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局微觀

微觀世局, 遊走政經
正文

美國切爾諾貝爾時刻

(2025-01-12 08:02:31) 下一個

一夜之間,加州洛杉磯地區彷如天火焚城,從太平洋帕利塞德開始,接著到馬裏布,然後逼近華人聚居城市阿肯迪亞和帕薩蒂納,從空中望去,洛杉磯最富有的幾個地區全部籠罩在無情的大火之中。

加上這兩天大風持續不斷,各地火情沒有得到絲毫緩解,反而越燒越旺。美國《洛杉磯時報》(LA Times)報道,這些火災已經摧毀了超過12,000棟建築物。僅洛杉磯西邊的郊區太平洋斷崖大火(Pacific Palisades Fire)就摧毀了超過5,000棟建築物,蔓延22,660英畝,當局表示太平洋斷崖大火正朝東邊延燒,已發布新的疏散令,範圍涵蓋布倫特伍德(Brentwood)社區的大部分區域和聖費南多穀(San Fernando Valley)山麓。

另外,伊頓(Eaton)火災則摧毀了7,000棟建築,蔓延近14,000英畝。據加州林業和消防局稱,截至週六上午,太平洋斷崖大火已得到11%的控製,而伊頓火災已得到15%的控製,其他地區的山火則是有70%以上的控製。合計超過130平方公裏,約為洛杉磯麵積的10%。

根據美國NBC新聞統計,截至當地時間週六上午,已經有超過153,000名洛杉磯居民被迫撤離,數以千計的人在沒有警告的情況下被迫離開家園。為了支援撤離居民,當局已經設立了多個避難所,而超過3,700名消防員、國民警衛隊隊員以及空中支援單位,正全力以赴對抗這些火災。下圖的上半部分是加沙賈巴裏亞難民營,下半部分是加利福尼亞帕利塞德。

加州要救火的時候竟然發現沒水。消防員用女士手袋來裝水滅火,成為全球笑話。加州不是沒水,水都在洛杉磯的雷斯尼克家族手裏,他們壟斷了所有的水來供應整個洛杉磯的工業農場企業……早在2022年就有報道說,雷斯尼克家族購買了水源,並拒絕與加州居民分享水源,加州的水資源都在他家手上,加州政府都得花錢找他買水。

琳達和斯圖爾特·雷斯尼克以利用開心果和杏仁壟斷來積累財富和權力。他們是占領運動的忠實粉絲。他們已經向與以色列占領機構有關的各種慈善機構捐贈了數百萬美元,其中特別包括以色列國防軍。根據該基金會的稅務記錄,他們每年向以色列軍方捐贈50萬至20萬美元,其中大部分通過一個名為“以色列國防軍美國之友”的組織捐贈。僅2015年至2022年期間就捐贈了240萬美元。

雷斯尼克家族還向與以色列軍方和占領機構關係密切的“教育”機構捐贈的數百萬美元,他們也參與從美國以色列公共事務委員會(AIPAC)分離出來的一個有影響力的新保守主義智囊團,該智囊團是美國最大的以色列遊說團體。

估計是為了維持雷斯尼克家族對水資源的控製,加州州長紐森還拒絕簽署《水資源恢複宣言》——該宣言將允許數百萬加侖的來自北方的過量雨水和融雪水每天流入加州的許多地方。據說,紐森的初衷是想通過減少水量來保護一種叫做“胡瓜魚”的魚類。

洛杉磯市長凱倫·巴斯在最新的財政年度將洛杉磯消防部門的預算削減了驚人的1760萬美元。明知道是山火季節,洛杉磯的水源卻不足,消防員打開多個消防栓卻發現根本沒有水。此時的洛杉磯快被燒成紅蓮地獄了,巴斯卻在非洲加納參加加納總統的就職典禮。洛杉磯不但砍掉消防預算,還任命了個LGBT+的消防局長,招了一大堆隻會打拳不會救火的同性戀、女拳“消防員”。

川普更是抓緊時機對加州州長紐森,這個民主黨未來之星窮追猛打,在Truth Social上發帖:“火勢迅速蔓延了3天——零控製。以前沒人見過如此失敗的數字!加文紐森和凱倫·巴斯的嚴重無能…… 拜登的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沒有錢——都浪費在綠色新騙局上了!洛杉磯徹底被摧毀了!!!”

馬斯克再次在爆發的信息戰中發揮了關鍵作用。這幾天,他持續在公布損失數據。而小特朗普挖出洛杉磯消防局向烏克蘭捐贈了部分設備。

這次大火,一方麵,暴露了美國組織動員能力的下降。如這次救災,按說美帝這山火經常發生,他們根本就沒有預案,幾乎每年都一樣的被燒。是因為美國這個體製很難做預案。因為這需要聯邦政府出麵組織,但美國國內法又限定了聯邦的職權。美國是個訟棍國家,動一步都很難。類似中國這種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是需要中央的職權和組織能力的,中國人習慣了,但全國一盤棋在世界上並非常態。

另一方麵,也暴露了美國去工業化後,連救災都困難。而美國的地形非常需要工業去抵抗天災。美國的自然條件很好,比如平原麵積就有430多萬平方公裏,理論可以開出近70億畝的土地,而中國才19億多畝的地。但美國最大問題是經常大風暴。一場大風,可能是瞬間春暖花開;同樣,一場大風,也可能瞬間就冰凍。如美國北方的蒙大拿州,有個叫Browning的城市,1916年1月23日白天至24日淩晨,不到24小時,氣溫就從白天7度,迅速下降到晚上零下49度,晝夜溫差達56度。

同樣還是在蒙大拿州,有個叫Loma的城市,1972年1月15日白天,本來溫度零下48度,結果晚上來了一場大風,但那次是暖風,結果到了第二天中午,氣溫變成了9度,也就是十幾個小時,溫差達到57度。還有比如說美國南達科他州,有個叫spearfish的城市,因為一陣暖風吹來,在1943年1月22日這天,僅僅隔了兩分鍾,氣溫就從零下20度上升到7度。

中國不會這樣是因為中國的山脈分布,都是東西走向的,它們就像一道道圍欄,把從西伯利亞來的什麽冷空氣,一道道攔住,雖然它們也會帶來寒潮,但畢竟被擋過,沒那麽凶猛。而美國的山脈是南北走向的,中間是一大塊平原,沒遮沒擋,冬天,寒潮由北極巴芬島和哈德遜灣一帶形成,能以飛快的速度,穿堂風一般南下橫穿美國中部大平原,最遠可以直達德克薩斯州。下圖是德州2021年風雪暴。

其實一萬多年前,人類的足跡便踏上了北美大陸這片莽莽荒原。在之後的一萬多年裏,人類弱小的文明圈一直龜縮在南部靠近加勒比海沿岸狹窄的地帶上苟著。中途不乏有勇敢者向北方廣大地區深入森林、平原、山脈開拓文明的疆界,一次又一次的重複著類似下麵的故事:

1.進入洛基山西部中央穀地的那一支,最終毀於連續半年的森林大火,幸存者重新退回南部溫暖的丘陵地帶;

2.進入中部密西西比河流域的那一支,沒多久就遇到一次北極寒潮,全滅;

3.而推進到鳥足三角洲後就樂此不疲停步不前的那一支,著實過了幾年風調雨順的好日子,直到墨西哥灣卷起一股颶風摧毀了一切,不得不老老實實退回中美洲老家;

4.最後還有一支推進到了北部懷俄明一帶,在一年又一年中艱難的扛住了淩冽的北風,卻沒有扛住黃石公園地下一次小規模的噴發,烈焰將一切化為了灰燼……

這些年的考古發現後,和墨西哥、南美洲比,北美的印第安人其實根本不拉胯,當地也搞出過非常強大的文明,但每當他們發展到一定程度,就像被抹去一樣,突然消息了!像美國考古學家發現了一個卡霍基亞城遺址,距今700年,已經算城市了,人口估計有3萬人起步,還建造了三十米高的土堆金字塔,範圍還廣得一塌糊塗:從東邊的大西洋沿岸,向西延伸到落基山脈,往南到墨西哥灣,往北到五大湖地區。原因就是周期信的超級大寒潮。

這種周期性的超級寒風使得這塊土地,一直處於周而複始的文明循環中:寒風進入減弱周期,當地人大增,建立強大的文明;然後寒風增強,文明一夜之間潰散;之後再進入減弱周期。結果在這種周而複始,同時也是一個周期到了最低穀時,逃難的清教徒被迫來了,而當時的歐洲,文明程度已經發展到,差不多能突破這個循環了。但當時英國人,還是不敢輕易去冒險:他們長期躲在阿巴拉契亞山脈東側的十三塊殖民地上,對翻過山去,開拓寒風特別強烈的大平原,很長時間都沒興趣,因為氣候實在太極端。

直到十九世紀,因為工業化,隨著鐵路建設,文明發展能抵禦這種寒風時,才開始西進運動,才改變了美國中部這種大平原麵貌。但就算進入工業時代,也不見得能完全抵禦:在南北戰爭時,為了避免趕上這種突然來的寒風,冬天南北兩軍都是罷兵休戰,各自回越冬地,連軍事訓練都不搞,因為補給夥食跟不上,大家可能一天吃一頓,沒那麽多力氣搞操練。因此新大陸之所以新,是因為一代新人換舊人,舊人不知何處去。

美國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雖然降水量充足,麵積也挺大的,但它的絕大部分地方,尤其是中西部大平原,偏生就是雨熱不同期的!簡單來說,就是要水的時候沒水,不要水的時候,下雨了,搞不好還來個洪澇災害。

中國的耕地分布基本和降水量分布一致,但美國耕地,居然是非常完美地,避開的降水量最充沛的地區,反而主要分布在降水比較少的地區,因為美國降水豐富的地區以紅土壤為主。從整體上看,美國並不是一塊肥沃之地,而是塊貧瘠之地,它降水多的地方,土壤不行;它降水少的地方,土壤倒是行的,但就是缺水。

我們來看美國這5多億噸糧食,大致是怎麽一個構成,據2022年的數據,美國糧食產量:小麥產量是4500萬噸;水稻產量520萬噸;而中國2022年的小麥產量是1.38億噸,是美國的4倍多;水稻產量更是超過2億噸,將近美國的20倍!那麽美國的5億噸糧食,主要是這兩項:玉米3.8億噸;大豆1.2億噸;還有一個高粱,差不多是1200萬噸。

如果正常,應該主力放在小麥與水稻,為啥放在玉米與大豆呢?主要玉米比較耐旱。大豆自帶根瘤菌,能固氮,耐貧瘠也耐旱!不種它,難道狂種需水量大的小麥和水稻?

說到底,美國這個國家,它從本質上來講,就是塊貧瘠之地,也正因為如此,美國在農業科技方麵,其實做得很不錯,比如說全世界大部分的農業科技,都來自美國。但同時,也非常依賴美國政府財政補貼,用這些補貼,來猛抽地下水,配合農業機械化來維持這種產量。如果有一天,當美國政府因為財力問題,再也提供不了足夠補貼,或者地下水有一天抽幹的時候,或者進一步的工業空心化,那美國的農業,也會隨之一蹶不振。

這就是老川要加拿大與美國合並的原因,因為加拿大的大草原區域的麵積占了加拿大耕地麵積的80%。冬季漫長嚴寒,夏季酷熱光照足,少雨。雖然有上述不利條件,但是通過使用現代技術還是把南部開墾成為用於生產的農田。60年前,該地少雨,強風伴隨夏季沙漠般的酷熱和沙塵卷走該地淺薄的表層土壤。通過發展一種全新的耕作技術,加拿大人已把該區域改造成為世界上富饒的良田,每年生產超過5,960萬噸的小麥,燕麥,大麥,油菜和麻籽。此外,內部平原還有2,000萬公頃的牧場和草場來飼養大量的豬和牛羊。

其實現在加拿大所有資源都被美國公司控製,兩國居民可以自由出入,根本沒有合拚的需要。相反合拚後,將極大地有利於民主黨,增加45個眾議院席位和2個參議院席位,從而在國會中創造“第二個加利福尼亞州”。在選舉人團中,民主黨獲得47票,總票數將達到253票,距離勝利僅差18票,而共和黨則需要確保五個戰場州。

估計老川對加拿大與墨西哥,隻會進一步控製,如在墨西哥駐軍,保留美墨邊境,可以控製墨西哥低端勞動人口進入美國。但對格陵蘭可能是認真的。俄羅斯國際事務研究員伊琳娜·斯特列尼科娃指出,特朗普的這種態度隻是他以其獨特方式彰顯自我的一種表現。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興趣並非孤立無援,實際上,它與美國在北極地區的長期戰略目標緊密相關。根據拜登政府在2024年公布的北極戰略,格陵蘭已經成為美國在該地區計劃的核心。該戰略強調需要擴大在通信、情報、監視以及與當地社區建立夥伴關係的能力,這表明格陵蘭對於美國的北極戰略至關重要。

格陵蘭不僅在戰略上具有重要地位,其地理位置還使得它成為美國在北極地區軍事存在的一個關鍵點。該島擁有美國的一個軍事基地,其中包括了美國導彈攻擊早期預警係統的組成部分,這進一步提升了其戰略價值。在2024年夏天,美國基於這一戰略啟動了一係列現代化改造項目,旨在加強其在格陵蘭的軍事和情報設施。這樣的現代化不僅僅是防禦設施的升級,更是美國在北極地區影響力增強的標誌。

具體說,美國在格陵蘭的圖勒空軍基地(Thule Air Base)是其北極地區的核心軍事設施。這個基地用於監控導彈威脅、提供早期預警係統,以及支持美國的全球導彈防禦計劃。北極地區日益成為大國競爭的焦點,美國在格陵蘭的軍事存在有助於對抗俄羅斯和中國在該地區的擴張。簡單說,控製格陵蘭,可以讓美國進可以控製歐洲,退可以阻擋中俄從北冰洋水域進入。

至於格陵蘭上的資源暫時對人類也是不可開采的。所有的礦產資源都在2公裏冰層以下。意味你需要先轉2公裏厚的冰層,然後還不知冰層以下是否有礦。反正目前科技是無法降低成本的。

不過無論川普怎樣計劃,加州大火令美國暴露出社會動員能力的底下,根本無法可以維持如此龐大的帝國。因為,真正打贏世界大戰的不是武器,不是科技,而是國家的組織力、執行力和凝聚力。洛杉磯大火讓美國脫掉了最後的底褲。美國可以擁有最大的國防預算、最致命的武器,以及足以毀滅人類十次的炸彈。但關鍵是,如果你們在像洛杉磯這樣的災難中都無法有效管理和組織民眾,那麽在與其他大國的戰爭中,你們就毫無勝算。

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戰真的要爆發,美國將會像玻璃一樣破碎。美國的力量最終建立在媒體炒作和製造恐懼的基礎上。好萊塢被燒掉了,這是現實,也是象征這種力量正在崩潰。真正的力量不在於毀滅的能力,而在於組織的能力。而美國已經完全失去了這種能力。

或者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美國連加州山火這個小問題都控製不了,按照中國文明的標準,要是所謂的官方沒有能力治理境內的災害,包括旱災、水災、震災、蝗災、兵災等等各種,那麽官方對這塊地盤治理的合法性就存在問題,那麽這個官方就會倒台。

曆史上的中國無論哪個朝代,大河決堤了就得去修,某州某省糧食歉收了就得調其他地方的糧去支援,災民要被收容,官府有義務恢複當地生活和生產。不管當時有任何困難,不管任何其他的緊急任務或者任何理由,保不了一方安寧就失一方人心,丟一方水土。

山河、人民、國家三位一體,在我們看來是天經地義的家國觀念,幾千年裏從廟堂到江湖都是一以貫之自覺執行的。要坐江山,必須保江山,護萬家燈火,否則就會天命輪動,水舟關係發生逆轉。

以東方的曆史觀,天下觀看來,新大陸終究不是現在這幫人的天命之地。加州山火令美國進入蘇聯的切爾諾貝爾核電站事故時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魅力野花 回複 悄悄話 你應該做加州州長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