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告子上4:告子曰食色性也
原文:
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內也,非外也;義,外也,非內也。”
孟子曰:“何以謂仁內義外也?”
曰:“彼長而我長之,非有長於我也;猶彼白而我白之,從其白於外也,故謂之外也。”
曰:“異於白馬之白也,無以異於白人之白也;不識長馬之長也,無以異於長人之長與?且謂長者義乎?長之者義乎?”
曰:“吾弟則愛之,秦人之弟則不愛也,是以我為悅者也,故謂之內。長楚人之長,亦長吾之長,是以長為悅者也,故謂之外也。”
曰:“耆秦人之炙,無以異於耆吾炙。夫物則亦有然者也,然則耆炙亦有外與?”
譯文:
告子說:性就是吃美食和看美色。仁在內心,不在外麵;義在外麵,不在內心。
孟子問:為什麽說仁在內,而義在外呢?
告子說:他年長,而我把他當作長者來尊重,不是我心裏覺得他比我年長;如同它是白色的,我就說是白色的,是決定於外表的白色,所以義是決定於外的。
孟子說:白馬的白色與白人的白色沒有什麽兩樣;但是老馬難道與老人也沒有不同嗎?也就是這個“義”字是在老人身上呢?還是在尊重老人的心裏?
告子說:我的兄弟就愛,秦國人的兄弟就不愛,是我內心的喜愛,所以是在內。尊重楚國的老人,也尊重我們的老人,是因為他們年紀大為他們高興才尊重他們,所以是在外啊。
孟子問道:吃秦國人的烤肉,與吃我們自己的烤肉沒有不同。這些東西都是這樣的,但是能說好吃烤肉也是在外嗎?
短評:
告子說仁在內而義在外,譬如是因為他是個老人,所以尊重他。孟子反問,那匹馬也挺老,你尊重它嗎?所以孟子說,不僅僅是因為他老,而是因為你有一顆仁心。是這顆仁心,在你看到年長的人時,使你產生敬意;看到兒童時,使你產生慈愛心。如果這顆仁心不在,這些美好的情感是不會產生的。所以仁和義都是在內,而不是在外。
一切認知和情感都源自於內心。告子所犯的錯誤,正是現代人的認知錯誤。科學技術也是人心的創造,沒有什麽客觀的東西。當我們學習某一學科時,隻是在了解一個成熟而自洽的思路而已,千萬不要全信給框住了。縱觀曆史,人類的哪一項發明創造不是對前人認知的顛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