。同時,美國成為了以消費為主要驅動力的經濟體。於是,在經濟因素的引導下,整體社會文化開始向有利於釋放消費力的方向變化。

這時,傳統的性別觀念反而成為了一種阻礙。例如,在工業社會中,從事重體力勞動的男性工人一般是不會化妝的,也很少頻繁地更換新衣服,從中衍生出了一套傳統男性的消費觀念。顯然,這種習慣並不利於男性消費品的銷售。於是,消費型社會就有很大的動力打破這種由生產型社會所塑造起來的傳統男性觀念。

而能夠最大化消費力的性別觀念就是百無禁忌,所有人都可以擺脫先天生理條件的束縛,自主探索、自主定義自己的性別,嚐試不同的生活方式。同時,變性LGBTQX產業本身就意味著一個巨大的市場。昂貴的手術和終生服藥的特點能夠給醫藥公司帶來源源不斷的利潤。於是,那些深刻影響了當今世界的種種文化思潮在消費主義的驅動下,以“先進、文明”的名義改造著世界。因此,在克林頓任期,LGBTQX運動開始蓬勃發展。

表麵上,他們的旗號是希望所有群體都能擁有“絕對平等的權利”。但是,這種“絕對的平等”隻有放在消費的場景下才能夠實現和理解。一旦放到工業生產的場景下,這種“絕對平等”就很容易會現實暴露出難以調和的矛盾:為什麽不去爭取“平等挖煤的權利”、“平等搬磚的權利”?實際上,隻有在一個無需生產,“超市貨架上能夠自動長出商品”的社會,才能發展出類似LGBTQX這種無限細分的性別文化。而在克林頓時代,這個全球化發展的特殊時期,美國恰好在相當程度上滿足了這一條件。

可見自由經濟學派的危害已經不止於經濟,已經危害都基本人倫。這是因為自由經濟學,隻考慮金字塔頂的猶太資本的利益。所謂的自由,就是保障猶太資本帶領的華爾街金融資本掠奪全世界的自由,自由市場經濟的那些理論假設和政策主張,都是最大程度地滿足了猶太資本控製全世界、掏空全世界的現實需要。

這種理論最大危害是不把人當人看待,隻是盈利的一個工具。為了盈利,鼓勵大家變性又有何不可?當然,猶太精英也不關心存在於資本金字塔底的中小企業。自由市場經濟的全部奧義就是四個字:弱肉強食。那些漂亮的概念和命題背後,真正想要做的,就是一件事:論證社會達爾文主義或叢林法則的合理性。

相比之下,中國因為海路石油的不安全感所以進行以下布局:1. 發展了超超臨界火電機組;2. 投資水電;3. 投資光伏;4. 投資風電;5. 投資核電技術;6. 投資特高壓輸電技術;7. 投資儲能技術;8. 投資新能源汽車。如今這些技術已經將中國逐漸從石油能源統一到電能。一代能源技術是一代文明,如果說英鎊是煤貨幣,那美元就是石油貨幣,人民幣是電貨幣。

中國政府對於人工智能的應用也是開放的,而智能化與電最貼近。細究起來,植物光合作用、電池和人體線粒體的能量生產、消耗過程本質上是電子的遷移過程,電是宏觀、微觀高度統一的能源。中國因為國家安全進行了幾十年的布局,構建了一個圍繞電能的龐大工業體係,一朝把示人,歐美汽車行業立馬陷入恐慌。就像武術一樣,將全身的潛力運用於一點擊倒對方,並不是這一招的威力,而是武術習練者幾十年的功底,電動汽車是這個體係的“一招”而已。

盡管所有的外媒采訪嘉賓都會說到政府補貼,其實雙方產品力已經拉開差距,就像燃油車領域中國在體係上的薄弱一樣。可惜,中國有反思怪不停的說咱們燃油車不行,而外國則總是找補貼原因,或者說中國偷技術,或者更有人解釋外國不發展電動車的高大上的原因。

美國也意識到自由經濟學對自己的危害,去年沙利文在布魯金斯學會發表的演講,宣布“新華盛頓共識”。“新共識”突出強調了美國所麵臨的四大挑戰,從而導致美國難以繼續堅守傳統的以支持經濟全球化和自由市場經濟為核心的“舊共識”。

第一,美國的產業基礎正在被掏空。沙利文認為,“舊共識”有兩個重要的假定(assumption)都是錯誤的,它們分別是“市場總是有效地分配資源”以及“任何經濟增長不分產業類型都是好的”。而沙利文所呼籲的“新共識”認為,經濟全球化導致美國製造業大量外流,以及美國產業結構的過度金融化,重創了美國的產業生態係統和科技創新能力,2008年的金融危機和2020年的新冠疫情則暴露了美國在產業結構和供應鏈上的巨大缺陷。

第二,地緣政治和安全競爭正在對經濟發展產生日益巨大的影響。“新共識”聚焦於中國所帶來的地緣挑戰,並以此批評“舊共識”的另外一個假定,即認為經濟一體化能夠促進各國更加負責任和開放,全球秩序將變得更加和平和具有合作性。正是在自由主義思想的指引下,美國支持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宣稱中國的加入將使美國人變得富有,並能幫助中國走向更加開放和自由。然而,隨著中國在全球經濟體係中的作用和地位快速提升,中國已經逐漸由夥伴與合作者轉變為美國領導地位的重大威脅與競爭者。

第三,氣候變化危機加劇清潔能源轉型的壓力。“新共識”強調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性,但並沒有將氣候變化問題簡單當做為一個生態環境問題來處理,而是認為應該將經濟發展戰略和應對氣候變化融合一起,美國需要通過精心設計的投資戰略來推動技術創新,進而同時實現氣候目標和就業目標。

第四,美國國內經濟不平等加劇,威脅民主製度的穩定運行。“舊共識”在經濟發展的收益分配上有一個重要的理論信仰,那就是“涓滴經濟學”(trickle-down economics),即認為市場驅動的財富創造最終會在社會各階層得到廣泛分享,而建立在高稅收基礎上的政府公共投資會擠占私人投資,不利於財富創造。但冷戰結束以來的曆史表明,建立在“舊共識”基礎上的經濟政策特別是對富人和大公司的減稅政策不僅沒有惠及工薪階層,反而摧毀了美國的中產階級,財富通過市場機製由上向下“涓滴”的現象並沒有發生,這惡化了美國國內的社會結構,助長了以特朗普為代表的民粹主義運動的興起,進而將美國的民主製度置於一種危險的境地。

可以說,“新共識”係統批判了“舊共識”的相關經濟理念和政策主張,尤為強調產業發展與科技創新的重要性,稱其為美國國家安全和經濟活力的重要源泉;強調美國及其盟伴要合力應對地緣政治特別是中國崛起所帶來的挑戰,將國家安全和中產階級福祉置於優先地位,不能因為經濟效率而忽略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新共識”也展現出美國戰略精英對經濟全球化和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的悲觀態度,稱經濟一體化並未帶來全球和平與合作,反而危及了美國在全球秩序中的領導地位。

為應對“新共識”所呈現的四大挑戰,沙利文闡述了拜登政府將或正在采取五個行動步驟:

  • 利用“現代美國產業戰略”培育國內產業生態進而奠定新的產業基礎。“新共識”認為,僅靠私人投資無法充分服務於美國的國家抱負,因此需要通過政府增加有目標的公共投資來動員私營部門投資,以支持有戰略性意義的關鍵產業的發展,這些產業將成為美國未來幾十年經濟增長的長期支柱。
  • 加強與盟友的合作,與其共同努力,建立一個強大的、有韌性的、先進的和有包容性的技術工業基礎,美國的經濟戰略議程高度需要盟友和夥伴的支持,美國不能自行其是特立獨行。
  • 超越傳統的自由貿易協定,建立著眼於時代核心挑戰的新的國際經濟夥伴關係。“新共識”認為,當今需要解決的全球經濟問題不僅限於降低關稅,還在於供應鏈韌性、可持續增長、增加就業、打擊腐敗等多個方麵,因此需要與盟伴建立起“超越傳統自由貿易的新型國際經濟夥伴關係”。
  • 向新興經濟體調動數萬億美元的投資,以革新這些國家的基礎設施,同時致力於解決“脆弱國家”麵臨的債務困擾。
  • 采用“小院高牆”策略保護美國的基礎技術,以確保未來的技術服務於所謂“民主國家”和美國的安全,這一策略將通過技術限製、投資審查、出口管製等手段加以實現。

這是對中國多年以來的經濟發展政策的肯定。

但美國要重新工業化在人類曆史上沒有先例,例如第四次工業革命的AI離不開算力,而算力就是電力。美國的電力建設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一個工業國家的需要,不要說AI的發展了。華盛頓科技智庫“研究所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表示,美國在高科技核電發展方麵落後中國15年,但美國有能力追趕。

前幾天比爾·蓋茨還以“中國力量”為由,投入數十億美元建設所謂下一代核電站項目。但美國目前為止還沒有統一調度的大電網,這個巨大國家的電網大部分都是私人的,是支離破碎的,其實很脆弱,前幾年每次發生大的自然災害,停電斷電稀鬆平常,同時電價還會根據自然災害的情況暴漲幾十倍甚至上百倍,比爾蓋茨想通過一個核電站就改變美國是癡心妄想,美國現在AI算力太過費電而電力不足不穩定的問題根本就不是一個核電站就能解決的,這是一個係統工程,這是美國體製問題。

又例如美國的造船業,美國是全球海洋霸主,美國《國家利益》雜誌指出,美國海軍在近十年間的增長雖然穩健,但新下水的艦船總噸位並未能與中國相匹敵。如今,中國的造船業產能已經是美國的250多倍。美國,它曾經輝煌的造船業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今,美國的造船能力已萎縮至全球商船市場不足1%的份額。假如真發生戰爭,不知美國如何修理戰爭中受損的艦艇,更快地建造替代艦艇。

目前美國花了大量的資源去跟中俄對抗,卻不將資源投資國內,這是根本錯誤的,將來回顧這段曆史會後悔不已,美國無力阻止中國崛起,但有能力阻止自身過快衰落啊。

很多人盯著中國的債務,大家忽略的是,老歐洲以前的舒服日子是建立在核心工業品領先的基礎上的,現在我們的核心工業品逐漸開始有領先的趨勢了,除了芯片以外汽車這個東西就是核心工業品中的核心。所以我們的日常生活消費品開始變得越來越優質與便宜,這是好日子的開始,別動不動拿通脹通縮來忽悠老百姓,債務這個東西可以拉長時間慢慢消化。

現在與其要國家拿錢去拉房地產,有這個錢不如投資科研機構、前沿技術企業,形成新的技術資產和產業,那點兒債務出清一部分,用時間去消化一部分,再搞水泥鋼筋玩意兒已經不能將中國人均GDP拉到2萬美元,這個道理不難懂。

現在中國是巨變前夜,等中國這一套圍繞電的體係日漸爆發出威力,中美之間的體係代差,比蒸汽機、內燃機時代更加凶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zhuzi_20 回複 悄悄話 人民幣是數字貨幣
數據的最前沿存儲技術可以是 DNA 存儲, 可以使量子存儲
但是 DNA 存儲不依賴電能, 所以人民幣是電貨幣的說法有失嚴謹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