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好租客的蛻變:八年的信任與失落

(2025-10-04 16:37:02) 下一個

2023年夏天,驅逐令終於生效。

那天,我站在客戶家的門口,看著屋裏的那戶伊朗三口之家。他們沒有收拾行李,隻是平靜地說:“能不能再給一點時間?”

誰能想到,從最初的欣喜到如今的局麵,這一切已走過整整八年。而故事的起點,本來是一份看上去比較滿意的租約。

2015年春,我幫客戶把一棟2800平方英尺的獨立屋租出去。租客是一對通過投資移民來到多倫多的伊朗夫婦和他們剛大學畢業的兒子。

兒子英語流利,父母則有些磕絆,卻舉止得體。第一次見麵,他們就提出一次性預付半年的租金,並表示租一年後就會買房。對房東而言,這是比較理想的條件。

幾次上門拜訪,我都能感到他們的用心。太太總會端出伊朗點心與熱茶,舉止優雅,笑容溫婉。一次閑聊,她特意拿出一份泛黃的新聞報道——上世紀七十年代,周恩來總理接見訪問中國的伊朗官員。她說,他們一家都很喜歡中國。那一刻,我對這家人油然生出好感與信任。

轉折:投資的失誤

一年後,我問他們何時買房。男主人苦笑,說資金沒了。原來,他們與老鄉合夥投資,項目選錯,不但沒賺錢,還把原本準備做買房的首付賠了進去。官司纏身,前路未明。

買房計劃落空,但他們依舊安分。父母在伊朗人開的商店打工,兒子在 Fairview Mall 做導購。租金按時交付,這種相安無事一直持續到新冠爆發。

真正的轉折點,是疫情。

商場關門,店鋪停業,收入時有時無。他們開始遲交房租。不是完全不付,而是東拚西湊,付一部分,卻始終補不齊缺口;欠租像雪球般越滾越大。

更棘手的是,為了防止租客流落街頭,政府暫停了法院的驅逐程序。房東們即便焦急,也隻能幹等。

等到仲裁庭恢複開庭,案件早已積壓如山,排期動輒一年。直到2023年夏天,房東終於勝訴,驅逐令下達。可當那張紙真正送到他們手裏時,他們依舊沒有搬離。

尾聲:製度下的無奈

從2015到2023,這家人從“理想租客”變成了“賴租客”。他們並無惡意或欺騙,隻是一次投資失誤與一場全球性疫情,改變了一個普通移民家庭的軌跡。

房東的損失是真實的,租客的困境也是真實的。

這一切背後,折射的並不僅僅是個體的悲歡,而是不合理製度環境中的深深無奈。

2017 年,政府開始限製租金的漲幅;疫情期間,又進一步暫停了對欠租的驅逐程序。看似保護了租客,但也讓規則失去了平衡。

在這樣的環境裏,拖欠租金的代價幾乎為零。於是,租客在分配開支時,水電網費、日常消費都被優先考慮,唯獨租金常常被推到最後。

而房東呢?在漫長的等待中,既不能收回房子,又眼看著損失不斷累積,隻能無聲地承受這份尷尬與無奈。

一個不合理的製度,能讓好租客變成賴租客;而一個錯誤的投資決定,足以改寫一個家庭的未來。

選擇合作夥伴要謹慎,投資項目要量力而行。對普通人而言,失去的不隻是金錢,還有來之不易的安穩生活。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