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後雨前的博客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秋漁蔭密樹,夜博然明燈。
個人資料
正文

被低估的寶藏之地 —— 阿拉貢的薩拉戈薩(下)

(2025-10-19 11:03:21) 下一個

【續前】被低估的寶藏之地 —— 阿拉貢的薩拉戈薩(上)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510/6287.html

西班牙宮廷畫師弗朗西斯科·戈雅被認為是最後一位古典主義大師和現代藝術之父,1799年成為宮廷首席畫師。他稱自己的三位老師是:委拉斯開茲、倫勃朗和大自然。戈雅的畫風奇異多變,同時擅長優雅和諷刺題材,從早期巴洛克風格到後期表現主義無所不包。戈雅對後世的現實主義畫派、浪漫主義畫派和印象派產繪製了生了很大影響,啟發了後來的馬奈、畢加索和達利等人。在他的家鄉薩拉戈薩有一座“戈雅博物館”,可是正在裝修不開門。不過他的痕跡無處不在,阿爾哈費裏亞宮裏就有一個戈雅畫作特展,左圖是戈雅胸像。戈雅繪製了許多宮廷成員及貴族的肖像畫,中圖是他為西班牙國王卡洛斯四世的王後Maria Luisa de Parma的畫像。右圖是戈雅畫筆下的孫兒 Mariano,畫作背麵有一行題詞: “戈雅致孫兒”,這是他最精美的兒童肖像畫之一。

第一次看到戈雅的作品是35年前在馬德裏的普拉多博物館,左上圖是當年買的兩本畫冊。那時不知道 Goya 的名字怎樣譯成中文,由於剛在巴塞羅那看了高迪的建築,所以納悶為啥西班牙的藝術家都姓 “高”。後來在西班牙各地看到過戈雅的宗教和宮廷畫作,更喜歡他的兒童畫和現實題材的版,右上圖是戈雅晚年的最後一個重要版畫係列 “荒唐事”(Los disparates)中的《傻瓜》(Bobalicón)。戈雅一生中創作了大量描繪兒童和小天使的宗教和風俗畫,他在畫作中強調兒童的純潔和天真。下方二圖是1777-1785年間戈雅的六幅 “兒童遊戲係列”(Juegos de Niños)油畫中的兩幅 ——《尋找鳥巢的孩子們》和《玩鬥牛的孩子們》,也是他唯一的一部以兒童遊戲為主題的完整係列作品,靈感來自畫家在薩拉戈薩度過的童年時光。

薩拉戈薩老城區的另外幾座教堂:上方二圖的El Portillo 教堂始建於14世紀,據說在阿方索一世領導的收複失地運動中,穆斯林試圖征服薩拉戈薩,聖母在城牆上顯靈幫助抵抗穆斯林,因此建立了這座教堂。現在的新古典主義風格的教堂於19世紀重建,教堂前是獻給在1808-1809年間抵抗拿破侖軍隊的戰鬥中犧牲的所有薩拉戈薩女性的紀念碑。左下圖的San Juan de los Panetes 教堂位於聖柱廣場西側,靠近西班牙噴泉,始建於16世紀之前,由耶路撒冷聖若望騎士團創立。這座教堂遭受了兩次火災,1725年重建。教堂旁傾斜的八角形塔樓是最早的的建築之一,主要受穆德哈爾風格影響並融入文藝複興時期的元素。右下圖的San Felipe & Santiago el Menor 教堂建於17-18世紀,巴洛克風格的大門以前屬於聖柱聖母聖殿主教座堂,後來被拆除並搬到現在的位置。

上方二圖的Santiago el Mayor 教堂始建於1625年,後來擴建,其San Ilfefondo 門是薩拉戈薩現存僅有的兩座拱門之一,教堂天花板和穹頂的灰泥裝飾是典型的耶穌會風格,融合了意大利巴洛克與穆德哈爾的星星、絲帶、幾何圖案等元素。左下圖的San Cayetano 教堂始建於1682年,以紀念阿拉貢公主、1282-1325年間在位的葡萄牙王後聖伊莎貝爾(Santa Isabel)。她在阿爾哈費裏亞宮出生,一生行善、救濟貧苦,1625年封聖,巴洛克風格的雪花石膏外牆使這座教堂成為薩拉戈薩最美麗的教堂之一。右下圖的背景是薩拉戈薩最古老的教堂之一 Santa Engracia 教堂,據說是公元303年聖女 Santa Engracia 及其同伴為抗議羅馬人對薩拉戈薩基督徒的迫害殉道的地點。最早的修道院大約建於609年,如今的教堂建於19世紀末,現僅存部分正麵。

曆史上薩拉戈薩曾經遍布眾多文藝複興時期的瑰寶,因此有“西班牙的佛羅倫薩”之稱。 “公主宮殿庭院”(Patio de la Infanta)是16世紀中期猶太教富商和銀行家Gabriel Zaporta送給他的第二任妻子的結婚禮物,在經曆了數次火災後,宮殿於1903年被拆除,現僅存晚期哥特式的正麵和中央庭院,擁有類似鬥牛士宮的拱門。公主庭院是典型的阿拉貢建築,主層設有連續的半圓形拱廊,由華麗的柱子支撐著上層畫廊,有大量16世紀西班牙巴洛克銀匠風格的裝飾,可以被認為是矯飾主義最早的代表作之一。柱子上雕刻著希臘、羅馬時代著名曆史人物的半身像,後來人們發現這些雕像後麵精心隱藏著與水、氣、土、火四大古典元素以及日、月、土星和水星相對應的符號,象征愛情、藝術、占星術和神秘主義。戈雅的多幅畫作也在公主庭院旁邊的房間展出。

薩拉戈薩最重要的兩個廣場:聖柱廣場(左上圖)和“西班牙廣場”(右上圖)—— 西班牙大中城市的標配。西班牙廣場上有省議會總部、西班牙銀行薩拉戈薩總部等重要建築,周邊遍布商店、酒吧、餐廳。廣場中央是1904年落成的 “殉道者與烈士紀念碑”,旨在紀念早期基督教的殉道者及1808年薩拉戈薩圍城戰中對抗法國入侵的犧牲者,紀念碑的建造歸功於阿拉貢地區的民眾募捐。左下圖是西班牙第二古老的一級鬥牛場——1764年開張的新穆德哈爾風格薩拉戈薩鬥牛場,也是西班牙第一個有屋頂的鬥牛場。右下圖是建於1978年的歐羅巴廣場,中央是33米高的方尖碑和八角星形燈柱,旁邊的中美洲格查爾鳥(Quetzal)雕塑由繞軸旋轉的鋼板構成,捕捉了鳥兒模糊的影像。

在西班牙語中,Aragon意為“有水流的地方”,水在薩拉戈薩的曆史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流經薩拉戈薩的埃布羅河發源於坎塔布裏亞山脈,全長910公裏,是西班牙境內最長的河流,水量豐沛。埃布羅河也是流入地中海的第二長河,僅次於尼羅河,一般認為伊比利亞半島得名與這條河流頗有淵源。在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第29章中,堂吉訶德與他的隨從桑喬也曾來到埃布羅河畔,由此演繹出一番精彩的曆險故事。當今的薩拉戈薩已成為成為麵向未來的新興工業城市,2008年主辦了以 “水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專業世博會 Expo 2008,或簡稱 “水博會”,在城市西部的埃布羅河左岸河灣地帶打造了水博會園區。圖為埃布羅河右岸的老城黎明、石橋與長河夜色,以及號稱歐洲最大的淡水水族館 —— Expo 2008水族館中的兩條魚,其中一條像個老壽星。

上方二圖為Expo 2008主題展館之一和園區入囗,女魔頭設計師紮哈·哈迪德的後現代主義代表作之一、橫跨埃布羅河的 “蓬橋館”(Pabellon PuePuente),形似一朵開合的劍蘭。左下圖是幾何形狀的會議宮,以及高11米的金屬鏤空雕塑 “埃布羅河之魂”,後者是今年70歲的西班牙著名雕塑家 Jaume Plensa 為 Expo 2008 創作的,上麵的字母代表人體細胞,而細胞的60%以上都是水。白色字母和空心結構引導觀者向內看去,思考人與水的關係。他類似的作品遍布世界各國,大都依水而居,卻取了不同的名字。我看到過的有在法南昂蒂布島上的 “遊牧者”、上海陸家嘴的 “記憶之屋”、斯京群島上的 Ainsa IV。右下圖是主題為 “水與未來”的阿拉貢展館,外表像一個編織籃子。雖然已經過去17年,這些建築仍然很魔登。隻是整個園區看上去有些破敗,有些展館似乎閑置中。

自13世紀起薩拉戈薩古羅馬城牆遺址旁便有集市,1903年,一個裏程碑式的建築——中央市場代替了原有的集市。設計師受到巴黎大堂和巴黎世博會機械展廳的啟發,選擇了石材、鐵和玻璃作為材料。這個建築遵循現代主義基調,以植物、動物和神話圖案裝飾,例如頂飾上的公羊、兔子、黑毛豬、朝鮮薊或葡萄藤,與市場中進行的活動非常契合,還起到了標識不同攤位的作用。中央市場的攤位出售提供各種新鮮的本地農產品、肉類、奶酪、海鮮等,食材新鮮、品種豐富、價格親民,被稱為“阿拉貢廚房的縮影”。伊比利亞黑毛豬吃橡果放養長大,美味的火腿肉、五香肉入囗即化。在這裏吃一頓早餐,開啟美好的一天。女老板熱情能幹,難得的是會說英語。幼兒園小朋友在老師帶領下來到市場 “考察”,用一根繩子連成一串。

35年前第一次來到西班牙,坐火車周遊。那次從巴塞羅那到馬德裏是昔發朝至的夜車,大約半夜路過薩拉戈薩,卻全無印象,當然更沒有聽說過這座城市的名字。這次乘坐2008年開通的馬德裏-巴塞羅那高鐵,一個半小時就到了。上方二圖是為 Expo 2008和馬德裏-巴塞羅那高鐵工程建造的薩拉戈薩-德利西亞斯(Zaragoza-Delicias)車站以及高鐵列車,車站於2003年啟用。左下圖Expo 2008 的吉祥物 Fluvi,來自拉丁文 Flumen Vitae,意為 “生命之水”。右下圖是巴塞羅那國際機場的青銅雕塑 “博特羅之馬”,於1992年落成,是哥倫比亞最著名的當代雕塑家Fernando Botero的作品,以體量誇張、比例圓潤的標誌性風格著稱。伊比利亞半島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期待下次再來!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