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山雁

我似高飛雁,家鄉傍牟山。先賢名列子,才俊數潘安。
個人資料
牟山雁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重評林語堂英譯《浮生六記》

(2021-07-12 21:42:44) 下一個
林語堂的英譯《浮生六記》曾風靡美國,至今仍被視為漢典英譯的典範。“重評”無
疑是一個巨大挑戰,或者說是膽大妄為。但是,出於對學術的執著及變化中漢典英譯
探討的需要,筆者不揣譾陋,姑且一試。知我罪我,相信讀者眼睛雪亮,自有公論。   
林語堂(1895-1976)是我素所敬仰的文化名人之一。他不僅躋身於現代 “中國文化
大師” 之列,且以英文長篇小說《京華煙雲》及《吾國吾民》、《生活的藝術》、
《蘇東坡傳》等聞名於西方世界。自1935年始,他的英文著作本本暢銷,其中就有
沈複的《浮生六記》譯本。

 

沈複(1763-1825)的《浮生六記》是他個人生活的自傳體記錄,於1847年在蘇州的
一書攤上被人發現,並於30年後在上海首次出版。此後,此書在中國重印了30
多次,並吸引、造就了眾多粉絲。通過翻譯成多種外語,包括英語、法語、德語、
丹麥語、荷蘭語、西班牙語、希伯來語、俄語、韓語和日語,這本書在國外也頗受
歡迎。 

 

《浮生六記》的第一個英文譯本就是林語堂的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
(1935年)。林語堂自幼上以英文教學的教會學堂,並擁有哈佛大學的英語碩
士學位(1919)和德國萊比錫大學(Universität Leipzig)哲學博士學位(1923),
英文水平自不必多說。由於林先生非常喜歡這本書,因此他在出版前還對譯文作
了十次修訂,應該說是嘔心瀝血之作。 

 

由於林語堂在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他的中英文著作都受人尊重,甚至於吹捧。
不少人認為林語堂的中英文寫作水平是一流的, “林的中文好到無法翻成英文,
他的英文也好到無法翻譯成中文。兩者都已是爐火純青:‘缺少可譯性’,是文
之至美。” 他的譯作更被視為漢典英譯的典範。
 
這樣一來,“重評”成爲一個巨大的挑戰。為慎重起見,這裏的重評,除了依賴
本人自上世紀末開始參加司馬遷《史記》的英譯以及自己的幾本漢譯英項目中取
得的經驗,還以對比另外兩個《浮生六記》譯本為依據。 
 
第二部完整的英譯本,Six Records of a Floating Life, 是由倫納德·普拉特(Leon-
ard Pratt)和蔣蘇慧(Su-Hui Chiang)譯,紐約維京(Viking)出版社1983年出版
(然後由企鵝經典出版社重新發行)。此前雖有雪莉· 布萊克(Shirley M. Black)
的譯本《浮生六記:中國藝術家的自傳》,由牛津大學出版社1960年出版,但那
並不是完整的翻譯,而是省略了許多與參觀寺廟和風景名勝有關的情節以及與文
學批評、園藝和植物學有關的部分內容。另外,布萊克將書中故事按照自己的理
解做了重新排列。  

 

第三部英譯本是桑德斯(Graham Sanders) 的 Six Records of a Life Adrift, 2011年
由哈克特出版公司(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 Inc.)出版。此書使用漢語拚音,
其中還有許多有用的附錄。
 
相比較而言,愚以為桑德斯(Sanders)的新書是迄今為止最接近原著、也就是
最準確的英文翻譯。 林語堂的翻譯通常也相當準確和接近原著,但為了幫助讀
者理解,他不時添加一些原文中並不存在的詞句。因此,他的翻譯通常是“隨
意的”, 即“意譯”, 而非“直譯”。 Pratt和Chiang的譯本比林譯本更接近
原著,因為其目標是提供一個以已故的餘囯藩(Anthony C. Yu)教授的話來說 
“對原著最為忠實”(Pratt和Chiang的簡介,第15頁)的譯本。但是,通過
閱讀桑德斯的新書並對比前兩種譯本,我不得不說,桑德斯的翻譯更加忠於原
著。似乎隻有桑德斯的翻譯才無愧於餘囯藩的評論。
 
下麵僅選取三段加以對比:
 
片段 1: 餘年十三,隨母歸寧。兩小無嫌,得見所作,雖歎其才思雋秀,竊恐
其福澤不深 (選自第一章)。
林: When I was thirteen years old, I went with my mother to her maiden home and there we met. As we were two young innocent children, she allowed me to read her poems. I was quite struck by her talent, but feared that she was too clever to be happy. 
Pratt & Chiang: When I was thirteen, my mother took me along on a visit to her
 relatives. That was the first time I met my cousin Yün, and we two children got on well together. I had a chance to see her poems that day, and though I sighed at her brilliance I privately feared she was too sensitive to be completely happy in life.
在林語堂的翻譯中,第一句話末尾的“we met(我們相遇)” 從原始文本中找
不到。在第二句話中,林改變了主語,因此“我能夠看她的詩”變成“她允許
我看她的詩”。在最後一句話中,林省去或漏譯了 “竊”字,他將 “福澤”
 翻譯成“to be happy(幸福)”顯然也是不準確的。普拉特和蔣也改變了第一
句話的主題。第二句話中的“那是我第一次遇見我的堂兄Yün”也不見於原文。
此外,他們將歸寧翻譯為“拜訪她的親戚”,完全錯了;把”才思雋秀“譯為“brilliance”,也不準確。
桑德斯對這段文字的翻譯為:
When I was thirteen, during a trip with my mother to visit her side 
of the family, Yun and I got along famously, and I was even able to 
see some of the poems she wrote. I sighed aloud over her talent and 
elegance of expression, but I secretly worried that her exceptional 
talent might mean that her good fortune would not last. 
  
桑德斯的翻譯遵循原文的句子結構,他對“才思雋秀”和“福澤不深”的翻
譯更能令人接受。 
 
片段 2: 古語雲 「奸近殺」,蟲亦然耶?(選自第二章) 
 
林: “The wages of sin is death.” So says an ancient proverb, 
and I wondered whether it was true of the insects also.
 
Pratt & Chiang: The ancients said, ‘Rapists deserve death.’ 
I wonder, was this why the insects were eaten by the toad?
 
Sanders: The old saying has it that “rape is close to killing.”
 Could this be true to the insects as well? 
 
林語堂的“The wages of sin is death(奸近殺)”演繹顯然是隨意的,
便於西人理解;他還將原來的疑問句改為敘述句。普拉特(Pratt)和蔣
(Chiang)錯誤地將奸淫譯為“強奸犯”,並加上“這就是蟾蜍吃昆蟲的
原因嗎?” 完全沒有必要。隻有桑德斯(Sanders)沒有改變原文句子的
結構,他的翻譯最接近中文文本。
 
片段 3: 一日,芸問曰: 「各種古文,宗何為是?」 餘曰: 「《國策》、
《南華》取其靈快,匡衡、劉向取其雅健,史遷、班固取其博大,昌黎取
其渾,柳州取其峭,廬陵取其宕,三蘇取其辯。」 (選自第一章)
 
林: One day Yün asked me, “Of all the ancient authors, which 
one should we regard as the master?” And I replied: “Chankuots’eh 
and Chuangtzu are noted for their agility of the thought and expressiveness
 of style, K’uang Heng and Liu Hsiang are known for their classic severity, 
Ssuma Ch’ien and Pan Ku are known for their breadth of knowledge, Han 
Yu is known for his mellow qualities, Liu Tsungyuan for his rugged beauty, 
Ouyang Hsiu for his romantic abandon, and the Su’s, father and sons, are 
known for their sustained eloquence.” 
 
Pratt & Chiang: One day Yün asked me, “Of all the ancient literary 
masters, who do you think is the best?” The Annals of the Warring 
States and Chuang Tsu are known for their liveliness,’ I replied, 
“Kuang Heng and Liu Hsiang are known for their elegance. Shih 
Chien and Pan Ku are known for their breadth. Changli is known 
for his extensive knowledge, and Liu Chou for his vigorous style. 
Lu Ling is known for his originality, and Su Hsün and his two sons
 for their essays.
嚴格地說,林語堂對第一句話的翻譯是錯誤的。“古文” 顯然不是
“古代作家”,並且根據上下文,“宗何為是“不是在問“我們應
該把哪個當作宗師”,而是問 ”師宗哪家為是“。“取其” 不應譯
為“noted for their (以著稱)”,而應譯為 “to take their” (“吸取
其”),即從《戰國策》和《南華真經》(《莊子》)中吸取他們的
靈快;從匡衡和劉向的作品中,汲取他們的雅健。更不幸的是,普
拉特(Pratt)和蔣(Chiang)照搬了林語堂所有這些錯誤的翻譯,
而這段文字的其餘翻譯甚至更糟。相比之下,Sanders的以下翻譯大
部分是正確的: 
 
Sanders: One day, Yun asked me, “Of all the works of classical 
prose, which would make the best model to follow?” “Well,”
 I replied, “I would borrow from the cleverness of the Schemes 
of the Warring States and Zhuangzi, the elegance of Kuang 
Heng and Liu Xiang, the erudition of Sima Qian and Ban Gu,
 the rusticity of Han Yu and austerity of Liu Zongyuan, the 
ease of Ouyang Xiu, and the disputation of the Three Sus.”
 
當然,桑德斯(Sanders)的翻譯是在前人譯作(包括林譯)基礎之
上進行的,但他的翻譯也並不完美。如上文所述,他對第二段中的 
“奸近殺” 的翻譯是“rape is close to killing”(強奸接近殺身),其
實應該譯成 “adultery is close to killing,”(通奸接近殺身),與
“gambling is close to robbery”(賭近盜)對稱。因為 ”奸“ 不
僅僅指強奸,還指通常會導致謀殺或死亡的所有類型的通奸。
在第三段中,“靈快” 應譯為“agility and cleverness” (敏捷
和聰明),而不僅僅是“cleverness”;(聰明); “雅健” 
應為“elegance and vigor” ,而不僅僅是“elegance” 。
 
雖然我們不可能對比所有譯文,但從整體上就其準確性而言,桑德斯
(Sanders)對沈複《浮生六記》的新譯本是迄今為止最好的。對今天的
讀者來說,林語堂譯本已不是最佳選擇。雖然有人會說林是“不拘泥於
具體的字句,而是追求整體內容與意境上的忠實”,而且 “意譯” 和
“直譯” 孰優孰劣,也是見仁見智,眾口不一。但是,近年漢典英譯的
趨勢是追求準確精美,而非僅僅是粗略“達意”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6)
評論
翠喜兒 回複 悄悄話 浮生六記是最愛之一,不能想象讀英文,得失了多少情趣和才氣
黑貝王妃 回複 悄悄話 不好意思,沒讀過,正要補課的,這篇以後再評。
牟山雁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yy56' 的評論 : 多謝光臨、品評。也許當直譯無能為力的時候,不得不意譯吧?
牟山雁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aopika' 的評論 : 老皮卡好!
yy56 回複 悄悄話 信達雅,信為首,當然優質的直譯更好,但是不得不說,有時意譯更能讓讀者準確地把握原意。
laopika 回複 悄悄話 翻譯講究“信、達、雅”,看來英譯中和中譯英都是如此,學習了!
牟山雁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深度思考' 的評論 : 多謝光臨品評!林語堂的確是個天才,腦子很靈。但就古文英譯來說,並不像有些人吹的那麽高。楊憲益也是如此。
深度思考 回複 悄悄話 挺有意思的考證。不過文言文本來就不是我們的“母語”,感覺讀文言沒比直接讀英語容易多少。所以其實以我的水平,完全沒有資格判斷誰的翻譯更好。:)

林語堂本人的造詣確實很高,很喜歡他的蘇東坡傳。不過這個人說話有點點做作,不似徐誌摩真性情。不知道有沒有一點點“裝”的成分在裏麵。後來錢鍾書夫婦各種裝,不知道是不是東施效顰林語堂。:)
牟山雁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寒一凡' 的評論 : 多謝才女光臨品評。一凡吉祥!
寒一凡 回複 悄悄話 學習了!覺得既然是“翻譯”,不是“原創”,那還是應該要盡可能地忠於原著為最好。
牟山雁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多謝菲兒品評!是的,現在精美的直譯正在流行。
牟山雁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麥姐' 的評論 : 多謝麥姐鼓勵。
牟山雁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古樹羽音' 的評論 : 多謝光臨、品評。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從頭到尾仔細拜讀了山雁兄的賞析文,原本覺得意譯有時更能表達作者的意思,直譯會顯得有點突兀,但現在看來真正的好譯還是尊重原作者但又功底深厚的直譯。
麥姐 回複 悄悄話 看過《浮生六記》中文原著,但沒讀過譯本。翻譯要做到信達雅真是難事,教授的分析很精彩,學習了。
古樹羽音 回複 悄悄話 我不懂英文,沒有水平論說。但文學翻譯絕對是一個再創作的過程,所以讚成“著作”的說法,特別感謝翻譯家門讓文學走向世界。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