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的《大而美減稅法案》終於在參眾兩院通過。老川也隆而重之在白宮草坪正式簽字生效。這項龐大立法,延長了川普第一任期內的減稅政策,將現行所得稅稅率永久化,並增加了一些新的稅收減免,為他的邊境牆構想提供資金,通過削減聯邦政府對幫助美國人獲得食品、醫療保險等社會福利支持、以及削減清潔能源稅收抵免等措施,來抵消部分政府收入損失和額外支出。總結有以下幾點:
1. 減少移民的福利
移民群體,包括難民、尋求BH以及家庭暴力和性交易的受害者們,可能不再符合申請一些社會福利的資格。將很多聯邦福利,包括食品券、醫療補助、Medicaid和Medicare的資格限製在一小部分非公民才可以使用。移民申請各種項目,包括BH、工作許可、人道主義假釋和臨時保護身份以及大多數移民法庭申請,必須支付新的或更高的費用。
2. 斥巨資整頓非法移民
川普在其第一任期內未能籌集到的修建邊境牆的資金都包含在這項法案中了,大而美法案將撥款465億美元用於修建邊境牆,另外撥款450億美元用於拘留移民和非法移民。
不過美國拉丁化的趨勢已經很難扭轉,隻能是適應它。現在強行處理非法移民問題,以美國政府的執行力很難產生扭轉性的效果,反倒可能把經濟秩序搞亂。如老川也準備立法讓雇主擔保自己雇傭的非法移民可以留下繼續工作。畢竟紅脖子農場裏麵的髒活都是這些非移承擔的,突然趕走這些奴隸,會導致很多農場無法繼續經營。再說了,這個領域突然湧入一大筆錢,極有可能出現腐敗和低效浪費的問題。
3. 防止Medicaid的濫用
通過醫療補助擴展計劃參保的某些19至64歲、身體健全的美國人,每月必須工作、參加誌願服務、上學或參加職業培訓至少80小時,這項強製要求也適用於14歲及以上兒童的父母。每個月80小時,每周20小時,也就是說每周上滿2.5天班,每半年更新一次注冊就可以保持現有的Medicaid。估計未來十年將削減近1萬億美元。根據國會預算辦公室(CBO)的估計,到2034年,該法案對醫療補助計劃的修改可能導致1180萬美國人失去健康保險。
此外,為補充營養援助計劃(SNAP)增設新的工作要求。要求各州承擔SNAP計劃更大比例的成本。CBO估計,SNAP的擴大工作要求將減少約320萬人參與該計劃。
這些措施是是促使原來不工作的人去工作。
4. 在減稅上,最重要的個稅和企業稅減免為延續2017年稅改中既有的減稅條款並使其永久性,預計未來10年減稅規模達到4.5萬億;而偏向中下階層的小費、加班稅抵免、汽車貸款利息免稅等新增的稅收減免政策規模僅為0.7萬億美元,且到期日為2028年。所以在時間和規模上,是上層階層獲得永久且充足的減稅,中下階層獲得短期且少額的減稅。
5. SALT州稅和地方稅可抵扣稅額上限提高
對於許多中產家庭,尤其是居住在紐約州、新澤西州、加州這種高稅州的中產家庭來說,州稅與地方稅扣除額SALT的上限提高是一條省稅的利好消息。SALT全稱是State and Local Tax Deduction,它包含向州政府繳納的地產稅、州所得稅、城市稅,用全年收入總數減去SALT可扣除的項目,就會得出聯邦所得稅的最終應稅所得,然後再按照家庭總收入的不同稅率就能計算出大家最終要繳納的聯邦稅了。
最早SALT是沒有上限的,但2017年川普第一任內稅改時給SALT設置了1萬美金的限製,這就讓高稅州中高產家庭非常吃虧,像紐約、新澤西、加州這種地方一套房子每年的地稅過萬美金並不少見,更別提交給各州的個人所得稅了。現在大而美法案又把SALT的上限提高到了4萬美金,對於年收入超過50萬美元的納稅人,這項抵扣將逐步取消。五年後,抵扣限額將恢複到2017年稅法規定的1萬美元。
根據美國稅收政策中心對參議院大而美法案的分析,雖然所有家庭的稅收都會減少,但富裕的美國人將從這項稅收方案中受益,遠超收入較低的人群:
年收入超過21.7萬美元或以上的家庭被認為是美國收入最高的20%人群,這個收入階層到2026年,將每年獲得平均1.25萬美元的減稅,相當於其稅後收入的3.4%。
收入在46萬-110萬美元之間的美國家庭將獲得平均2.1萬美元的減稅,使其稅後收入提高 4.4%。
收入為110萬美元及以上的家庭能平均獲得8千美元的減稅,收入為500萬美元及以上的家庭能平均獲得4萬美元的減稅。
但收入約為3.5萬美元或以下的美國收入最低家庭,平均隻能獲得150美元的減稅,不到其稅後收入的1%。
中等收入家庭平均將獲得約1,800美元的減稅,相當於其稅後收入的2.3%。
6. 能源政策
2025年9月30日起取消電動汽車稅收抵免,意味著原來買電動車能薅7500美刀的政府羊毛直接沒了,特斯拉銷量將大受影響,年損12億美元;僅2027年前投產的風電能項目可享稅收優惠。同時,石油、煤炭等傳統能源獲得額外補貼,被視為化石燃料的大翻身。該法向油氣鑽探開放了聯邦土地和水域,規定在15年內在墨西哥灣進行30次租賃銷售,每年在9個州的土地上進行30多次租賃銷售,並允許該行業進入阿拉斯加。該法還削減了生產商在聯邦土地上開采油氣時向政府支付的特許權使用費。
這些舉措打擊了美國綠色能源產業,讓美國新能源產業徹底落後中國。
7. 最關鍵的還是5萬億美元的國債上限提升,不然減稅的錢不知從哪來。現在川普政府已經徹底不提控製國債的事了,本來還讓馬斯克來削減支出,最後挽救下。事情難辦,最後莫明其妙就結束了,一地雞毛,回頭還是大幅增發國債。川普的說法變了,說隻要經濟繁榮大幅增長,國債多不是事!因此,美國選擇了又一次消費熱潮。美國經濟80%是消費,隻有消費熱潮才能營造繁榮。
達裏奧對大美法案的簡述:預計每年美府將有約7萬億美元的支出,每年收入約5萬億美元。債務的利息和本金支付從約10萬億美元(1萬億美元利息,9萬億美元本金)增加到約18萬億美元(其中2萬億美元是利息支付),導致大量印鈔和貨幣貶值,並迫使利率到沒有吸引力的低水平。這種印鈔和貶值對那些持有債券作為財富儲備的人來說不是好事。對債券和美國信貸市場不利的事,對每個人都不利。因為,美國國債市場是所有資本市場的支柱,而資本市場又是我們經濟和社會環境的支柱。
總的說來,這份法案充分體現了川普的無奈。如果1月20日剛入主白宮的時候,老川對美國的AI還有信心,還想搞所謂“星際之門”這些大項目。但中國的DeepSeek 的橫空出世,已經徹底摧毀了老川的幻想。另外,比亞迪在歐洲已經連續兩個月超過特斯拉的銷量了。國產電動車的技術水平和產品力早已超過特斯拉,隻剩下品牌影響力還沒有。
所以老川放棄新能源產業也就不奇怪了。新能源和舊能源最大的不同是:新能源是製造業,舊能源是采礦業。這是新舊能源的本質區別。因此新能源最適合的是製造業強大,能源不夠豐富的國家。而製造業不夠強大的國家,不適合幹這個。如果基本沒有製造業,而條件又符合光伏條件,趁現在光伏便宜,買點板子搞一搞,比如說沙特,其實也可以。有製造業,但是又不強大,資源又豐富的,特別不適合搞新能源。
故此,應該搞新能源的國家是老中,德國,日本,印度之類。而不應該搞新能源的國家是俄羅斯,美國。新能源看上去光鮮,但美國在這方麵是無論如何拚不過中國的,日韓歐洲都拚不過,美國也沒什麽希望。反倒是舊能源領域美國可以與中國錯位發展,再加上運用自身力量的打壓和拉攏,他占據較好位置的希望是比較大的。從揚長避短的角度看,就應該讓新能源為舊能源讓道。世界很大,在舊能源賽道美國隻要占據頭部位置就已經可以吃到很多紅利了。看數據,美國現在已經是世界第一產油國了,美國政府傻逼才支持新能源,川普廢掉拜登時期的各種新能源補貼也不能說錯。
不過“油”還是“電”的選擇,受影響的絕不隻是能源行業。中國在電車領行業領先,必然就會在機器人行業領先,因為兩個產業鏈是無縫銜接的。美國放棄了電車行業,也使美國在機器人行業無法與中國競爭,大而美法案,摧毀的不隻是美國清潔能源行業。
另外,老川對大企業的減稅,企業有錢後,以美國目前去工業化的情況,企業是不會投資製造業的。當一個國家金融化以後就不可能出現這種事情,在美國誰去建工廠啊?馬斯克能在美國建工廠那都屬於美利堅優秀資本家了。大多數人是直接投入到金融裏麵。而且這個還真不能全怪富人,普通人也一樣。沒有搞金融化,資本家會把減的稅投入到再生產。1929年之前的美國就是這樣的。五六十年代的美國也是這樣的。已經金融化的國家那就不會了。美國是一個連芯片製造都製造都嫌成本高的國家。大量的芯片廠都是這一波補貼+關稅脅迫的結果。其實很多美國製造業就是這麽保留下來的。其實當年安培經濟學,給豐田這些大企業減稅,結果這些企業有錢也不投資,錢就放在銀行趴著。
從減稅有利大富豪,中產隻剩一口湯,表明老川不會動這次財閥分毫。而高負債帶來的通脹,關稅帶來的漲價,都是對中下階層的打擊。我看見美國很多中產為這個法案歡呼,有點莫名其妙。
現在老川也想明白了,與老中打貿易戰甚為不智。對華,貿易戰科技戰,你加中國多少,中國也跟,包括所謂20%的“芬太尼”關稅,中國其實都有對等反製措施,因為關稅政策分開推出,大家忘記中國的反製措施,以為中國默默承受,美國又贏了而已。打到最後稀土卡脖子,然後又要去談判,但“談判”本身就削弱了美國的威信,現在歐盟陽奉陰違,日本居然敢說不,連加拿大這種極度依賴美帝的都敢跳來跳去。倒退5年,誰敢?記得當年日美談判的時候,那會日本還是經濟鼎盛期,然後萊特希澤把日本的條約卷紙飛機扔著玩嗎?
即便是美帝把這些國家硬壓服了,也會消耗美國的能量,得不償失。要是個個造反,那需要多少能量才能打壓?所以友華才是出路。你不動手,就沒人知道你的斤兩,把過去的威信變現,照樣能苟很多年。
因此才有川普最近接受福克斯名嘴瑪麗亞采訪,被連續追問:“過去有中國黑客竊取美國知識產權,後來又有中國公民將危險的真菌帶入美國……你怎麽能和這樣一個不靠譜的對手談判並且還達成協議?“川普淡淡的笑了笑:“你以為美國沒對中國做過這些事嗎?世界已經醜陋了。隻要交易是對我們有利的,我就會和中國做交易。”
這幾天,取消對華EDA出口限製,三大芯片軟件商恢複對華供貨。老川也忙著組織財團一起訪問中國。
美帝現在的一切核心就是控製通脹,一切都要圍繞這個,通脹下去了,一切都好辦了。按照DOGE的吹牛算法,消減了1750億。但如果降息1個點,1個點就是3600億。馬斯克忙半天,把所有人得罪了,不過1750億,還不到半個點。
而要降息就必須控製的住通脹,美國購買的大量的中國商品,很多都是基礎生活用品,是直接和通脹掛鉤的。而不像從歐洲那邊搞來的奢侈品。穩住老中,有了穩定的一半生活用品,再抽身對付歐洲日韓就簡單得多了。至於從歐洲的進口的那些商品,這才是美國需要奪取的行業,高利行業。歐盟現在基本上被中美共同認定為沒有統戰價值,但是有剩餘價值。
因此,對美國與越南剛公布的,對越南轉口美國的征40%的關稅,需要仔細觀察。真嚴格執行,基本很多中國企業就打道回府了,因為在中國生產更便宜。而越南製造業能否承受與中國製造業脫鉤,更不要說他們電還是廣西供應的。美國短期也無法離開中國找到其他供應商,加多少關稅,最後都是美國進口商消化還是美國人消化而已。
很多人,包括馬斯克責怪老川繼續大舉借債,其實,現在美國的問題是內部矛盾尖銳,華爾街精英和紅脖子們之間的矛盾,環保主義者和傳統能源巨頭之間的矛盾,白人和深色族裔之間的矛盾,地產商和無房階層之間的矛盾,還有女權和覺醒男權質之間的矛盾等等等等,就現在的美國已經不是那個大熔爐了,甚至連拚盤都做不到了,而唯一現在剩下的一點共識,就是發錢。
是的。除了發錢這個共識,再沒有別的共識了。因為再往上走,各階層之間的意識形態、利益、觀點就開始衝突了。有人想要製造業回流,有人卻還是想要金融發達;有人想要強美元,有人卻想要弱美元;有人想要LGBT,也有人想要回歸傳統;有人想完善社會福利,也有人想要社會不養懶漢;有人還是希望美國是天下共主,也有人希望美國回歸孤立主義,就現在的美國有一方想要的東西,必然有另一方反對,而且雙方都覺得自己才是對的,就這麽針鋒相對著。
所以這次大而美法案通過的背後,揭露的便是兩黨基本盤之間的共識已經越來越小,最後留給整體美國民眾的最後一點共識那就是舉債,發錢,寅吃卯糧了。而在嚴重缺乏共識的今天,美國其實很難落實那些除發錢減稅外的長期政策了,比如辛辛苦苦做好自己的產業回流與升級,比如重新建立良好的基礎教育體係,比如重新改變美國被詬病許久的醫療保障製度,比如讓大家重新有一個統一的美國價值觀,就這些需要民眾、兩黨有高度共識的長期政策,都隻能形成法案,然後被束之高閣了,因為誰都知道,這些政策隻要換個黨上台,就會政亡人息。就像現在誰還記得拜登總統在台上時通過的,預計要重建美國基建、實現美國新能源產業自主和重振美國本土製造業的,花費萬億的三大法案:《基建法案》、《通脹縮減法案》和《芯片與科學法案》了?
老川現在也隻能不管這麽多了,現在能發債就繼續,如果最後要爆雷,再說吧。馬斯克現在要搞第三黨。一般評論是難度大,搞政黨不是搞企業。而馬斯克的表現也好像不適合從政。至於馬斯克是幼稚還是背後有另外一盤棋,等美債崩潰後接手,誰知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