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山雁

我似高飛雁,家鄉傍牟山。先賢名列子,才俊數潘安。
個人資料
牟山雁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從天報到業報:華人報應觀之衍變

(2021-05-16 05:53:31) 下一個

 

“報”在中國倫理文化中是炎黃子孫所遵守的最高行為準則,但除此之外,還有宗教中的“報”:天報、鬼報、業報。

“天報”的觀念可追朔至商代。《尚書 湯誥》就有“天道福善禍淫”的說法,認為上天會降福給行善者而降災給作惡者。《湯誓》上說:“有夏多罪,天命殛之。… 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徴]。” 宣稱夏朝多罪,上天要滅它,我商朝不得不征討它。《易經 文言》中還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上天降幅的記載可見於《史記》:

   宋景公三十七年[公元前480年],楚惠王滅了陳。火星停留在心宿的位置。景公對此感到擔心。占星官子韋說:“(災難)可以轉移給宰相。”景公說:“宰相就像我的大腿和手臂。” 子韋說:“它可以轉移到百姓身上。”景公說:“君主依靠百姓。” 子韋說:“可以把它轉移到一年的收成上。”景公說:“收成不佳會導致饑餓,人民會因此而受苦。那我還是誰的君主呢?” 子韋說:“天在高処,但它知道下麵的一切。由於你有如何統治天下的這三句話,火星應該移動。”於是他們等了一會兒,發現火星果然移開了3度。(原文:“三十七年,楚惠王滅陳。熒惑守心。心,宋之分野也。景公憂之。司星子韋曰:“可移於相。”景公曰:“相,吾之股肱。”曰:“可移於民。”景公曰:“君者待民。”曰:“可移於歲。”景公曰:“歲饑民困,吾誰為君!”子韋曰:“天高聽卑。君有君人之言三,熒惑宜有動。”於是候之,果徙三度。”)

再看誌怪小說中的例子:

   晉永嘉之亂,郡縣無定主,強弱相暴。宜陽縣有女子,姓彭名娥。父母昆弟十餘口,為長沙賊所攻。時娥負器出汲於溪,聞賊至走還,正見塢壁已破,不勝其哀,與賊相格。賊縛娥,驅出溪邊,將殺之。溪際有大山,石壁高數十丈。仰呼曰:“皇天寧有神不?我為何罪,而當如此。”因奔走向山,山立開,廣數丈,平路如砥,群賊亦逐娥入山,山遂隱合,泯然如初。賊皆壓死山裏,頭出山外,娥遂隱不複出。娥所舍汲器,化為石,形似雞。土人因號曰石雞山,其水為娥潭。(《幽明錄》)

“鬼報”見於《墨子 公夢》:“古 聖 王 皆 以 鬼 神為神明而為禍福。” 以為鬼神皆可降幅降禍於人。墨子還擧周宣王冤殺臣子杜伯,後來被杜伯鬼魂所殺為例。較早的鬼報的例證也見於《左傳》。在誌怪小說中,例子更多。比如:

   項縣民姚牛,年十餘歲,父為鄉人所殺。牛常賣衣物市刀戟,圖欲報仇。後在縣署前相遇, 手刃之於眾中。吏捕得,官長深矜孝節,為推遷其事,會赦得免。又為州郡論救, 遂得無他。令後出獵,逐鹿入草中,有古深阱數處,馬將趣之。忽見一公,舉杖擊馬,馬驚避,不得及鹿。令怒,引弓將射之。公曰:“此中有阱,恐君墮耳!”令曰:“汝為何人?”翁跪曰:“民姚牛父也,感君活牛,故來謝恩。” 因滅不見。令身感冥事,在官數年,多惠於民(《幽明錄》)。

也有鬼報恩的:

   安定人周敬種瓜。時亢旱,鬼為輦水澆瓜,瓜大滋繁。問姓名,不答。還白父: “嚐有惠於人否?” 父曰: “西郭樊營先作郡吏, 償官數百斛米, 我時以百斛助之, 其人已死。” (《幽明錄》)

鬼報應是中國倫理文化中作為行為準則的“報”的延申。因為鬼是人的延續,“鬼報”遵循的法則也是倫理之“報”。但是鬼具有超人的能力,這又與“天報”類似。所以說我把它看作二者的結合。

“業報”則出於佛教,是漢末從印度傳入中國的。它主張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與中土的報相同),又有神、阿修羅、人、鬼、獸、地獄六道輪回之說,認為前世、今生、來世互相關聯,今生的境遇是前世帶來的,下世的境遇有今生決定(這與中土的報不同)。在此之外,中國佛教又增加了“現世報”,使佛教更中國化。

下麵蒲鬆齡的《三生》,是一個具有佛教色彩的故事:

   劉孝廉,能記前身事。自言一世為搢紳,行多玷。六十二歲而歿,初見冥王,待如鄉先生禮,賜坐,飲以茶。覷冥王盞中茶色清徹,己盞中濁如膠。暗疑迷魂湯得勿此乎?乘冥王他顧,以盞就案角瀉之,偽為盡者。
   俄頃稽前生惡錄,怒命群鬼捽下,罰作馬。即有厲鬼縶去。行至一家,門限甚高,不可逾。方趦趄間,鬼力楚之,痛甚而蹶。自顧,則身已在櫪下矣。但聞人曰:“驪馬生駒矣,牡也。”心甚明了,但不能言。覺大餒,不得已,就牝馬求乳。逾四五年間,體修偉。甚畏撻楚,見鞭則懼而逸。主人騎,必覆障泥,緩轡徐徐,猶不甚苦;惟奴仆圉人,不加韉裝以行,兩踝夾擊,痛徹心腑。於是憤甚,三日不食,遂死。
   至冥司,冥王查其罰限未滿,責其規避,剝其皮革,罰為犬。意懊喪不欲行。群鬼亂撻之,痛極而竄於野。自念不如死,憤投絕壁,顛莫能起。自顧則身伏竇中,牝犬舐而腓字之,乃知身已複生於人世矣。稍長,見便液亦知穢,然嗅之而香,但立念不食耳。為犬經年,常忿欲死,又恐罪其規避。而主人又豢養不肯戮。乃故齧主人脫股肉,主人怒,杖殺之。
   冥王鞫狀,怒其狂猘,笞數百,俾作蛇。囚於幽室,暗不見天。悶甚,緣壁而上,穴屋而出。自視則身伏茂草,居然蛇矣。遂矢誌不殘生類,饑吞木實。積年餘,每思自盡不可,害人而死又不可,欲求一善死之策而未得也。一日臥草中,聞車過,遽出當路,車馳壓之,斷為兩。
   冥王訝其速至,因蒲伏自剖。冥王以無罪見殺原之,準其滿限複為人,是為劉公。公生而能言,文章書史,過輒成誦。辛酉舉孝廉。每勸人:乘馬必厚其障泥;股夾之刑,勝於鞭楚也。

當然,這裏既有佛教義理,也有蒲鬆齡自己的藝術想象和創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牟山雁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曉青' 的評論 : 領導周日快樂!
牟山雁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寒一凡' 的評論 : 是的。一凡周日快樂!
曉青 回複 悄悄話 學習了!
寒一凡 回複 悄悄話 有趣,謝謝分享!第一個搞出這些“報”的理論的人絕對是天才!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