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抒情

歲月匆匆,看往昔,我們有遺憾、不甘、抱怨。其實歲月從不欠我們,時間對於所有人都是公平的,讓我們用柔情擁抱歲月,過好每一天!
個人資料
正文

三餐日記,文萊的煙火味道!(笨小孩的世界之275篇。)

(2025-09-02 11:01:08) 下一個

                     三餐日記,文萊的煙火味道!(笨小孩的世界之275篇。)

 

 

文萊4.png

                                           [文萊國菜Ambuyat]

文萊的一日三餐,既是馬來文化的延續,也是伊斯蘭信仰下的飲食哲學。

他們在早晨,喜歡椰漿飯與拉茶,體現清晨的溫潤;到了中午時分,主要的味道是 Ambuyat 與咖喱,到了夜晚,主食就是沙爹與炒麵,體現的是家族和鄰裏的溫馨煙火。

文萊的味道,是以信仰與海島的豐饒,共同組成的寧靜而厚重的日常。

文萊人的早餐往往不繁複,卻帶著濃鬱的椰子香氣。

Nasi Lemak(椰漿飯):米飯用椰奶煮熟,搭配小魚幹、辣醬、黃瓜片和花生,是最常見的早餐。

Kuih(馬來糕點):五彩繽紛的小點心,如椰絲卷、糯米糕,常與清晨茶飲相伴。

Teh Tarik(拉茶):受馬來西亞影響,甜而濃鬱,泡沫綿密,是街頭攤檔的靈魂。

這是他們的百年文化印記:因為文萊是伊斯蘭國家,早餐清真而簡潔,體現了馬來文化的延續與宗教的節製。

 

文萊7.png

                                     【  早上的Nasi Lemak(椰漿飯)】

午餐:是米飯與咖喱的熱舞,文萊的正餐核心是 米飯,配上咖喱、烤肉與湯菜。

Ambuyat(文萊國菜):由西米粉加熱成膠狀,入口順滑,需用竹簽卷起,蘸上酸辣醬汁食用。

Ayam Masak Merah(紅醬雞):是用雞肉加番茄醬與辣椒燉煮,色澤紅亮,香辣開胃。

Ikan Bakar(烤魚):新鮮海魚用香料醃製後炭火烤製,淋檸檬汁。

這蘊藏了百年味道的Ambuyat文萊國菜, 原本是戰爭或饑荒時期的“救命食物”,如今卻成為文萊飲食文化的象征。

到了夜晚,是體現市井與宗教的平衡的時光。

夜晚的文萊,街頭沒有酒精的喧囂,更多是家人圍坐的溫馨。

晚餐通常是:

Satay(沙爹串):羊肉或雞肉串燒,蘸花生醬,既是夜晚的美味,也是節慶必備。

Mee Goreng(炒麵):這是源於華人社區,麵條與雞蛋、蝦仁同炒,加上辣椒與醬油,帶有濃烈的街頭氣息。

 

文萊2.png

 

•文萊甜品:椰奶西米露、熱帶水果拚盤(榴蓮、山竹、紅毛丹)常作為尾餐。

文萊的城市夜色,沒有酒館,沒有夜生活的璀璨娛樂,卻有燈火通明的美食攤檔。夜晚的文萊味道,是一種清真與煙火並存的溫和氣息。

 

 

文萊1.png

                                   【午餐的Ayam Masak Merah(紅醬雞)】

文萊國菜Ambuyat簡易食譜:

1. 以西米棕櫚樹的澱粉為原料,混合熱水不斷攪拌至透明黏稠。製成糊狀。食用時使用一種稱為 chandas 的竹叉,將糊狀的Ambuyat 卷起並蘸上酸辣的花生醬或其他醬汁食用。?將西米粉加入沸水中,

2. 搭配酸辣醬汁:以羅望子汁、辣椒、蝦醬調製。

3. 食用時,用竹簽卷起入口,蘸醬食用。

到了文萊,可以試試這道國菜,但溫馨提示:它不適合中國人的口味,或者可以這樣說:起碼這不是我喜歡的菜色吧。

 

文萊3.png

作者簡介:張允遐,中國財經出版傳媒集團合作作家,【滾滾紅塵美利堅】作者。該書被中國各地圖書館和美國公共圖書館收藏。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