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黨篇第六:君子不以紺緅飾
原文:
君子不以紺緅飾。紅紫不以為褻服。當暑,袗絺綌,必表而出之。緇衣羔裘,素衣麑裘,黃衣狐裘。褻裘長。短右袂。必有寢衣,長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喪,無所不佩。非帷裳,必殺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譯文:
君子不穿戴紫紅色的服飾。即使私下的便服也不可用紫紅色。炎熱的夏天,穿粗布或細布的葛衣,一定要加外套才能出門。黑色內衣配黑色的羊羔裘,白色內衣配白色的鹿子裘,黃色內衣配黃色的狐狸裘。裘衣作為便服要長,右麵的袖子要短。一定要有睡衣,長一身半到膝蓋下。狐貉的皮裘毛厚溫暖,適合家裏穿。喪禮完畢,戴上所有的玉佩。除了帷裳,一定都有衣縫。吊唁時不穿黑色的羊羔裘,不戴黑色的禮帽。每月的初一朔日,去朝廷一定穿朝服。
短評:
紫色和紅色相關的顏色都帶有邪氣,不中不正,所以即使在家裏的便服都不能用,何況上朝用的朝服呢?!裘衣不靈活,右麵的袖子一定要短一些,才方便做事。夏天穿的葛布衣服,因為不夠莊重,一定不能穿著上朝,要加上更莊重的外套。當時的衣服很複雜,貼身的是內衣,也叫明衣,接著是中衣,相當於現在的襯衫,冬天就加上一層裘衣或棉袍(袍衣),再加一層中衣(裼衣),然後才是朝服。喪葬的時候不能佩戴玉飾,所以葬禮完了要重新戴上。是衣服都有縫,隻有祭祀用的帷裳是一塊布做的,沒有縫。
衣服的講究,不是為了嘩眾取寵,而是為了適宜的禮節,不能過也不可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