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學欣賞

夏學,就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質極其豐富,科技發達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經為核心的華夏生命哲學,正好可以用來添補空虛的心靈,給人智慧和力量。
個人資料
正文

子罕篇第四:子絕四

(2021-05-18 22:29:00) 下一個

子罕篇第四:子絕四

原文: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譯文:

孔子杜絕四個毛病:不臆測,不肯定,不固執,不自我。

短評:

這四個毛病不消除,等於戴上四個枷鎖,人性被囚禁,沒法自由自在。我們首先被觀念囚禁,沿著固定的觀念思考問題,免不了臆測和期許。不如意事常八九,這是煩惱的一大來源。對任何事情沒有臆測,沒有期許,什麽都可以接受,人的心會清靜許多,所以聖人杜絕“意”。然後是“必”須如何,一定怎樣,如果沒有滿足,痛苦至極。除了理想,世上沒有任何東西是必須的。不一定非要吃山珍海味,不一定非要穿名牌,不一定非要開豪車,不一定非要住豪宅,不一定非要是百萬富翁,沒有什麽必須的追求,就沒有煩惱。但是之所以有這些沒有意義的追求,還是因為有了好與壞的概念,就是前麵講的“意”,沒有“意”,也就沒有這裏的“必”了。然後就是不要“固”執,要能上能下,能屈能伸。曹雪芹命好,生長在豪門。一個富家公子,破落到了鄉下,以稀粥為食。他如果固執於從前的自己,也就隻有死了,就不會有後來的《紅樓夢》。最後的枷鎖是自我,沒有了我,煩惱徹底解除。聖人修行的最終目的是天下為公,天下一人,沒有我這個人。人間的一切災難和痛苦都是這個我造成的,人人有個我,人人拿著槍保護自己,刺傷別人。沒有了這個我,天下大同,沒有災難,沒有痛苦,人人是個自在的如來。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