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吃蛇羹是在漿瀾路的蛇王滿。那是文革結束不久,眾多老字號紛紛複業。記得的還有吃齋的菜根香,和吃西餐的太平館。複業的當天,都響應者重。 還沒開門外麵就已經人頭湧湧等霸位,一開門就蜂擁而入占位置。那時還沒有帶位一說,占不到位置的就隻好挑一桌自己認為就餐的人會比較快吃完走人的,站在別人背後等待,吃的跟等的都沒有不好意思。不知道是當時物質缺乏, 吃什麽都好吃,還是當時的老師傅還在,堅持一板一眼的按規矩做,每次想起蛇羹我都會自然而然的想到蛇王滿的出品。
在大人點餐和等上菜的時候,打發時間的最好辦法就是去樓下看櫥窗裏麵的蛇。當時餐館對櫥窗的布置還是花了心思的。放了塊太湖石權當假山,橫放和吊著幾根枯木,不同顏色和尺寸的蛇在那裏搞原生態秀。看罷蛇,就回去大堂看人取蛇膽。蛇膽有祛風的功效,通常需要即取即食。 師傅好熟練,兩下手勢就將蛇取膽去皮,服務員就用小碗黑色的蛇膽送到樓上給預訂的食客,有時還帶上一杯燒酒。據說蛇膽味甘,不苦也不腥。
蛇肉的口感像雞肉,但比雞肉幼滑。蛇羹用料繁多,除了蛇肉,還放冬菇絲,木耳絲,陳皮絲,薑絲,餐台上麵還放上薄脆,菊花,供客人自己放進羹裏,因而口感非常豐富。我最後一次在蛇王滿吃蛇羹大概是90年代末。那時的櫥窗裏莫說蛇,連石頭和樹枝都沒有了。樓下烏燈黑火,樓上整個午餐時段才有兩三桌的客人。整個店給人感覺就是奄奄一息,死期不遠了。
蛇王滿沒了,但我吃蛇羹的初心不改,每次回國都會盡量找機會吃一次。比較印象深的一次是在順德吃的。那次的蛇羹據說是拿過獎的,與其說是羹不如說是湯。湯色奶白,湯味鮮且濃。沒有滿滿的料,隻見蛇肉,很難偷師如何熬製,是不錯的出品。我一直以為自己喜歡吃蛇所以喜好吃蛇羹,直到我吃了拆魚羹。
拆魚羹在順德也是有名的。原理跟酸菜魚湯,馬賽魚湯一樣,都是利用魚的骨頭熬出湯底,區別在於先起肉還是後拆肉。吃魚羹的時候,我發現了在蛇羹當中一種熟悉的香味,是一種切成幼絲的香草。原來這些年自己念念不忘的是這種味道。打聽到這種香草叫做檸檬葉。
回美後找到的檸檬葉完全沒有記憶中的香味。上網一查原來是泰國檸檬葉Kaffir Lime leaves.
試用Pink Grouper 的魚頭做拆魚羹,效果不錯。拆魚羹我所欲也,蛇羹亦我所欲也,在沒有蛇羹的日子裏,拆魚羹會更多的出現在我的飯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