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過馬路

十二維度:探索美食的邊界,追尋思想的邊界
廚房備忘錄:走遍五大洲的美食之旅
書房備忘錄:從天上看見深淵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致敬移民奮鬥史----從Baked Ziti到左宗棠雞—Baked Ziti和左宗棠雞都永不過時

(2023-03-21 07:09:10) 下一個

 

 

在美國,如果你是意大利美食的愛好者,那麽你對Baked Ziti(烤通心粉)一定非常熟悉。如果你要組織或者你要參加無論什麽由頭的聚餐,做一份具有豐富口感和濃鬱味道的Baked Ziti(烤通心粉),都是你的首選之一。因為這道菜在美國人氣太高了。

 

Baked Ziti(烤通心粉)可以滿足所有人對舒適食物的渴望感。尤其是孩子們,烤通心粉更是最為經典的開心食品。Baked Ziti(烤通心粉),一頓豐盛可口的大餐,絕對是各種聚會的不二之選。

 

在美國休閑聚會和派對上大受歡迎的Baked Ziti,在美國諸多的意大利餐廳中都有其身影的Baked Ziti,所有人都知道它是一道意大利美食,然而Baked Zit在意大利的飯店和各種聚餐中你卻很少能看見它。或者可以說大多數意大利人並不知道Baked Ziti這個菜,因為它在意大利既不常見也不傳統。Baked Ziti不是意大利美食的代表菜,而是一道在美國流行起來的美-意式菜肴(美式意餐)。

 

意大利有類似的美食,比如pasta al forno就和Baked Ziti很相像,然而pasta al forno在美國卻鮮為人知。相反意大利人不知道的Baked Ziti,在美國卻成為pasta中知名度最高美食之一。

 

這種美食現象在美國比比皆是,我們今天就聊聊那些,在美國家喻戶曉,卻在自己的母國默默無聞,甚至根本就不被大多數人知道的各國美食吧。

 

 2014 年的翠貝卡電影節(Tribeca Film Festival.)上首映了一部紀錄片。是由美國紀錄片導演Ian Cheney執導的一部紀錄片,名字叫《The Search for General Tso》,中文翻譯成《尋味“左宗棠雞”》。 2015 年 1 月 份,這部紀錄片在美國影院全線上映。

 

(圖片來自網絡)

 

左宗棠雞(General Tso's chicken),這道在中國沒有多少人聽說過的菜品,卻成為美國人心目中中國菜的代表作,也是著名的湘菜代表作。據統計,在北美知名度最高的三個中國菜,第一名春卷,第二名左宗棠雞,第三名是宮保雞丁。而外賣常年位居第一的就是這道General Tso's chicken。在美劇中出鏡率最高中國菜也是General Tso's chicken。

 

2004年導演Ian Cheney和他的朋友開車前往愛荷華洲時,在路過俄亥俄州時,到一家中餐館用餐。Cheney點了一份General Tso's chicken,這是Cheney讀大學時的養成的習慣,在大學期間Cheney常常吃這道菜。然而一次不一樣了,Cheney問出了一個著名的問題,誰說左宗棠?我們為什麽要吃他的雞?他的雞為什麽能成為整個民族美食的象征?

 

正是這個疑問,開啟了Cheney的調查之路。他要探討追查和呈現,這個美國化的中國美食的前世與今生(美式中餐)。於是開啟了製作這部關於美國化了的中國美食《尋味“左宗棠雞”》的紀錄片。在整部影片中,Cheney和他的朋友走遍美國的中餐廳去尋找這個故事,影片的升華之處,在於探討中餐如何根據當地人的口味,而改變自己原有味道的故事,也涉及一些曆史上的歧視問題和敏感的移民話題,當然這需要導演高超的水平去平衡這些話題,畢竟這隻是一個美食紀錄片。

 

Cheney去了中國,也去了左宗棠的家鄉去調查左宗棠雞的最初來源。毫無懸念的是,在湖南省長沙,以及在左宗棠的家鄉湘陰縣都沒有找到這道“著名的”湘菜美食左宗棠雞。而且毫無懸念的是,左氏後代從來也沒聽說過,這道以他們祖先命名的,而且在太平洋彼岸赫赫有名的“左宗棠雞”。

 

這個故事我們都清楚,左宗棠雞最初的發明者是師從譚家菜名廚的湘菜名廚彭長貴先生。(彭先生於2016年在台灣辭世,北美的一些華人媒體多有報道)。現在普遍接受的關於左宗棠雞最初的來源的說法:1952年太平洋第七艦隊司令訪台時,作為主廚的彭長貴先生特別為這次宴會而創作的,起名為左宗棠雞。彭先生在生前也解釋了其名的過程和由來,這裏不贅述了。(當然左宗棠雞的發明者問題也存在不同的疑義和聲音,這和很多美食的最初由來有著共同的問題)。1973年彭先生在紐約開餐廳時,把這道菜帶到了美國。

 

這家餐廳位於臨近聯合國總部的第44街,他的廚藝引起了聯合國一些官員的注意,一些官員常常點叫菜單上的General Tso's chicken。而且因著美國國務卿基辛格到訪,以及基辛格酷愛吃General Tso's chicken得緣故,美國一些媒體也開始報道這家餐館和這道菜。一時間General Tso's chicken傳遍美國各地,這道菜從此出現在美國人的視野當中。這道菜在美國一炮而紅。

 

基辛格和彭先生在飯店裏舉酒杯的照片也流傳出來。

(圖片來自網絡)

 

美國各地的中餐館也紛紛將General Tso's chicken列入飯店的菜單當中,隻是為了迎合當地人的口味,將鹹辣口味的General Tso's chicke慢慢改成當地人喜歡的酸甜口味。自此General Tso's chicken演變成今天的口味了,自此也成就了中餐外賣第一名的桂冠。隻是原本高檔的菜品,演變成今天的外賣菜品了。盡管有一點可惜,然而這正是一部移民生存奮鬥史。

 

大多數早期移民,到異國他鄉打拚生存,自己獨有的和自帶的看家本領,也就屬於家鄉的特色烹調技藝了。如果有一道菜是當地人都知道而且還都喜歡的菜品,甚至不用廣告宣傳。那麽是在餐館奮鬥的移民們之大幸焉。多少第一代移民辛苦打拚,贏得第二代,第三代高等教育的機會,自此融進了社會。這些“左宗棠雞”們的美式中餐居功甚偉。

 

包括以前筆者提過的在南美的一些華人飯店“Chifa”也如此。這就是先輩們的移民奮鬥史。筆者每每看到Chifa或者General Tso's chicken,都想到移民們如何將飲食傳統帶入新國家,並以此為自己和家人開辟在新國家的生存之路。

 

盡管這些菜已經有些遠離了我們家鄉的口味,但是它們卻是民族餐飲的驕傲,因為它們養活了一批又一批的移民,也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移民後代的教育機會。是春卷,宮保雞丁,左宗棠雞,酸辣湯和幸運餅幹們的功勞。

 

這些例子,在各個族裔都大量存在,尤其是墨西哥餐更是如此,越南,日本,韓國,甚至非洲都是如此,我們在美國吃的很多族裔的美食,有很多深深的烙上了美國這個文化大熔爐的烙印了。以後有機會和朋友們一一分享。

 

例如:Korean BBQ tacos;Indian-spiced fried chicken;Vietnamese banh mi sandwiches;Ethiopian fusion bowls等等,都有相同的現象。

 

我們回到今天的主角,意大利美食baked ziti也是如此。1930年代,大批的意裔移民來到美國,也帶來了大量的意大利美食同時登陸美國,意大利美食的的佼佼者Lasagna也在美國安家落戶了,Lasagna作工複雜,吃者也不輕鬆,吃的時候一片一片的也很淩亂,因此意裔移民,發明了baked ziti,一個完全拷貝Lasagna做法的新式意大利美食誕生了,baked ziti也征服了當地人的胃口,於是baked ziti在美國也大量流行起來。

 

烤通心粉最好的地方之一就是它的多功能性。 你可以通過添加你最喜歡的食材,來定製這道菜以滿足食客的口味偏好。

 

如果您是肉食愛好者,你可以在番茄醬中加入絞牛肉、意大利香腸,也可以是雞肉丁。如果你是素食者,可以加入蘑菇、西葫蘆或茄子等炒過蔬菜。你還可以更換不同的cheese達到你滿意的口感和味道。

 

baked ziti是用Ziti(一種管狀通心粉)和番茄醬製成的意大利麵食。 醬汁通常包括碎牛肉、洋蔥、大蒜和意大利調味料,並與煮熟的意大利麵和意大利乳清幹酪、馬蘇裏拉奶酪和帕爾馬幹酪的混合物分層。 然後將整道菜放入烤箱烘烤,直到奶酪融化並起泡(標準的Lasagna流程)。也可以更簡單的不分層,將番茄醬和Ziti全部混合在一起轉進烤盤,再在上麵撒上cheese組合後,送進烤箱焗到cheese融化為止。

 

為什麽用Ziti呢,意大利有各種通心粉。其實在原理上都是一樣,你完全可以用其它通心粉取代Ziti,在烘培baked ziti(烤通心粉)。

選用Ziti的理由有二,第一大小比較適中,煮過的Ziti的大小,在視覺和口感上都比較好,這是其一。其二是,Ziti在意大利語中是新郎的意思,在意大利的傳統婚宴上,一般都喜歡選用ziti做意大利麵,慢慢的ziti也成為大型聚會首選。因此烤通心粉也順理成章的把Ziti作為首選了。因此baked ziti成為固定搭配了。

 

 

致敬這些融合菜!無論移民那個國家,移民的功勞冊上都有你們的一份功勞。

 

 

再次推薦baked ziti,不試不知道,一試就知道,baked ziti在美國的聚餐中有多麽受歡迎了!

 

從意大利廚房到你的廚房,製作完美的baked ziti,掌握baked ziti的藝術,為你的聚餐和派對添加風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7)
評論
丹哥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雪中梅' 的評論 : 謝謝雪中梅來訪。
很喜歡“雪中梅”的名字,想到了詩和遠方

祝平安!
雪中梅 回複 悄悄話 很好,第一次聽說,看上去很好吃。欣賞了,平安是福。
丹哥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謝謝菲兒浮出水麵留言鼓勵,祝一切順利!
你的貼拜讀了!也順手查了查資料!謝謝!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我寫過一篇將中國美食第一個引進美國的上郵票的女大廚Joyce ,介紹芙蓉蛋什麽的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25182/202109/37723.html,和左宗棠雞有一拚。冒泡點讚丹哥的廚藝和好文!:)

丹哥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梅華書香' 的評論 : 問安旅遊中的梅華,祝順利平安!
梅華書香 回複 悄悄話 是啊,你也是文武兼備啊,太讚了!!
丹哥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花似鹿蔥' 的評論 : 花似鹿蔥你好,謝謝來訪留言。看了幾個我錯過的你的社會觀察貼,很喜歡!立意好,內容紮實,讚!
丹哥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Tina_芬蘭' 的評論 : 肉需要出焦香,醬要熬到時間,醬熬久必香。
花似鹿蔥 回複 悄悄話 中餐到了國外就得改頭換麵,就像麥當勞到中國也帶有中餐風
Tina_芬蘭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丹哥' 的評論 : 就跟紅燒肉一樣,每家做法都不一樣,炸醬麵的炸醬看似大同小異,其實區別還挺大的,但五花肉必不可少,純瘦肉不可。醬也有講究,麵碼也要齊全,做好並不容易。

所以丹哥是老北京?不會吧?
丹哥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麥姐' 的評論 : 問好麥姐,我還等著看你的遊記呢,你的遊記有治愈性的果效。
期待中!
丹哥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Tina_芬蘭' 的評論 : 炸醬麵是我以前的最愛,我們可以切磋一下炸醬的各種技藝。

“炸醬麵“是偉大的菜品,簡單卻頂級好吃!
丹哥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Tina_芬蘭' 的評論 : 是啊,我以前常去的一家壽司店也是華人開的,Itamae功夫了得,還有幾個拿手的“滅燈菜“絕活,相當了得。

我很早很早以前也有過幾家小餐飲,當時隻是玩玩,現在回想也不勝唏噓!
丹哥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歲月沈香' 的評論 : 是啊,我第一時間讀到了,非常棒。沈從文的文學之路順利,生活之路卻坎坎坷坷,令人唏噓,一代散文大師!
我會寫個波斯新年貼,我今年的春分就是按照波斯傳統新年習的慣玩了一把。
丹哥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歲月沈香' 的評論 : 問沈香好,你的文章好,專業好,攝影好,歌聲也如此美妙,讚!
80年代,彭長貴先生曾經回長沙開個飯店,竹筒係列菜品是他那個時候的作品,左宗棠雞也是飯店的主打,
這些都是比較正宗的湘菜,他還獲得了湘菜終身成就獎。隻是他的“彭園”有些水土不服。
後來關掉了,但是左宗棠雞和竹筒係列菜品留在了長沙》
丹哥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xiaoxiao雨' 的評論 :謝謝xiaoxiao雨到訪留言,奉上一杯好茶!
祝xiaoxiao雨一切安好! 人口間的相對流動本是人類常態,早期大多數移民都比較艱辛。
丹哥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北美生活123' 的評論 : fortune cookie的故事也很好玩,這同樣也引起過主流媒體人的關注,也有很多報導。

是齋月的開始,東正教的齋月也開始了

祝北美生活123一切安好!
麥姐 回複 悄悄話 澳洲的中餐廳沒怎麽見過左宗棠雞,也可能我沒注意,但宮保雞丁確實是妥妥的老外最愛。丹哥厲害,從美食講到移民奮鬥史,可以作為研究課題了。
Tina_芬蘭 回複 悄悄話 隨煮隨吃!
Tina_芬蘭 回複 悄悄話 在我這裏,最受歡迎的中餐廳是芬蘭人開的,而最受歡迎的壽司店是中國人開的,奇怪嗎?哈!丹哥既然這麽懂料理,為什麽不自己開一家餐廳呢?

我從來都是煮好意麵後,再做成炸醬麵或熱幹麵—————兩種我最愛的麵。炸醬麵要用六必居的黃醬,五花肉,冰糖等等先熬製好,一次做很多,可以吃多次,隨煮隨時。
歲月沈香 回複 悄悄話 哈哈,我剛剛發的博文就提到了今天是波斯曆的新年…
歲月沈香 回複 悄悄話 讀丹哥的美食文化文就是一種享受,讓我們既學到了一道美食的烹調方法,又增長了美食引來的文化。烤通心粉我喜歡吃,兩周前參加一個生日派對才吃了的,的確是美國很流行的一道美食。有一年我跟著先生去湖南長沙看望親戚(我先生的爸爸是湖南長沙人),我們就品嚐了當地正宗的“左宗棠雞”,是辣味的,不是美國這種甜酸味:)喜歡丹哥的美食文化文!謝謝丹哥好文分享!順祝丹哥周中愉快!
xiaoxiao雨 回複 悄悄話 hooray, immigrants!
北美生活123 回複 悄悄話 進城看見好美食大文,為丹哥的見解點讚,好像看過幸運餅的故事。

我的中東同事說,這周是她們的齋月開始。baked ziti挺好吃的。
丹哥 回複 悄悄話 從今天開始的12天是波斯曆的春節開始。
祝城內的博友們波斯新年快樂!
丹哥 回複 悄悄話 謝謝文武雙全兄到訪留言!
端上一杯熱咖啡!
這部美食紀錄片拍的很好,直接導致了左宗棠雞更加爆火。
北美很多的意大利餐廳提供這道菜,我在紐約的一家很好的意大利餐廳吃過。
祝文武雙全兄愉快!
城裏文城外武 回複 悄悄話 丹哥好文章,
先占個座。
謝謝介紹這個紀錄片,沒看過。回頭找來看看!
Baked Ziti我吃過,好像olive garden有。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