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說曆史

不一樣的視角看世界,不一樣的方式說曆史
個人資料
正文

數學教材插圖設計翻車,竟是“代孕”惹得禍?

(2022-06-04 11:10:05) 下一個

“人教版數學書插圖裏的娃娃詭異、病態、醜陋!” 

 

醜到大眾不忍直視。醜到大眾無法相信這會是個失誤。

 

 

負責插圖設計的工作室負責人頭頂名校光環,手攬眾多榮譽。

 

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裝潢係書籍裝幀專業,曾是汕頭大學長江藝術與設計學院視覺傳達係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美術設計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北京服裝學院裝潢設計係客座教授。

 

這樣一位知名設計師,為何偏偏在兒童教材的設計上翻了車?

 

不同聲音說道,不要上綱上線。一分錢一分貨,價廉怎能畫美?

 

“不要甩鍋.” 網民很怒。

 

這可是人教社,教材市場上,大半個江山都被他家坐了。差的不是錢。

 

再說,鑽石般熠熠生輝的“客戶”,就像央視的“星光大道”,人家給的那叫麵子和機會。

 

似乎是這個理。可是,為什麽人教社鋪出的星光大道上,卻走出了一群“醜娃娃”?

 

網友說,白紙黑字,人情關係,千絲萬縷。

 

從教科書封底上看到,人教社的工作人員,中標插圖設計工作室的負責人和設計人員之間,關係複雜。

 

會不會是甲乙雙方角色重疊,又當裁判又參賽,比賽標準隨便定?

 

圈子就那麽大點,就算有私心,隻要能力過硬,做事講誠信,做人有底線,任人也可以唯親,標準也無需放低。

 

就像世界杯的遊泳冠軍,隨便把他扔在水中,人家也沒法隨便狗刨。畢竟那個已經是永久的肌肉記憶了。

 

插圖設計者的名氣不用多說,畫功也是有目共睹,怎麽會畫出如此奇葩、錯誤百出的插圖。

 

國旗畫錯。不但缺乏常識,可見做事也不嚴謹。

 

小朋友的兩條腿,該有的,少畫一條。

 

男孩子私處,不該添的,卻要畫蛇添足。

 

一個業界認可的設計師,閉著眼睛也不能出這樣的低級錯誤。畫畫者,一定另有其人。

 

2014年一篇題為《人教社小學數學教材插圖設計探究》研究生論文似乎透露了不為外界所知的內情。

 

論文作者在末尾專門感謝了給自己實習機會的人教社,以及在自己參與插圖設計過程中進行指導的導師。

 

Ta參與的,正是此次涉事的小學生數學插圖設計。

 

文中,作者婉轉建議,即便就是無名小卒,勞動應該被尊重,名字也該被標注。

 

難道,插圖設計者,就是這個“研究將畢業的美術院校研究生”?

 

細查之下,無名小卒的導師正是插圖設計署名者,如今人人得而”口誅筆伐”的某知名設計師。

 

難不成,這竟是一場導師與學生之間的“相愛相殺”?

 

學生寒窗出論文,導師辣手奪“一作”(第一作者)。這在學術界裏見慣不怪。

 

論文似乎暗示了學生幹活,導師冠名。幹活的人連個路人甲的標注都沒撈著。

 

會不會,學生心生芥蒂,暗藏“殺機”,隻待今朝,讓冠名者身敗名裂?

 

不至於,出此損招,損人且不利己。實屬短視。

 

雖說替人代孕,孩子成了別人的。但“懷胎十月”,成果終歸結著自己的心血,自己也得了“鍛煉”的機會。誰忍毀之?又何必毀之?

 

沒有動機和推手,為何出現今日的陰謀“雪崩”?

 

波蘭詩人蘭詩人斯坦尼斯洛說:?aden p?atek ?niegu nie czuje si? odpowiedzialny za lawin?. (No Snowflake in an avalanche ever feels responsible. )

 

雪崩之時,沒有一片雪花覺得是自己的責任。

 

“代孕”者是美術院校的研究生,對圖中諸多不妥細節不敏感,畫出這樣的鬼樣子還能抱怨自己未得冠名。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這麽多年專門的美術教育,“研究”的,究竟是什麽?


以學生身份參與大型的教科書設計工作, Ta的入選,究竟是近水樓台先得月?還是因為參與者的水平就是美術教育的現狀?

 

甲方、乙方如同“攫金的齊人”,不看結果忙效果,稱頌“畫麵精美程度媲美商業繪本”,徒然不見圖中危機四伏。

 

他們忘了,命運給的每個機會,都有標價。

 

兒童麵容可以不同畫風。畢竟,56個民族56朵花,並不是隻有雙眼皮,大眼睛的才是中國一枝花。

 

然而,少年兒童的眼神充滿疲倦,甚至麵容老相,神情詭異。

 

即便以“審醜”聞名的米國漫畫,也不會在兒童教材中用“審美角度”說事。

 

消費者是水,市場是舟。水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不能乘風破浪的“藝術家”是不該試探“金主”的審美禁忌的。

 

細節之中,男孩穿上裙子;女孩手塗指甲油,腿部有紋身。

?

校園之中,光頭油膩大叔“混入”老鷹抓小雞的隊伍乘機“襲胸”。

 

闔家歡樂的沙發之上,爸爸的手去哪裏了?

 

不怪網友多事。

 

所畫為所見。所現為所想。

 

以其抓潛藏的文化敵特,不如看看我們的文化、審美怎麽啦。

 

背著沉重書包,奔忙在各種補習班間的孩子,眼神能有多明亮?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男用口紅的銷量勢不可擋。整容趨勢向低齡進發。

 

資本逐利,哪裏掙錢哪裏去。就算娘炮文化有西方資本“撐腰”,買單的錢可都是中國粉絲甘願掏的腰包。

 

是敵人太狡猾,還是我們的文化寬容度變得越來越大。

 

蛇精臉男人可以收獲流量和愛情,小鮮肉的男星可以不用演技太高

 

來源:動畫片《葫蘆娃》

 

女網紅直播打擦邊球,男友旁邊無動於衷。一切都向“錢”看,八|孩女的老公才會自爆家醜。

 

熊孩子在泳池襲臀,被“騷擾”者難敵熊孩子的父母鬧事,自殺了事。

 

如果,敵人正在溫水煮青蛙,是誰自願跳進去的?

 

文化殖民,如滾滾洪流,千古至今,又有哪個單一民族可以絕對主宰,可以擋住?

 

玩青銅器的代替了玩泥巴的,造導彈的,引領了賣雞蛋的。

 

會玩的,文化可以交流融合;不會玩的,文化隻有侵蝕、洗腦。

 

那個疑似在教材裏“下毒”的少年,恐怕,隻是上一個被下了毒的少年。

 

少年不強,中國如何會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