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說曆史

不一樣的視角看世界,不一樣的方式說曆史
個人資料
正文

華說-《西遊記》裏人類的起源說居然與科學說法吻合

(2021-03-02 21:06:55) 下一個

文章快讀:封建社會裏那些神秘兮兮的陰陽家們說:人生於寅。這個說法居然和現代人類基因科學的看法有吻合之處。怎麽回事?您慢慢看。


 

地有多老,天有多荒?
這是一個科學問題?哲學問題?還是一個娛樂問題?
東方魔怪小說《西遊記》就給出了一個既科學、又哲學,同時還很娛樂的答案。
作者開篇就很科學很哲學地說:天地萬物的運行是有周期的。《易經》認為天地萬物都處在永不停息的發展之中。

 

宋代易學大師邵庸的《皇極經世》中這樣描述時間單位:
天地的一次循環就是一元,一元就有129,600年
一元分為12會,12會分別由十二地支命名: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一會又有10,800年。
會與會之間,天地昏蒙混沌,萬物皆無。
會時,”輕清上騰,有日,有月,有星,有辰。日、月、星、辰,謂之四象。故曰,天開於子。子會將終,近醜之會,地始凝結。”
會之時,”重濁下凝,有水,有火,有山,有石,有土。水火、山、石、土謂之五形。故曰,地辟於醜。醜會終而寅會之初,發生萬物。曆曰:“天氣下降,地氣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此時既已生石,或許孕育悟空的那塊仙石便在其中?
正當會,“生人,生獸,生禽,正謂天地人,三才定位。故曰,人生於寅。”
按咱們的時間坐標,戊與亥運行在大約10萬年前到7萬年以前,大地一片“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
那時的大地上,正當第四季冰川季的“沃姆冰期"裏(大約11萬年前-1萬2千年前)。大部分區域裏,“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幹淨”。
那時的古人類,不是凍死、餓死了,意外死亡,打架鬥毆死亡了,就是躲到非洲大草原上了。沒有“北京戶口”的人們,本以為可以攀上周口店的老”北京人“了,現在隻能舒一口氣說,感情都是非洲老鄉了。

 

到了會,天清地爽,陰陽交合。“生人,生獸,生禽”。這時大約是5萬年前。
現代DNA學對人類起源和遷徙的研究顯示,七萬到五萬年前,擠在非洲大陸上的人類開始蠢蠢欲動。非洲雖然大,但也架不住隻吃不生產的老祖先們。眼看坐吃就要“洲”空,一批批族群拔腿就走。往哪走呢?往溫暖還有東西吃的東南亞和澳大利亞海濱去吧。
大約在五萬年前,走出非洲的一支隊伍成功地移民到了東南亞和澳大利亞一帶
中國的陰陽家們說:天開於子,地辟於醜,人生於寅。正所謂,天地人,三才定位。中國人的祖先,正集結在南方沿海一帶,等著北上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的集結號吹響。

 

到了大約1萬2千年前,冰期結束了,冰線往北消退了,天氣變暖了,洪水也來了。
《淮南子·覽冥訓》說:遠古時代,九州大地裂毀了,無邊的天幕塌陷了,大火蔓延不熄,洪水泛濫不止。女媧煉出五色石塊,補好天空,折神鱉之足撐平四極,止洪水,殺猛獸,人類的生活重歸平靜。
據說,女媧一共煉了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石頭,用了三萬六千五百塊。剩下了一塊未用。此石遺落某山,最後幻形入世。
難不成,這就是孫悟空的來源嗎?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