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倒黴的業主與“有故事的房子”

(2025-11-14 16:40:50) 下一個

什麽樣的房子,會被貼上 Stigmatized Property 的標簽?

 清晨的風吹過 Bayview 大道,天邊仍掛著秋末未散的灰色。我剛喝完一口涼開水,手機突然地跳出一則新聞:

Vaughan  Allison Ann Way,一棟獨立屋兩個月內第三次遭到槍擊。

 警方趕到時,門口牆麵布滿彈孔,車道上的那輛車也被擊中。所幸無人受傷。

 我盯著那張現場圖,心裏冒出幾個字:這個業主真是倒黴透頂。

 有些房子幾十年風平浪靜,有些房子卻瞬間成了新聞焦點。

而一旦被貼上“有故事的標簽,它不再隻是房子,而會成為房產市場裏一個微妙的存在——Stigmatized Property(汙名化房產)。

 

一個電話,讓故事有了轉折

 幾天後的傍晚,一位買家打電話給我。他前不久買了個獨立屋,驗房順利、交接準時,整個購房過程輕鬆愉快。

 但那天電話裏,他開口第一句話卻是:

 “文先生,我好像買貴了。

 他發來一套他家附近剛售出的“便宜了 20%”的房子地址,我隨即開始查它的曆史記錄。

 答案很快浮現:

那套房子幾年前發生過凶殺案。

 我把情況解釋給他聽,他沉默幾秒,如釋重負:“原來如此。

其實,大部分買家對這種房子心裏都會有一點點“介意

 

什麽樣的房子,會被貼上汙名?

 在 GTA“Stigmatized Property”並不少見。

它們房況未必差,但背上了心理陰影。

 常見情況包括:

  • 曾發生凶案、或重大暴力事件
  • 屋內發生自殺
  • 曾是大麻屋(grow-op
  • 屋主涉黑、房子多次遭槍擊
  • 鬧鬼傳聞、靈異事件
  • 涉及金融詐騙、綁架、毒品窩點、child abuse 等案件

 這些事件不一定影響結構安全,卻會影響買家的心態。

房地產的價值,從來不隻是靠磚瓦堆砌,而是由“能不能安心居住共同決定。

 

為什麽很難查?因為法律沒有強製要求披露

 很多人以為這種信息隨手一搜就能找到,其實並不容易。

 安省法律規定:

心理汙名不屬於 Material Latent Defect(重大隱蔽性缺陷)。

 這意味著:

  • 賣家沒有義務主動披露
  • 市場上沒有官方數據庫
  • 信息披露依賴職業操守,也取決於買家是否主動詢問

 因此,在 GTA 買房,真正做足功課非常重要。

 

那要如何避免?給你幾點實戰建議

 作為每天在社區裏跑、與各類業主打交道的地產經紀,我總結幾條最實用的方法:

 ① 詢問你的經紀(最有效)

圈內通常掌握不少公開渠道查不到的信息。

 ② 直接 Google 地址

在多倫多,這一步往往非常有用。

 ③ 查新聞、Police News Release

York RegionTorontoPeelDurham Halton警方的新聞發布都值得關注。

 ④ 留意社區口碑

Facebook 社群、論壇、鄰裏群,往往藏著真實的背景信息。

 

介意這類房子的人並不全是迷信,而是尊重自己的內心

 我見過許多買家:

有人不在乎,有人非常介意。

心理界限沒有對錯,隻是選擇。

 房子是人生最重要的資產之一,

能住得安心、睡得踏實,就是最好的選擇。

 作為經紀,能做的,就是幫助買家盡可能避開潛在風險。

願每一位讀到這篇文章的人,都能找到一個讓自己真正安心的家。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