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趁著天好,去戶外轉悠。
卡麥爾傳教步道
先去“視察”了卡麥爾教堂附近的“傳教步道” (Mission Trail),那是一片窄窄的自然保護區,橫七豎八長滿了植物,一條小溪流過山澗。幹旱季節小溪無水,前幾周加州風雨交加,不知小溪是否變成了小河。
步道離我家有點兒遠。因為本地的公車2023年剛改了路線,出於好奇,決定搭公車前往探路。先坐車去鎮中心的公車總站,再換乘去卡麥爾的公車,半小時一班。今年的時間表安排得很合理,開往四麵八方的公車都是半小時一班,路線縮短了,在外轉一圈一小時不到,在發車時間前三四分鍾回到公車總站,因此等待時間非常短。
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車資竟然下降了,從原來的2.5刀降到2刀,65歲以上老人半折,才1刀,1刀的車票兩小時之內能用。那麽便宜,真不知道公交公司如何維持下去,或許是獲得了政府資助吧。
長話短說,步道的路況非常好,雖然一些低窪地有些積水,個別大樹倒地,基本沒有被損壞,小溪仍舊是小溪,沒有泛濫。
在鋪滿碎木屑的步道上,遇到一年輕媽媽帶著兩幼童和一條狗,三歲左右的小哥哥一頭黃發,見了路人就問:你有狗嗎? (Do you have a doggie?)回答沒有。他不甘休,再問一遍。正巧又有其他路人走過,又上去問。他媽媽一再告訴他,他們沒有狗。小孩多好啊,一根筋還特別討人喜歡,因為單純而執著。換了我這個年齡的,一定會被視為失智。所以,雖然說退休猶如返老還童,也隻是我一廂情願的想法。
海邊遊客如潮
約了發小一起去海邊散步。提起發小,我倆特別有緣。曾住樓上樓下,四歲開始上同一個幼兒園,之後又上了同一所小學。五年級的時候,因父母調動工作,她家搬去北京了。她離開的時候,全班同學羨慕不已,要去首都北京啦!北京是我們仰慕的地方,有天安門,還有當時視之為神的領袖。出於對首都的仰慕,班裏不少同學給她寫信。可是小孩隻有三分鍾的熱情,過了一陣不再有人寫信了。
可也有例外,那就是一根筋的我。道理很簡單,她來信,我一定要回信。由於我倆的責任心,一直保持通信,哪怕後來我去黑龍江插隊,她去內蒙兵團,依舊書信不斷。
有一年插隊回滬途中,在北京逗留,終於又見到了她。那會兒她在兵團弄傷了腰,在北京養病,並開始辦理病退。與此同時,跟著編譯局的老翻譯學英文。英文不是我的菜,可是我很羨慕她可以逃回北京。之後陰錯陽差我也學起了英文,我倆開始用英文通信。我出國後,過了三年,發小1985年也來美國留學了。之後她家搬到灣區,最後落戶於卡麥爾。
我倆六十多年的交情,知根知底,話題自然格外廣泛,她99歲的老父親住在北京的養老院,盼望著回去探望老父。海邊風景如畫,溫暖的午後陽光裏,遊客如潮。我倆不由自主感歎,可恨的疫情偷走了我們三年的美好時光,有三年沒回去看看了。
卡麥爾的警察
去卡麥爾主街逛逛,一個路口站著兩位女警員,警車的燈一閃一閃。轉頭一看,原來是因為小街兩邊停了車,一輛超長的大卡車無法轉彎。為此,居然出動了三名警察,一男兩女,幫助卡車司機轉彎。所幸不久兩位車主到來,及時開走了車,給卡車讓出了空間。
多麽靜好的生活,警察不是去抓強盜小偷,而是助人為樂。卡麥爾有一份當地小報,一周一期。若幹年前刊登每周的出警紀錄,曾是我最愛看的版麵之一,因為那是非常真實的生活圖——某月某日,某街居民報告鄰居家院子裏有陌生人,前去詢問;某月某日,去某街幫助解救上了樹而下不來的貓;某月某日,去某街幫助老者因忘帶鑰匙進不了自家門...... 難怪卡麥爾被視為世外桃源。這樣的警察,是令人快樂的職業。
在主街又經過了狗狗飾品店,冬季的熱賣是棉衣、毛衣和雨衣。珊瑚姐有興趣可以帶財寶來看看了。
卡麥爾二手店
在卡麥爾山穀的入口,有個小購物中心,名字充滿鄉土味——“穀倉購物村”(Barnyard Shopping Village)。該購物中心建於七十年代中期,主要建築模仿穀倉,有高高的尖屋頂。那裏曾經有各種商店和飯館,這兩年實體店慘淡經營,不少店鋪空了。然而,有三家店鋪顧客絡繹不絕。這三家都是義賣捐贈物品的二手店,一家捐款給資助貧困群體的社會公益組織,一家救助小動物,還有一家援助需要幫助的婦女兒童。
穀倉購物村
這樣的二手店,你願意去嗎?
我對逛二手店情有獨鍾,曾寫了小文加以說明(見下文)
藝文 香港副刊
〈心有所感〉海濤 2022-09-28 02:00
小時候,我家附近的一條小街上有幾個舊貨攤,賣的是玻璃花瓶、瓷器觀音、象牙珠算盤、英文打字機之類的小物件 ,夾雜著些許洋貨,在紅色年代非常稀罕。
小街地處原來的法租界,周邊公寓洋房的老住戶家底殷實,而後有些人家出於各種原因,不得已變賣珍藏的舊物,使得舊貨攤貨源充足。
小街不是上學必經之路,然而舊貨攤的「寶藏」誘惑著我,時而繞道去看不同一般的長脖子藍玻璃花瓶、畫有外國淑女的金邊茶壺、綠色金黃色交錯的琉璃項鏈……,它們打開了通往陌生世界的一扇窗。
一天,母親從小街上買來一口小巧的捷克車料玻璃缸,圓壁上密布黃豆粒大小的稜角方格,晶瑩剔透。
我舉起玻璃缸,透過層層小方格去看喜愛的小金魚,霎時變成了幾十條,洋娃娃一排排相依而坐,大白兔奶糖比比皆是。小玻璃缸伴我度過無所事事的下午,我在奇思妙想中流連徘徊。
可是,舊貨攤在紅八月被砸爛了。小玻璃缸曾用來放糖果,母親買回靜安寺「老大房」自產自銷的薄荷硬糖,淺綠色的糖果裹著透明的玻璃紙。
母親被造反派關起來了,工資扣發了,小玻璃缸從此空空蕩蕩,寂寞立在小桌邊上,我不再透過它去看世界的醜惡。一天,小玻璃缸掉到地上,碎了。
很多年過去了,我會莫名想到小玻璃缸,或許那是美好回憶的承載物?那麼,在我之前,它也承載過原主人甜美或是苦澀的回憶?謎一般的來歷讓有些華人不喜舊物,他們說,舊物中帶著原主的魂和氣,若是老人病人留下的物件,陰晦氣太重。
相比之下,西方人對此倒是不太在乎,生在地球行,死在天堂遊,魂和氣一脈相承,似無生死界限。
或許是因為童年的經歷,讓我對於舊物沒有心理抵觸。離家不遠處有一家顧客川流不息的舊貨店,販賣捐贈物資,由慈善組織經營。店裡除了經理,所有員工都是義工,義工中有資深的商品布置師,將五花八門的物件擺放得有條有理。
幾個舊磁碟用白色寬絲帶捆紮起來,絲帶頭紮成蝴蝶結;色彩繽紛的絲綢圍巾放在圓形玻璃金魚缸裡,隨意華麗;造型不一的青花瓷器歸攏一角,構成獨特的青花瓷覽。經過義工的精心處理,每件舊物重放異彩。
走進舊貨店,身處滲透了煙塵味、樟腦味、原主家特殊氣味的陳年物件中,不由自主對它們的過去充滿好奇。
這本棕色皮麵的日記本,原主應該是個戴著圓形眼鏡或叼著菸鬥的老先生吧?那個木製的精美八音盒產地德國,是如何來到美國的?是小女孩搬家前藏進了書包嗎?
周圍的舊物帶著我的思緒穿越時空,回到過去,有的幾近遺忘,有的記憶猶新。歲月留下的痕跡,啟動了對故人往事難以言明的懷念和回憶。
原載《世界日報》2022年9月28日
杏仁可頌
加州連續幾周的風雨過去之後,一個多星期來豔陽藍天,可昨夜又下起了綿綿細雨,冷空氣來了,淩晨最低溫度降到38度,那時我尚在溫暖的被窩裏。
起床來,窗外陰雨綿綿,外國友人居然冒雨去附近的法式烘培坊買回了杏仁可頌。這家烘培坊是法國移民家族開的,經營四十多年了,貨真價實,可頌濃濃的黃油杏仁香,個頭做得特別大,配上一杯熱茶,“也無風雨也無晴”!
下次再去卡麥爾,要求欣賞一下那裏的二手店:(
另外感動於你與發小60年的友誼。
狗狗飾品店裏的衣服好Q啊,海風的片片拍的也好,把狗狗穿出去一定很炫的感覺都照出來了,讓我動心去大掃貨!
它們打開了通往陌生世界的一扇窗————特別喜歡海風在不經意之處來一句文眼,好棒!
我們還逛了三家古董店,你文中提到的好像沒去,下次一定尋寶到它。
主街寵物店還給我一張傳單,列上了鎮上對狗狗友好的餐廳和旅店,結果在一家brunch店,老板娘說:鎮上的每家店都是dog friendly. 我們就住在四街上的一家,慵懶悠閑,“去有風的地方”,想想這一輩子,此時才是最好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