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說

希望像讀唐詩宋詞那樣讀懂戲劇音樂
正文

預期與驚奇

(2021-08-07 14:18:36) 下一個

如果音樂是預期與驚奇的組合,那麽就必須有一個前提:聽眾清楚自己期待什麽,當驚喜出現的時候,他們又明白是什麽令他們喜出望外,歎為觀止。

從巴赫到勃拉姆斯,德奧派獨據樂壇200年,客觀上統一了音樂語言,作曲大師將預期與驚奇安排得出神入化,精準地調動聽眾的情緒。

符合預期,聽眾自然覺得音樂好聽,順耳,話說到心裏去了。但完全符合預期,音樂就變得沉悶,令人昏昏欲睡。於是在恰當的時候安排一定的驚奇,能讓聽眾精神為之一振。而太多的驚奇,又會令聽眾無所適從,很容易開始走神。

作曲家發明了許多技巧去製做預期與驚奇,比如先埋下伏筆,讓不該出現的音先出現,到後麵的轉調就顯得順理成章了。又如不讓本該出現的音出現,吊足聽眾的胃口,當這個音終於出現的時候,他們心裏的一塊石頭也落地了。

經過兩百年的探索,德奧作曲家已經把這套把戲弄得爐火純青,作曲家,演奏家和聽眾變得三位一體,可以同呼吸,共悲喜。直到德彪西的出現。

於是大小調音樂一統江湖的局麵宣告結束。 作曲家們開始用一直存在但從來不是主流的5音音階,6音音階,不同mode的7音音階,和8音音階作曲。聽眾耳目一新的同時又不知所措。既然無從預期,又談何驚奇。

一如一個講中文的人第一次接觸法語,隻能從發音和韻律的變化判斷自己對新語言是否喜歡,至於作者行文的巧思,就得等待熟悉了這種語言之後才懂得如何欣賞了。
 

與所有新生事物一樣,有人擁抱,有人躲避,有人阻止,但總的來說,是一種進步。它拓展了人類的音樂視野,豐富了音樂的寫作方法。假以時日,當聽眾對不同音階寫出來的音樂熟悉之後,原來聽起來怪怪的音樂就會變得順耳好聽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