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說曆史

不一樣的視角看世界,不一樣的方式說曆史
個人資料
正文

華說-《西遊記》兩界山中劉伯欽父子說薛家虎門無犬子

(2021-03-02 20:54:40) 下一個
華說敢把玉帝揪下馬的悟空,終於不敵如來,被壓在了五行山下,饑餐鐵丸,渴飲銅汁挨歲月。
 
500年的悠悠歲月,說長不長,長得剛好可以在猴頭上長滿了青苔,心中種上了草。
 
說短不短,短得剛好悟空想出一首詩:
 
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落魄的時刻
為這
我在佛前求了500年,求他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佛於是把我壓在五行山下,壓在你必經的路旁
塵世中我的心長出了草,棵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當你走到兩界山時,風吹動的草葉是我難耐的心動
師父啊,求你念動六字真言
嗡嘛呢唄美吽
我要跳出三界內,不在五行中
 
就在悟空孤芳自賞之時,忽聽得山上有人說:千萬敢勞太保再送一程
 
多麽熟悉的聲音,陪我多少年風和雨……, 沒有天哪有地, 沒有地哪有家,沒有家哪有你,沒有你哪有我” 。(唱)
 
說師傅,師傅來。按耐不住激動之心的悟空,等不及唐僧走近,便大聲呼叫起來:“我師傅來也!我師傅來也!
 
這邊悟空心花怒放,那邊卻叫得唐僧與陪同的劉伯欽驚驚慌慌。定下心來,才知,是500年前壓在山中石閘裏的老猿
 
劉伯欽道:這山舊名五行山,因我大唐王征西定國,改名兩界山。東邊屬我大唐所管,西半邊乃是韃靼的地界。
 
說到這裏,您心底有沒有半絲的好奇-兩界山究竟在哪裏?是誰領軍征西?西半邊的韃靼是誰?山中獵戶太保劉伯欽究竟是何許人也?
 
華說,唐僧出得河州衛不遠,便在雙叉嶺遇虎。雙叉嶺中又遇打虎英雄-太保劉伯欽,救得唐僧回家過夜,次日送到兩界山附近。
 
依著這個線索,我們可以把唐僧此時的坐標,定位在祁連山山脈群裏的積石山附近
 
河州衛是明代的建製,治所就在今天的甘肅臨夏,下轄今天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積石鎮)。
 
這一帶,正是唐朝軍隊吐蕃軍隊多次對決的前線。

 

此時的唐僧,如果向著西行的話,就在他的9點鍾到12點鍾位置區間,有一個少數民族政權。這個政權是西晉時期,內蒙鮮卑慕容氏家的老大土穀渾與嫡出的弟弟鬧分家後,西遷今天的臨夏一帶建立的土穀渾古國。
 
土穀渾南接吐蕃。吐蕃是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上建立的政權。他的立國者正是我們曆史課上必背的鬆-讚-幹-布。(哪個幹部?)
 
土穀渾(弘化公主和親)和吐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和親)在太宗李世民時期先後成為藩屬國,又先後與大唐公主和親,與唐朝結成舅甥之盟

 

到了唐高宗李治時期,吐蕃不斷地向北擴張,打跑了土穀渾。
 
眼瞅著兩外甥國在自家門前單挑,唐高宗也坐不住了。嘿,不看僧麵看佛麵。這麽打,不就打到咱家裏啦。
 
果不其然,勢在必得的吐蕃軍隊大舉入侵西域,攻陷西域十八個羈縻州,拿下了安西四鎮-龜茲、疏勒、於闐、焉耆。
 
公元671年,高宗派薛仁貴為邏娑道行軍大總管,率五萬軍隊西征定國。
 
你道這薛仁貴究竟何人?
 
在曆史上,他是那個有著“三箭定天山”,“脫帽退萬敵”傳奇色彩的征西大將。
 
在影視界,他是那個和樊梨花演繹出軍旅爛漫愛情傳奇故事的薛丁山老爸,是《薛剛反唐》中薛剛的爺爺。
 
三箭定天山”說的是公元662年,在唐軍與西突厥的爭霸戰中,薛仁貴以副將身份赴天山,大敗西突厥的九姓鐵勒
 
但看兩軍陣前,威武薛將軍拉弓射箭,嗖嗖嗖,三箭,箭不虛發。對麵當當當應聲倒下三人。敵軍見唐將神勇,不覺亂了陣腳。薛軍趁勢揮軍掩殺,大敗九姓鐵勒,並坑殺了十餘萬降卒
 
軍中傳唱:“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從此,九姓鐵勒衰敗,不再為邊患。
 
古訓說:殺降不祥。薛仁貴這次軍事行動對降卒的殘忍處置,或許就暗合了書中劉伯欽的父親因罪業深重不能托生的情節。
 
成也征西,敗也征西,人生難常勝,將軍飲恨青海湖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豬一樣的隊友究竟何人?郭待封
 
郭待封乃唐初名將郭孝恪之後,曾與薛仁貴平級,公元671年的征西,他卻屈居副將之位,心中萬般不服。
 
然而,就是這萬般不服,貽誤戰機,損人不利己
 
大非川一戰,唐軍大敗。此次出征的主副將都遭到除名和流放。
 
大唐軍隊經曆了開國以來對外戰爭中的首次慘敗
 
土穀渾更是至此亡國
 
四十多年後,吐蕃侵犯渭源,正是今天的定西市一帶。
 
薛仁貴的兒子薛訥受命出征,與吐蕃軍隊激戰甘肅臨洮,最後大獲全勝。
 
這個薛,正是薛丁山的原型。
 
薛家父子在前線交鋒虎狼之師吐蕃軍隊,不就暗合了在兩界山上打虎狼劉伯欽父子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