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說曆史

不一樣的視角看世界,不一樣的方式說曆史
個人資料
正文

美國人不喜歡買房子?你看錯了

(2022-06-10 23:04:22) 下一個

據說,中國人愛家,有錢就買房,沒錢背債也要買。

 

美國人愛自由,有錢就消費,不願當房奴。

 

中國居民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5千美元,城鎮住房擁有率達到96%。(央行課題組《2019年中國城鎮居民家庭資產負債情況調查》的數據)

 

相反,人均收入接近7萬美元的美國人,且房價中位價不過20萬美元,卻隻有64%左右的美國人購買了自住房。

 

生而為人,祖先們同樣是住過“鳥巢”,睡過山洞的現代智人,是什麽讓“美國人”的後代在如此“優越”的買房環境卻“身在福中不知福”,寧要自由不要房?

 

基因分化?文化原因,還是社會習俗?

 

有人說,美國人的消費主義讓他們的口袋裏隻有400美元的現金,沒錢買房。


事實上,越沒錢的越愛花,因為不花,他也未必買得了房。

 

有人說,美國人喜歡四處流動,居無定所,買房限製了他們的流動,所以不愛買。


事實上,全球化讓世界人民都喜歡流動。哪裏有機會哪裏去。

 

君不見,北漂南漂海上漂,房子就像夢中女神,不是不愛,是真心愛不起。

 

還有人說,租房隻需交租金,買房有房貸、地稅、保險費、交易費,維護費,不如租房劃算和省心。

 

事實上,房東從來不嫌費多、麻煩多。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你不買房,你就替房東買。

 

更有人說:中國有丈母娘拉動房市經濟。

 

誰家的閨女不是身上掉的肉?沒錢,拉也白拉,不然,誰拉誰出錢?

 

思來想去,世上本無“美國人”這種種族。他們不就是世界各國的族群千裏赴重洋,前往美國實現“家園夢”的人嗎?

 

 

難道是“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一踏上美國的土地,人們就一改初衷,隻愛自由,不愛房?

 

美國政府的統計數據顯示,白人才是“真正”的愛房第一族。70%以上的白人擁有自住房。

 

亞裔屈居第二,他們的住房擁有率曆史上隻在50%-60%期間,低於全國水平。

 

黑人的住房擁有率曆史上向來墊底。

 

 

是什麽讓素有“愛房”美名的亞洲人一到美國就成第二?

 

是因為沒有白人有錢嗎?錯!

 

亞裔的家庭收入中位數最高,接近10萬美元,比全美收入水平高出43%。

 

白人居次,大約7萬6千美元。比全美水平高出10.7%。

 

亞裔最富有的1%人群裏,人均收入為40.5萬美元,而白人同比人群裏,人均收入略低,為40.1萬。

                                     美國各族裔家庭收入中位數趨勢圖

 

亞裔比白人更有錢,數據卻顯示買房積極性低於白人。這,很違背我們的認知?

 

究其原因,亞裔被平均了。

 

中低產的亞裔比同級的白人更缺乏獲得貸款或者財務資源的渠道。沒錢沒資源,愛家也買不了家。

 

2003年年底,小布什政府簽發《美國夢首付款法案》,支持中低產收入家庭在零首付或者低首付時貸款買房。

 

見房眼開的美國各族群立刻把住房擁有率頂到了曆史高位的69%。亞裔的上升幅度尤其可觀。

 

家,甜蜜的家。有家誰不愛?

 

愛家還是愛自由?

 

那都是浮雲。攢得齊首付,交得起月供才是硬道理。

 

美國大農村裏的住房擁有率就達到81%。房子便宜唄。

 

家庭收入超過全國中位數的家庭房子自住率也達到79.1%(2021年)。有錢唄。

 

然而,美國城市的住房擁有率隻占59.8%,和中國發達城市的住房自有率有得一比。

 

香港立法會秘書處的最新報告顯示,香港住房自有率2020年達51.2%。

 

浙大和清華聯合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北上廣深的自有率全國墊底。上海的自住率僅為63.2% (來源:2019年上海藍皮書-上海社會發展報告)

 

發達城市中,房價都太高,貧富最分化,想說愛房不容易。

 

買得起的,一套一套又一套。

 

租房的,一年一年又一年,枉替他人做嫁衣。

 

天下烏鴉一樣黑,世上的人們都愛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