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風

一人一故事,一夢一人生
全部原創,轉載敬請注明來源
個人資料
海風隨意吹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兩幢公寓兩本書

(2023-07-25 00:17:32) 下一個

 

同一個上海,不同時代的人看到的是不一樣的風景,同一時代看到的也不一定一樣,不僅因為處境不一,也因為各自的視角和心態 

 

然而,這並不是說沒有群體記憶,對於老上海人來說,我指的是那些目睹過上海沉睡三十年的居民,免不了有相同的回憶,譬如兩分錢一盒自來火,還有上隻角”和下隻角”的說法

 

這兩個詞是上海人用來區分地段的,地段好壞主要根據那一帶房屋建築的質量。小洋房、老公寓、梧桐樹,眼下被津津樂道的洋氣、小資、“上海情調”,基本都在上隻角,解放前的法租界。電影《愛情神話》自然發生在上隻角,還有20年前王菲和黎明的《大城小事》也發生在那裏,而且是這篇文章要提到的一個老公寓裏。

 

上隻角的另一層寓意牽涉到社會學。雖然新政權鼓吹人民當家作主,封建主義的三六九等卻一直存在。中國革命是農民革命,帶著劫富濟貧的特色,不少參與者不了解革命理想是什麽,隻是為了過好日子,有飯吃、有房住、有衣穿,就這麽簡單。 

 

革命成果的一部分是沒收了不少質量上好的房產,多數都在上海的上隻角,曾是外僑、舊政權達官顯要、富商巨賈的住宅。隨著解放軍逼近,不少人潤到海外去了,房子自然被“充公”,成了國家財產。遺憾的是,人民當家作主隻是一句口號,新政權對子民並不一視同仁,上隻角的房子往往分給一些“精英”人士居住,所謂的革命精英(級別較高的幹部)、社會精英(知名人士、民主黨派首要)、文化精英(作家、演員、科學家等)。 

 

這些住宅中,遺留下不少沒有潤的老住戶。他們本來就家境優渥,是中國為數不多的“中產階級”。曾有同事,家住思南路,父親是工程師,他家從四十年代起就住在那裏,解放後也沒有搬家,鄰居亦然。原因是,上隻角無論在什麽政權下,都是人們向往的居住區。舊時代的技術精英——醫生、高級職員、教授等等用金條頂下了思南路的住房,就是長期租賃 (Long-term lease) ,有的是一頂就是二三十年,沒有搬家的意思。

 

由此可見,上隻角不僅是住房條件好,居民的財務狀況、教育背景、文化氛圍、社交圈子也相對不錯,從而上隻角這個詞有了更多的寓意。上海人一句話,“她嫁到下隻角去了”。哎呀呀,可憐的女孩,人們馬上聯想到破舊狹小的住宅,燒煤球爐,倒馬桶,說不定還要跟鄰居寸土必爭...... 

 

說到上海上隻角有名的老公寓,不少人立刻會想到武康大樓(建於1924年)。房齡近百年的武康大樓現在成了網紅打卡地,大樓前熙熙攘攘,不少人在那裏自拍留念

 

武康大樓

 

除了建築漂亮,武康大樓也先後住過不少名人,如宋慶齡、孔二小姐、趙丹、秦怡、鄭君裏、謝晉、孫道臨等。這幢公寓的居民可以說是新老交融,文化演藝界的名流基本都是五十年代後遷入的新住戶,同時遷入的是其他領域的精英,如科學家、工程師、解放軍高級幹部、地方幹部等。與此同時,一些老住戶仍住在大樓內,民族資本家、高級白領、社會精英等,構成了多元的居民文化,互相影響,潛移默化。

 

有位小學同學住在淮海路的軍官宿舍光明公寓,在1965年解放軍廢除軍銜前,她爸是上校。她姑姑則住在武康大樓,因為姑父是大校。她爸後來轉業去了國務院農林部,一家搬去北京。大串聯的時候,她跑回上海,每天來我家玩,晚上回武康大樓的姑姑家,我去過她姑姑家幾次,要坐電梯,公寓很寬敞明亮,並不覺得有多麽奢華,或許因為她姑姑家很簡樸,木頭家具,連沙發都沒有。

 

我哥跟她哥和堂哥曾是同學兼朋友,我們雖夠不上“親上加親”,也算“友上加友”吧。據說她堂哥有絕技,沒有偷不到的東西,無論采取何種防盜措施,都難不倒他。由於偷竊,常被警察找去談話或拘留,後來發現他有癮,不一定是為了獲取什麽,而是看到鎖手就癢,一定要想方設法打開。因此他爸開了個後門,把他送到類似“特種兵”的部門去了,後來還提幹入黨了。小偷穿上軍裝也是好事,否則去鄉下危害農民兄弟了。

 

從武康大樓往東,坐車兩三站路,就到了另一幢老公寓——瑞華公寓(建於1928年)。從建築外貌和居民知名度來說,瑞華公寓不如武康大樓,但是論起“黨務或政務精英”來那裏也是“乓乓響”的。當年,不少上海部局長住在那裏,如文化局、出版局、農墾局、檔案局、糧食局、宣傳部、組織部、財貿部、教育衛生部什麽的。

 

《大城小事》拍攝組借了這裏的房子,讓王菲黎明在陽台上相視。

 

瑞華公寓 

 

 

與武康大樓不同的是,瑞華公寓在五十年代初曾被用來做機關辦公樓,老住戶全部搬遷,過了幾年又改為機關宿舍,也就是說,新住戶入住時,沒有跟老住戶交接,一張白紙,可以書寫最新最美的革命圖畫。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來看看最近出版的兩本書。一本是關於武康大樓的曆史,另一本是關於瑞華公寓的。這兩本書都是由住戶來講述曆史 

 

人民文學出版社今年4月出版了由陳保平和陳丹燕合著的《蚌殼與珍珠——上海武康大樓居民口述》。陳保平曾任上海三聯書店、上海文藝出版社、上海《新民晚報》的總編,陳丹燕是上海著名作家,寫了不少記錄上海的非虛構作品。兩位名家聯手,用口述曆史的方式展現上海曆史,這本書受到不少學者的推崇,被譽為用口述曆史記錄民間生活的範例。

 

 

口述曆史起源於美國,現被廣為應用,以記錄公眾記憶中的曆史。這種微觀的個人史,從普通人的角度去講述往事,聚在一起就展現出一個時代的特征,見證一個群體、一座城市、一個領域的變遷。

 

兩位作者訪問了武康大樓的十多戶居民,受訪者有畫家、大學教授、建築係教授、作家、醫生、物業經理、公司職員、退休人員等多種身份。他們敘述了住在武康大樓的日常生活、鄰裏關係、和各自的職業生涯,折射出上海人的習俗、品味、情趣、價值觀。

 

無獨有偶,瑞華公寓的老住戶近日也出版了一本書《瑞華公寓紀事——父輩和我們的故事》,由今日出版社出版。編輯組的成員是退休文人學者,他們是發小,童年時代在瑞華公寓度過。這部書洋洋灑灑1000多頁,分上下兩集,收錄了80多位作者的108篇文章,文章均出自住戶之手。 

 

 

文章由兩代人寫成,老一代的文章多為遺作,而且是發表過在各種書刊上的遺作,因此文字水平較高。他們講述了自己幾十年的“革命”經曆。原以為老革命講故事會充斥著空洞的革命詞匯,比較枯燥,其實不然。這些作者的經曆充滿傳奇,文筆生動,情感真摯。其中有護送白求恩去解放區的交通員、有在上海南京搞地下工作的大學生、有帶領鐵道兵進駐上海的軍隊將領、有負責開墾上海郊區農場的總指揮、有參加過新安旅行團的文工團小戰士、還有《上海的早晨》作者周而複、《戰爭與和平》的譯者草嬰、中國大百科全書的奠基人薑椿芳等黨內文化名人,他們如實描繪了曆史潮流如何影響了個人命運。所有的作者都曾是瑞華公寓的老住戶

 

第二代的文章寫了出生於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那代人的人生,童年記憶、十年動亂、務工務農、參軍當兵、恢複高考、海外留學、國內外創業謀生等。文章脫離了革命主題,更關注個人的生活和感受。轉眼這代人已經六七十歲,回首往事,同樣是滄海桑田。 

 

兩本書,均為民間曆史,好看就好看在是私人史,散發著濃厚的生活氣息,容易讓人產生共鳴,用獨立獨特的方式講述了豐富多彩的人生經曆,記錄了中國近一個世紀來的社會變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3)
評論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anhe' 的評論 : 非常感謝荷花如此用心給我留言。所言甚是,有人的地方就會有高低貴賤之分,區分可以根據許多不同標準,近年來,好像隻剩了金錢標準,以前不一樣,讀書人家清貧,卻貴在知書達理。我們在國外這麽久,等級觀念比較淡薄,再如此三六九等看人待人,我會不舒服。

私人史的確有局限性,也會帶有個人偏見,但如果有許多人從各種角度去寫,湊在一起,也能讓人大致看到完整圖畫。而且這也給普通人更多的話語權,否則曆史都是當權者的禦用文人編寫,可能跟普通人的實際經曆相差萬裏。比如經濟改革取得巨大成就,但對於下崗工人、征地農民來說,或許更多的是艱難掙紮。

祝荷花快樂安康!
canhe 回複 悄悄話 不好意思,海風這篇《兩棟公寓兩本書》我一個星期前就在手機上拜讀過了,沒能及時留言,很抱歉啊!其實這些天一直在想海風就是從這兩棟公寓的其中之一走出來的上海姑娘,記得你寫過一篇關於老公寓房的帖子,很多美好的記憶。上海的上隻角,下隻角,無錫也有這種說法,感覺各人的理解有不同。無錫有城門,城門外的人把城門內的地方稱為上隻角,城門裏的人則根據大戶人家的聲望,貧富貴賤分上下。記得我有一位住在城門外的同事,家裏請裁縫做衣,有住城門裏的同事也想請那裁縫,她就堅決不同意,說是把她介紹到你們上隻角去後,開了眼界(招待得好)她就回不來我們這裏這個價了。嗬嗬
口述曆史就是曆史親曆者的曆史,一般來說會比較真實,但也容易因人而異地有偏見,不能當正史看待。上海很有文化底蘊跟上海文史檔案工作做得好大有關係。最近聽說無錫湮沒了幾百條街道名,實在是很可惜又無奈的事。海風周日愉快!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麥姐' 的評論 : 麥子,好久不見,太高興你回來了!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亦緣' 的評論 :謝謝亦緣臨帖,珍珠離不開蚌殼:)居民中社會地位有高低,但都是人生一場,各有千秋。
麥姐 回複 悄悄話 好文解讀老上海,終於又可以回城享受海風姐的文字了,問候海風姐!
亦緣 回複 悄悄話 多謝海風介紹!
《蚌殼與珍珠》,這個書名起的真好。我挺喜歡讀上海人的故事,再平常的人家也很精彩,絕不boring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可能成功的P' 的評論 : 問好可可,確實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啊。武康大樓的口述史裏包括住在大樓“汽車間”的居民。廢除了私家車後,以前大樓的車間,都改建成簡易的居民住宿(拆除車庫門,砌一堵磚牆,上麵有個窗戶和門。因此,居民雖住在同一座公寓,其實是兩個世界,彼此交往不多,平等是不存在的。
可能成功的P 回複 悄悄話 這兩本書好可貴:普通人的不普通的曆史。
為了寫小說,我查了好多有關上海老公寓的資料。對三四十年代的公寓的先進程度(熱水係統、電梯、汽車間等等)歎為觀止。還有那隻弄堂改造的公寓也十分有味道。
不過,很多最初的住戶被迫放棄祖業,或者蝸居大公寓一角的事情也很多。那些故事就被和諧掉了吧?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diaoerlang' 的評論 : 二郎言之有理,西方文明的魅力難以抗拒啊:)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丹哥' 的評論 : 丹哥所言甚是,謝謝臨帖。
diaoerlang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海風隨意吹' 的評論 : 海風老師所言極是,兩本書裏透出的言外之意就是人的欲望都是差不太多:)當初無論是本地土生的,還是從十六鋪上岸的,還是跟隨大軍南下進城的,最終誰都無法拒絕租界帶來的西洋文明,如今更是如此,大小粉紅與慕洋帶路黨為了美帝是不是新冠禍首會爭到不共戴天,可一說到租界風情歐陸品味馬上觀感站位就趨同了,武康大樓前各路網紅川流不息常年無休,更不用說集盎撒美帝通俗文化之大成的浦東迪斯尼了:)
丹哥 回複 悄悄話 古老有文化底蘊的城市需要這類書。是曆史也是傳承。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水星98' 的評論 : 問好水星兄。樹老根多,人老話多,文章越寫越囉嗦,東扯西拉,謝謝抬愛!
水星98 回複 悄悄話 海風的曆史回顧,娓娓道來,讀來很是享受。以前知道上隻角與下隻角是高雅與低下的區別,但都是模糊概念,具體的是讀了海風的文章才更加清晰的。小時候我在北京生活,我們也管火柴叫洋火。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萬湖小舟' 的評論 : 問好小舟,很幸運這兩幢公寓都是上海市曆史保護建築,市政府甚至不惜工本維修,盡量保存原樣。不過有很多地區跟你說的成都一樣,整片整片的街區被拆,過去已了無痕跡了。謝謝臨帖留言。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悉采心' 的評論 : 問好心心。較早用這種方式寫作的有張辛欣,80年代的《北京人,一百個普通中國人的自述》,當時覺得特別前衛新穎。後來,我插隊的地方(那個縣有八九千知青),也出版了知青風雲錄,回顧插隊生活。可因為插隊最長的隻有十年,又有地域限製,所以主題突出。我覺得老公寓的這兩本書,主題更鬆散,連接所有口述者和作者的就是大家曾居住在這裏。有點兒像村民寫史。可這些“村民”來在四麵八方,背景經曆非常不同,就成了故事會。幾個看過這兩本書的朋友都覺得故事真實,視角多元,看了上篇,無法預料下篇會寫什麽,話題廣泛,開腦啊!
萬湖小舟 回複 悄悄話 多謝分享。在基建的大潮中,全國各地都在變樣。有些有點曆史和文化的建築和街道名稱消失了。有些遺憾。不知武康大樓和瑞華公寓是否現在還在? 我這次回成都才知道過去童年住的街區都有很長的曆史和文化痕跡。可惜沒有保存一些典型的老房子,都消失了。一些街名留下了,但是和現在地攤經濟的食文化不相容。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omo_sharon' 的評論 : 問好墨墨,不管什麽時代,等級分得都挺清楚,平等、互相尊重是個遙遠的美夢。
悉采心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梧桐之丘' 的評論 : +1

小時候俺姥姥也這樣說:去,給姥姥買一盒“洋火”去:))

海風姐好介紹:)這種集體作者成書的方式挺新穎的,也能通過多視角多層次的描述,讓對象更貼近本相。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清漪園' 的評論 : 上海跟北京差不多,近年來市中心的舊房拆了,蓋起新樓,老上海人再也住不起市中心了,搬到郊區。由於上隻角的房子品質太好,舍不得拆,一個個成了曆史保護建築,不過也就是外邊好看,裏邊住戶很多,相當擁擠。房子是國有的,住戶隻有“使用權”,不少潤到海外的房主後代,要求歸還房產。有些房子是戶口隻出不進,就等老人都走了,就可以把房子歸還給房主家人。所以等老人走了,上海的記憶將是另一個版本了。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diaoerlang' 的評論 : 謝謝二郎送寶上門!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黑貝王妃' 的評論 : 問好王妃,上海的“洋氣”和“情調”都靠這些舊房子和梧桐樹撐著,普通市民的石庫門和七十二家房客除了市井的煙火氣,難以找到“情調”:),就像老電影“烏鴉與麻雀”,比較接近多數市民的生活。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梧桐之丘' 的評論 : 哈哈,老人是叫洋火,我們“新中國的兒童”改叫自來火了:)
momo_sharon 回複 悄悄話 感覺以前的上海階層分化非常明顯,而如今又回去了。占大多數人的還是”下隻角”人。
清漪園 回複 悄悄話 謝謝海風的解釋,雖然我還是糊裏糊塗的,但記住靜安,徐匯和盧灣這幾個地名了。我覺得上海人懷舊口述曆史,出書留念,這是對上海表達情感與熱愛的一種最好的形式,最好的是,這些被人心心念念的老樓房還矗立在那裏,證實了上海人愛上海的傳說。北京人也愛北京,可是那些名人的宅院住所現在又能有幾座仍然矗立在北京城呢?而世世代代居住在北京城裏的老北京人現在又有幾人仍然住在北京城裏?他們大都住在天通苑和回龍觀裏,而城裏的地界對老北京人來說太貴了。
diaoerlang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海風隨意吹' 的評論 : https://book.chouji.net/book/240499

這是愚園路四明別墅前世今生的電子書,海風老師一定麵熟陌生會感興趣:)作者張偉群用田野調查方式剖析一條弄堂,當中細節都是他親曆或間接親曆。魔都時來運轉,以前被視為恥辱的租界八卦也成了顯學,各路大咖大作文章,論證城市從前早就闊氣過,如今是天時地利人和搭車更上層樓:)
黑貝王妃 回複 悄悄話 上海的曆史風情很大成分反應在這些老街老建築上,經你們這些老上海一說,更原汁原味了。
梧桐之丘 回複 悄悄話 “兩分錢一盒自來火”在我小時候說“兩分錢一盒洋火”;張純如作品《美國華人》就是口述史oral history。很真實的曆史記錄,口述人的記憶有偏差,但是很多人拚在一起也就大差不差。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藍山清風' 的評論 : 問好藍山。西區有些街道確實充滿“情調”:),回國的時候去走走,會帶來許多聯想和回憶。不過我記憶中的武康路是很安靜的,現在到處都是遊客、拍自媒體的人,還有自說自話衝進老公寓瞎拍的人,不少地方都裝起鐵門,閑人莫入了。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南山鬆' 的評論 : 問好鬆鬆。瑞華編輯組的退休人員都說是在參加“搶救曆史”,或許這是老年才有的緊迫感吧。謝謝臨帖。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無法弄' 的評論 : 問好弄弄,現在土豪多,審美觀不行,又追求速度,這類慢工出細活的建築他們不感興趣。如果能複製,上海會變得非常漂亮。
南山鬆 回複 悄悄話 一個地方的變遷用文字記錄下來最好了,不然天長日久,無人會知道以前發生過什麽。
謝謝海風姐的好分享,好介紹:)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十月紫楹' 的評論 : 問好上海老鄉!是啊,現在區改得都不認識了,好好的盧灣沒了,成了黃浦的一部分,不過靜安彭浦也太扯了,閘北跟靜安,不怎麽相配啊。
無法弄 回複 悄悄話 真漂亮!幹嗎不多建這樣的樓呢?肯定有有錢的,哪怕都是有錢人住那,街頭景色也好看啊。中國的火柴盒太多了,簡易特色:)還齁貴的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綠珊瑚' 的評論 : 問好珊瑚,QQH。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diaoerlang' 的評論 : 二郎看得通透,說到根子上了。人的欲望差不多,跟政治真沒什麽關係。喜歡看你的留言。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花似鹿蔥' 的評論 : 問好蔥蔥,這大概是社會通病,雖說人人都可以寫,但在實際中,往往是有點兒資源和地位的人說得更多,寫得更多,所以創造出“上海情調”,這個情調跟許多上海市民“渾身不搭界”(不沾邊)。學習社會學的,可以做研究寫篇論文。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清漪園' 的評論 : 問好園園,山鄉兄總結得不錯:“大概以西南為上,北,東北為下。
以前法租界一帶為上,其餘多為下,或中間帶。”
因為原來的法租界(以前的徐匯、盧灣、靜安區一部分)房屋建築的質量比較好,就成為上隻角了。還有一個非常實用的標準,就是房子有沒有“煤衛”,煤指的的煤氣爐(不用生火做飯),衛指的是衛生間(浴室),有抽水馬桶,大衛帶浴缸,小衛沒有。這些都是老黃曆了,現在的樓都有這些基礎設施。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曉青' 的評論 : 問好曉青,私人史更接地氣,我也喜歡。謝謝來訪留言。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林向田' 的評論 : 問好林兄。這就是“革命”,也就是亂世,掉頭顱,灑熱血,一夜之間變成窮光蛋,能保住小命就很幸運了,哪個國家都一樣。謝謝臨帖。
藍山清風 回複 悄悄話 武康大樓、瑞華公寓還真沒去過,謝謝海風姐的好文分享!民間口述的曆史,"好看就好看在是私人史,散發著濃厚的生活氣息,容易讓人產生共鳴。"深有同感!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山鄉不仕老了' 的評論 : 問好山鄉兄。儂剛格對,主要是西區法租界,外灘那一帶基本是辦公樓、銀行、商家,少有居民。蘇州河邊的海濱大樓風頭也蠻健的:)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心之初' 的評論 : 問好心兄。自己的曆史對自己是最真實的,宏大曆史有時候跟自己不沾邊。謝謝臨帖。
十月紫楹 回複 悄悄話 那年上海行政區合並,於是有了“靜安區彭浦新村”。
綠珊瑚 回複 悄悄話 海風好文。謝謝分享。這樣好書隻有回國才能買到嗎?
diaoerlang 回複 悄悄話 革命精英與洋奴買辦殊途同歸,最終相聚在魔都租界上隻角老洋房,就像粉紅戰狼與慕洋小資殊途同歸,最終都直奔亡我之心不死的美帝盎撒老巢一樣道理:)這就是人性,任何神神叨叨道德高調都是在自欺欺人:)
山鄉不仕老了 回複 悄悄話 大概以西南為上,北,東北為下。
以前法租界一代為上,其餘多為下,或中間帶。
海風兄,儂剛(講)對伐?
花似鹿蔥 回複 悄悄話 海風好文,人們一說上海的各種好處,都是發生在“上隻角”的故事,可是更多的上海人更多的故事發生在上隻角以外,那裏的市井百態有醜陋有齷齪一樣是上海的故事,上海人沒寫,連陳丹燕也是隻熱衷武康大樓啊。。。
清漪園 回複 悄悄話 請教海風,上海的上隻角和下隻角指的是現在上海的哪個區?還是某些特定的街道或某片特定的區域?北京四九城100年前也有“東富西貴,南貧北賤”的說法。
曉青 回複 悄悄話 我就經常看口述曆史。
林向田 回複 悄悄話 “瑞華公寓在五十年代初曾被用來做機關辦公樓,老住戶全部搬遷,過了幾年又改為機關宿舍,也就是說,新住戶入住時,沒有跟老住戶交接,一張白紙,可以書寫最新最美的革命圖畫。 ” - 用這樣的方式把老住戶的房子搶來了,是一幅赤裸裸的強盜圖畫!
山鄉不仕老了 回複 悄悄話 住這兩個公寓的人,都有故事,也很會講故事。草嬰WG中被趕出,後來在五原路住過一段時間。
心之初 回複 悄悄話 普通人講的曆史是真曆史。曆史有多少正負?
[1]
[2]
[尾頁]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